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各种流行的“团购”、“房地产”、“手机”一样,“造车”也可以用特约评论员宋清辉来形容。许多行业领先公司宣布跨界或转型造车,这已不再成为引人注目的消息。政策导向、投资者偏好、人群需求以及看到领先的汽车公司盈利等因素刺激了许多公司将其下一个战略目标投资于汽车行业。根据比亚迪2021年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5亿元,同比下降28.08%。汽车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近3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研发费用增加了20亿元。在不考虑研发费用的情况下,比亚迪的净利润已经实现了正增长。此外,多家车企的业绩也令人满意,表明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仍在增加,汽车制造市场仍在扩大。造车容易吗?对于资金充足的公司来说,他们认为可以用钱来衡量的资本很简单,不用钱就能解决问题。如果有,那么他们将投入更多的资金。他们可能认为这个行业只不过是几个方面——人员、设备、场地和销售。花钱招聘人员,建造工厂进行研发,并促进销售。毕竟,在丰厚的奖励下一定会有勇敢的人,然后把他们从消费者的口袋里拿出来。制造汽车真的很容易吗?由于许多公司已经颠覆了手机制造业,长期高成本的汽车制造业势必会出现“翻车”现象,其原因仍然可以概括为“资金不足”。由于“钱”不够,又找不到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来开发专业技术,无法承担多年的研发工作。此外,市场上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车企,新产品在品牌声誉方面缺乏优势。“翻盘”的可能性仍然很高。如果你真的有钱,你可以处理一切。更不用说5纳米芯片了,制造1纳米芯片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掌握核心技术或更独特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推动产品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如果技术不在手或根本无法开发,那么所有的策略都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汽车制造业也是如此,它比以前的团购、手机和房地产业务复杂得多。从一个行业转移到另一个行业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个水土不服的过程。领导者对新产业的关注以及企业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将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制造汽车并不简单,因为时间已经改变,制造汽车变得越来越困难。从一个世纪前的发动机、车身和轮胎等简单部件,到今天融合了数千种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它们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而不断变化。这也意味着,在没有能够完全取代汽车的交通工具之前,汽车技术的研发将永无止境。如果一个人想用几款车型抢占市场,而忽视新技术的研发,那么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无论哪个行业,关键技术都是第一位的,除非通过以量换价、以薄利换快销来获得利润。汽车有许多关键技术,如低能耗、安全性能和黑科技。消费者的多维需求意味着汽车研究人员需要实现全面的研发,而与房地产不同,房地产有机会等待升值,汽车会因磨损而继续贬值;
汽车也不像手机,制造速度快,用户使用频繁,甚至可能一年或更长时间更换一次。能用零花钱买车的人很少,所以我们不能指望汽车的销量能赶上房地产和手机,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应用其他行业模式或更野蛮的方法来制造汽车。否则,建立一家百年汽车公司的愿望可能会变成建立一家世纪汽车公司的欲望。尽管环境看起来不错,机会也很多,但现在谈论建立一家百年汽车公司似乎为时过早。目前,中国汽车公司正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关键是生存。近两年,造车新势力的强势反击,与国外巨头品牌留下了不小的差距。但从车企在研发、价格控制、品牌推广等方面的投入来看,可以看出造车新势力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如果在未来,他们能够继续以消费者需求,特别是潜在需求为导向,加大研发力度,处理好与供应商和供应链的关系,不要急躁。没有焦虑或急躁,未来自然会有空间。如果资金充足,笔者更愿意发展与汽车相关的房地产业务——立体停车场或智能停车场。毕竟,汽车很可能在未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由于土地面积有限,城市企业所有权增加,停车将更加困难。汽车公司是否也可以更多地考虑这个问题?
标签:比亚迪
北京商报讯4月12日,有消息称,本田汽车将投资430亿日元建设固态电池组装生产线。
1900/1/1 0:00:004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3月汽车产销数据。今年3月,汽车产销数据分别为2241万辆和2234万辆,同比下滑91和117,环比增长234和284。
1900/1/1 0:00:00作者:魏文唐柳杨虽然是居家办公,上海一家自动驾驶公司项目主管李明仍然忙于面试各类自动驾驶人才,可惜入职的并不多。
1900/1/1 0:00:00证券时报记者韩忠楠4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3月乘用车产销数据。
1900/1/1 0:00:00乘联会发布中国汽车销量数据显示,3月特斯拉批发销量为65814辆,同比增长85。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累计销量突破18万辆,达到182174辆。
1900/1/1 0:00:00北京商报讯4月11日,宝马CEO奥利弗齐普策接受采访时称,预计半导体短缺将持续到2023年。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