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乘联会: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78.4% 环比下降36.5%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5月10日,财联社报道,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额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4月零售额同比和环比增速均处于当月历史最低水平。1-4月,累计零售额595.7万台,同比下降11.9%,同比减少80万台。其中,4月份同比减少57万台的情况影响较大。数据显示,4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达到28.2万辆,同比增长78.4%,环比下降36.5%。4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27.1%,较2021 4月份9.8%的渗透率提高17.3个百分点。以下是乘用车协会发布的2022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1、2022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额回顾:2022年4月份乘用车市场的零售额达到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4月份零售额同比和环比增速均为当月历史最低。1-4月,累计零售额595.7万台,同比下降11.9%,同比减少80万台。其中,4月份同比减少57万台的情况影响较大。4月,新冠肺炎在全国蔓延。4月份,该国有29个省份报告了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上海、吉林、山东、广东、河北等地经销商4S店客户进入和交易受到影响。4月份零售额大幅下降,同比增速可比月份为2020年3月,零售额同比下降40%。4月,豪华汽车零售额达到12万辆,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50%。豪华车主的销售区域受到疫情防控变化的影响,导致生产和销售遭受巨大损失。原先供需之间的紧张平衡再次被打破。4月份,自主品牌零售额48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37%。4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6.4%,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1-4月的累计份额为46%,与2021同期相比增加了8.3个百分点。4月份,国内品牌批发市场份额为57.7%,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6.2个百分点;1-4月累计独立份额为48%,比2021同期增长6.7个百分点。凭借顶级公司的出色表现,我们在新能源市场实现了独立的显著增长。比亚迪(002594)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000625)和奇瑞汽车等传统汽车品牌的份额大幅增加。4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5万辆,同比下降42%,环比下降24%。日本品牌4月份的零售份额为24.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德国品牌的份额为19.4%,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美国市场的零售份额达到6.4%,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DPCA等法律体系的份额增加了0.4个百分点。出口:根据乘用车联合会4月份的统计,9.1万辆乘用车的出口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15%。产量的减少对汽车公司的出口产生了影响。4月份,新能源汽车占出口总额的8.3%。4月份,国产品牌出口7.9万台,同比下降5%;合资和豪华品牌出口了1.2万辆汽车,同比下降60%。产量:4月份,乘用车产量达到96.9万辆,同比下降41.1%,环比下降46.8%,压力巨大。奢侈品牌的产量同比下降57%,环比下降43%;合资品牌产量同比下降56%,环比下降58%;

自主品牌产量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38%。由于疫情影响,进口零部件短缺,涉及长三角地区的国内零部件系统供应商无法及时供货。有些甚至完全停工或停产,再加上物流效率下降和运输时间不可控,导致生产困难突出。4月,上海五大汽车公司的产量比3月下降了75%,合资主要汽车公司在长春的产量下降了54%,其他地区的整体降幅为38%。上海零部件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效应突出。批发:4月份,制造商的批发销量达到94.6万辆,同比下降43.0%,环比下降47.8%。由于生产限制,一些车企表现出明显的业绩分化。1-4月制造商批发销量达到638.6万台,同比增长4.5%,1-3月增长8.3%。第一节的良好开局被打破了。4月产销损失较大,导致推式产销趋势,制造商产量高于销售额2万台,制造商国内批发销售额低于零售销售额19万台。这也形成了4月份制造商零售额环比增速明显好于批发额的特点。库存:2021第四季度,制造商的库存迅速补充,为今年1-4月批发的强劲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本季度末,各种因素导致4月份库存增加。从细分来看,4月制造商库存环比增加2万台,1-4月累计减少6万台。然而,从2021 1月至4月,制造商的库存减少了20万台,表明今年的库存有了显著改善。4月,渠道库存环比下降19万台,1-4月渠道库存下降8万台,与2021 1-4月减少44万台形成强烈对比。这推动了今年1-4月批发增长率下降4.5%,明显高于零售增长率下降11.9%,这是批发数据的一大亮点。目前经销商库存处于中高水平,但由于疫情期间生产不足,在途库存占比上升,部分畅销车型出现生产短缺,导致供需结构不匹配,难以调整;

流行车型的零售增长不足也导致了库存系数实际上很高的问题。许多经销商的库存包括“在途车辆”,如果车辆未交付,则无法偿还。这不仅不能满足客户的新订单需求,而且很容易导致客户退货。目前的库存状况加剧了经销商的资金困难,缓解困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新能源:4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8万辆,同比增长50.1%,环比下降38.5%。环比下降是不正常的,新能源的发展也受到当前疫情的影响和冲击。1-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46.9万辆,同比增长119.0%。4月,新能量乘用车零售量达到28.2万辆,环比增长78.4%,下降36.5%,与往年4月的趋势不同。1-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135.2万辆,同比增长128.4%。就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尚未受到涨价的影响。在涨价之前,订单表现良好,数量充足。4月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料汽车的环比走势受生产影响,新能源汽车供应短缺加剧,导致未交付订单严重延迟。疫情期间私家车出行带动的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增长,使得家庭第二辆车的安全出行意义重大,与城市居民在短途出行中对新能源汽车进一步认可和适应相呼应。1) 批发:4月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批发渗透率为29.6%,比2021 4月份的11.2%渗透率提高了18个百分点。4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48.8%;新能源汽车在豪华汽车中的渗透率为4.8%;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3.7%,4月份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达到21.4万辆,同比增长39.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6.6万辆,同比增长96.8%,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一些制造商的市场预测,即“插电式混动是汽油车向潜在客户转型的第一步”。4月,B级电动汽车车型销量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73%,占纯电动市场份额的14%。纯电动市场“哑铃型”结构有所改善,A00级批发销量7.8万辆,较上月下降34%,占纯电动市场份额37%;A0批发销售4.4万辆,占纯电动汽车的20%;A级电动汽车占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27%;B级电动汽车的销量遭受了重大损失。2) 零售业:4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27.1%,较2021 4月9.8%的渗透率提高17.3个百分点。4月份,新能源汽车在国产品牌中的渗透率为54.4%;新能源汽车在豪华汽车中的渗透率为5.5%;新能源汽车在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渗透率仅为3.7%。3)出口:4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7600辆。受疫情影响,上汽乘用车出口1300辆新能源汽车,特斯拉中国出口0辆,东风易捷出口3433辆,东龙汽车出口805辆,比亚迪出口705辆,爱知汽车出口168辆。其他汽车公司主要在国内市场出口新能源汽车。4) 车企: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趋势分化,比亚迪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双驱强化了其作为国产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

以奇瑞集团和广汽集团(601238)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对突出。批发销量超过1万辆的公司有四家,包括比亚迪105475辆、上汽通用五菱30020辆、奇瑞汽车15568辆和广汽埃安10212辆。4月,特斯拉中国生产了10757辆汽车,批发了1512辆汽车,这也应该属于1万辆以上的规模。5) 新势力:4月,小鹏、理想、Nezha、零跑、蔚来、威马等新势力车企的同比和环比销售业绩普遍不佳,尤其是第一阵营的小鹏、完美、蔚来出现了明显的环比下滑。而《Nezha》、《Zero Run》和其他影片的表现更好。在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充分感受到了长春和上海的困难,新能源汽车批发6307辆,占主流合资份额的47%。大众汽车坚定不移的电气化转型战略已初见成效。其他合资企业和奢侈品牌仍需努力。6) 通用混合动力:4月批发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37606辆,同比下降50%,环比下降20%。其中,丰田27834辆,本田5436辆,长城汽车1016辆(601633辆),广汽乘用车1169辆,东风日产1292辆。混合动力的独立性逐渐增强。2.2022年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前景:5月将有20个工作日,与2021 5月相比,增加了一天。由于五一假期和疫情的干扰,4月的早假增加了5月的工作日数,有利于5月产销的增加。由于新冠肺炎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和挑战意外增加,中国正面临稳定增长、就业稳定、物价稳定等新挑战,汽车市场的供需双方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供给端来看,3月PPI同比上涨8.3%,前期镍矿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超出预期。此外,锂矿价格上涨导致部分地区运输效率下降,运输成本上升,导致国内车企成本大幅上升。从需求端来看,随着中国概念股和国内股市市值的下降,一些服务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导致居民收入因疫情而下降。汽车市场的购买力受到了损害,购买汽车的意愿最近有所下降。目前,国内疫情高点已经过去,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推进,支持政策加快落地。长春的汽车制造能力在5月迅速满血复苏。上海部分企业从4月中下旬开始的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推进。5月,供应面临逐步改善,很快将满足产业链的正常供应需求。当前,汽车产业链企业正逐步从“消防”应急向常态化高韧性供应链管理过渡。今年,我们面临着复杂的营销环境。与4月份28个省市爆发的疫情相比,5月份的情况将明显改善。3月至4月延迟的消费需求应该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这有利于5月零售销售的逐步恢复。对于5月市场来说,五一假期第一周的订单和车辆交付量与4月相比有了显著改善,但与去年五一假期相比同比下降了30%以上。市场复苏压力依然较大,北京、郑州等地疫情加剧。在严格的防疫政策下,预计5月份与去年相比将出现显著的负增长。目前,自动驾驶已经成为环境中的首选,而且由于高油价的影响,更多的人会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5月新能源汽车供应环比将明显改善,预计5月新能量汽车零售额将较4月呈现高环比增长。3.上海是世界的中心……

国家汽车工业共同体。最近,上海地区的汽车行业经历了连续的停产。由于全国其他地区其他车企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在长三角地区供应,上海汽车行业的停摆对全国汽车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上海是全国汽车制造体系的产业链枢纽,这是上海汽车行业几十年来培育的整车及零部件体系布局良好的结果。当时,上海在桑塔纳国产化的助力下,在推动桑塔纳社区整车及零部件协同发展模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欧美零部件公司率先布局,将技术泄露给江浙地区的独立零部件公司。因此,由于历史原因和产业优势,上海已发展成为全国汽车产业共同体的枢纽。未来,上海应继续加强其在汽车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上海疫情应该是一个标志性的风险事件,需要行业和企业慎重考虑如何建立有韧性的产业链体系。随着后疫情时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全球化有被区域格局侵蚀的风险,国家统一市场也面临着在区域内分布的风险。在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我们需要确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强化以上海为枢纽的中国汽车制造体系优势,有效展示我们的国际保障能力。未来,企业需要加强供应链韧性,增强供应链战略规划、管理和执行能力。企业迫切需要在现有供应链系统中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能力,以快速准确地评估重大风险对其销售和利润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企业需要提高相应的核心能力:供应链战略设计、动态集成供应链规划、端到端供应链数据透明与协作、运营模式优化。中国的电动汽车占世界份额的50%以上,这对强大的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随着汽车电动化带来的产业集中度提升,中国类似手机产业链的领先格局正在逐步显现,全球汽车市场的产业链整合将日益加快。我们要重塑供应链信心,稳定政策预期,建立更强大的信息共享体系,保持世界汽车界在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让中国汽车在世界上占有更大份额。4.推动消费是挽回损失的关键。目前,中国国内乘用车零售市场在前四个月遭受了重大损失。与我们预测的2021年底2022年零售额每年增长5%(百万美元)相比,1-4月的零售额下降了11.9%,导致80万台的重大损失。为确保2022年零售业零增长,需要在5月至12月将月均零售额同比增加10万辆。由于国内疫情形势逐步好转,过度悲观的负增长尚未成为定局。

考虑到汽车及其相关产业对GDP的贡献值和员工规模,我们预计2022年全年零售业不会出现负增长,因此我们仍需共同加大促进消费的力度。促进消费。从长远来看,建议将重点放在增量购车上,并促进库存更新。因此,建议在世界少子化趋势下,鼓励结婚、免税结婚购车、发放消费券等政策应直接促进消费。减缓老龄化趋势和改善人口结构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出生人口,这自然意味着鼓励结婚。鼓励结婚可以鼓励更多的孩子,改善人口结构可以带来更多……

社会发展的机会。短期内,建议将针对单身家庭的促消费政策与当前的精细化产品投放相结合。在执行和消费意愿方面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买车抵扣个人所得税对促进汽车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个人所得税的财富调节作用非常明显,是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从国家统计数据来看,居民购房是一种投资行为,不计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购车是消费,计入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但目前,个人所得税只能在投资买房等情况下抵扣,而消费者购车则不能抵扣,这也是对消费的严重制约。财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个人所得税征收4645亿元,同比增长16.5%。2022年,要鼓励消费,发展内循环,就要加大消费鼓励力度,实施购车抵税措施,激发消费者购车热情,实现推动消费的可持续增长。5.近几个月来,自主品牌成为行业领导者,自主品牌的销售亮点突出。这也是在行业面临压力和挑战的时候,自主品牌总是相对最强的。3月的长安汽车和4月的比亚迪汽车占据了乘用车的领先地位,这绝非巧合。自主品牌的持续实力是其技术突破和产业链优势的典型体现。自主品牌的优异表现主要是基于自主和自我强化系统的优势。长安汽车、比亚迪汽车等公司近期销量排名大幅上升,反映出自主品牌产业链的优势。自主品牌倾向于采用自主自强的体系,在核心零部件和技术上有更多的自主突破,从而获得更灵活、更独立的产业链控制。在行业困难的背景下,国产品牌正在引领中国汽车市场,今年中国的市场份额继续领先世界。因此,国内产业链的优势日益凸显。近年来,电动汽车的增速明显高于汽油车,传统燃油汽车甚至连续四年出现连续下滑,而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加快。在国家政策推动下,自主品牌努力实现新能源突破,实现变道超车,电动汽车增量以自主获取为主,加快了自主崛起的步伐。在高油价的国际背景下,合资品牌入门级燃油车正不断被价格相近的国产品牌新能源汽车分流。特别是随着国产品牌插电式混合动力系列的崛起,入门级合资车市场不断被分流。未来几个月对燃油车的需求将主要是换货,合资车企仍有一定优势。但在纯电动增量、插电式混动分流、出口助力等方面,国内主要品牌车企超越合资品牌,成为行业领导者,是近期的必然趋势。6.为了促进消费,有必要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在精细化、深化化的疫情管控管理下,当前汽车消费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一些经销商面临着店铺关闭等严厉措施,一些消费者表现出消费萎缩的冬眠心态。增强消费者信心需要共同努力。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全国超过20%的汽车经销商最近关闭了门店。如果汽车4S店关门,势必会导致经销商客流中断,难以完成看车、询价、试驾、订车的整个销售流程,严重制约了购车需求。尽管有直播汽车销售等措施来留住客户的购车热情,但线下交流仍然……

n交易的重要担保。在疫情控制下,部分消费者安全防护意识较强,阻碍了正常的消费节奏。甚至位于繁华商业区的新能源直营店也因超市客流量减少而受损,导致订单和零售额大幅下降。最近,中高端车型的销量也明显疲软,直接影响是一季度汽车购置税825亿元,同比下降20.4%。目前,消费者延迟购车的心态需要合理引导。目前,传统的燃油车消费群体属于增购和换购群体。传统汽车4S店的营销受到阻碍,一些消费者无法按计划换车,延长了消费者的换车周期。由于汽车4S店经营环境好、空间宽敞、防疫措施易于实施,在常态化疫情爆发的趋势下,有必要增加汽车4S店的经营稳定性,并提供一定的购物券等促进消费的措施,以带动购车和消费,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增强疫情下消费者信心。

标签:比亚迪长安奇瑞大众桑塔纳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乘联会:4月新能源车销量28.2万辆,预计5月供给迎来改善

5月10日消息,刚刚,乘联会发布2022年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

1900/1/1 0:00:00
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环比降36.5%

中新经纬5月10日电据微信号“乘联会”10日消息,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

1900/1/1 0:00:00
乘联会: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降35.5%达104.2万辆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同比增78.4%达28.2万辆

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10日,乘联会发布2022年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1900/1/1 0:00:00
吉利汽车拟斥资14亿美元收购雷诺韩国34.02%股份

5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子公司CenturionIndustriesLimited与法国雷诺集团的韩国子公司雷诺韩国汽车签订了股份认购协议,

1900/1/1 0:00:00
核心技术“反哺”全球业务 吉利汽车13.76亿元收雷诺韩国、拟于下半年交割

财联社5月10日讯,拓展全球市场,吉利汽车将目光投向了东亚市场。5月10日,吉利汽车公告,旗下子公司CIL与雷诺韩国汽车在此前一日签订认购协议。

1900/1/1 0:00:00
长安汽车发力新能源,2022年将推多款新品

5月10日消息,长安汽车000625披露投资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对于公司,长安汽车表示,2022年是长安汽车新能源产品发力之年,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