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江淮汽车(600418),博望财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它是NIO的“代工”。王八的心被体重的重量磨硬了,江淮汽车将在代工的道路上走向黑暗。
近日,江淮汽车发布了一则资产收购公告。基于江淮汽车与安徽威来建立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了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合作,江淮公司计划收购威来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在建工程和设备安装项目相关资产。,预计交易价格为17.04亿元。公告明确,收购资产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如果这笔交易成功实施,将有利于江淮汽车继续深化与NIO汽车的战略合作。
资料来源:江淮汽车官方网站。江淮与NIO的“联姻”,从最初的代工到成立合资公司,再到现在的资产收购,都需要双方牢牢捆绑在一起。然而,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公司寻求外包的情况并不少见。小鹏、理想、零跑等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仍愿意自建工厂,并在市场上有发言权。然而,蔚来却采取了相反的做法,不断深化与江淮汽车的合作。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老将,江淮和蔚来已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落后了。公开资料显示,江淮汽车成立于1964年,1998年开始从事底盘设计和研发业务,2009年开始从事汽油发动机生产业务,2002年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商用车、乘用车、动力总成等全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企业集团,涵盖汽车出行、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其子公司“瑞风”、“星瑞”、“格尔发”等“思皓”品牌已进入国内轻卡市场前列。
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的合作始于2016年。NIO成立于2014年11月,定位于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然而,当时NIO并不具备独立制造汽车的能力,也不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资格。因此,NIO与江淮汽车进行了合作。2016年4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江淮代工第一阶段生产5万辆汽车的计划。位于合肥经济开发区的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于2016年10月开工建设,投产当年交付量超过1万辆。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开启了传统汽车企业与新生力量跨境合作的探索,也成为汽车制造商在“互联网+制造”领域合作的成功案例。当时,双方的合作并未获得市场认可,质疑声此起彼伏。原因无非是两点。首先,当时没有一家互联网造车企业真正实现线下量产,互联网车企与传统车企的结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前景不明朗;
其次,江淮汽车的表现并不是特别亮眼,排在传统车企之后,还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被央视“点名”。如此“平庸”的江淮与定位为“高端”的蔚来并不匹配。2021 3月,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成立了以汽车生产经营为主的江来先进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两者的合作模式已经从以前的“代工厂”升级为“深度合作伙伴”。同年5月,各方签署了联合制造生产协议,江淮汽车将继续生产ES8、ES6、EC6、ET7和其他可能的NIO车型,并将年产能扩大到24万辆。协议有效期为2021 5月至2024年5月。截至2022年6月,江淮威莱先进制造基地累计生产量超过21万辆,同比增长约111.36%,2021全年交付9.3万辆。此外,江淮汽车新桥智能汽车产业园产能合作项目也在按计划快速推进,未来与NIO汽车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一来二去,江淮和蔚来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今,即使在自身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下,江淮汽车仍在为NIO汽车“输血”。目前,江淮汽车计划以17.04亿元收购NIO汽车有限公司持有的在建工程设备安装项目相关资产。这17.04亿元对于江淮汽车来说是什么概念?回顾江淮汽车的年度财报,2017年之前,江淮汽车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仅四年时间就达到了30多亿元。2018年亏损14.21亿元,2019年至2021盈利能力恢复。进入2022年,江淮汽车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38%至276.01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700%至-8.53亿元。作为回应江淮汽车解释称“前三季度的亏损主要是由于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响,导致销售额下降。同时,芯片和电池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主营业务毛利下降。粗略计算,江淮汽车近9年累计净利润不足10.9亿元。在2021的年度报告中,江淮汽车计划在2022年生产和销售56.8万辆汽车和各种类型的底盘,预计总收入为450亿元。“理想很丰富,但现实很骨感。”今年前11个月,江淮汽车仅完成了81%的销售计划和61%的营收目标,两者的预期年化率都无法实现。“江湖义气”在江淮汽车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视自身的经营目标和巨额亏损,却也想给NIO汽车“输血”。02没有让对方失望,合作共赢。“如果你不离开,不放弃,我将生死相依。”江淮和蔚来也实现了合作共赢。根据代工协议,在合作中,江淮负责汽车的生产制造、零部件组装和运营管理,NIO负责汽车的设计开发、供应链管理、制造技术以及质量管理和保证。支付给江淮的费用主要包括两部分:制造加工费和对共建合肥制造厂造成的损失的补偿。
双方的合作确实对江淮有利。首先,产能利用率有所提高。在2019年之前,江淮乘用车工厂的整体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不到50%。然而,随着江淮NIO制造基地的生产,产能利用率显著提高,2021达到近70%。第二,业绩有了显著改善。此前,江淮的盈利能力很差……
即使政府补贴很高,损失仍然存在,尤其是在乘用车行业。但与NIO合作后,2018年至2021仅NIO支付的费用总额就达到19.5亿元,盈利能力显著提高。此外,由于NIO Automotive在规模经济的推动下不断释放消费者需求,预计产能将扩大,这进一步提高了盈利能力。最后,市场认可度有所提高。江淮汽车的技术和质量一直受到市场的诟病,这已成为其发展的短板。然而,在NIO最新技术体系和生产线标准建设的支持下,江淮汽车的技术有所提高。以江淮蔚来的先进制造基地为例。拥有国内第一条自主品牌全铝车身生产线,整体自动化率达98%。它还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自动化生产调度和质量自动监控,实现无人喷涂和冲压生产,满足客户定制需求,也使江淮汽车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口碑自然增加。方正证券也在研报中指出,“江淮汽车代工蔚来,成立江莱制造,打造‘江莱制造’新商业模式,构建‘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新生态,为公司向新能源领域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样,这对蔚来也有好处。以李斌和蔚来最黑暗的时刻为例,2019年,蔚来亏损超过百亿元,每月销售额只有几千台,备用资金甚至无法维持一个月。关键时刻,蔚来迎来了它的“救世主”,合肥市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正是在与江淮汽车合作的基础上,NIO本应将总部落户合肥,从而获得数百亿元的政府资金支持。可以说,如果没有江淮,蔚来不仅不能造车,而且可能已经“沦陷”了。当然,江淮对NIO的支持远远不止这些,还体现在生产过程中。NIO致力于通过提供高性能智能电动汽车和终极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纵观整个过程,制造业无疑是离这个初衷最远的。抛开制造业不谈,NIO不仅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做好用户服务等核心战略,还可以节省成本,因为汽车制造是一种重资产模式。如今,江淮购买NIO资产的方式提供了现金流,这可以更好地缓解NIO的流动性压力。03双双已经倒下,“代工”之路很难走。从目前的角度来看,江淮汽车和蔚来汽车都将为此而死。除了深受巨额亏损影响外,江淮汽车还因产品质量问题、电池组频繁故障、严重停电等问题频频被投诉,这些都是重灾区。据黑猫投诉平台报道,一位名叫“安心微笑”的消费者投诉称,“江淮电动车被要求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召回,但为了避免召回,我名下车辆的生产时间改为2016年1月1日。自使用以来,已经发生了许多车辆致命故障和动力电池故障。2.广告中的里程数仅为里程数的一半。3、每次保养价格太高,电池出现过四次故障。动力电池故障本月再次发生。请求处理它。”
资料来源:江淮汽车官方网站。同样,老“老大哥”蔚来也表现不佳。在销量方面,不仅没有达到年初设定的目标,还被后来者如《Nezha》、《零跑》超越。从业绩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营收332.05亿元,同比增长26.57%,但全国平均增速超过100%;
净亏损达到86.51亿元,同比增长361.63%,毛利率也从第一季度的18.1%降至第三季度的16.4%。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博望财经。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因为“水氢车”曾火爆一时的青年汽车,如今破产后留下一地鸡毛。
1900/1/1 0:00:002022年即将结束,车市“收官之战”正打得火热。在新能源补贴政策即将到期,叠加年底车企冲刺年度销量不断加码优惠等因素影响,终端车市近期景气度高涨。
1900/1/1 0:00:002022年的收官,即将迎来尾声。在整个市场车险保费增速回暖、出险率下降的大背景下,车险一举为财险行业赢得了近百亿元的净利润,再次宣告了:做车险,就是财险公司最稳定的经营逻辑。
1900/1/1 0:00:00不少车主都遇到过加油站员工推销燃油宝的情况,一些员工还会上演拙劣的表演,只不过有时候的表演太过离谱,车主可能都忍不住笑了。
1900/1/1 0:00:00特斯拉周五对中国生产的Model3和ModelY电动汽车实施新一轮降价,同时推出更高端的ModelS和ModelX。
1900/1/1 0:00:00中国网汽车12月30日讯今年12月8日,奇瑞小蚂蚁车主王先生将他的车辆问题投诉至中国投诉全国缺陷产品投诉平台https315autochinacom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