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成都补课:网红城市瞄准“汽车+”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新能源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但面对汽车产业下半场的智能化竞争,成都的步伐并不快。北京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杜巧梅报道,2021 11月,21世纪新车辆研究院成立以来,发布了《2021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城市发展报告》,对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前沿城市的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今年,《21世纪经济报道》和汽车之家联手,在去年报告的基础上,共同打造了《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该报告将于年底发布,从去年的10个城市扩展到15个城市,其中既包括四大一线城市,也包括精心设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一二线城市。既包括国内老旧汽车生产基地,也包括进入新赛道的新兴城市。报告的核心数据还从规模和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等方面拓展了新能源汽车城市的消费能力、消费潜力、消费特征、消费安全等消费数据。在报告正式发布之前,我们首先对15个新能源城市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盘点。基于去年报告发布前的大型系列深度预热报告——《寻找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今年的系列报告升级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商业地理》。在推出《武汉:孤独与追赶,“中国车谷”如何向“智能车谷”跃升》、《北京:上半年电力不足,下半年领跑》、《上海:中国汽车“引擎”争夺智能》后,”和“广州:十亿”汽车之城“争创十亿”智能汽车之城”,“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商业地理”第五站进入“网红城”——成都。晚上,灯笼闪闪发光。从地铁2号线春熙路站上车,向东行驶,大约40分钟后到达2号线终点龙泉驿站。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神龙汽车、沃尔沃等整车厂形成珠链,每年有100多万辆整车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海外。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西南地区主要的汽车工业中心重庆仍归四川省管辖。得益于重庆汽车产业的腾飞,四川省的汽车产业开始腾飞。在鼎盛时期,四川整个汽车产业的产值排名全国第四,四川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一定的品牌效应。此时,成都也涌现出了“夜明珠”等自主品牌,其中“大地”、“野马”等厂商也掀起了中国第一轮SUV热潮。然而,四川省一直将汽车产业放在重庆,而成都的汽车产业发展缓慢。直到1997年,被定为直辖市的重庆夺走了全省近80%的汽车产值,四川的汽车工业一落千丈。此时,为了加快培育汽车产业,四川省开始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并将成都作为产业发展中心。由于缺乏长安、一汽、北汽等龙头企业,成都创造了有利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入驻汽车行业,从而形成了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从2009年一汽-大众的到来开始,成都汽车产业的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吉利、沃尔沃、神龙、领克、极星等品牌相继投资建厂。近年来,以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成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成都已聚集了33家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包括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一汽解放、东风神龙、四川灵机、沃尔沃等,其中7家乘用车生产企业、3家卡车生产企业、5家客车生产企业……

企业,以及18家专业汽车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尽管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成都汽车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462家,比2016年增加191家。2021,成都汽车工业实现汽车产量103.4万辆,居全国第八位,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2万辆,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00亿元,同比增长7.6%。尽管成都汽车行业在过去十年中蓬勃发展,但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首先,与重庆、北京、上海、广州、长春等周边产业基地相比,成都缺乏汽车企业总部,汽车企业的带动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相对薄弱,汽车行业零部件本地匹配率较低;其次,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传统汽车龙头企业转型缓慢。缺乏纯电动汽车龙头企业,与其他城市相比,主流车型进口市场的比例有待提高;再次,新能源汽车对私人消费和公共部门的渗透率不高,应用环境和配套体系有待加强;

最后,产业创新要素集中度不足,缺乏国家级研发平台和检验检测机构。然而,成都不想错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行业的机遇,现在正在努力追赶。然而,无论是在新企业的引进还是相关政策的制定上,尽管成都正在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习教育”,但构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时间投入。此时此刻,成都无疑需要加快运行速度。从“成都制造”到“成都智慧”,网红城市纷纷加快补课。如果说过去十年成都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是速度,那么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的新十年,成都瞄准“汽车+”,围绕未来前沿技术,聚焦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15个新赛道,并制定计划进行技术突破,合作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成都新能源汽车行业初步建立了双线、三纵、三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基于这些优势,成都计划到2025年实现汽车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年产能300万辆,年产量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5万辆,累计新增和推广新能源汽车35万辆。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认为,新能源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但成都在汽车产业下半场的智能化竞争步伐并不快。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区域和道路范围,以及自动驾驶企业数量、测试车辆规模和政策法规来看,成都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车辆领域的布局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进程的加快,成都作为中国西部汽车产业的关键枢纽,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2021 10月20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全面规划了成渝双市经济圈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要求成渝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新能源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成都市民更喜欢轿车。一个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氛围。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和西南地区中心城市,消费能力和潜力居全国前列。在汽车保有量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成都共有汽车589.6万辆,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

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278辆,领先于全国水平,但在15个城市中处于中下游,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成都的新能源渗透率也从2021的9%快速增长至2022年上半年的27%,在渗透率表现方面名列前茅。由此可见,成都新能源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由于成都不限购,与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密集政策相比,成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中对私人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政策力度并不显著。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成都基于从“置换”到“置换”的政策导向,更侧重于充电设施配套、运营配套等方面。2022年7月,《成都市优化交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发布,优化交通结构,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显示,截至2021年底,成都市共建成充电站6.1万座、充电交换站1413座、加氢站3座,居中西部第一。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成都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成都人民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仍在不断提高。根据汽车之家平台的数据分析,成都新能源消费关注度指数为0.93,表明成都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注度较高;新能源消费购买指数为0.59,需要将高度关注转化为高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趋势和未来销售潜力也促使更多经销商积极进入。据汽车之家经销商信息统计,成都共有636家经销商,新能源经销商渗透率达92%。尽管成都的新能源经销商覆盖率领先全国89%,但与武汉、上海、北京、重庆和广州等城市相比,成都的经销商规模仍然相对较小。此外,与小米登陆北京、上海控股特斯拉、合肥控股NIO、杭州押注零跑、广州重仓小鹏不同,在新能源领域缺乏明星公司的成都需要加快追赶步伐。然而,成都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中国汽车市场体量大、潜力大,但东西方市场的分布并不均匀。东部市场已经处于高库存、低增量的成熟阶段,而西部市场仍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作为中国汽车保有量第二大城市,成都在汽车产业、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这些都具有先天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乘着智能电动汽车的东风,也有望与重庆优势互补,迎来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标签:一汽北京世纪大众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传减少一线城市商超店数量 特斯拉回应称渠道拓展节奏正常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特斯拉正在重新评估在中国市场销售电动汽车的方式,考虑关闭北京等城市的部分购物中心展厅,将更加重视成本较低且能够提供维修服务的郊区门店。

1900/1/1 0:00:00
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9月19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环境,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1900/1/1 0:00:00
广东: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 到2025年新能源车占新车销量两成

近日,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广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其中,《实施方案》提出城镇节能降碳工程。

1900/1/1 0:00:00
伴享生活之美|2+2+3布局 二排带小桌板 奶爸专属15万级家用车来了

风行游艇大人总觉得大人的事很重要,陪ta玩了一个下午,那些事,也没那么重要了。向孩子学习,童心常在,伴享生活之美。风行游艇,臻美亮相。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30秒懂车。

1900/1/1 0:00:00
出口强势增长 8月皮卡车市场销量达4万辆

北京商报讯9月19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8月皮卡市场销量达4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下降8。乘联会方面表示,出口增长势头迅猛,促进8月皮卡产销量的较强表现。

1900/1/1 0:00:00
发改委:汽车产业恢复增长,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健全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9日讯“今年以来,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产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冲击,呈现出恢复增长的良好态势,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