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日韩系重返中国:本土动力电池加速“捆绑”车企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一方面,行业内部分化加剧。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边缘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帕累托原则”逐渐凸显。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有4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整车安装与匹配,较4月减少2家,较去年同期的61家大幅减少20家。其中,产量排名前三的企业累计生产7.5GWh,占比75.6%;前五名企业的总产量为8.4GWh,占比84.8%,顶级企业的市场份额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即将面临外部力量的冲击。已经离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三年的日本和韩国电池公司开始频繁在中国部署,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并试图卷土重来。

6月12日晚间,吉利汽车宣布,其间接拥有99%股份的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与LG化学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和销售,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此前已与宁德时代成立了合资公司。显然,车企不愿意“孤注一掷”,通过捆绑多家不同的公司来控制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话语权。

大众和丰田等其他跨国汽车巨头也采取了这一策略。今年1月,丰田和松下宣布成立一家汽车电池合资公司,但在今年6月7日,他们宣布增加两家中国电池制造商,即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作为合作伙伴;

除了与宁德时代签署大单以确保中国市场的电池供应外,大众汽车今年5月宣布将在德国下萨克森州建立自己的动力电池工厂。6月13日,该公司还宣布将投资9亿欧元为瑞典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电池。

车企和动力电池公司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前的单一供应商,合作方式也变得更加复杂,涉及利益博弈。

很明显,汽车公司正在寻求在电池业务中获得更多的发言权,向电池业务延伸是不可避免的。未来,汽车公司和电池公司之间的利益博弈将更加激烈。然而,与此同时,面对来自日本和韩国的外国车企和电池公司的攻击,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升温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中关村(000931)新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博客、微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日本和韩国电池卷土重来

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快速增长,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在这股浪潮下,中国动力电池公司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像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公司的迅速崛起,离不开政府对本土企业的支持。

2016年6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符合《汽车动力电池行业标准条件》的企业名单。三星、LG、SK等在华的日本和韩国动力电池公司未被列入这份名单。该列表直接链接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只有符合企业动力电池“规范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才能列入“推荐目录”并获得新能源补贴。

这无形中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筑起了一道“防护墙”。当时,长安、长城、上汽、一汽、奇瑞、吉利、江淮等使用LG和三星电池的自主品牌公司不得不再次寻找当地电池供应商,而当时的时代正火热。

从政策意图来看,要求使用已进入推荐目录的电池公司生产的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促进当地电池公司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排除低水平的电池公司,淘汰那些有竞争力但缺乏技术实力的电池公司。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方面,对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很高,车企对高质量产能的需求很大。在电动汽车的普及方面,许多消费者对电池安全性有担忧,对电池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宁德时代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这些因素使汽车公司更喜欢宁德时代,”一位来自汽车制造新势力的高管告诉记者。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爆发,宁德时代成为车企的“热点”,订单络绎不绝。但车企对宁德时代的热情也导致产能的出现跟不上需求。上汽、广汽、东风、一汽、吉利等国内车企也决定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以确保电池的稳定供应。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渐减少或取消,离开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一段时间的日本和韩国动力电池公司正在加速回归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将进入新的洗牌期。

事实上,在补贴下降后,日本和韩国的动力电池公司早就对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垂涎三尺。2018年7月,LG化学与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举行签约仪式。LG化学计划投资20亿美元在滨江开发区建设一个动力电池项目。该项目于去年10月开工,计划于今年10月开始批量生产;

三星环鑫动力(310328)电池新二期工厂项目于去年11月29日在西安正式开工建设。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18年开始布局,正是为了确保其电池在中国的顺利生产。建厂是第一步,而从中国汽车公司获得电池订单是第二步。从吉利向LG化学伸出橄榄枝可以看出,即使在错过了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几年之后,日本和韩国的电池公司仍然对原始设备制造商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中国释放的信号是鼓励外国电池公司在中国建厂。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中外领先企业之间的竞争肯定会加剧,”于清教告诉记者。

当地电池公司紧急扩大生产

随着日本和韩国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动力电池公司也在与时间赛跑。日本和韩国电池公司在中国的产能释放仍需要时间。抓住这一时间差,国内电池公司有望加快与车企签订一定比例的电池采购协议,”余清蛟告诉记者。

经过几年的市场化竞争,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格局初步形成,“结构性产能过剩,但优质产能不足”。在经历了一轮优胜劣汰之后,两大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确定要领跑市场地位。

在过去的几年里,宁德时代已经与国内外多家车企达成了合作协议。目前,除比亚迪外,宁德时代已与国内所有主流车企达成供货协议,还有宝马、戴姆勒、大众等跨国车企的订单。近日,宁德时代还与沃尔沃、丰田达成合作,并在不断扩大“朋友圈”。

电池安装量的增加导致利润逐渐增加。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净利润达到10.47亿,同比大幅增长153.4%。吸引资金的能力已经超过了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比亚迪。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的净利润为7.5亿元,但主要的利润来源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从某种程度上说,尽管动力电池已经是比亚迪的主营业务之一,但其产能供应给国内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很难看到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的实际盈利水平。

然而,随着时代的兴起,比亚迪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去年10月,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在比亚迪全面开放战略下,比亚迪电池的独立拆分已提上日程。此外,王传福还公开透露,他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比亚迪电池板块的IPO,预计将在2022年左右上市。比亚迪的电池业务将成立一家独立的公司进行财务会计。

事实上,一直限制比亚迪电池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能不足。在比亚迪的战略中,电池必须优先考虑内部消化。

然而,自去年以来,比亚迪已开始在全国各地建设新的电池工厂,包括青海、重庆和湖南宁乡。今年6月6日,王传福在比亚迪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尽管电池总量较大,但优质电池仍供不应求,比亚迪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扩大产能。

据了解,根据计划,比亚迪计划到2020年动力电池年产能将达到65GWh。2018年,比亚迪全年新能源汽车动力和储能电池总装机容量为13.37Gwh,这意味着比亚迪计划在两年内将动力电池产量增加近四倍。

目前,比亚迪已通过直销动力电池、成立合资公司、引入战略投资等方式对外开放电池业务。除了去年7月与长安汽车(000625)成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外,比亚迪目前正在与全球多家主流汽车制造商谈判合作。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比亚迪已经与多家公司就电池合作进行了谈判……

M家制造商,并已收到一些订单。

除了成为丰田的电池供应商外,有人猜测大众汽车也可能与比亚迪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期间,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在比亚迪展台向王传福发出了合作邀请,他说:“我希望你们有机会来到德国,探索电池合作的可能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当地电池公司来说,在日本和韩国的动力电池真正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有必要与他们达成更深入的合作,赢得更多的订单。本地化产业链资源、成本控制和技术水平是当地电池公司巩固甚至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此外,本土动力电池公司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不久前,宁德时代宣布将进军电动船舶行业。此外,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在欧洲设立了动力电池研究和生产基地,等待进入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机会。

目前,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集聚效应非常明显。未来两年,排名前十的企业将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企业有望转型探索储能基站、便携式储能产品、电动工具、智能家居、数字消费等其他市场。此外,海外电池消费领域也有重大机遇,”余清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汽车企业增强其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行业的一大趋势,车企对动力电池的控制欲也越来越强。

然而,电池与传统的机械工业不同。对于大多数汽车公司来说,动力电池确实属于“交错”行业,尤其是电池组件“电池”,它们具有天然的行业壁垒。目前,从产业分工来看,在动力电池领域,大多数车企主要生产自己的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而电芯则是从外部采购。

目前,汽车公司和电池公司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与传统的汽车供应链系统一样,通过全球大规模采购有效实现成本控制;其次,主机制造商和电池公司的合作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可以确保电池供应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并在与电池公司的深度合作中掌握一些核心技术,以促进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如丰田和松下、宁德时代和上汽等国内车企,广汽、一汽等;

第三,自主开发作为比亚迪为外界所熟知,但比亚迪已经从一家电池公司转型为一家整车公司,并且在研发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余清教认为,汽车公司与电池公司的深度融合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行业趋势。一个是确保供应,另一个是控制成本。主要原因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早期阶段,燃料动力汽车转换为电动汽车是很常见的。然而,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与传统的燃料动力汽车有很大不同。汽车公司不了解电池,他们推出的产品性能不佳,电池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于清教说。

不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车企必须了解电池,掌握更多的电池核心技术,才能推出具有高端市场认可度的产品。

当前,电池技术正处于快速迭代和变革时期,动力电池的竞争需要上升到产业链竞争的高度。汽车公司要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获得优势,就必须继续深化在电池产业链各方面的布局。

在从传统燃料向新能源汽车过渡的过程中,传统汽车巨头不愿离开舞台中央。正在大力推进电动化的大众汽车决定将更多核心动力电池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它不仅投资近10亿欧元建造了自己的电池工厂,还通过收购电池公司获得了新技术,以提高研发水平。此外,长城汽车(601633)还将分离蜂窝能源用于动力电池生产,并准备将其商业化。未来,它将不仅仅供应给长城汽车。

与此同时,汽车公司在布局动力电池时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在布局电池业务的过程中,车企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金多元化的压力和技术路线的选择问题,”余清蛟最后表示。

标签:比亚迪大众丰田世纪长城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Scania展示NXT自动驾驶概念车 采用高度灵活的部件设计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Scania展示了一款有趣的城市移动出行工具NXT概念车,该款新纯电动自动驾驶城市用车采用了高度灵活性的部件设计。

1900/1/1 0:00:00
王兴拟斥资3亿美元投资新能源汽车 或提前布局理想汽车境外上市

本报记者李乔宇“3亿元投资新能源汽车是王兴的个人投资,王兴对做出行较为热衷,新能源汽车是出行赛道一个重要卡位。

1900/1/1 0:00:00
发改委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

本报记者苏诗钰6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6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1900/1/1 0:00:00
收归奔驰后,腾势这个中国最早的新造车势力能否实现逆转?

拥有戴姆勒、比亚迪两大股东支持、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腾势,七年沉寂之后终于要腾飞了?今年3月底,曾独家报道,腾势原400人团队仅剩40人收尾,其余人全部撤离或者遣散。

1900/1/1 0:00:00
补贴退坡“大限临近”:新能源汽车告别高增长?

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引擎面临“熄火”风险。近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5月销售数据显示,当月汽车总体销量呈现继续下滑的趋势,而近年来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也暂别高增长,进入了低速增长阶段。

1900/1/1 0:00:00
由长城图拉新工厂看自主品牌车企在海外的发展现状

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当合资汽车品牌在中国建厂已成为常态,长城汽车601633独资的图拉工厂却让中国自主车企在海外名声大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