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规范汽车数据处理,对新兴业态合理规制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特斯拉,北京,远程

吴申国,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网络法治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特斯拉,北京,远程

何源,上海交通大学数据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特斯拉,北京,远程

5月12日,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刘文银教授宣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汽车数据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目标“加强对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保护,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此前发生的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谁拥有智能汽车数据以及各方如何在交通事故后获取和记录事故数据的广泛讨论。对此,新京智库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网络法治中心执行主任吴申国教授、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刘文银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数据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源。回应车辆数据安全问题:新北京智库:《条例》的发布是如何传递信号的?吴申阔:首先,这与中国目前的数据治理战略有关。目前,《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即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已进入快车道。这是一个很大的背景。其次,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包括智能驾驶行业在内的汽车行业所涉及的数据驱动业务已不再是少数。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新兴业态实施合理的监管。这也是人们所期待的。最后,这也是对最近一系列热点事件的回应。这是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对车辆数据治理的预警:不能在发生大规模事故后再谈治理。因此,《条例》的出台也迫在眉睫。何源:最重要的是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即除了个人信息保护,数据的国家安全也很重要。这恰好集中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因此,首先需要实施数据安全的管理标准。这也反映了中国对数据主权的重视。第一,它是对外独立的,即强调中国政府说了算;

第二是在内部拥有最终决策权。新京智库:《条例》有哪些亮点?何源:首先,尽管《条例》没有包括“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但其对象仍然指向5G时代的未来智能汽车。这反映了《条例》的前瞻性。从立法角度来看,欧盟、美国和日本此前都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规,中国也需要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出台这样的“规定”是时候了。同时,《条例》没有“一刀切”的做法,这意味着重要数据确实需要跨境,仍然可以通过审批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对于一些必要的数据,外资企业或机构仍然可以收集,但用完后必须删除。除了国家安全和数据安全,还需要确保智能汽车不被远程控制。在互联网公司的介入下,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将是一个“大电话”:将智能汽车作为获取用户和流量的终端。因此,一旦这种“大型手机”被黑客控制,影响可能不仅是“手机”本身的安全,还包括行人、交通,甚至其他相关领域的安全。《条例》强调保护个人信息。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发生后,引发了公众对智能汽车数据归属的反思。《条例》的出台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吴申阔:这个问题的解决本身并不取决于或依赖于数据所有权的确定。然而,即便如此,现有的法律规则实际上可以解决特斯拉车主维权等事件引发的问题,不必等待数据所有权立法来有效解决。因此,《条例》也没有对数据所有权做出相应规定。刘文银:《规定》的颁布确实非常及时,体现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可以约束和提醒商家规范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和数据。然而,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管理者很难发现商家在不披露数据的情况下的许多行为。因此,仍然有必要采取立法和监管措施,以及技术监督,以有效减少个人信息和数据的非法收集和使用。新京智库:《条例》第六条第(五)款规定,“默认不催收的原则是,除非必要,否则默认状态为每次驾驶不催收,且驾驶员的同意和授权仅对本次驾驶有效”。你觉得这个规定怎么样?吴申阔:因为自动驾驶是一个可以重复复制的场景,根据现有规则,驾驶员只需要一次授权。《规定》提出了“默认不收集”原则,这是在当前风险形势下法律法规向前迈出的一步,从而为保护智能汽车数据的安全发挥了作用。应该指出的是,这只是一项宣传要求。何源:私家车的内部有一定的私密性,甚至被认为是家庭场景的延伸。因此,如果私人汽车内部的相关信息是在未经驾驶员或车主同意的情况下由汽车公司或相关方收集的,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默认不收集原则强调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刘文银: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默认情况下可以收集,但必须提供一个选项,允许用户选择内存时间限制,或者在到期或任何时候删除。系统应保留用户使用记录,以便进行审核。因此,可以为每辆车设计类似“黑匣子”的存储功能,并在云中设置用户可管理的同步备份机制。此备份机制可以从政府监管层设计用于同步备份,未经授权不能查看。保护个人信息也需要考虑到工业发展。新京智库: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发生后,特斯拉公开发布了其“黑匣子”中的部分数据,但引发了极大的质疑。事实上,来自智能汽车“黑匣子”的数据……

一般公众无法复制,即使复制,也无法解码或识别。这是否意味着智能汽车的数据对驾驶员来说是“无用的”?吴申国:这是正常现象。汽车公司还享有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权利。此外,中国还保护知识产权,个人信息的保护也应考虑与其他法律制度的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汽车公司可以“守口如瓶”。一旦发生事故并进入司法程序,车企也有责任和义务配合调查并提供证据。与此同时,汽车公司也有权保护其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而不必向公众开放。公共权利保护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但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因此,公众不了解智能汽车黑匣子的数据是正常的,因为他们不是专业人士。国家监管机构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可以理解。新京智库:《条例》颁布后,汽车制造商或相关运营商如何与智能汽车权利人实现数据“共享”?何源:实际上,《规定》也为数据共享留下了“空白”。当然,如果涉及敏感数据,除非必要,否则汽车公司不应该收集这些数据。如果引发国家安全问题,肯定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那么,个人信息呢?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精神,收集并非不可能,而是需要车主的同意。因此,车企和相关运营商需要优化智能汽车系统,通过技术设计来保护驾驶员隐私或信息安全。同时,也方便了自己收集相关数据。这是一个工程问题,需要汽车公司设计更人性化的设计,并为车主提供更好的解释。为什么汽车公司或相关运营商会收集相关数据,以及他们收集了什么样的数据。在强调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同时,也有必要实现平衡。产业发展、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平衡。如果个人信息保护过于严格,扼杀了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那就不是一个好现象。新京报记者肖隆平

标签:特斯拉北京远程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恒大汽车“军火库”曝光:3012件专利锁定电动车核心技术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从基础设施“三电系统”到前沿技术自动驾驶,恒大汽车HK00708覆盖智能汽车全产业链的3012件全球专利申请日前正式曝光。

1900/1/1 0:00:00
谷歌自动驾驶汽车业务管理层再动荡:CFO和汽车合作企业发展主管离职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3日早间消息据报道,长期担任自动驾驶汽车公司Waymo的两位高管首席财务官GerDwyer和汽车合作与企业发展主管AdamFrost将于本月离职。

1900/1/1 0:00:00
完美解决动力、油耗矛盾需求 比亚迪DM-i订单量破10万

在比亚迪的DMi油电混动技术出现之前,市场上的油电混动代表车型普遍都是日系品牌。

1900/1/1 0:00:00
“智能化不够”是影响自动驾驶安全关键因素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智能汽车研究所杨林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任秉韬博士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1900/1/1 0:00:00
传承已近百年 雷诺汽车公布新车标

在全球汽车品牌中,雷诺的车标可以说极具辨识度,并且也存在不少争议。在国内更是有“男不开雪佛兰,女不开雷诺”这样的网络桥段。

1900/1/1 0:00:00
丰田章男反对日本禁售燃油车:将失去优势

电动化已是大趋势,全球各国禁售燃油车事件也在陆续敲定与更新中,其中包括日本。近日,据外媒报道,田章男在JAMA会议上,作为协会负责人反对日本政府所推出的“2030年代脱碳燃油车”政策。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