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持续繁荣,销售额在去年4月恢复增长,并已连续12个月增长,保持了行业强劲的复苏势头。据智通财经APP报道,中国汽车协会近日发布了今年3月的销售数据。3月销量252.6万辆,同比增长74.9%,一季度销量648.4万辆,环比增长75.6%,高于此前预期。在资本市场上,香港汽车行业表现出色。去年,该行业的增长率高达149%。经过今年的调整,第二季度出现了复苏的迹象。新能源汽车月销量保持翻倍增长,3月销量增长2.4倍,一季度销量51.5万辆,同比增长2.8倍。新能源汽车是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0%。尽管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增长了近三倍,但渗透率仍不到8%,增长空间很大。各大汽车公司也公布了三月份和第一季度的销量。我们来看看业内哪家车企销量强劲,哪个品牌更具竞争力,以及行业内的投资机会。根据各大汽车公司的“第一季度”展示肌肉智通财务APP,各大汽车制造商已宣布2021 3月和第一季度的汽车销量。3月份,东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汽集团(600104,股票吧)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其他汽车公司实现了中高两位数的增长。一季度,各大车企销量均超过增长水平的50%,其中长安汽车(000625,股吧)和长城汽车(601633,股巴)涨幅居前。
比亚迪仍然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3月和一季度都实现了双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146.72%。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占比27.7%,同比提高11.84个百分点。这款车的强势品牌是比亚迪汉和宋,月销量一直超过1万元。3月份,汉和宋的销量分别为10323辆和12659辆,环比增长一倍。单一车型的销量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吉利和长城一直保持着其在国内领先品牌中的份额,整体销量也紧随其后。吉利拥有多个强大的品牌,博越、帝豪和宾悦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平均月销量超过1万辆。作为中高端车型,领克今年的销量也十分抢眼,3月销量达到16390辆,同比增长122.4%。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吉利成立了吉克龙科技,并推出了全新的智能纯电动品牌,以“吉克龙”车型进军高端市场。长城哈弗系列和WEY系列已经全面复苏,第一季度实现了双增长。长城皮卡在2020年保持了强劲的地位,销量几乎翻了一番。欧拉系列是该公司的新能源品牌汽车,第一季度销量为30683辆,市场份额迅速增长至6%。东风、广汽、上汽和长安的核心主要是合资品牌。前两家车企依靠日系车的强劲销量,长安回归自主品牌,实现了双增长。上汽集团旗下的通用汽车、五菱和大众三大合资品牌已经迅速复苏。今年一季度,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出现了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去年疫情的低影响和车市的持续繁荣,保持了强劲的复苏势头。然而,在机会方面,市场资金更加重视国产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去年,比亚迪和长城的股价涨幅居行业前列。今年,投资者可能会选择估值较低的选项,如吉利和长安,这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的“造车新势力”,目前渗透率较低,远远落后……
政策目标。可见的增长机会导致了对该行业的爆炸性投资,吸引了大量资金,并形成了汽车制造业的多种新力量。目前,蔚来、理想和小鹏是主力军。蔚来、理想和小鹏都实现了月销售额和交付量的翻倍增长。今年第一季度交付量分别为20060辆、12579辆和13340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23%、334.4%和487%。NIO已经从ES8车型发展到ES8、ES6和EC6车型,定位价格在30-50万元之间。价格区间逐渐下移,理想目前只有一款车型的定位价格区间为30万元。不过,小鹏有G3和P7两款车型,价格区间在10万至25万元之间。该公司计划在2021第二季度推出第三款汽车,并计划在2021第四季度交付。此外,不可否认的新势力内扎汽车品牌今年3月销量3246辆,同比增长680%,一季度销量7443辆,同比上涨390%。销量已经逐渐赶上了三家领先的汽车公司。内扎汽车目前正在销售小型SUV——内扎N01和内扎V,以及紧凑型SUV——内扎U,价格区间在10-20万元之间,与小鹏形成价格竞争。特斯拉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对中国市场有着浓厚的兴趣。根据中国乘联会的数据,今年3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35478辆,同比增长超过两倍。其中,Model 3销量达到25327辆,占比71.4%。特斯拉定位于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Model 3价格降至30万元。它是新造车势力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总体而言,它的销售份额已经占据了中国的榜首。电池寿命和充电技术是阻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两大障碍。传统车企、新车制造商和特斯拉都在积极投入研发,以突破技术瓶颈,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广汽发布的“石墨烯电池”和NIO的固态电池都声称已经超过了1000公里的峰值范围。特斯拉加快布局充电桩,上海超级充电桩工厂已建成投产。最初,计划的年生产能力高达10000根桩。小米的进入可能会导致“三大造车模式”的形成。在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方向上,智能汽车是各大车企成功的关键,用户体验是第一位的,高智能满足超强的用户体验。在政策方面,根据规划,到2025年,在有条件的地区,智能网联汽车将占30%。在政策和需求的推动下,科技公司也在积极扩大业务。目前,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和小米都已进入市场。今年3月底,小米宣布有意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雷军先生还将担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同行苹果和华为都在开发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华为声称不会投资汽车制造业。苹果正在寻找合适的汽车制造合作伙伴,为推出iCar铺平道路。
此外,百度基于吉利SEA庞大的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联手打造高端“智能汽车”。总体而言,科技公司和传统车企联合造车,发挥各自优势,有望率先占领高端智能汽车高地。另一方面,小米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基因打造自己的汽车,并可能成为造车新星。从目前的格局来看,已经形成了以比亚迪、长城、吉利等为代表的传统汽车企业阵营,形成了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威马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阵营,以及以谷歌、苹果、百度、华为、小米为代表的技术阵营。T……
前两个阵营定位在不同的价格带市场,也存在交叉竞争。科技阵营更为支持,但小米进入市场已成为科技汽车制造的第一颗子弹。总的来说,汽车行业保持了强劲的复苏趋势,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高,主要汽车制造商的销售数据令人印象深刻,造车新势力快速增长。特斯拉凭借Model 3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国内自主品牌的有力竞争对手。小米进军汽车制造业可能会引发一波科技汽车制造浪潮。一季度,各大车企有望有较好的业绩增长水平,可以关注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小众龙头。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英国电池初创企业Britishvolt或在加拿大建设第二家工厂。
1900/1/1 0:00:00在这条光芒万丈的赛道上,特斯拉屹立不倒,国内竞争者们罕见地“抱团”在一起,还有更多科技巨头手握资本“秘密布局”,等待着入场的时机。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圣彼得堡大学开发了一种新型电池,其充电速度比锂离子电池快十倍。此外,就潜在的火灾隐患而言,这种电池更加安全,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1900/1/1 0:00:00北京商报讯4月12日晚,比亚迪第二代宋Pro正式上市,共推出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928万1278万元。
1900/1/1 0:00:00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1日下午消息,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动力电池制造商LG能源解决方案和能源化工企业SK创新11日就SK向LG支付2万亿韩元赔偿金达成协议,
1900/1/1 0:00:00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1日上午消息,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LG能源解决方案和SK创新这两大韩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在最后一刻,就一场激烈的贸易冲突在美国达成和解,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