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博世中国官网经济观察网记者刘晓琳近日,长安汽车(000625)深蓝SL03氢电动版申报信息出炉,与近期长城汽车(601633)即将推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品牌及量产产品的消息相呼应,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量产预期再次接近。车企对氢能的态度分歧正在逐渐明朗,选择投资氢能的团队正进入全面推出商用产品的阶段。然而,与整车公司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投资相比,更具全球信号意义的是来自顶级汽车供应商的动态。自今年4月以来,博世集团密集发布了氢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进军140亿欧元规模的氢电解市场,预计其制氢电池组最早将于2025年投入运营。博世5月4日宣布,将开发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电解电池堆,并计划到2030年投资近5亿欧元开发这一新业务。我们正在将氢能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实现技术落地交通和工业场景。在5月30日至6月2日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博世展示了氢能领域的尖端技术,并宣布需要加快和深化对氢能的投资。放弃了电池,但在氢电解组件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组件供应商博世做出的选择。博世作为占一级汽车供应商20%市场份额的领先供应商,主流汽车企业几乎所有车型都有自己的产品,并拥有甲方作为乙方的发言权,博世正在碳中和道路上投资大量的氢能技术芯片。尽管这并不能消除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其他意见领袖对氢能商业化前景的疑虑,但它所传递的风向和行业导向力不容忽视。博世的选择正在迅速登陆其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点应该是让所有行业做好接受氢能的准备。“5月10日,在博世中国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博世集团董事长斯特凡·哈顿强调了氢能的重要性。就在前一天,重庆市九龙坡生态环境局刚刚发布了一份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拟批准建设氢燃料电池研发、测试和生产线博世发动机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该氢动力系统项目投资2.5亿元,年产2700套氢动力系统。2021 12月开工建设,第一期工程将于明年5月完工。在汽车行业现有的碳中和路线中,氢能是最具争议且最难得出结论的。几家全球汽车和科技巨头对氢能源汽车的商业化前景持有不同意见。但这并不能阻止氢能背后的零碳业务走向乐观。继电动汽车之后,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汽车公司、领先供应商和资本都从观望阶段转向了投入产出阶段。以博世的快速发展为代表,多个氢燃料电池项目将于今明两年在中国建成投产。顶级零部件供应商的巨额投资将中国氢动力汽车领域的竞争推向了谁能在技术突破和成本降低方面尽快达到商业盈利标准的落地阶段。中国的两大优先事项之一:氢能。2018年2月,博世宣布决定不再继续电池核心部件——电池芯的研发和生产计划。因为投资所需的数十亿欧元风险太大,而且“这种投资可能永远不会产生回报”。这一决定使欧洲创建一家能够与亚洲竞争的电池制造商的希望破灭。然而,面对研究和开发尚未实现的现实……
满足了过去十年制定的技术标准,以及高度集中的电池市场,博世果断按下了终止键,解散了当时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合资公司。不生产电池的博世向前迈出了一步,专注于制造电动动力系统,同时投资其他必要的硬件。电动汽车也改变了博世的自我定位,并一再强调“我们不一定要做一级,我们可以做二级”。但博世在氢能的布局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犹豫。自2018年以来,博世一直在持续投资建设当地能力,目前已开发出更高功率的氢动力模块,将于2022年在当地生产, “博世中国表示。2019年,博世在中国无锡和重庆的氢投资开始迅速扩大。目前,博世已与庆铃、威孚和潍柴在氢动力系统和固定燃料电池方面达成投资合作。2020年,中国首次成为博世全球最大的市场。当年年底,博世的第一个氢燃料电池中心德国欧赛德在无锡建成,2021第一季度投入运营。氢注入阀组件和燃料电池组分别于2021 5月和6月实现了小规模批量生产。为了尽快实现研发成果的商业化,博世选择与中国车企合作。2020年12月,博世与庆铃汽车签署了一项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合资项目。2021 3月,博世在中国的第一个氢动力汽车合资项目迅速浮出水面——博世氢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博世开始迅速将燃料电池系统推向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阶段。这家合资公司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注册资本为8亿元人民币。博世投资有限公司(Bosch Investment Co.,Ltd.)持有60%的股份,而清菱汽车有限公司(Qingling Automobile Co.,Ltd.)持有40%的股份。庆铃汽车由重庆市国资委100%控股,博世的投资已成为重庆建设“西部氢谷”目标的重要支撑。对于博世来说,这家合资企业为博世氢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带来了重庆当地政府的支持。2021 8月,第一批配备博世氢动力系统的秦岭M系列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秦岭正式启动交付。与此同时,重庆首批搭载博世氢动力系统的氢动力商用车已投入运营。截至2021 12月,博世已完成70多个氢动力模块的生产和销售。
与此同时,博世和庆铃的合资公司已开始建立新的产能基地。根据2022年5月9日刚刚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博世在重庆的氢动力系统合资公司建设期为三年。今年5月,它将率先建成研发测试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和办公区。对氢能的投资改变了博世在中国的产业布局。陈玉东介绍,近两年,博世的工作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软件人才的聚集,二是氢能。在氢能方面,博世在2021进行了三项主要投资。除了在重庆和庆陵成立合资公司外,还与威孚共同成立了氢燃料电池零部件业务合资公司,与潍柴和谷神星动力共同成立了生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三元系统合资公司,目前设在山东。“博世当然不局限于长三角地区,”陈玉东表示。长三角将被定位为博世的研发和先进商业园区,但更多的布局将基于“客户在哪里投资”的原则。对于被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风险控制等多重焦虑所包围的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东来说,如何快速拓展博世在中国的“氢”业务,获得一块当时电池电路没有抢到的大蛋糕,正成为与“抢芯片”同等重要的战略任务。博世的氢能技术进展如何,该技术涵盖了三分之一的加氢试验……
离子?根据博世公开披露的信息,从氢气生产到氢气压缩和运输,博世已经对其进行了投资。目前正在开发汽车和固定燃料电池,为加氢站配备压缩机,并在自己的工厂生产氢气。此外,博世计划扩大其氢电解组件业务。从时间上看,2025年和2030年将是博世氢能产业化的两个节点。汽车领域的应用是博世氢业务的重点,而如何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应用中降低成本实现盈利,是氢燃料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大瓶颈,也是决定博世“氢”业务能否盈利的关键。博世表示,目前正在开发可以将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的电解槽组件。博世将把电解槽组件的开发委托给汽车和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门,并将在2030年前投资5亿欧元用于电解槽核心组件——电池组的工业化和市场推广。根据博世的技术路线图,其堆叠与控制单元、电力电子设备和各种传感器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高度适用的“智能模块”。博世预计将于2025年推出智能模块,并于明年在初步试点工厂配备。电动汽车的成本主要体现在电池上,氢燃料电池系统占燃料电池汽车成本的60%,其中由单个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占主要部分。因此,降低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是氢燃料电池领域相关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在氢燃料汽车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现代汽车集团进行了许多创新,包括更换和减少原材料中石墨和铂的使用。此外,博世声称,其为加氢站、氢气储存和管道运输开发的氢气压缩解决方案可以将运营商的总成本降低一半。到2030年,博世希望为4000个加氢站提供技术。届时,全球每三个加氢站中就有一个将使用博世零部件。然而,这些技术尚未在中国全面实施,包括新宣布的对电解池业务的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博世刚刚开始进入这一业务领域。博世中国尚未确定如何在这一领域做具体的工作,预计在明年的新闻发布会或今年年底会有更多的更新。”陈玉东表示。顶级供应商博世认为,氢作为一种能源载体具有无限的前景,并已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初始投资。2021年底,这位博士宣布的战略是在2021至2024年间投资约6亿欧元用于汽车燃料电池;
现在,这项计划已经提高到10亿欧元。博世之所以在氢能源上打速度战,是因为它对未来的预测:在商用车领域,未来对氢动力总成的需求将迅速增加,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八分之一的新注册商用车将是燃料电池汽车。据欧盟估计,到2030年,对氢能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到每年约1000万吨。
在中国,随着电动汽车即将进入自主消费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成为下一个关注焦点。与往年能源公司是氢燃料电池研究和推广的主要重点不同,近年来博世和车企等领先供应商纷纷退出,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竞争氛围逐渐加剧。据氢云链产业数据库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工信部发布的12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共有55家新车公司新增燃料电池汽车产品210种,同比增长47%,主要用于专业车辆、商用车和卡车。丰田、博世和东风都被列为推荐的燃料电池供应商。从210辆车涉及的83家配套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前十大车企的55.7%和前十大燃料电池企业的55.2%的数据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行业集中度远未形成。然而,外资企业和汽车制造商的上市导致了国内氢燃料电池市场格局的变化。除了丰田、现代和上汽、广汽、东风、长城、海马等整车制造商布局氢能外,博世、康明斯等汽车头部供应商以及燃料电池公司的氢能投资也将在今明两年全部建成投产。继2021 5月康明斯氢能工程中心在武汉上市后,康明斯氢能中国总部、新能源研发中心和上海临港制造基地(600848)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其目标也是为中国市场和用户量身定制“制造、储存、运输、加工和使用”的整个产业链。正如电动汽车最初是从公共交通领域的商用车开始推广一样,氢燃料电池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也从商用车开始,这已成为行业共识。不同的是,对于氢动力汽车来说,从商用车到乘用车的过程甚至更长。对此,博世表示,目前正在全面推广绿色氢气在乘用车、商用车、公交车和火车中的应用。我们已经做了所有与燃料电池相关的事情。博世坚信,从商用车开始,我们会有更多的布局,”陈玉东说。目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进入市场还没有达成共识。然而,乘用车的布局已经在推进中,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中心项目已成为2022年北京的重点项目;
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在有限公司建设的“HTWO广州”项目将于2022年下半年正式完工。据外电6月7日报道,丰田计划推出一款氢燃料电池汽车,预计将于2023年开始生产。然而,与电动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的全堆自研门槛也很高,顶级供应商的投资可能决定整个行业的进步步伐。速度和成本“这是博世考虑增加氢气产能的两个关键因素,也是其作为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所积累的优势。这也是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推广的决定因素。目前,氢燃料电池车商业化的曙光仍在消褪2021下半年,本田和日产相继终止了其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和相关开发计划。由于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本降低目标,现代汽车也在2021年底停止开发第三代燃料电池。在今年3月发布《中国氢能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根据国内外主要燃料电池制造商的产品测试数据,预计未来十年,燃料电池的成本将大幅下降,性能将稳步提高。业界目前的预期是,力争在未来3-5年内,氢气价格不超过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料成本
近日,江苏一男子称公司破产,回到公司看最后一眼。办公室空无一人,显得十分凄凉。
1900/1/1 0:00:00随着电动车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中正在演化出一种全新的出行场景。近两年以宏光MINIEV为代表的新时代小车开始风靡国内,像这种小尺寸、低定价、不拼续航的微型电动车越来越被更多人喜爱。
1900/1/1 0:00:00经济观察网记者刘晓林以苏翊鸣为开场,上汽通用别克借“别克品牌日”释放了针对电动智能时代的全新品牌战略。
1900/1/1 0:00:00财联社6月5日讯进入6月,市场开启了疫后修复模式。随着多重促汽车消费政策“大礼包”落地,汽车行业复苏目前已渐渐成为市场共识。
1900/1/1 0:00:00“掉队”是假象。作者蓝色多瑙河编辑小市妹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不仅已经爬过产能难关,还通过多次上市储备了不少资金。
1900/1/1 0:00:00据了解,日前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大湾区惊艳亮相的零跑全智能多场景电动轿车C01,自5月10日预售以来,订单已突破48000辆,凭借全智能多场景的C位实力,成功刷新了中大型轿车的价值新标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