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走出“误区”| 智能电动时代,合资车企落伍了?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大众,丰田,现代,本田,福特

浦振宇/文:“到目前为止,我们几乎没有软件能力”,“软件将决定谁能获得多少市场份额”,“在新的竞争中,竞争变得激烈,市场份额被重新分配,旧的成功在新车世界中不再重要。“11月4日,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迪斯在集团总部的一次演讲中反思了大众汽车软件能力的不足。从过去的案例来看,企业官方层面的直接反思经常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然而,公众对迪斯演讲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许多人看来传统汽车公司的智能技术水平不如新兴电动汽车公司。这种“共识”体现在中国市场上,中国市场正处于智能汽车的轨道上。拥有许多新的高端电动品牌的独立车企,以及新兴的造车新势力,势头正盛,而老牌合资车企则被贴上了“传统”的标签。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也支持这一观点。J.根据D.Power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汽车智能体验研究”,主流传统能源汽车创新得分超过510分的品牌共有8个。其中,7个为自主品牌,只有长安马自达为合资品牌,排名第六。主流新能源汽车创新得分前三的品牌是小鹏、特斯拉、理想,没有合资品牌。然而,从销售的角度来看,情况并非如此。来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为274.6万辆。销量前五名中的前四家车企均为合资公司,合资品牌智能网联乘用车的销售渗透率超过20%,而国产品牌仅为14.8%。一方面是行业对合资车企在智能时代落后的认知,另一方面,实际上有一个相对领先的销售业绩。那么,合资车企的智能化质量真的很低吗?君迪的“2021中国汽车智能体验研究”在产品体验行业排名垫底,主流合资品牌在智能性能方面是最弱的群体:“自主新势力品牌具有突出的技术创新能力,智能用户体验和先进技术配置的渗透率领先于其他品牌群体。在主流传统能源汽车中,自主高端品牌的技术创新水平强于合资品牌,依靠智能实现eve品牌的上升之路。记者注意到,这份报告的衡量标准是新车车主对42项技术配置的质量反馈和用户体验,以及配置的装配率和使用率。也就是说,报告直接反映了汽车产品在智能维度上的用户体验,而不是汽车企业层面的智能技术储备和实力。确实有一些合资品牌车型智能化表现不佳,这与外国母公司的技术投资步伐有关。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告诉经济观察网,北京现代近年来销量低迷与现代在“新四化”方面的落后有关。现代汽车曾在2018年尝试改革,但遇到了延误,否则情况可能会更好。有数据显示,为应对行业变化,现代汽车计划于2018年3月重组管理结构,但由于股东反对等因素而放弃。直到半年后,刚刚就任集团首席副董事长的郑义善才宣布,现代汽车将从汽车制造企业转型为以制造智能汽车为基础的企业。除了现代汽车,软件也是大众汽车转型的一个关键挑战。瑞银表示,大众汽车在软件方面远远落后于特斯拉。2020年,大众MEB平台上的第一款车型ID.3因软件问题而推迟。顶级品牌的销售额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可能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但大多数大型跨国汽车公司……

我有相对较强的智能技术积累。“在汽车行业分析师严景辉看来,即使是缺乏软件实力的大众汽车,整体上仍有强大的智能实力。为了解决软件弱点,大众汽车于2020年在奥迪品牌下成立了一个新的汽车软件部门,为整个大众集团开发标准化的软件架构和操作系统n、 到2025年,该行业的总投资将超过70亿欧元。今年9月,DIS透露,大众汽车可能会在2024年或2026年推出其首款自动驾驶汽车。早在2017年,大众旗下奥迪就凭借第四代A8成为全球首家量产L3级智能驾驶汽车制造商。除了大众汽车,其他一些传统汽车巨头也有相当的技术储备。根据咨询公司Zos Automotive Research发布的一份报告,2001年至2020年,在全球自动驾驶专利申请量前十的公司中,除了百度、博世和电动之外,其他七家都是传统汽车巨头。丰田以1191项专利位居第一,还有本田、大众、现代、戴姆勒、宝马和标致雪铁龙。从投资角度来看,传统汽车巨头在智能化方向上并不吝啬。2018年,丰田投资29亿美元成立了丰田研究院高级研发公司,而大众汽车在2018年宣布,将投资340欧元,到2022年建立未来的出行技术。近年来,福特在VelodyneLi DAR、CivilMaps、SAIPS、ArgoAI等领域投资了大量智能技术公司,其中仅ArgoAI就获得了10亿美元。丰田、大众等国内领先的跨国车企都是合资车企,智能网联汽车的销量其实不小。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一汽丰田以40.7万辆的销量位居国内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榜第一,广汽丰田、上汽通用、广汽本田分列第二至第四。仅这四家合资车企的合计销量就达到约107.7万辆,约占中国智能网联乘用车总销量的40%。技术在成本上妥协?既然投资规模巨大,整体销量领先,技术储备也不弱,为什么很多合资车企及其外国母公司仍然给很多人一种智能化不足的感觉?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合资车企的智能化水平在外界看来并不高。除了一些合资车企实力较弱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研发与应用脱节。许多合资车企没有将最新的智能技术导入或及时导入其产品中。近日,上汽大众ID.3上市,搭载IQ.DriveL2级驾驶辅助。自2020年以来,上汽MARVEL-R、小鹏P7、广汽Aian V等一批具有L3级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车已在中国上市。一位接近上汽大众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智能驾驶水平越高越好。然而,更高的级别也会带来对硬件的更高需求,从而导致更高的成本。上汽大众需要控制成本,保持盈利能力,向股东双方支付利润,不要盲目品尝“新鲜感”。尤其是目前,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的使用受到许多限制,它能给用户带来的实际使用是有限的,只能说它会带来新鲜感。同时,合资车企智能化产品发展步伐缓慢也与体制因素有关。全国并购协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表示,合资车企普遍存在50:50的股比结构,存在所有权不清的隐患。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发生在高速增长和平稳运营期间,但可能会导致合资汽车公司在行业动荡和市场低迷期间反应迟缓。一位接近东风本田的人士告诉记者,创造一个新功能不仅仅是编写一个新程序。它经常涉及硬件级别的调整,而合资公司的独立开发权限有限,很难独自完成许多任务。需要本田总部的支持,但是……

h非常耗时。如果需要更换零件,也可能会影响供应商的利益,并遇到阻力。电动汽车被认为是智能技术的最佳载体。在汽车电子与新能源高级工程师朱玉龙看来,纯电动汽车的特点是迭代快。传统的车企,按照原来的发展方式,需要考虑大量的数据,需要确认很多环节,而且需要很长时间。在客户眼中,它缓慢而过时,这让许多消费者相信,来自新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是趋势和未来。竞争迫使技术落地。“今天,特斯拉是标杆,其他来自中国的强大初创公司也在进入我们的市场。”“此外,我们还有新的竞争对手:苹果、谷歌或富士康,它们在软件和电气领域拥有大量资金和专业知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全球公司及时改变方向,重点是及时,”迪斯在11月4日的一次演讲中说。随着智能汽车的竞争逐渐升温,新的汽车制造商正在迫使合资企业及其母公司加快实施最新的智能技术,填补研发和应用之间的空白。目前,福特的车型普遍配备SYNC+智能移动互联系统,但仅支持SOTA。据悉,福特全新的FNV智能互联网架构将安装在即将推出的长安福特EVOS车型上,该车型支持更先进的FOTA。上汽通用汽车也在今年4月宣布,计划加快通用汽车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并不断拓展应用场景。预计到2025年,电动化和智能网联新技术投资将超过500亿元。今年2月,有消息称,丰田计划通过“编织星球”开发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系统Arene,与特斯拉竞争。除了智能座舱的常见功能外,Arene还可以连接智能道路、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等,这与造车新势力的主流做法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月即将举行的广州车展上,传统跨国车企将重点推出最新的电动汽车,并展示智能软硬件技术的相关突破。这些成果将通过他们的合资汽车公司在中国陆续落地。从某种程度上说,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之间的智能化竞争才刚刚开始。

标签:大众丰田现代本田福特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达五星级标准 哪吒U Pro C-NCAP测试成绩公布:主动安全表现最出色

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了哪吒UPro碰撞测试结果。经测试,哪吒UPro达到了“五星级”标准,其中主动安全评级得分14142份,得分率为9428,为测试项目中最表现最出色的项目。

1900/1/1 0:00:00
吉利10月回暖,全年累计销量已突破百万

在今年10月,中国车市虽然未能止住下跌的步伐,但是跌幅已经收窄至个位数,批发销量回暖至1978万辆。

1900/1/1 0:00:00
上汽集团公布十月销量数据,缺芯仍是最大阻碍

日前,上汽集团600104股吧正式发布了10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0月上汽共销售582万辆,同比下降2。今年110月,上汽累计销量共4201万辆,同比下降021。

1900/1/1 0:00:00
站稳辅助驾驶第一梯队,“特小长”如何引领智能驾驶新格局?

文智能相对论作者陈选滨造车新势力格局再度变动,智能驾驶技术又将由谁引领创新?此前,蔚来汽车公布2021年10月交付量显示,共交付新车3667台,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65。

1900/1/1 0:00:00
经济模式下滑行时发动机可能熄火,上汽大众召回18659辆途昂530 V6

日前,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1900/1/1 0:00:00
多国联合签署零排放汽车宣言 比亚迪等车企签名承诺

财联社,当地时间周三,英国政府发布发表了《COP26关于加速向100零排放汽车和货车过渡的宣言》,部分国家和车企参与签署了这份声明。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