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行业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燃料动力汽车的全面退出几乎成为必然。最近,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去年提出的立法提案,从2035年起停止在欧盟范围内销售新燃料汽车,其中也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然而,作为欧盟的关键成员国,德国表示反对这项立法。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周二表示,德国政府不会同意欧盟从2035年起停止销售新型燃料汽车的计划。林德纳在德国BDI工业协会主办的活动上表示,燃油车仍有市场,因此这项禁令是错误的,并表示德国政府不会同意这项法案。去年8月,欧盟委员会首次宣布了淘汰内燃机汽车的计划,要求到2035年新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00%,并最终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今年6月8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以339票赞成、249票反对、24票弃权的投票结果支持欧盟委员会去年7月提出的立法提案,该提案决定到2035年在欧盟范围内禁止销售燃油车。根据普通家用轻型汽车的15年使用寿命,这项禁令将确保欧盟在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需要指出的是,这项法案还需要得到欧盟成员国政府的一致批准。因此,在德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后,欧盟这一电气化进程的进展开始面临阻力。此外,包括德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在内的行业团体也试图游说立法者反对该计划。他们认为,到2035年全面禁止销售新燃料汽车不利于取代低碳燃料。考虑到充电基础设施推出的不确定性,现在实现这一目标还为时过早。据了解,该法案还包括许多与汽车行业相关的要求。包括2030年在内,欧盟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21减少55%,到2035年将减少100%。与此同时,到2025年,欧洲将建造100多万个充电站,到2030年,将建造350万个充电站。此外,高速公路上必须每60公里安装一个充电站,每150公里安装一次加氢站。值得注意的是,提案中提到的燃油车包括所有3.5吨以下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包括混合动力车型。这意味着,到2035年,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类别中,欧盟将只接受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欧盟发布该计划后,德国汽车巨头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立即表示支持。福特、沃尔沃等国外品牌也积极响应,一些车企甚至计划在2030年前停止销售汽油车,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业在欧洲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约占欧盟GDP的7%,为该地区提供了1460万个就业机会。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Europ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数据,2021,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欧盟新车销量的18%。但运输业也是欧盟唯一一个碳排放量持续上升的行业。数据显示,欧洲四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交通运输。为了推动向电动汽车过渡,欧盟委员会此前表示,将要求27个成员国扩大充电设施,并在主要高速公路上每60公里安装一个充电站。此外,汽油和柴油的最低税率也将提高。但是德国政府为什么反对这个计划呢?首先,充电站等基础设施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跟上。根据EuraActiv的网站,德国汽车协会表示,这一决定过于雄心勃勃,成本高昂,违背了市场和公众的意愿。德国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穆勒认为,欧洲议会的行动为时过早,因为欧洲没有足够的充电基础设施来支持这一禁令。穆勒说,“这将增加消费者成本……
将消费者信心置于危险之中。欧洲媒体也担心电动汽车会给欧洲带来更多挑战。欧洲必须加快电池制造的本地化。电动汽车产量的增加导致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将增加生产成本,并导致欧盟变得依赖材料供应。此外,欧洲新能源汽车对外国材料的依赖仍然存在。以锂电池为例,欧洲电池行业在人才、技术积累、原材料供应,甚至产业链结构等方面都落后。对欧盟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据德国《南德报》报道,德国传统汽车制造商正在迅速推出多种需要大量电池组件的电动车型,主要是含有镍、锰和钴的锂离子电池。这些电池材料和产品主要从中国进口。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每经记者裴健如每经编辑孙磊受疫情、零部件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丰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减产仍在持续。
1900/1/1 0:00:00每经记者孙桐桐每经编辑孙磊在全球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征战百年的燃油车正在加快退出市场的脚步。
1900/1/1 0:00:00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继续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听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汇报,进一步部署确保全年粮食丰收的举措;
1900/1/1 0:00:00财联社6月22日讯国常会明确加大汽车消费支持政策多项措施,汽车促消费再迎政策利好。李克强总理在今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确定加大汽车消费支持的政策。
1900/1/1 0:00:00北京商报讯6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从昌平区商务局获悉,昌平区将发放第二期1000万汽车消费券助推消费。据悉,此次补贴共设置6档补贴额度,最高补贴6900元。
1900/1/1 0:00:00新品定价不仅远超原有产品,也比二线豪华合资车企的同类品牌高出10万元以上。发布新产品的同时,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也走上了“涨价”之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