碳酸锂价格跌破50万元/吨大关,让整个动力电池市场长长舒了一口气。
当电池制造商和汽车公司之间的冲突日益严峻时,如何打消汽车公司的顾虑,进而建立双方的友好关系,成为需要考虑的长期问题。
然而,比国内市场更复杂的是,如今的国际市场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宁德时代为首的中国企业来说,所谓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市场、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是目前公认的三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因此相应的区域动力电池市场也更加蓬勃向上。
毋庸置疑,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众多动力电池企业的围攻和拦截下,国内市场已经很少见到日韩电池厂商的身影。当一批贴着中国标签的动力电池公司试图打入更广阔的世界时,重重限制立即降临。
已经生效的美国《降低通胀法案》要求,车企要想享受7500美元的购车税收抵免,必须是“北美制造”,电池材料必须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大多数电池的生产和组装都在北美完成。
对电池制造商来说,最大的打击之一是,2023年后,“使用其他国家电池”的电动汽车将无法获得补贴。
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全球动力电池负荷排名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仍位列第一和第二;LG新能源、松下、三星SDI、SK On牢牢占据中枢市场,不愿意被过多的甩在后面;中国创新航空、郭萱高科、欣旺达、亿纬锂业一直牢牢把握市场份额,伺机突围。
毋庸置疑,动力电池装载量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电池厂商的实力,但却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相比之下,此时的日韩电池厂商在各方面都已经落后了。
面对这种情况,无论是LG新能源,还是松下等日韩电池厂商,都在迫切寻求一条通向增量市场的道路;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押下重注的北美市场会是日韩电池厂商的好选择吗?
北美市场既是蜂蜜也是砷
虽然叫北美市场,但是起核心作用的是美国市场的辐射。作为昔日的“宇宙中心”,无论是美国市场还是美国汽车,都是人们追捧的对象。然而,今天,新能源汽车的大杂烩已经冲击了底特律的汽车大亨们。
好消息是,特斯拉作为一个革命者,鹤立鸡群,是口袋里的世界第一。然而坏消息是,除了特斯拉,美国似乎没有值得期待的本土新能源汽车。
无论是重振美国制造业,还是“反全球化”战略,美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将资源整合到自己手中。因此,“通胀削减法案”的出台,既是变革开始的信号,也是动力电池企业做出选择的关键节点。
毫无疑问,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布局美国市场最为积极。因为他们完全明白,只有抢占更大的市场,才能与宁德时代等中国电池厂商抗衡。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除了很远,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在动力电池加载方面,以宁德时代为首的中国电池厂商已基本占据全球66%的市场份额,而剔除未上市公司,LG新能源、松下等日韩电池企业仅占25%左右。
在这样的环境下,北美市场当然会是日韩企业的蜜糖。但是,北美市场的布局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2022年,韩国媒体报道称,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被美国车企“欺负”。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厂商在美国投资建厂过程中,均被相关整车企业要求“共享核心技术数据”。。换句话说,美国的“技术换市场”战略是一种明目张胆的伎俩。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甚至像松下这样的电池制造商也无法逃脱这种算计。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加上因素的影响,2022年初宁德时代咄咄逼人的美国建厂计划依然没有回音。
“两害相权取其轻,不仅对许多中国电池制造商来说是陌生的,对美国市场来说也有些吓人。”。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日韩电池厂商急于抓住“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的契机,即使存在技术泄露的潜在风险,也愿意“”上一局。
这个选择是不是饮鸩止渴,时间和市场最终会证明。
但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只是商业逻辑的角度,日韩电池厂商想抢占更大的市场并没有错。然而,在硬币的另一面,无论是劳动力成本还是发展角度,对美国市场下重注的风险都不可低估。
欧美市场,完全排斥中国企业?
“考虑到目前已收到更多电池订单,预计全球市场份额将超过宁德时代,成为全球第一。”
上市前夕,LG新能源CEO权英秀公开挑战宁德时代。说法是LG新能源国际订单多,可以在国际市场打败宁德时代。那么,以宁德时代为首的中国电池厂商真的不会有太多的国际订单吗?
后疫情时代,长尾问题依然存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包括动力电池企业在内的国内很多企业都在积极行动,想要追回缺失的三年。
从政策上来说,欧美市场确实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有所限制,美国的降低通胀法案和欧盟的新Batte就是明证……行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欧美市场会完全排斥贴有中国标签的动力电池。
市场经济的有趣之处在于利益至上。换句话说,谁不想要质优价廉的动力电池呢?
除了中国市场的大力支持,宁德时代之所以能够多年保持全球第一,还在于其规模效用、创新技术效用,以及对上下游供应链控制的多重效应。这些壁垒的存在,是其在世界动力电池市场的强势地位。
2022年10月,远景电力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新建零碳电池工厂,计划年产能30GWh。该工厂将于2026年投产,将向宝马供应圆柱形动力电池。
2022年12月,宁德时代位于德国图林根的首家海外工厂正式启动电芯量产。该工厂计划总投资18亿欧元,计划产能为14吉瓦时。
此外,包括欣旺达、中国创新航空、郭萱高科和亿纬锂能在内的许多电池制造商在2022年收到了海外汽车公司的采购订单。
几个例子说明,即使日韩电池厂商在欧美市场有一定优势,国内电池企业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而且国内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包括上游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矿产公司,中游的杉杉、新泽邦、多氟多等公司,都是动力电池厂商的有力支撑。
说实话,日韩企业很难“抬得起头”。毕竟欧美市场不可能完全排斥中国的动力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走在前面,中国创新航空、新万达、郭萱高新紧随其后,“循规蹈矩”,摸着石头过河。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万树成林。如果没有人破坏,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将不可逆转。”。在这样的情景下,日韩电池厂商寄希望于欧美市场的小算盘。无论他们演奏得多大声,他们都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当然,不能忘记的一点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动力电池技术的创新。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锰锂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在时代的推动下逐渐走向成熟。动力电池未来的格局最终取决于产品本身的性能和价格,只有经过市场检验才能确定。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电池制造商只知道自满和肆意内斗,可能会有另一个人抬不起头来。
近期,AITO问界M5参数询价EV迎来了首次OTA升级,此次升级内容新增数十个功能点,覆盖用户在实际用车中的多个场景。
1900/1/1 0:00:001月11日,我们从官方获悉,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启Honda的燃料电池系统在商用车领域技术验证,该验证自2023年1月起在湖北省开始实施。
1900/1/1 0:00:0011月11日,盖世汽车获悉,本田中国宣布与东风汽车集团共同合作,开启Honda的燃料电池系统在商用车领域技术验证,该验证自2023年1月起在湖北省开始实施。
1900/1/1 0:00:00上海证券报消息,法拉第未来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中称,公司于1月4日收到纳斯达克的书面通知,由于尚未在上市后的12个月内召开年度股东大会,不符合纳斯达克的继续上市规则。
1900/1/1 0:00:00近期,特斯拉新年官降的信息持续引发多方热议。1月10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再次表示,特斯拉降价并不会引发其他车企短期之内的降价行为。
1900/1/1 0:00:00回溯自动驾驶的十数年历程,在国内市场,自动驾驶享受过一年融资超千亿的高光时刻,也经历过行业遇冷、商业受阻的争议时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