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新浪科技华子健编辑|韩大鹏要点:1。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继续大幅增长,但汽车自燃等问题将继续层出不穷。NIO还经历了两起致命事故,这是对品牌和消费者的考验。2.充电难仍然是影响新能源车主用户体验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个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完全解决。我国充电站建设并不落后,但快速充电站相对较少,网络建设仍需规划。3.2021也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全球的第一年。然而,与特斯拉等全球巨头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争力仍然较弱。
这三种痛苦的胁迫是回忆和思考变化。六个月前,何小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三人的合影,并配上了上面提到的九个角色。六个月后,他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对话挑战者”中承认,“2021理想的汽车李翔的生活相对舒适,他和李斌都面临着困难。”何小鹏的发言可能来自三人的微信群。在这个微信群里,他们三个人每天都在讨论一些行业和政策话题。无论是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还是造车二线的新势力,还是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传统车企,“难”始终是全年的关键词。展望2022年,每个人都面临着困难。销售额的激增和挥之不去的负面影响。2020年是新能源股票价格飙升的开始,2021是新能源汽车销量飙升的开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的最新数据,2021 1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20.8%,而今年1-11月的渗透率为13.9%,与2020年5.8%的渗透率相比大幅提高。与此同时,11月,月批发销量超过1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增至14家,其中包括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合众汽车等四家造车新势力。其中,小鹏汽车以15613辆的月交付量位居第五。
2021 2月,中国铁道协会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批发销售额将达到200万辆;
4月,中国乘联会将年度预测上调至220万辆,同比增长一倍。6月,客运联合会再次将预期提高到24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40万辆汽车是国内各细分市场出口增长全面加强的综合结果。但今年前11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超过280万辆,预计全年将超过300万辆,大大超过年中预测,与2020年相比增长173%以上。在销量激增的背后,新能源汽车也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这大大降低了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可靠性,甚至影响了许多人的购车意愿。2021 4月,河南安阳汽车在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上倡导女性保护车顶,强调“自己的汽车存在刹车失灵问题,引发事故”。这一事件超出了汽车行业的范畴,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成为许多人饭后讨论的话题。这也引发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工艺、辅助驾驶技术的担忧——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怀疑。遇到这样问题的并不是特斯拉。2021 8月,NIO eS8车主林木琴(Lin Mouqin)在沈海高速公路上行驶,在NOP开启时与一辆道路维护车辆相撞。事故最终导致林木琴死亡。这也是造车新势力首次因辅助驾驶引发致命事故,但这并不是造车新力量遭遇的第一起严重事故。林某车祸发生前一个月,上海浦东新区临港大道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NIO eC6与一个石墩相撞后,车辆严重受损并自燃,导致车主不幸死亡。NIO人士就此事发表的声明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被认证为“上海地区公司总经理”的清华在自己的公告下补充了一条评论:“我和同事都在现场,根据对受损车辆的初步判断,电池组基本完好无损。”这种先入为主的解释涉嫌误导消费者,受到了批评。
到目前为止,这两起事故还没有明确的调查结果。何小鹏提到的李斌的困难不止于此。2021全年,NIO分别于1月和12月发布了两种期货产品——eT7和eT5。这两辆车要到2022年3月和9月才能单独交付。这也意味着NIO将不会在2021交付新产品。多种因素的结合导致NIO的销售势头严重不足。从第三季度开始,NIO的交付量并不稳定。官方数据显示,NIO 7月至9月的交付量分别为7931辆、5880辆和10628辆。10月和11月,NIO分别交付了3667辆和10878辆汽车。今年下半年,除12月外,NIO仅两个月的交付量高于2021前11个月的平均交付量。其中,9月和11月的交付量均超过1万辆,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7月底南京疫情和10月初工厂生产线改造的影响,部分交付被提前或延迟。根据NIO提供的交付指南,NIO 12月的交付量不会超过11000辆。没有交付新车的NIO不仅在2021第四季度的交付量上落后于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甚至被哪吒汽车超越。10月和11月,NIO的交付量稳定在国内制造商新能源汽车榜单的第五位。在11月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何小鹏,他的后顾之忧只比李斌多得多。2021 2月,小鹏汽车畅销车型P7首次发生火灾和燃烧事故,事故发生在上海。4月,在小鹏第三款车型P5在广州发布之前,一辆小鹏G3在广州的停车场外自燃……
市长大楼。由于事件发生在繁忙的城区,无论是在事发现场还是网上都引起了很多围观。除了自燃事故,小鹏汽车还涉嫌非法采集人脸数据,购车合同中存在霸王条款。
12月,上海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从第三方数据采集公司购买了面部识别摄像头设备,并在其七家门店安装了这些面部识别设备。因未经消费者同意,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罚款10万元。去年12月,杭州的一位消费者指责小鹏汽车在购车合同中有主导条款。该消费者表示,经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小鹏汽车存在违法行为,对其罚款1万元。但小鹏汽车仍然拒绝道歉,并拒绝了他签署新合同的请求。被处罚后,小鹏汽车仅在杭州地区修改了购车合同,其他地区则继续使用之前的违规合同。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自燃仍是新能源汽车无法解决的问题。李斌差点被车辆自燃吓得崩溃。尽管近两年没有发生自燃事故,但eC6火灾事故后对“电池组安全”的重视或多或少体现在“自燃后遗症”上。关于小鹏汽车2021发生的两起自燃事故,目前尚无调查结果。但是,越来越多的自燃事故层出不穷。12月20日至23日,三个不同城市的三辆威马EX5发生自燃事故。最令人惊讶的是比亚迪。2020年3月,当王传福宣布推出刀片电池时,他拍了拍胸脯,承诺“刀片电池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去。”比亚迪自主研发的这款电池也以注重安全而闻名。2021 4月,比亚迪将针头测试作为企业标准全面实施。但即便是这样一款强调安全的电池,也遭遇了自燃事故。2021 8月,一辆比亚迪韩在高速公路上起火,一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南宁的一个居民区起火。11月,一辆比亚迪秦Pro电动汽车在北京中关村一号(000931)的地下车库充电时发生自燃。自燃后,车辆严重受损。
越来越多的自燃事故“教育”了消费者,新能源汽车存在风险,应谨慎购买。因此,目前还不是要求新能源汽车实现零自燃的时候,但零自燃应该始终是新能源汽车公司追求的目标。尽管理想汽车由于非电动性质,没有发生自燃等事故,但李想绝不是何小鹏所说的“最舒服的人”。2021 5月,在2021推出Ideal ONE时,在高性价比的欢呼声背后,许多刚刚购买了2020 Ideal ONE的车主将其称为“Ideal car Cutting Chives”。不久之后,理想汽车遭遇了“水星门”。李湘被舆论激怒,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大声咒骂,完全失去了分寸感。
2021是新能源汽车销量高涨的一年,也是新能源汽车出现问题的一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逐年增长,问题只会越来越多。例如,对吉利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品牌吉克龙就遇到了发货不正确的问题;梅赛德斯-奔驰EQC大面积电机故障;
长城欧拉猫因芯片减持等问题引发的维权至今仍在持续。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诚意,也考验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耐心。收费很困难,但在短期内,它仍然很难解决。2021国庆期间,“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再次将新能源汽车车主列入热门搜索名单。被舆论包围的感觉,让很多新能源车主在2020年的冬天,都感到不得不在车里穿羽绒服的尴尬。充电难、怕冷的新能源汽车被许多人嘲笑为“电动爸爸”。在吉林长春和松原,红旗e-QM5被替换为出租车后,为了吸引司机换车,据称可以免费安装燃油空调。
北京的许多新能源出租车司机甚至安装了只在长途卡车上使用的“木柴供暖”,以提供弯曲供暖,从而提高车辆在冬季的续航里程。一系列新能源汽车“尴尬”的背后,是新能源车主普遍遇到的充电难问题。
然而,更为悲观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童宗琦就这一问题表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新能源车主在假期面临的充电困难将难以解决,只能尽可能改善。据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1 9月,全国共建设充电基础设施222.3万套,同比增长56.8%;
其中,公共充电站数量为104.4万个,同比增长72.3%。尽管超过87%的用户倾向于选择120kW及以上的大功率充电桩来满足最快的充电需求,但快速充电桩建设在公共充电桩中的比例目前仅为37.4%,与用户需求高度不匹配。2021,充电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明显落后于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今年国庆假期出现的“排队4小时充电”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新能源车主对快速充电的需求与高质量供应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节假日等高峰时期尤为突出。
新能源汽车补能网络互联互通亟待推进。武汉环投新能源总经理陈磊表示,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充电桩/换电品牌,国家标准之外的应用标准参差不齐。应建立运营商与桩企业的协作机制,将市场的反馈传递给桩企业的研发。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和问题,应提高充电桩和换电站的智能化、标准化和易用性。在出海的第一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是中国、欧洲、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地区,竞争力较低。两个领先的地区是欧洲和中国。2021上半年,中国再次超越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尽管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国内市场的生产和销售仍在快速增长,但包括新车制造商在内的许多中国制造商已经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2021也可以被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全球的第一年。小鹏汽车是最早出海试水的造车新势力之一。
早在2020年9月,首批出口的小鹏G3便启程前往挪威。2021 8月,出口挪威的第一批小鹏P7开始在广州发货。NIO也跟随小鹏的脚步起航,第一站也是挪威。2021 9月30日,NIO宣布其旗舰车型NIO eS8在挪威正式推出,并开始用户交付。10月1日,NIO的第一个海外NIO中心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开业。继NIO eS8之后,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交付的eT7将成为NIO在挪威销售的第二款车型,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交付。
0
相比之下,NIO的海外战略也更加激进。根据李斌的计划,NIO将在2022年再进入五个海外市场,到2025年将进入超过25个国家或地区。但与其他汽车公司不同的是,NIO已经将其整个国内操作系统,包括应用程序社区、充电和交换网络以及NIO Life/House,转移到了海外。由于成本高,特别是国外对电池更换的接受度低,基础设施不足,NIO的海外战略能否按计划实施尚不确定。此外,比亚迪唐系列、一汽红旗纯电动SUV等新能源车型均已出口挪威,传统车企也纷纷利用新能源汽车拓展海外业务。但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晖直言不讳地指出,挪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挪威的政策驱动型市场,类似于中国以前使用补贴来帮助新能源汽车公司发展。言下之意是,他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出海的质量并不高。
1
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在海外的竞争力仍然很低,这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在海外市场起步太晚、竞争对手众多以及不同市场之间的需求差异。与特斯拉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根据JATO Dynamics市场研究人员的数据,今年前11个月,特斯拉Model 3在欧洲市场售出113397辆汽车,并在11月荣登销量榜首。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总数……
所有中国自主新能源品牌对欧洲的出口都没有特斯拉那么高。毕竟起步较晚,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有追赶的动力。在今年的广州车展期间,小鹏汽车发布了一款名为G9的产品,该产品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理想汽车还成立了专门的海外市场团队,探索出海之路。结论: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题主要集中在销量、充电困难、出海、自燃、缺芯等关键词上。但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逐年增长和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据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三大造车新势力,预计年交付量将突破10万辆,冲击20万辆的目标。展望未来,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各大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随着整体增速持续放缓,各大新能源汽车公司需要修炼内功,放眼国内外市场,真正实现中国汽车行业的变道超车。
同一汽红旗一样,超豪华汽车品牌Aurus在俄罗斯也有着非同寻常的身份,同时其也是普京的专属座驾。
1900/1/1 0:00:00临近年末,如果要盘点2021年的关键词,“车”一定是绕不开的一个。实体企业积极拥抱变化,手机巨头、家电巨头、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造车,而资本市场进一步演绎变革热情和产业趋势。
1900/1/1 0:00:00新浪科技讯12月31日上午消息,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3后轮驱动版价格调整为265652万元,较此前售价上调1万元;ModelY后轮驱动版价格调整为30
1900/1/1 0:00:002021年即将逝去,又到了总结过去一年的时候。对汽车行业而言,这是不平凡的一年。
1900/1/1 0:00:00未来,可能再也无法体验到手动挡的快乐了。据外媒报道,日前,英国汽车协会表示,随着未来转向新能源汽车,司机们将无需在学习开手动挡汽车了。
1900/1/1 0:00:00商业密码12月29日近日消息,新能源专属车险正式上市后,其相比传统车险明确了三电系统属于车损险的保险责任,在使用层面全面覆盖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场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