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周菊小米、百度等科技公司吸引了新一波造车流量。与此同时,较早进入市场的格力,近两年在造车领域表现出微弱的话语权。投资珠海银龙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消息也越来越少。然而,最近频繁的动作表明,格力和董明珠的造车梦并没有停止,而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布局。11月12日,齐鑫宝的数据显示,银龙新能源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同时,根据“格力特新能源”官方微信公众号,银龙有限公司于11月11日发布了一份文件,宣布自11月9日起,该公司将更名为“格力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原公司的所有业务将继续由“格力迪新能源有限公司”经营,各项业务活动将正常开展。在4年多的时间里,银隆新能源公司的名称发生了两次变化。对于此次更名的原因,银隆新能源仅在公众号文章中表示,“根据公司发展需要,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后更名”。启信宝数据显示,目前银隆新能源除名称变更外,未变更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范围。据了解,格力钛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册资本约11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赖新华,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生产和销售。股权方面,珠海银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持有25.99%的股份,董明珠持有17.46%;
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持有11.6%的股份。但在外界看来,银隆新能源的更名有两层深层含义。首先,董明珠希望在获得银隆新能源的控制权和投票权后,格力电器(000651,股吧)将给后者贴上格力造车的明显标签,因此新名称中包含了“格力”一词。10月30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通过参与司法拍卖和公开招标,获得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同时,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所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公司行使。本次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将持有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并共同控制银隆新能量47.93%的表决权。银隆新能源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这意味着,在完成此次股权交易后,银隆新能源将正式与格力和董明珠打上品牌。董明珠将在五年后正式实现自己的梦想,并获得银隆新能源的控制权。事实上,早在2016年,格力电器就已经停牌,并计划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但由于格力电器中小股东的反对,收购计划最终被搁置。收购计划被股东大会否决后,2016年12月,董明珠亲自投资珠海银隆。同时,董明珠还吸引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京东董事长刘强东等人注资30亿元,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董明珠持有7.46%的股份,是珠海银隆的第五大股东。此后不久,珠海银隆再次增资,董明珠持股比例增至17.46%,成为珠海银隆的第二大股东。有着造车梦的董明珠多年前对银隆新能源情有独钟,但银隆新能量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2018年,银隆被指控拖欠供应商款项12亿元,引发了巨大的爆炸。作为股东,董明珠接管了公司,并公开举报银隆前董事长魏银仓等人非法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元。如今,随着格力和董明珠的正式入局,高层之争似乎已经告一段落。然而,11月5日,格力电器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尚未完成收购银隆股份的所有手续,尚未收购银隆的控制权。银隆未被纳入第三季度的合并财务报表。值得注意的是,银隆目前的经营状况并不好,即使纳入格力电器的报告,也可能只会影响整体数据表现。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1 7月31日,银龙总资产281亿元,总负债227亿元。2021 1-7月,银龙实现收入10.6亿元,净利润-7.6亿元。另一方面,银隆新能源此次更名,不仅肯定了格力和董明珠的主权,也凸显了钛业在公司的核心地位。在动力电池领域,银隆新能源一直坚持钛酸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与三元材料等动力电池技术相比,银隆新能源的钛酸锂电池技术极具争议,市场上一直持谨慎态度。据悉,钛酸锂电池的主要缺点是能量密度低、体积大,难以满足国家对新能源公交车补贴的技术要求,难以推广。然而,随着补贴的减少和退出,钛酸锂电池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成本优势。此外,钛酸锂电池在抗寒性方面表现相对较好。从这次更名的角度来看,银隆新能源应该继续坚持这一技术路线,并使其成为其核心特征。目前,银隆新能源的产品仍集中在新能源公交车上,没有关于新能源乘用车等项目的进一步消息发布。根据官方发布的招聘信息……
“银隆新能源招聘”ic账户今年9月,主要招聘储能研发、电池研发、汽车研发等职位。其中,汽车研发在珠海、成都和洛阳设有职位,涉及车身工程师、技术工程师、车辆电控工程师,模拟工程师等;电池研发岗位位于珠海、邯郸和天津。值得注意的是,格力电器目前的财务状况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光明。尽管它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收入和利润增长,但这是基于去年较低的基数。如果与美的等竞争对手相比,其业绩差距仍在扩大。与此同时,格力电器的现金流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重振银隆新能源,即现在的格力钛业,同时新造车企业继续进入市场,是格力电器和董明珠面临的一大挑战。
标签:圆梦
悦读全球路透社10日报道,根据路透进行的分析,全球汽车生产商计划在2030年前对电动汽车和电池产业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以使购车者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达到日益严格的去碳化目标。
1900/1/1 0:00:00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4日在上海开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而且具有间接效应,其综合效应日益凸显。
1900/1/1 0:00:00经济观察网记者濮振宇2012年,在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00750股吧成立的第二年,身为海外华人的胡启朝从哈佛博士毕业,正式创立了SES,研发制造混合锂金属电池。
1900/1/1 0:00:00一台汽车的加速能有多快?18秒左右感受下。11月12日,威马联合工匠派挑战市值万亿的特斯拉19秒记录,最终把记录定格在1857秒。
1900/1/1 0:00:00近日,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21万辆,同比增长1411,环比下降39。110月新能源车零售2139万辆,同比增长1919。
1900/1/1 0:00:00受疫情影响,原定于11月份举行的smart精灵1亚洲首秀活动取消,预计明年重新开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