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国内自动驾驶政策密集出台:或迎来商业化落地前夜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事实上,作为一个有多个参与者的复杂生态系统,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涉及政府、企业、乘客等多个主体。无论是引导行业发展方向,还是保障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法规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持续升温的自动驾驶行业再次迎来政策“礼包”。11月7日,上海市交通委等部门在第二届智能交通上海论坛上宣布,首批自动驾驶高速公路将开通。上海嘉定地区G1503绕城高速公路21.5公里、G2京沪高速公路19.5公里等路段全部通车。为确保测试车辆合法正常运行,《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实施细则》已正式发布。根据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实际应用,《实施细则》明确了管理机制和第三方机构的职责,确定了申请人开展示范操作的范围、路径、流程和条件。上海将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的落地应用。现阶段,示范作业活动将在“有安全员”为先的条件下进行;当时机成熟时,将在“没有安全官员”的情况下进行商业运营。“上海市交通委在当天的论坛上表示。无独有偶,北京高水平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也在同一天发布了国内首个无驾驶座、无方向盘的短途载客智能网联汽车规范性文件——《无人驾驶管理规则》《北京智能网联汽车政策试验区联网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以下简称《管理规则》)。基于安全可控的基本原则,《管理规则“参照机动车管理规定,通过发放车辆代码,授予无人驾驶穿梭车相应的道路使用权,允许其在试点地区6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申请行驶路线。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活动将根据示范区的批准分阶段进行中国、北京和上海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同日发布了创新政策,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地方政策的密集出台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也为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和实践在中国的落地和商业化提供了政策支持。“11月8日,黄河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张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作为一个有多个参与者的复杂生态系统,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涉及政府、企业和乘客等多个主体。它是否在引导发展方向无论是对产业还是对新兴产业的保障,相关政策法规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对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从生产领域到使用和服务相关领域,从为驾驶员配备安全员到方向盘后无人化,再到真正实现车内无人化,与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相适应的政策法规逐步丰富和完善。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十三五”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提出发展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并将其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随后,相关部委发布了多个政策文件,重点关注自动驾驶技术和标准的发展;

与此同时,各地正在积极推动高水平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开辟测试道路,发布管理规则,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和商业化。今年4月,《北京智能网联汽车政策试验区乘用车无人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发布,标志着无人乘用车在中国首次试点运营。百度和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得试点地区无人驾驶示范应用路测通知的企业。与之前在驾驶座配备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相比,他们正式推出了无人驾驶服务,无人驾驶方向盘和安全员在副驾驶座。两个月后,南沙区成为广州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混合运营试点地区。符合南沙区相关资质要求并取得《示范运营资质通知书》的自动驾驶企业,以及取得“示范运营车辆标识牌”的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在指定区域内开展示范运营。8月1日,国内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车辆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它不仅规定了符合标准的自动驾驶汽车不得配备驾驶员或安全员,还解决了自动驾驶企业的路权问题,明确了事故责任和权利的划分。随后,重庆和武汉的政府部门率先出台了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政策,没有任何安全人员,并在全国范围内向百度颁发了首批无人驾驶示范运营资质,允许示范应用实体进行远程测试、演示、,以及在没有车辆安全人员的情况下进行商业运营。为了进一步支持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提升,以及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在试点经验积累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支持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体系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11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就《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接入和道路交通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政策接踵而至,业内也对高水平自动驾驶的落地充满期待。不过,在张翔看来,尽管今年各地政府不断采取行动,从政策层面逐步扫清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障碍,但高水平自动驾驶在应用层面的大规模商业化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正面临障碍,根据长德勤的一份报告,在未来3-5年内,中国将高速推动智能化和网联化汽车的发展。预计到2030年,中国在运营的自动驾驶汽车数量将达到3000万辆。同时,业内预测,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预计到2030年,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和出行服务收入将超过50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智能交通、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的发展也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密切关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长沙等10多个城市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地区和时段从事出租车、城市公交车等的商业试运营,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数据,中国已经开通了5000多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

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市场主体已超过6000家,行业已形成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共交通、卡车、末端物流、环卫等十大应用场景。然而,尽管差距很大,但在业内看来,与自动驾驶安全相关的关键核心技术最终能否被攻克和应用、数据积累、算力支撑、商业模式构建等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除了示范运营车,真正高水平的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L4级自动驾驶何时可以落地?需要三个条件, “今年8月,北京斯宁智能驾驶技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何蓓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整个行业的法律法规正在成熟,允许安全员的免职;其次,相关技术已经成熟,没有脱离链条;最后车辆实现了统一,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并进入真正的运营。然而,目前,无论是法律法规、相关技术,还是场景的实施,理想与现实仍存在巨大差距。尽管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基本解决,但无人着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对于L4级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商业落地,何蓓预计还需要15年时间。在2025年之前,基本上可以明确实现封闭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到2030年,真正的城市道路和干线物流将实现突破和量产,到2040年真正实现高水平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应用。何蓓预计,物流、景区、矿区等垂直领域的自动驾驶和自动驾驶将更早落地,但无人车在真实复杂的城市落地需要更多时间。

标签:北京世纪远程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天气渐凉建议给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时“保暖”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新能源汽车车主发现电池充电变慢了,上海市闵行区消保委提醒广大车主,掌握下面这些“窍门”,给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时“保暖”,可以提升用车体验。

1900/1/1 0:00:00
财联社汽车早报【11月10日】

万钢: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基础技术研究统筹推进内燃电力驱动协同发展11月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新阶段,

1900/1/1 0:00:00
每经热评|合资品牌加速电动化 自主品牌不必过度担忧

每经评论员黄辛旭今年似乎是主流合资品牌全面电动化的里程碑之年。

1900/1/1 0:00:00
动力电池回收价格飙升,回收价已是去年的10倍!车企坐不住了

11月8日,碳酸锂现货价格续创历史新高;上海钢联300226数据显示,11月8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3000元吨,均价达到57

1900/1/1 0:00:00
北京奔驰汽车召回45135辆C级汽车:存起火风险

中新经纬11月9日电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9日消息,日前,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相关要求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23年4月1日起,

1900/1/1 0:00:00
比亚迪已成功注册“仰望”商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11月8日,比亚迪002594正式公布旗下高端汽车品牌,并定名“仰望”。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