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产业链有多受欢迎?这取决于它是否被卖家“清理”过。继上个月民生证券汽车集团“初步拆除”车载激光雷达后,另一家领先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600030)最近转型为机械承包商,一口气拆除了来自不同制造商和型号的五台车载激光雷达。随后,发布了一份2万字的研究报告。连日来,这份诚意满满的研究报告通过各种自媒体渠道在激光雷达行业广为流传,引起强烈反响。一些业内人士甚至称该研究报告“极具价值,是过去几年中看到的关于激光雷达的最佳研究报告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五款“小白鼠”车型中,作为国内指定车型最多的激光雷达设备供应商,速腾聚创旗下的主力车用激光主雷达产品“速腾M1”此前由民生证券亮相。这一次,它再次被中信证券“解锁”。除了速腾M1设备的内部架构,包括一些零部件来源供应商,报告中也一一披露。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份研报似乎来得正是时候——近一个月来,长光华信、欧菲光(002456)、万基科技(300552)等a股上市公司均在互动平台或公告上披露了激光雷达产业链布局。火热的激光雷达吸引了一批汽车零部件转型公司,消费电子零部件公司也急于“介入”。与此同时,一个与a股激光雷达产业链炒作不符的事实浮出水面——作为激光雷达最有价值的内部部件,速腾M1雷达的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包括准直器,所有使用的部件和模块均来自海外制造商。现阶段,甚至很少有A股公司能够进入车载激光雷达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名单。两大技术路线市场对技术路线的选择往往决定了相关产业链的命运,尤其是激光雷达。目前,主流激光雷达技术路线分为905纳米路线和1550纳米路线,以激光光源为基础。一些理论分析表明,在相同功率下,905纳米路线的探测深度小于1550纳米路线;
在安全性方面,在相同功率下,905纳米激光雷达在扫描过程中会加热人眼结构,而1550纳米激光DAR不太可能给人眼带来负担。有鉴于此,1550纳米路线被普遍认为是未来的激光雷达光源路线。然而,就目前雷达制造商的技术选择而言,大多数主流激光雷达仍然使用905纳米路线,原因也很简单——1550纳米路线中使用的光纤激光器不仅发射模块价格高,而且整个光学架构的成本也难以控制。分析表明,在可预见的未来,由于价格原因,1550纳米相关产品将仅限于高端型号。在905纳米路线的激光器中,它们目前被进一步分为两大路线。一种是利用德国OSRAM实现低温漂移技术垄断的EEL路线,另一种是国内许多制造商正在大规模生产中完成技术突破的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中国激光雷达领域公认的前三名,包括上海的禾赛科技、苏州的启迪通和深圳的速腾聚创。“三强”的主要激光雷达目前使用不同路线的激光。从公开的信息可以看出,上述三巨头使用的激光器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水平并不高。其中,根据此前两家券商的拆解分析,包括速腾M1和雷神公司的激光雷达系列产品,均使用欧司朗EEL激光器。今年年初,禾赛科技主动披露,其AT128激光雷达型号使用的VCSEL路由激光器主要来自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Lumentum。途大通是“三大”中唯一一家使用昂贵的1550纳米线激光雷达的制造商,并配备了NIO ET7型号,价格约为50万元。然而,该公司没有透露激光供应的来源。激光雷达的高价值环节,即与激光器同步封装的接收器部分,目前是海外公司的“家”。目前,激光雷达接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来自包括滨松或索尼在内的海外公司。产业链需要本地化。尽管目前激光雷达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率并不高,但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包括整机、激光器、接收器、快慢准直透镜等部件,国内制造商实际上正在等待完成技术突破,部分替代国外供应。其中,激光器的VCSEL路线竞争玩家,大多从消费电子领域延伸,包括长光华信和宗辉新光等公司。与其他A股公司相比,长光华信在车辆认证方面走得最远。今年9月,该公司在互动平台上宣布,其VCSEL激光器的车辆级认证将于年底前完成。另一家备受推崇的公司宗辉新光虽然尚未上市,但已从小米、比亚迪(002594)和华为等公司获得融资。A股公司华西股份有限公司(000936)的经理益村资本目前间接持有宗辉新光11%的股权,预计前者将间接受益于后者的资本化过程。在准直透镜和1550纳米激光器领域,运行最快的技术是火炬光技术,它不仅在光纤激光器领域提供泵浦源,而且在光学器件领域提供技术壁垒高的快轴准直透镜。然而,尽管前述公司的研发进度有慢有快,但绝大多数公司尚未真正实现头部激光雷达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另一方面,包括Ophiko和万吉科技在内的公司计划生产和销售完整的激光雷达机器。其中,万基科技自主研发的128线束雷达将在年内发布,而奥菲科将在2023年布局高水平的4D数字雷达。此外,瞄准激光雷达产业链的A股公司大多处于规划发展阶段或处于供应链的低价值领域,如永新光学(603297),该公司已经与禾赛部分供应光学元件。目前,该产品系列主要集中在聚光透镜和滤光片上,尚未渗透到价格更高的准直器……
领域例如,东天微(301183。SZ)和立鼎光电(605118。SH),以及正在准备开发雪崩二极管接收器的奥比中光,都没有被激光雷达主机厂指定。2021成立的传统燃料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申通科技,自今年7月起,通过与黄山市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也建立了光学设备生产基地,并积极实施配套融资,寻求搭建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桥梁。尽管该公司推动未来光学设备生产基地将与激光雷达产业链对接,但在随后的配套融资可行性报告中,该公司不仅未能展示其与激光雷达对接的技术禀赋,也未能提供相对明确的产品计划。另一方面,资本联盟构成了竞争壁垒。即使相关公司已经有了产品研发和样品交付,进入顶级激光雷达制造商供应链的可能性也不高。一位来自领先的激光雷达主机公司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产品研发、车辆规格认证到特定型号的生产,激光雷达的批量生产过程通常需要很长时间。一旦产品通过车辆规格认证,其硬件、软件和算法就很难相互‘脱钩’。这导致激光雷达产业链中的壁垒极高寻求外部供应力量加入联盟与推动即将开发激光雷达组件的公司相比,进入顶级激光雷达制造商供应商名单的公司显得有些低调。而这些公司或多或少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资本有关。据光学模块OEM/ODM企业中基旭创(300308)披露,该公司已开始为激光雷达企业代工成品。该公司还指出,目前正在与激光雷达企业合作,开发发光模块的前端设备,但由于商业机密,无法透露客户名称。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发现,“三强”激光雷达之一的中基旭创和禾赛科技在中国有一个共同的早期投资者,他们还有一个共同合伙人博乐。米群,曾担任谷歌大中华区投资和并购总监。此外,9月29日,据媒体报道,速腾聚创正在比亚迪的推动下寻求约1.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以支持其产品扩张和市场份额的提高。消息人士还指出,本轮融资也希望前几轮速腾聚创的投资者同步参与。众所周知,速腾聚创的大量客户来自行业投资者,资本营覆盖比亚迪、上汽、北汽、宇通、德赛西威(002920)、香港力讯等上下游企业。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为公司的客户和供应商,帮助后者保持基本的市场地位。包括另一家领先的激光雷达主机公司Tudatong,自A轮以来一直与投资者密切联系,NIO Capital和NIO模式,形成了另一个独特的资本阵营。在激光发射体这一热点领域,虽然A股上市的长光华新和尚未上市的宗汇华新都有望突破国产VCSEL激光器的供应链。然而,由于8月份获得了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的投资,人们普遍认为宗辉华新在计算机安装过程中领先长光华新一步。从这个角度来看,顶级激光雷达制造商通过一级市场投融资,为智能汽车主机制造商的部分客户和下游供应商牵线搭桥。仅从二级市场来看,大多数A股公司尚未挤进由投融资环节连接的产业联盟。激光雷达行业由于其发展规律,需要绑定大量早期行业投资者。从某种角度来看,非上市企业的股权融资更快,甚至构成了一些优势,”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车企大战“金九银十”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能否从“涨价潮”走向“降价潮”?丨国庆消费走访“这个十一,我们1号接待的人还是比较爆满的。
1900/1/1 0:00:00文科技说说新能源汽车行业蒸蒸日上,而作为重中之重的电池能源同样也炙手可热,在供求紧缺与环保的双重需求之下,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正在悄然崛起。
1900/1/1 0:00:0010月3日消息,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蔚来计划投资一家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矿石开采公司GreenwingResourcesLtd,总金额最高或超过6亿元。
1900/1/1 0:00:00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在买车的时候首选都是混动车型,一方面驾驶平顺性比燃油车要好一些,另一方面就是日常用车成本更低。那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混动车型该怎么选,三款车型,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1900/1/1 0:00:00蔚来正式攻入BBA的“老家”德国。北京时间10月8日,蔚来在德国柏林宣布开始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服务。这是蔚来继去年进入挪威市场之后,进一步在欧洲市场开展业务。
1900/1/1 0:00:00中国网汽车10月11日讯记者日前获悉,广汽集团601238于10月10日发布了产销快报,据统计,9月份广汽集团产量2281万辆,同比增长415,销量2372万辆,同比增长443。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