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拼命扩大产能是每个制造商的必要任务,但供过于求的阴霾已经显现,锂电池价格战即将爆发。
每个时代都有旗帜般的人物出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高度重视,影响着时代的进步。在商业部门也是如此。
12月24日,媒体报道称,今年年中,宁德时报董事长曾玉群(300750)(300750。SZ)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宁德时代总部大楼发生纠纷。在争论最激烈的时候,曾毓群甚至退出了会议室,保持了10多分钟的平静。
争论源于何小鹏计划引入中航锂电池作为小鹏新的主要电池供应商。
新浪财经就此事向小鹏汽车求证,该公司回应称“该说法完全是谣言”。
一时间,宁德时代处于风口浪尖,关于新势力挑战和行业格局重塑的声音甚嚣尘上,热闹非凡。
我相信所有的投资者都有自己的判断。市场上的噪音太大了,“吃瓜”带来的快乐毕竟是短暂的。我们最终需要回归本质,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处理问题。
与市场报道不同,本文从供需关系的角度审视了锂电池行业的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
需求高的原因
说到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是绕不开的,需要通过供需分析来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
在全球双碳排放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世界前三大汽车消费国来看: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从年初的5%逐步提高到20%。2021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82.1万辆,同比增长200%以上。
2021前三季度,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3.5万辆,同比增长104%。但渗透率仅为4%,远未达到2030年50%的渗透率。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美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不如预期,但从一个角度来看,可以看出美国新能源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最近,美国政府出台了高补贴政策,有望迎来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
作为欧洲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2021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56万辆,同比增长105%,第三季度渗透率也达到20%。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的受欢迎程度仍然很高。
当谈到决定赛道繁荣的因素时,一个是空间,另一个是时间。
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将达到7797.12万辆,比2019年的9042.37万辆下降13.77%。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重要汽车市场的新注册电动汽车数量大幅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14个汽车市场的总增长率为123%。
在双碳目标下,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逐渐取代燃油汽车,并代表着长期的发展机遇。数千万美元的巨大市场空间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显然,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时间和空间是完全可用的。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是锂电池,锂电池约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40%。
得益于中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锂电池产业的发展从实现国产化突破到成为全球领先者。完成了从政策支持到市场竞争的转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曲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超越。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也正在经历一段高性能增长期。
根据11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容量的最新数据,中国动力电池总装机容量达到20.8GWh,同比增长96.2%,环比增长35.1%。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为55%,其次是比亚迪,市场份额为16.6%。
全年1-11月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8.3GWh,同比增长153.1%。竞争格局仍然是一超多强的局面。
制造业有一条规则,那就是在高需求的背景下,公司往往对未来的利润增长抱有期望。届时,将增加资本投资,扩大产能。随着产能的释放,业绩将出现增长。
因此,在实现业绩增长的同时,多家锂电池制造商借机提出了宏大的扩张计划。
其中,蜂巢能源在第二个电池日宣布,2025年全球产能规划目标将提高到600GWh。当时,蜂巢能源2021的市场份额仅为2%,预计将占据四分之一的市场空间。
其扩张规模之大令人震惊。值得注意的是,2021 1月至11月,中国总装机容量仅为128.3 GWh,而2020年全球总装机仅为137 GWh。更有趣的是,该扩张目标超过了2025年宁德时代的产能计划。
产能大规模扩张的背后,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来自广阔的市场空间。
行业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交通和储能领域对锂电池的总需求将达到1.8太瓦时。
不过,不仅是蜂巢能源,中航锂电2025年的计划产能也将超过500GWh。考虑到宁德时代原产能计划超过500GWh,亿纬锂能(300014)的产能计划超过200GWh。
仅这四家锂电池制造商的产能规划在2025年就已超过1.8太瓦时,不包括其他电池制造商的扩张和未来项目。
从这个角度来看,锂电池供应过剩是不可避免的,更糟糕的是对未来需求过于乐观。
过度乐观的渗透率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
事实上,自2021上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于预期,全年达到12.7%。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从年初的5%逐步提高到11月的19.5%。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飙升,从汽车制造商到供应商对未来渗透率的预期也随之飙升。
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预期渗透率已从20%提高到35%,更重要的是,50%的口号被提高了。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人有多大胆,土地有多多产”的时代。
乐观的期望表现在数字上,通过研究数字形成背后的原因,我们找到了答案。
事实上,20%的渗透率之所以高,部分原因是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而汽车总销量却在下降,再加上去年疫情影响导致的出货量较低。渗透率快速增长的现象是由这种增长和另一种消失的现象引起的。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空间已经提前,在一二线城市渗透率逐渐提高后,将进入放缓阶段,而三四线城市势必难以咀嚼。
基础设施因素、车辆需求、价值观等因素将不可避免地阻碍p……
新能源汽车的运动。
更重要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续航里程等方面的不足,将不可避免地对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产生影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时间恰恰在未来五年。
因此,目前市场对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的预期过于乐观。因此,在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产能远远超过需求,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制造业还有另一个规律,过度的产能投资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价格竞争激烈,利润下降。
此时,公司预计未来利润会下降,并开始减少资本支出,导致行业陷入衰退。一些行业可能在一两年内经历需求复苏,而另一些行业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决定时间长度的因素取决于行业的生命周期、宏观环境、政策和许多其他因素。下一次需求恢复增长的时间决定了周期的长短。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锂电池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而面对这场战争的双方显然是现任王者——宁德时代及其朋友、挑战者和支持者。
王,挑战者和支持者
商战的激烈程度不亚于战争,影响胜负的因素不可或缺,包括天时地利人和。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二三线的电池制造商都提出了激进的产能扩张计划,担心自己会落后,努力重塑行业格局。
尽管存在固有风险,但这一举措也有成功的先例。许多公司通过残酷的扩张已经成为行业领导者。
然而,时间的选择是一个关键因素。
在混乱的时代,英雄出现了。在产业格局形成之前,资本争相圈地、突围、霸山。然后,我们依靠开拓者的优势,巩固市场,整合资源,建立壁垒,形成护城河。
宁德时代的成功受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它被时代赋予,赶上了新能源的热潮。
在当今非主导时代,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因此挑战者不会占据时间。
其次,目前锂电池的格局是一超多强,为了不占地,产业链的整合根深蒂固。
宁德时代的产业链整合可以说是在航母层面,竞争对手最多是驱逐舰,相距甚远。
众所周知,锂电池的核心环节是上游原材料,企业通过布局上游原材料获得成本优势。可以说,对资源的掌握程度决定了成败。
宁德时代在上游资源方面具有优势,目前仍在加强。最近,在收购千禧锂业失败后,他们一直在不断转移到阿根廷富含锂的盐滩。
在中游,布局也很深入,尤其体现在锂电池的核心部件正极/前驱体上。
除了控股众多正极/前体企业外,还与领先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如中卫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格林韦(002340)、德国磷酸铁锂领先公司纳米(300769)和龙蟠科技(603906)。
比如,在宁德时代的朋友圈里,有一个叫先锋智能(300450)的人。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十年前。
在随后的几年里,先锋智能逐渐覆盖了锂电池组装设备的整个产业链,而宁德时代占据了国内锂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
2021,先锋智能募集到25亿元固定增资资金,参与者为宁德时报。参与后,在前十大股东中,宁德时代排名第三。
0
数据来源:先锋智能第三季度财报
与此同时,先锋智能中标了来自宁德时代的约45.47亿元锂电池设备订单……
及其控股子公司。
并且在未来三年内,宁德时代将以不低于电池板块核心设备新增投资50%的比例优先进行试点。两者共同努力,巩固各自的行业地位,加固护城河。
如果下游车企为其他锂电池公司提供支持,挑战宁德时代。毫无疑问,宁德时代拥有更多的朋友,客户数量和类型覆盖范围也更广。如果一场价格战爆发,那么宁德时代的战力将更加强大。
1
第三,虽然有动摇王位的勇气和野心,但在战略上有些逊色,没有占据人民的平衡。尽管没有占据有利的时间和地点,但他们仍然选择通过产能扩张和价格战进行正面交锋。
即使他们不得不向下游汽车制造商寻求支持,最终的结果似乎仍然是一场鱿鱼游戏。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旁边的人纷纷倒下,最后只有一个赢家。未来产业链的话语权将被重塑,汽车制造商有望重新获得话语权。
商人合法追求利润是很正常的。
现任国王、挑战者和支持者的决定没有对错之分,即使在外界看来有些不合理。战争结束后,发动战争的代价可以伤害敌人500元,自残1000元。
事实是,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挑战者失败了,仍然会有收获,而支持者将是既得利益最大的人。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角色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2
后记
确定了未来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发展方向。
然而,纵观企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公司在黎明前就倒下了,追根溯源,不难看出,激进的产能扩张是原罪之一。
产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多的是在曲折中前行。
在某种程度上,激进扩张确实可能成为突围的一种方式,但它也会导致崩溃的局面。掌握时机、考虑风险回报和了解行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选择蓝海赛道会是更好的选择吗?当然,这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选择。
它选择在茫茫雾中独自行走,没有随行的旅行者。还是你选择在拥挤的赛道上过江,这似乎有很强的确定性?
3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坊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12月27日消息,戴尔科技集团全球首席技术官JohnRoese发表《迈进2022,迎接改变生活的科技力量》的署名文章,在文中,JohnRoese对2022年技术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越南最大的综合企业Vingroup旗下汽车子公司Vinfast宣布,已经开始销售其电动汽车,成为首家在越南销售国产电动汽车的大型汽车公司。
1900/1/1 0:00:00商业密码12月27日近日消息,12月23日全新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正式发布。该款车是AITO首款车型,并且其M5搭载华为DriveONE动力域解决方案在高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实现强动力和超舒适。
1900/1/1 0:00:00今年10月底,国产版丰田赛那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30984058万元。
1900/1/1 0:00:00汽车上的座椅坐起来很舒服,如果能将其搬到办公室就好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竟然真的火了,而且还火的一塌糊涂。
1900/1/1 0:00:00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