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新能源汽车降价潮,造车新势力还有多少机会?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特斯拉是一条鲶鱼,汽车制造业的新势力正在被动地面对挑战。

来源:紫金商业评论(ID:Zijin Business Review)

作者:Da Ju Wei Chong |编辑:吕新北

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车行业长达13年的购车补贴戛然而止,一瞬间,新能源赛道的竞争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了赶上补贴的末班车,不少消费者在2022年底“跑上车”,提前锁定订单。然而,技术一直在进步,在降价浪潮下,预锁定订单是获得了优势还是亏损仍然很难确定。

面对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变化,未来该何去何从,走什么路,成为新能源车企的两难选择。

NIO汽车创始人李斌在市场预测中表示,由于消费提前释放,消费者信心修复需要时间,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面临一定压力。

这只是压力吗?“麻烦制造者”特斯拉就像一条鲶鱼,在新能源市场上没有留下太多思考的机会。

据统计,自2022年10月以来,特斯拉已连续四次降价,打响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浪潮”的第一。随后,蔚来、理想和小鹏等车企不得不跟进降价事宜。突然间,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加剧,汽车公司“携手作战”。价格战在2023年开始升级。

特斯拉,小鹏,比亚迪,蔚来,长安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降价引发的降价浪潮已逐渐蔓延至汽油车。2月下旬,上汽大众4S店的一位销售专员介绍,该店的汽车售价再次比以前有所下降。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院士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结构调整加快,自由竞争伴随淘汰,这是一个必要的市场化进程。

然而,最先挑起价格战的特斯拉最近调整了价格。然而,这很难阻止降价的主旋律。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形势势必非同寻常。

01

价格战成白热化

2022年,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行业发展超预期,生产和出口蓬勃发展,整个行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和出口额同比实现两位数的显著增长,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驱动力。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新能源商用车出口2.7万辆,增长1.3倍。

在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优异的背后,中国国内汽车公司表现突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汽车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代表性企业比亚迪(002594)2022年共销售新能源汽车183.35万辆,同比增长208.6%。其中,出口新能源乘用车约5.59万辆,增长307.2%。这一销量已超过特斯拉131.39万辆的业绩,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销量冠军”。

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但引发价格战的却是特斯拉。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所有国产车型降价,Model 3起价22.99万元,高性能版售价32.99万元;Model Y的起步价此前已降至25.99万元,创下历史新低。此次降价让特斯拉在1月份创下了6.6万辆的良好销售记录,同比增长10.3%,并再次让马斯克以1790亿美元的身价成为世界首富。

这样的价格战让新能源汽车公司被动应对:如果不降价,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市场份额;

特斯拉是一条鲶鱼,汽车制造业的新势力正在被动地面对挑战。

来源:紫金商业评论(ID:Zijin Business Review)

作者:Da Ju Wei Chong |编辑:吕新北

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车行业长达13年的购车补贴戛然而止,一瞬间,新能源赛道的竞争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了赶上补贴的末班车,不少消费者在2022年底“跑上车”,提前锁定订单。然而,技术一直在进步,在降价浪潮下,预锁定订单是获得了优势还是亏损仍然很难确定。

面对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变化,未来该何去何从,走什么路,成为新能源车企的两难选择。

NIO汽车创始人李斌在市场预测中表示,由于消费提前释放,消费者信心修复需要时间,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面临一定压力。

这只是压力吗?“麻烦制造者”特斯拉就像一条鲶鱼,在新能源市场上没有留下太多思考的机会。

据统计,自2022年10月以来,特斯拉已连续四次降价,打响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浪潮”的第一。随后,蔚来、理想和小鹏等车企不得不跟进降价事宜。突然间,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加剧,汽车公司“携手作战”。价格战在2023年开始升级。

特斯拉,小鹏,比亚迪,蔚来,长安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降价引发的降价浪潮已逐渐蔓延至汽油车。2月下旬,上汽大众4S店的一位销售专员介绍,该店的汽车售价再次比以前有所下降。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院士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结构调整加快,自由竞争伴随淘汰,这是一个必要的市场化进程。

然而,最先挑起价格战的特斯拉最近调整了价格。然而,这很难阻止降价的主旋律。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形势势必非同寻常。

01

价格战成白热化

2022年,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行业发展超预期,生产和出口蓬勃发展,整个行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和出口额同比实现两位数的显著增长,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驱动力。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新能源商用车出口2.7万辆,增长1.3倍。

在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优异的背后,中国国内汽车公司表现突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汽车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代表性企业比亚迪(002594)2022年共销售新能源汽车183.35万辆,同比增长208.6%。其中,出口新能源乘用车约5.59万辆,增长307.2%。这一销量已超过特斯拉131.39万辆的业绩,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销量冠军”。

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但引发价格战的却是特斯拉。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所有国产车型降价,Model 3起价22.99万元,高性能版售价32.99万元;Model Y的起步价此前已降至25.99万元,创下历史新低。此次降价让特斯拉在1月份创下了6.6万辆的良好销售记录,同比增长10.3%,并再次让马斯克以1790亿美元的身价成为世界首富。

这样的价格战让新能源汽车公司被动应对:如果不降价,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市场份额;

小鹏汽车的月销量为5218辆,同比下降59.6%。

特斯拉,小鹏,比亚迪,蔚来,长安

今年1月,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保持在24.7%的高位,但产销量双双下降,产销量分别达到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下降近50%,同比下降个位数。

随着新车销售受挫,汽车公司也离利润目标越来越远。目前,小鹏汽车已将盈利时间延长至2025年。

02

芯片电池处于劣势

在整个新能源行业掀起价格战的特斯拉,利润丰厚。

据统计,1月6日至13日短短7天内,特斯拉在中国、美国、英国、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价格战。这七个市场的平均跌幅超过10%,其中跌幅最大的是美国,平均跌幅为14.7%。

在业内人士看来,特斯拉早布局新能源赛道,投入巨资,依托其核心技术、成熟的供应链和品牌影响力形成规模效应,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与此同时,特斯拉在自行车方面的毛利率很高。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在自行车上的利润超过6万元,远超其他车企。利润空间足够大,给了特斯拉降价的空间和信心。

其“以价换量”的策略推动销售额逆势上涨,并再次将马斯克推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优势恰恰是中国汽车公司的弱点。长安汽车(000625)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除豪华品牌外,如果规模不超过1万辆,车企很难生存和盈利。

正因如此,拥有成熟供应链的“新能源冠军”比亚迪一度以规模领先。2021,比亚迪曾凭借搭载dmi、dmp等超级混合动力技术平台的10万至20万级比亚迪宋、秦、唐等车型占领市场。

截至2022年,比亚迪已在深圳、西安、长沙、常州、福州、济南、郑州、深圳、沈阳、襄阳和合肥设立了10个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其中,深圳基地正在进行扩建,全年可新增计划产能15万辆。2022年总产能将达到305万辆,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445万辆。

汽车制造业的新势力也在加速发展。2022年,NIO江淮工厂年产能将达到30万辆,规划中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产能将达到100万辆;小鹏和理想的年产能均超过20万辆,新的生产基地正在规划、建设或扩建中。

在扩大生产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缺芯、用电贵”的挑战。一般来说,一辆燃料动力汽车配备500到600个芯片,而一辆智能汽车则多达1500到2000个芯片;

随着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每辆车的芯片数量也将增加。目前,国内汽车芯片的供应率不到10%,90%以上的芯片依赖进口。

在智能汽车时代,对独立供应链的考验将更大。在这方面,美国公司特斯拉有着天然的优势。

朱华荣透露,2022年1-9月,长安汽车损失了60.6万台生产,导致“缺芯”导致半成品库存大。

不仅如此,“电贵”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沉重负担。2022年11月底,纯电动汽车所需的动力电池原材料锂的价格再次上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5000元/吨,平均价格为58.7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上涨5000元/吨,均价57.5万元/吨创历史新高。这导致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增加了5000至35000元。

更重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公司扩大生产和完善产业链,2023年的市场环境因需求而发生了变化。

当尚未形成规模经济的新能源车企遭遇“鲶鱼”特斯拉时,新能源车企业不得不“割肉”,用盈亏换取市场。正如业内人士所说,价格战的背后实际上是核心技术、规模、供应链和成本控制等综合实力的竞争。在价格战中被淘汰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综合实力不如竞争对手。

03

市场或重组

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仍将继续。什么时候结束不是由汽车公司来决定的。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由特斯拉发起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比想象中更为深远。

在不能依靠技术突破来降低成本的背景下,单纯“砸钱”不仅难以长期维持,也不利于车企的发展和创新。与之前专注于“一大一小”两款车型市场的策略不同,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在将重点转移到15-30万元的产品价格区间。这一细分市场车型过于拥挤,不排除一些新能源品牌可能会被迅速挤出并完全退出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恒认为,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和企业竞争的优胜劣汰,行业品牌数量将急剧减少。按照目前的市场容量,100款车型将饱和,预计将有大量汽车品牌停产转型。

然而,竞争日益激烈的过程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不断增加的过程。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2021,新能源汽车以157.57%的跨越式增长速度达到增长高峰;

2022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700万辆,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份额达到25.6%。

特斯拉,小鹏,比亚迪,蔚来,长安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主席、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认为,电动汽车的增长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即使今年增长50%,仍然是比较高的增长。此外,高比例的增长将更有利于市场环境,更大的产量将更好地促进供需平衡。预计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规模或将达到900万辆。

同时,随着汽车下乡等政策的逐步出台,新能源汽车在三四线城市及其县乡下沉市场的销售呈现出热趋势,渗透率从2021的11.2%提高到20.3%,同比增长近100%。

对于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还有空间。价格战之后,新能源汽车公司也会进行洗牌,但最终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竞争局面。在这个过程中,造车新势力能否消除花哨和性的想法,真正为消费者打造好车,是笑到最后的关键。

-完-

本平台对原创、转载和共享内容的内容、声明和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上述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平台所有,本声明适用于本平台上的所有内容。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紫金商业评论。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标签:特斯拉小鹏比亚迪蔚来长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价格战”之下新势力车企2月销量分化:仅埃安、理想、蔚来“回暖”

经济观察网记者王帅国在经历了因春节等因素导致的1月新车交付量集体“滑坡”后,2月一些车企已经从“寒冬”中走出,多家新势力交付量回归万辆以上。

1900/1/1 0:00:00
推进智慧停车 考虑动态调整停车定价

2月26日,前往百望山森林公园停车场的汽车排起了长队。新京报记者浦峰摄停车问题一直是北京市民关注的热点,3月1日,记者从北京交通部门了解到今年停车治理的主要思路。

1900/1/1 0:00:00
新能源车市2月集体回暖 比亚迪单月销量逼近20万辆稳居老大

财联社3月2日讯3月1日晚间,多家港股上市的新能源车企相继发布2月车辆交付成绩单。

1900/1/1 0:00:00
美联社:特斯拉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和降价 宣布把新一代车型成本削减一半

中国小康网03月02日讯老马特斯拉表示,它将把下一代汽车的成本削减一半,主要是通过使用创新的制造技术和更小的工厂降成本。

1900/1/1 0:00:00
助力汽车保险业数智化升级 高科数聚E3从业者观点交流大会成功举办

2023年2月25日,E3从业者观点交流大会数智赋能保险行业务主题会议,在上海瑞金洲际酒店成功举办。

1900/1/1 0:00:00
第三届新时代国际电视节上汽大众途昂X之夜入围名单揭晓

3月1日,第三届新时代国际电视节斑彩螺奖上汽大众途昂X之夜入围名单在澳门揭晓,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