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作为未来消费电子的一个重要趋势,近年来随着技术转型的加快和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无线充电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这一点在手机领域尤为明显。
2020年10月,苹果公司发布了对15W MagSafe磁吸无线充电技术的支持。国内手机制造商在大功率快速充电方面做得更好。目前,华为、OPPO和小米等在售品牌的智能手机已经实现了50W无线充电,并且有进一步大功率发展的趋势。除了在移动设备上的快速渗透,无线充电也在加速向2015年,三星率先推出支持无线充电服务的手机,并陆续推出了多部配备无线充电手机服务的手机和无线充电器。然而,由于充电功率低和充电过程中发热等问题,无线充电的最初推广并不顺利。
2020年以来,无线充电技术发展迅速,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2020年10月,苹果将AppleWatch的充电方式移植到iPhone上,并推出了支持高达15W的Magsafe磁性无线充电系统。它可以通过磁铁的吸引准确定位并与无线充电器配对,提高充电效率。
与苹果和三星相比,国内手机制造商在大功率快充新技术方面做得更好,也是最早实现技术量产的。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售的华为、OPPO、小米等一些品牌的智能手机已经实现了50W无线充电,甚至有大功率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2020年7月,OPPO发布了65W AirVOOC无线闪充,可在30分钟内为4000毫安时电池充满电,充电速度堪比有线快充。在一家主流电商平台上,记者看到,小米目前正在销售一款名为“55W无线充电器”的产品。根据官方介绍,小米55W无线充电器适用于小米10终极纪念版无线充电,最高可在45分钟内充电100%。
更高功率的无线充电产品也出现了。2020年10月,小米展示了一种80W无线快速充电解决方案,可以在1分钟内将4000毫安时电池充电至10%,在8分钟内充电至50%,在19分钟内充电100%。但这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可能永远停留在概念上。
无线快速充电的“电力竞争”结束了吗?
如果上述意见稿最终获得通过,明年50W以上容量的无线快充产品将成为“绝唱”。这将对手机制造商和从业者产生什么影响?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分别联系了OPPO和小米,询问情况。其中,OPPO回应称,公司支持监管部门对无线充电设备的有序管理,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将积极与监管部门、行业专家和协会沟通并参与讨论
小米表示,“我们已经关注了相关信息,并将配合相关部门的研究工作
一位证券分析师指出,总体影响并不显著。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如果无线充电功率高,只需限制并调整参数即可
然而,在深圳一家无线充电公司的合作伙伴看来,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50W显然意味着无线快充行业的电力竞争已经结束。但他认为,从目前的手机充电市场来看,50W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水平。目前,仍有许多手机的有线充电功率仅在5W至35W之间,因此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暂时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该合作伙伴还表示,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似乎限制了技术的发展,但实际上为制造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发展方向——“让无线充电市场回归实际应用”。
此前,为了实现营销和吸引眼球,国内厂商一直在追求大功率快充,行业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标注40W,但实际充电功率只能达到30W。追求高功率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未来没有必要急于为客户升级产品,”上述合作伙伴表示。
事实上,目前的手机充电技术通常预示着充电功率的“最高峰”。以100W无线充电为例,由于温度等条件,100W的功率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大多数时候,使用低功率的“慢速充电”和电池保护技术,如涓流充电。
有人猜测,征求意见稿的“突然”发布,主要是由于近期“隔离充电”技术的流行,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春节前,小m……
和MOTO相继发布了各自的充电技术,人们对其发射机功率产生了更多的怀疑,因为它可能会突破当前的安全范围。但上述合作伙伴并不同意这一观点。他告诉记者,有关方面已经就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大约一年的讨论,并召开了几次会议。
此外,由于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相关规定是否会实施还需要等待进一步的信息。一位手机制造商的高管告诉记者,50W额定传输功率的限制最终可能会改变,未来行业将更加关注如何实现高效充电。
上市公司加快布局无线充电产业链
尽管监管部门可能会出台限制无线充电额定传输功率的规定,但基于其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汽车、工业、航空和军事以及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无线充电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Yole Development曾预测,到2024年,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将超过12亿部;IHS认为,全球无线充电市场将从2015年的17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1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
据了解,无线充电产业链分为接收和发射两部分,接收端包括方案设计、电源芯片、磁性材料、发射线圈、模块制造五个环节。行业分析数据显示,无线充电行业的主要利润中心是解决方案设计公司和电源管理芯片制造商。其中,方案设计公司利润占比32%,电源管理芯片公司利润占比达28%。目前,这两家公司主要被外国企业垄断;磁性材料公司的利润份额达到20%,而输电线圈公司的利润占有率为14%,具有较高的客户定制特性;而模块制造商仅占利润的6%。
面对数十亿的大市场,无线充电产业链也在不断升温,不少上市公司也频频效仿。其中,信维通信(300136,股吧)是中国无线充电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公司涉及无线充电磁性材料、传输线圈、模块、方案设计四个环节。近日,信维通信也在互动易上宣布,公司已在空中无线充电领域进行了相关技术研究和储备,未来将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磁性材料的主要制造商包括横店东磁(002056,古巴)、安捷科技(002635,古巴;立讯精密(002475,股吧)、东尼电子(603595,股吧;与此同时,立讯精密和顺洛电子也参与了模块制造。
除信维通信外,多家上市公司近日在互动易上公开披露了其在无线充电领域的进展。横店东磁表示,其用于无线充电的磁性材料已大量供应给一些世界500强公司或行业领先的企业,生产规模处于行业前列;李迅精密表示,公司在无线充电产品领域有深度布局,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在不同的客户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鹏辉能源(300438,股吧)披露,公司拥有无线充电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消费类电池产品。
记者|王静编辑|梁晓、程鹏、杜恒峰、王佳琦
校对|夏志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标签:
“股神”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每次发布年报,都会引起广泛关注。近日出炉的2020年财报,大家的关注点落在其十大重仓股中唯一的中国股票、新能源汽车第一品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身上。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有传言称,特斯拉将在中国上海超级工厂附近大规模购买土地,面积超过100英亩。位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扩张速度太快,以至于该公司在此厂的实际增长空间即将用完。
1900/1/1 0:00:00证券时报记者韩忠楠“汽车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关键零部件则是汽车之本,强国之本。关键零部件不强,则整车不强,汽车产业更不强。
1900/1/1 0:00:00今日机构评级汇总敲重点:美银证券:看好Roku收购尼尔森AVA业务的交易,维持“买入”评级摩根士丹利:苹果造车或成为特斯拉重大利空,
1900/1/1 0:00:00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3日上午消息,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汽车之家已通过上市聆讯,香港上市将发售3030万股股票,拟以最高每股2518港元发行,寻求通过香港上市筹资至多984亿美元。
1900/1/1 0:00:00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知情人士称,通用汽车持多数股权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Cruise正在就收购Voyage展开谈判。后者是一家在退休社区开展业务的自动驾驶技术创业公司。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