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比亚迪与丰田签署合同,共同开发轿车和SUV等纯电动车型,以及这些车型所需的动力电池。目标是在2025年左右在中国市场推出丰田品牌的电动汽车。一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导者,一个是传统燃油汽车和混合动力领域的全球巨头。双方认为,为了减缓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推广纯电动汽车,有必要超越竞争的限制,寻求共同发展。因此,双方在联合开发纯电动汽车方面达成了合作。
丰田的雄心:6月7日,丰田在东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执行副总裁小木正史承认,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丰田对2017年的预测。因此,丰田将全面调整其电动汽车战略计划,将原定的到2030年实现550万辆电动汽车年销量的计划提前五年,目标是到2025年锁定全球新车销量的一半。作为混合动力车型的先驱,普锐斯的电池由丰田自己提供。然而,Teri Masashi表示,随着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丰田未来五年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超过其自身的产能和计划。为了满足加速电动化转型的需求,丰田将选择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东芝等电池制造商合作伙伴。此外,丰田还与斯巴鲁合作,在共同开发的平台上开发了一款电动SUV,以降低研发成本。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不容忽视。丰田正在加快扩大其电动产品阵营,并将在中国市场投资10款电动汽车。在2019上海国际车展上,丰田量产纯电动汽车C-HR EV和奕泽IZOA EV首次亮相全球,两款车型计划于2020年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与此同时,丰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卡罗拉双擎E+和雷凌双擎E+刚刚在中国上市。我们希望这两款为中国消费者精心打造的PHEV车型能够成为卡罗拉和雷凌家族的新明星成员。与宁德时代相比,比亚迪的硬核不仅提供动力电池,还提供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比亚迪于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自2015年以来连续四年蝉联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冠军。目前,已经形成了两大产品阵营:e系列和王朝系列。BNA架构、电子平台、DM技术和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构成了比亚迪全面覆盖各个细分市场的核心技术驱动力。
2018年,比亚迪正式宣布了其新的汽车制造BNA架构,该架构由四部分组成:全引擎智能制造平台、领先的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具有开放汽车硬件的自动驾驶平台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平台。四大平台优先考虑智能制造、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和新能源,优化汽车生产、智能制造、研发和采购的整个价值链,并不断渗透到未来的产品矩阵中。BNA架构有能力持续协助产品发展和培育市场趋势。因此,将BNA称为“高端汽车孵化器”并不夸张。同时,其“开放性”也可以帮助比亚迪在动力电池、电动驱动器等领域拥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电子平台”可以被描述为纯电动汽车的模块化关键技术平台。通过集成技术,不仅实现了汽车的轻量化标准,提高了效率,增加了续航里程,降低了制造成本,使比亚迪的电动汽车车型在拥有长续航里程、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同时具有价格优势。标准化技术标准化了大量组件、接口和技术的开发,使其在各个级别都具有通用性……
ure电动汽车车型,带来规模经济,提高新产品开发速度,有利于纯电动汽车产品线的快速扩张。
2017年,比亚迪决定开始对外销售动力电池,目前已与长安等国内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今年1-6月,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装机容量达到7.35GWh。与丰田的正式合作将使比亚迪的电池业务进入全球汽车巨头供应链,丰田也可以在中国市场获得安全稳定的电池供应保障。总结: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结合各自在电动汽车和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发展能力,比亚迪和丰田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相互帮助。
7月19日,本田汽车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在华召回涉及本田进口和两家合资企业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共计94767辆缺陷车型。
1900/1/1 0:00:00新浪财经讯7月19日消息,今日晚间比亚迪披露公告,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签订合约,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车型使用丰田品牌,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1900/1/1 0:00:00摘要尽管特斯拉的全球销量创下纪录,但该公司发现,在其较老的市场,其销量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滑。在中国和英国之后,将没有更多的大型新兴市场需要征服。
1900/1/1 0:00:00日前,盖世汽车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官网获悉,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
1900/1/1 0:00:00日前,盖世汽车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官网获悉,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
1900/1/1 0:00:00日前,盖世汽车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官网获悉,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