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报道,特斯拉维权女性因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五天。事件回顾可以盖章:突然!特斯拉遭遇“车顶保护”:女子车展大喊“刹车失灵”!
由于质量问题,它被反复搜索
据@Police Civil Direct Train-Shanghai Weibo报道,2021 4月19日11:24左右,青浦市局接到报告称,有人在上海车展的一个展位上制造了麻烦。警察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置。
经查,张某、李某因与品牌公司发生消费纠纷,在当天的车展上表达了不满。在此期间,展台区域的两人通过不分青红皂白的噪音等手段,造成现场一片混乱。张某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强行爬上了一辆展览车的车顶,对车辆造成了一定的损坏
目前,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判处行政拘留五日,李某因扰乱社会秩序被给予行政警告。
特斯拉回应“车顶维权”事件:
不向不合理的要求妥协
@4月19日晚,特斯拉微博发文回应“车顶维权”事件,表示特斯拉始终愿意与国家第三方权威机构通力合作,对大家所看到的特斯拉产品安全问题的各种疑问和担忧进行全面测试。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特斯拉的消费者能够放心,争取他们的理解和理解。毕竟,国家第三方权威机构不是任何企业都能控制的。然而,这一愿望尚未实现。主要原因是特斯拉与用户的沟通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而次要原因是特斯拉确实无法决定使用哪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特斯拉表示,它愿意公开承诺,如果特斯拉产品出现问题,特斯拉将坚决负责到底,并应支付赔偿和罚款。这是我们一贯的态度和做法。与此同时,特斯拉指出,“不在不合理的要求上妥协也是我们的态度
特斯拉中国区副总裁回应
19日下午,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展台接受《金融与汽车》记者专访时表示:
1.她对最近的负面事件做出了贡献
你今天看到的车主就是这个人,她最近的负面反馈就是她的贡献。
2.没有办法妥协,这是开发新产品的必要过程
她不接受车辆测试,并坚持要求高额赔偿。我们没有理由去。
这可能是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今天是特斯拉,明天是其他产品,然后可能还会有其他产品。我认为我们不能妥协,这只是开发新产品的必要过程。
3.超过90%的客户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
我们有一些自己创作的客户画像,大约90%的客户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
新华社:“屋顶维权”成热门话题,谁让谁不“体面”?
4月19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题为《屋顶维权成热点,谁让谁不“体面”》的文章。文章指出,作为汽车行业的“明星”品牌,特斯拉对质量的自我要求和对用户的承诺需要与市场预期相匹配,才能获得消费者更多的信任和青睐。
文章指出,车主和车企之间可能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和纠纷。事实上,这不是相关车企第一次遭遇“车顶保护”,也不是“车顶保护“第一次引发舆论热议。站在车顶上维权既不安全也不体面,对公共秩序更没有好处。对于上海车展,一旦发生此类事件,相关方应遵守法律法规,调查处理。与此同时,在社交网络上,也有很多舆论认为,当消费者关心产品质量和服务时,车企应该更加严肃,直接面对问题。
据统计,2020年以来,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南昌等地发生了数十起与汽车公司产品相关的刹车故障和充电自燃问题的媒体曝光。面对消费者的质疑,车企不能只强调客观因素。
作为国内的“明星”品牌……
汽车行业,特斯拉对质量的自我要求和对用户的承诺需要与市场预期相匹配,才能获得消费者的更多信任和青睐。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人也必须是负责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都是正确的做法。
特斯拉股价暴跌超过3%
19日,特斯拉股价在交易前下跌2.96%。美国股市开盘后,特斯拉继续下跌,一度下跌超过6%。股价跌破700美元关口,最低达到每股691.85美元,总市值减少460亿美元。随后,跌幅有所回升,截至收盘,特斯拉股价下跌3.4%,至每股714.63美元,总市值为6859亿美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4月19日,上海车展开幕第一天,谁也没想到,特斯拉展台变成了维权现场,一女子身穿印有特斯拉LOGO和刹车失灵字样的白色T恤,站在车顶,引发围观和混乱。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4月22日,仅在一辆无人驾驶的特斯拉车辆在得州发生致命碰撞数日后,非盈利研究组织《消费者报告》的工程师表示,他们“很容易就了”特斯拉ModelY,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戴姆勒计划在德国开设一个新的软件园区,并增加1000名软件开发人员,以开发适用于电动汽车的新MBOS操作系统。
1900/1/1 0:00:00除了华为投入智能汽车怀抱之外,在全球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玩家不能忽视,这就是LG化学。
1900/1/1 0:00:00作者阿探哥编辑日日侦探哥也被今天的大涨吓到了,这是完全没有想到的。
1900/1/1 0:00:002021上海车展首日,千家参展企业可能没想到,接连登台的重磅车型依然被特斯拉抢了风头。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