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31家车企1月销量一览:比亚迪狂卖15万,新势力集体失速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23年各大车企的第一份成绩单来了。

近日,各大车企陆续公布1月销量数据。从结果来看,1月份在市场整体下滑35%的情况下,车企销量几乎全线下滑,最高跌幅甚至超过80%。当然,一如既往,也有例外。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新生力量集体失速,仅理想一家就输送了数万。

1月车市“开门红”,造车新势力几乎集体“扑街”。

小鹏去年12月份的交付量刚刚回到1万+的水平,今年1月份又回来了,单月交付量只有5218辆,相比上月减少了一半。这一表现除了受春节等外部因素影响,也与其车型升级有关。全新改款的小鹏P7即将上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现款车型的销量。

哪吒也出现大幅下滑,1月份交付6016辆,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22%。好像是去年12月,哪吒的发货量比上月减少了一半。并不是为了在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基础上预留一部分销量来实现今年的“开门红”。

更令人惊讶的是零跑的暴跌,其1月份的交付量仅为1139辆,较上月同期下降超过80%。要知道,去年零跑的市场表现可谓是“一路高歌”。2022年累计交付量超过11万辆,月均交付量超过9000辆。相比之下,今年1月的表现实在是惨淡。

蔚来的表现相对稳健,但与理想的差距明显。事实上,1月份仅理想交付量就突破1万辆,同比呈现正增长。本月共交付新车15,141辆,虽然没有维持在2万+的水平,但还是很优秀的。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理想卖得好,一方面是因为在售车型增多,而李ONE曾经以一车独霸天下,如今却形成了“理想L9+理想L8”的强强联合(理想L7于2月8日正式上市)。此外,产品定义清晰,目标人群精准,增程式电动车无续航焦虑,符合当前市场需求。

但是,理想的良好表现并不能扭转新生力量整体“弱”的现实,因为背后的因素很多。

今年整个春节假期都在一月份。虽然法定假期只有七天,但很多消费者都是七天以上的假期,这意味着消费者买车的时间和车企卖车的时间相对有限。

此外,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在今年1月正式退出,这使得许多消费者赶在去年年底前完成购车。此外,去年底很多车企也在奋力冲,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原本属于1月份的需求。

然后就是特斯拉降价的影响。

从去年9月开始,特斯拉通过直接的产品调价或者间接的福利促销,频繁降价。最近一次是今年1月6日,特斯拉官方宣布大幅降价,最大降幅超过4万元。国产Model 3起步价逼近20万元(22.99万元),创下历史新低。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虽然大幅降价导致很多车主维权,但特斯拉的销量还是有了明显的提升。根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今年1月批发销量预计为6.6万辆,较2022年12月增长18.4%,较2022年同期增长10.4%,实现同比双增长。

这显然影响了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从两者销量数据的明显对比就能看出来。此外,小鹏和国际社会,包括一度号称“不降价”的蔚来,也间接证实了……这一点通过优惠抵扣、财政补贴、升级配置、赠送积分等方式变相降价。

不得不说,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一方面要应对新能源补贴退出带来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价格屠夫”特斯拉带来的冲击,压力相当大。

老品牌纷纷独立“存活”,比亚迪、奇瑞逆势崛起。

当造车新势力因为上述原因销量下滑的时候,比亚迪继续狂飙。

1月份,比亚迪共销售新能源汽车151,341辆,环比下降35.65%,但同比仍增长58.6%。无论是数量还是涨幅,肯定会碾压新车企。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当然,从环比跌幅来看,比亚迪难以避免叠加春节假期刺激政策退出的影响,但特斯拉降价的影响相对有限。

事实上,在特斯拉降价销售的同时,比亚迪却在提价。

据悉,为了提高盈利能力,比亚迪从去年开始已经多次提价。近日,比亚迪宣布从今年1月起正式调整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幅度从2000元到6000元不等。

为什么比亚迪能在价格不降反升的情况下拿下15万以上的车?

综合来看,一方面原因是比亚迪涨价幅度不高,涨价车型多在20万元以内,与特斯拉竞争不大。此外,比亚迪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从2022年的快速增长势头来看,其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较高。

不过,虽然特斯拉这次降价影响有限,但如果特斯拉继续降价,对比亚迪的影响可能会加大。业内早有传言,特斯拉计划推出20万元以内的低价车型。最近有消息称,售价16万的Model Q即将上市。如果是这样,必然会入侵比亚迪的核心市场。

无论如何,比亚迪都是特斯拉的有力竞争对手,可谓自主品牌中实力最强的车企。

回顾2022年,比亚迪势头凶猛。以持续翻倍上升的势头,改变了过去几年吉利、长城、长安组成的“三自主”格局,成为比亚迪“一超”“三自主”的新格局,然后稳步推进。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图片来源:奇瑞

当然,今天的“前三”已经不是当时的“前三”,最大的变化是奇瑞的闯入。具体来看,去年7月,奇瑞销量大幅上升,一举超越长城,独立获得第三名。接下来的几个月基本都在“前三”的排名。

今年1月,奇瑞依然保持了相对较好的表现,是为数不多的单月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的车企。数据显示,奇瑞集团1月销售新车101379辆,同比增长16.5%,连续8个月单月销量超过10万辆。其中,奇瑞品牌1月销量为74,246辆,同比增长10%。

不可否认,奇瑞的销量增长很猛,但值得注意的是,奇瑞的销量数字背后,可能掩盖了一些问题。比如其新能源销售主要依靠奇瑞小蚂蚁和奇瑞QQ冰淇淋,而在高端车型上进展相对缓慢。

奇瑞大概也意识到了问题。近日有消息称,奇瑞将打造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iCar汽车,打造科技型生态品牌。据悉,iCar汽车品牌将于第二季度在上海车展发布,其首款硬派SUV车型将于第四季度上市。

合资企业几乎不能幸免,广汽丰田依然是个例外。

自主品牌依然“存活”,合资品牌却难以幸免。

具体来看,在SAIC旗下的合资品牌中,上汽大众1月份销售了72,008辆汽车,与上月同期相比均下降了40%以上。上汽通用1月份销量为55,001辆,较上月同比下滑逾40%。

长安汽车集团合资品牌中,长安福特sol……1月15026辆,同比下降近40%,环比下降20%。长安马自达销量为4024辆,同比下降近80%,环比下降近40%。

广汽集团合资品牌中,广汽本田1月销量为38143辆,环比同比下滑超三成。广汽三菱仅销售1168辆,同比下降近70%。

唯一的例外是广汽丰田,1月份销量为7.55万辆,同比下降24%,但环比略有增长。据了解,汉兰达、赛纳等三款旗舰车型销量达到29689辆,约占总销量的40%,环比增长39%。其中赛纳销量首次突破8000辆,创下历史新高。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事实上,广汽丰田在2022年的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在多家合资品牌销量下滑或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依然稳定增长。这一年,广汽丰田共销售约100.5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1.4%。在日系品牌连续三年呈下滑趋势的情况下,广汽丰田成为极其罕见的2022年产销百万的合资主流车企。

原因是广汽丰田有新车型的支撑和相对优秀的产业链。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还有广汽丰田降价促销策略的影响。据悉,凯美瑞、雷凌等热销车年内都有不少价格优惠。

从销量数据来看,广汽丰田2023年开局还算不错。但无论是广汽丰田还是其他合资品牌,今年的压力都不会小。

去年合资品牌销量逐渐下滑,今年1月情况依然“不好”。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份自主品牌零售64万辆,零售份额达到49.4%,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1月份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份额有所下降,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22.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6.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美国品牌零售份额达到7.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如上所述,除了特斯拉,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也在降价。在这种形势下,合资品牌越来越坐不住了。

早在1月4日,东风日产官方宣布,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期间,制造并锁定ARIYA ARIYA的用户,最高可享受3.26万元的综合补贴。此外,政府还提供四项终身礼遇、三项服务礼遇、客户回购礼遇和置换礼遇。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图片来源:广汽丰田

2月9日,广汽丰田还向公众宣布,bZ4X厂家限时直降3万元,这也意味着这款纯电动中型SUV的价格已经降至17万元以内,基本相当于热销的紧凑型燃油SUV的价格。

有人认为合资降价潮可能从这里开始,广汽丰田的接力者可能是一汽丰田,因为两家都是丰田出身,尤其是一汽丰田有一款姊妹车型——一汽丰田bZ4X,很有可能率先响应并跟进限时优惠。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降价能有多大效果就不好说了。毕竟合资品牌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靠降价就能解决的。2023年各大车企的第一份成绩单来了。

近日,各大车企陆续公布1月销量数据。从结果来看,1月份在市场整体下滑35%的情况下,车企销量几乎全线下滑,最高跌幅甚至超过80%。当然,一如既往,也有例外。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新生力量集体失速,仅理想一家就输送了数万。

1月车市“开门红”,造车新势力几乎集体“扑街”。

小鹏去年12月份的交付量刚刚回到1万+的水平,今年1月份又回来了,单月交付量只有5218辆,相比上月减少了一半。这一表现除了受春节等外部因素影响,也与其车型升级有关。全新改款的小鹏P7即将上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现款车型的销量。

哪吒也出现大幅下滑,1月份交付6016辆,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22%。好像是去年12月,哪吒的发货量比上月减少了一半。并不是为了在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基础上预留一部分销量来实现今年的“开门红”。

更令人惊讶的是零跑的暴跌,其1月份的交付量仅为1139辆,较上月同期下降超过80%。要知道,去年零跑的市场表现可谓是“一路高歌”。2022年累计交付量超过11万辆,月均交付量超过9000辆。相比之下,今年1月的表现实在是惨淡。

蔚来的表现相对稳健,但与理想的差距明显。事实上,1月份仅理想交付量就突破1万辆,同比呈现正增长。本月共交付新车15,141辆,虽然没有维持在2万+的水平,但还是很优秀的。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理想卖得好,一方面是因为在售车型增多,而李ONE曾经以一车独霸天下,如今却形成了“理想L9+理想L8”的强强联合(理想L7于2月8日正式上市)。此外,产品定义清晰,目标人群精准,增程式电动车无续航焦虑,符合当前市场需求。

但是,理想的良好表现并不能扭转新生力量整体“弱”的现实,因为背后的因素很多。

今年整个春节假期都在一月份。虽然法定假期只有七天,但很多消费者都是七天以上的假期,这意味着消费者买车的时间和车企卖车的时间相对有限。

此外,国家分……新能源的模具在今年1月正式退出,这使得许多消费者赶在去年年底前完成购车。此外,去年底很多车企也在奋力冲,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原本属于1月份的需求。

然后就是特斯拉降价的影响。

从去年9月开始,特斯拉通过直接的产品调价或者间接的福利促销,频繁降价。最近一次是今年1月6日,特斯拉官方宣布大幅降价,最大降幅超过4万元。国产Model 3起步价逼近20万元(22.99万元),创下历史新低。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虽然大幅降价导致很多车主维权,但特斯拉的销量还是有了明显的提升。根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今年1月批发销量预计为6.6万辆,较2022年12月增长18.4%,较2022年同期增长10.4%,实现同比双增长。

这显然影响了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从两者销量数据的明显对比就能看出来。此外,小鹏和国际社会,包括曾经号称“不降价”的蔚来,也通过优惠抵扣、财政补贴、升级配置、赠送积分等方式变相降价,间接印证了这一点。

不得不说,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一方面要应对新能源补贴退出带来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价格屠夫”特斯拉带来的冲击,压力相当大。

老品牌纷纷独立“存活”,比亚迪、奇瑞逆势崛起。

当造车新势力因为上述原因销量下滑的时候,比亚迪继续狂飙。

1月份,比亚迪共销售新能源汽车151,341辆,环比下降35.65%,但同比仍增长58.6%。无论是数量还是涨幅,肯定会碾压新车企。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当然,从环比跌幅来看,比亚迪难以避免叠加春节假期刺激政策退出的影响,但特斯拉降价的影响相对有限。

事实上,在特斯拉降价销售的同时,比亚迪却在提价。

据悉,为了提高盈利能力,比亚迪从去年开始已经多次提价。近日,比亚迪宣布从今年1月起正式调整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幅度从2000元到6000元不等。

为什么比亚迪能在价格不降反升的情况下拿下15万以上的车?

综合来看,一方面原因是比亚迪涨价幅度不高,涨价车型多在20万元以内,与特斯拉竞争不大。此外,比亚迪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从2022年的快速增长势头来看,其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较高。

不过,虽然特斯拉这次降价影响有限,但如果特斯拉继续降价,对比亚迪的影响可能会加大。业内早有传言,特斯拉计划推出20万元以内的低价车型。最近有消息称,售价16万的Model Q即将上市。如果是这样,必然会入侵比亚迪的核心市场。

无论如何,比亚迪都是特斯拉的有力竞争对手,可谓自主品牌中实力最强的车企。

回顾2022年,比亚迪势头凶猛。以持续翻倍上升的势头,改变了过去几年吉利、长城、长安组成的“三自主”格局,成为比亚迪“一超”“三自主”的新格局,然后稳步推进。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图片来源:奇瑞

当然,今天的“前三”已经不是当时的“前三”,最大的变化是奇瑞的闯入。具体来看,去年7月,奇瑞销量大幅上升,一举超越长城,独立获得第三名。接下来的几个月基本都在“前三”的排名。

今年1月,奇瑞stil……保持了相对较好的业绩,是为数不多的月度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的车企。数据显示,奇瑞集团1月销售新车101379辆,同比增长16.5%,连续8个月单月销量超过10万辆。其中,奇瑞品牌1月销量为74,246辆,同比增长10%。

不可否认,奇瑞的销量增长很猛,但值得注意的是,奇瑞的销量数字背后,可能掩盖了一些问题。比如其新能源销售主要依靠奇瑞小蚂蚁和奇瑞QQ冰淇淋,而在高端车型上进展相对缓慢。

奇瑞大概也意识到了问题。近日有消息称,奇瑞将打造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iCar汽车,打造科技型生态品牌。据悉,iCar汽车品牌将于第二季度在上海车展发布,其首款硬派SUV车型将于第四季度上市。

合资企业几乎不能幸免,广汽丰田依然是个例外。

自主品牌依然“存活”,合资品牌却难以幸免。

具体来看,在SAIC旗下的合资品牌中,上汽大众1月份销售了72,008辆汽车,与上月同期相比均下降了40%以上。上汽通用1月份销量为55,001辆,较上月同比下滑逾40%。

长安汽车集团合资品牌中,长安福特1月销量15026辆,同比下降近40%,环比下降20%。长安马自达销量为4024辆,同比下降近80%,环比下降近40%。

广汽集团合资品牌中,广汽本田1月销量为38143辆,环比同比下滑超三成。广汽三菱仅销售1168辆,同比下降近70%。

唯一的例外是广汽丰田,1月份销量为7.55万辆,同比下降24%,但环比略有增长。据了解,汉兰达、赛纳等三款旗舰车型销量达到29689辆,约占总销量的40%,环比增长39%。其中赛纳销量首次突破8000辆,创下历史新高。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事实上,广汽丰田在2022年的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在多家合资品牌销量下滑或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依然稳定增长。这一年,广汽丰田共销售约100.5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1.4%。在日系品牌连续三年呈下滑趋势的情况下,广汽丰田成为极其罕见的2022年产销百万的合资主流车企。

原因是广汽丰田有新车型的支撑和相对优秀的产业链。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还有广汽丰田降价促销策略的影响。据悉,凯美瑞、雷凌等热销车年内都有不少价格优惠。

从销量数据来看,广汽丰田2023年开局还算不错。但无论是广汽丰田还是其他合资品牌,今年的压力都不会小。

去年合资品牌销量逐渐下滑,今年1月情况依然“不好”。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份自主品牌零售64万辆,零售份额达到49.4%,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1月份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份额有所下降,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22.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6.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美国品牌零售份额达到7.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如上所述,除了特斯拉,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也在降价。在这种形势下,合资品牌越来越坐不住了。

早在1月4日,东风日产官方宣布,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期间,制造并锁定ARIYA ARIYA的用户,最高可享受3.26万元的综合补贴。此外,政府还提供四项终身礼遇、三项服务礼遇、客户回购礼遇和置换礼遇。

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图片来源:广汽丰田

2月9日,广汽丰田还向公众宣布,bZ4X厂家限时直降3万元,这也意味着这款纯电动中型SUV的价格已经降至17万元以内,基本相当于热销的紧凑型燃油SUV的价格。

有人认为合资降价潮可能从这里开始,广汽丰田的接力者可能是一汽丰田,因为两家都是丰田出身,尤其是一汽丰田有一款姊妹车型——一汽丰田bZ4X,很有可能率先响应并跟进限时优惠。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降价能有多大效果就不好说了。毕竟合资品牌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靠降价就能解决的。

标签:丰田比亚迪特斯拉奇瑞长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国际快讯】特斯拉五年内将车辆售价减半;通用竞购淡水河谷贱金属部门股份;沃尔沃汽车采购巨型压铸机

特斯拉五年内将车辆售价减半在过去五年中,特斯拉已成功将其电动汽车的平均销售价格降低了一半,并将营业利润率从负15提高到15以上。

1900/1/1 0:00:00
乘联会:初步统计1月乘用车零售124.1万

近日据乘联会初步统计,1月131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241万辆,同比去年下降41,较上月下降43;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341万辆,同比去年下降38,较上月下降40。

1900/1/1 0:00:00
奇瑞 2023 年混动产品规划曝光:年底推出三款插混车型

2月9日,据鱼雷2954消息,奇瑞汽车2023年底将推出艾瑞泽8PHEV、TJ1PHEV、瑞虎9PHEV三代PHEV车型,三台车型均采用第三代混动技术,配备了8155芯片。

1900/1/1 0:00:00
普塔科技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软件定义汽车加速在即

盖世汽车获悉,近日,南京普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塔科技)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毅达资本、京路资本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普塔新产品业务线的前期投入与软件业务赛道的拓展。

1900/1/1 0:00:00
本田因倒车影像故障在美国召回超11.4万辆汽车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本田汽车美国分公司将在美国召回超过114万辆汽车,原因是车辆的倒车影像摄像头可能发生故障,导致无法显示图像。

1900/1/1 0:00:00
芯片短缺或将持续到2023年底或2024年初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Solutions(以下简称为“AFS”)的最新数据,截至2月12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已减产约34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