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深圳未来将新能源公交纳入碳排放交易管理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不久前,深圳正式启动碳交易,开启了国内首个正式运营的碳排放强制交易市场。比亚迪、华为、中兴、富士康等7家主要企业获得碳排放配额,首批635家工业企业和200多家建筑企业被纳入碳交易。一向“雾里看花”的国内碳交易市场,正在走出一条日益清晰的发展道路。

实践控制从工业和公共建筑开始。

据人民日报7月4日报道,到2015年,深圳将基本建立工业企业市场、建筑碳市场和交通碳市场三大板块。

中国提出,2020年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至50%,减排压力巨大。正是因为如此,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媒体评论称,这是“中国在碳排放交易中迈出的谨慎一步”。根据规划,深圳的碳交易规模将达到3000万吨二氧化碳。

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没有重化学品、钢铁和火力发电等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大国。如何通过建立市场机制,让大量“间接排放者”实现节能减排,是此次试点的重点之一。今年启动阶段,深圳碳交易市场建设以重点工业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为碳排放控制单位,控制单位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市总量的40%。深圳在确定纳入碳交易体系的工业企业名单时,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增加值,数据由统计局提供;

第二,企业的能源消耗。数据由市场监管局、供电局、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提供。在收集多方数据后,根据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规模和能源消耗水平,最终确定了635家企业名单。

据测算,2010年深圳市首批企业碳排放总量3173万吨,占深圳市碳排放总量的38%,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9%,占全市GDP的26%。

2013年至2015年,635家工业企业获得的总配额约为1亿吨。到2015年,这些企业的平均碳强度将比2010年下降32%,2013-2015年平均碳强度下降率将达到6.68%。这一目标不仅高于全市21%的平均减排目标,也高于制造业25%的碳强度减排要求,这将对实现深圳“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阶段,深圳还将把新能源公交车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力争将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的应用结合起来,从强制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到配额分配。到2015年,深圳将基本建立工业企业市场、建筑碳市场和交通碳市场三大主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碳排放控制体系。

强制交易与自愿减排的模式组合

参与碳交易的个人投资者可以在碳交易所开立交易账户,首次参与的门槛仅为3000元。

在深圳碳排放交易启动仪式上,第一笔碳交易是有限公司于2013年售出2万吨碳配额,广东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首批买家,各赢得1万吨配额,成交价格分别为28元/吨和30元/吨,总成交额为58万元。两家买方公司均不是纳入深圳碳交易的控股企业,而是作为市场投资者参与碳交易。

参与试水的碳交易企业看好碳交易在深圳市场运作中的发展前景。汉能控股执行副经理吴洪杰表示,中国首个强制性碳市场启动,首个配额交易成功,这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汉能控股此次购买的碳排放并非用于自身用途。“也许明年这个时候,每吨的价格会涨到40元甚至更高,未来可能会像股市一样上涨。吴洪杰认为,这笔交易有很大的升值潜力。

深圳碳交易与国外碳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原有的会员形式,鼓励和允许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积极参与,交易也面向国外市场。其目的是鼓励有环境责任感的公民和社会团体减少自己的碳排放,并通过购买配额来抵消不可避免的碳排放。这种方法可以将强制性碳市场与公民和社会群体的自愿抵消行动有效结合起来,在鼓励减排企业减排时,积极影响公民和社会团体提高减排意识,促进公众的减排活动。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表示,首批碳交易全部通过电子定价和竞价方式实现。参与碳交易的个人投资者可以在碳交易所开立交易账户,首次个人投资的门槛仅为3000元。

目前,深圳交易市场启动后有两种产品可供交易:一种是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配给635家工业企业和197栋建筑的碳配额;

二是核减排,即碳抵消项目的减排。项目业主申请发行后即可上市交易,未来将考虑发行碳债券和碳基金。

深圳碳排放交易所位于前海。其目的是与香港携手打造深港碳交易市场,探索合作模式和配套措施,推动人民币成为跨境碳交易的定价和结算货币。欧洲和美国的碳交易市场以期货为主,而深圳目前仅限于现货。未来,深圳将与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合作,加强碳排放权衍生品的开发,吸引更多资金参与深圳碳市场。

建立一个国家贸易体系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七个主要地区的试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尽快形成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更是迫在眉睫。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刚刚开始,国家碳交易试点正在逐步推开。据调查,北京市政府已出台碳交易计划,将向300家企业分配具体的碳上限配额,预计年底前实现首次碳交易。天津市于今年2月发布实施方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本要素已初步完成,包括制定区域碳市场管理办法,建设碳交易登记制度和交易平台,建立统一的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此外,湖北已有107家企业被纳入试点,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年底正式投入运营,上海碳金融市场建设实施方案也进入收尾阶段。

在全国各地点燃碳交易火花的同时,顶层设计也不可或缺。专家建议,由于我国正处于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初级阶段,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相关各方的责任和职能,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有效监督。碳排放交易涉及第三方的认证机构需要进一步培育,认证、认可和注册制度需要进一步建立,交易平台建设等技术标准需要进一步协调统一。

同时,尽管七个试点地区正在积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目前仍缺乏覆盖全国的整体交易体系。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探索并启动一个科学、健全、有效的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这将成为未来检验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果的重要标准。不久前,深圳正式启动碳交易,开启了国内首个正式运营的碳排放强制交易市场。比亚迪、华为、中兴、富士康等7家主要企业获得碳排放配额,首批635家工业企业和200多家建筑企业被纳入碳交易。一向“雾里看花”的国内碳交易市场,正在走出一条日益清晰的发展道路。

实践控制从工业和公共建筑开始。

据人民日报7月4日报道,到2015年,深圳将基本建立工业企业市场、建筑碳市场和交通碳市场三大板块。

中国提出,2020年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至50%,减排压力巨大。正是因为如此,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媒体评论称,这是“中国在碳排放交易中迈出的谨慎一步”。根据规划,深圳的碳交易规模将达到3000万吨二氧化碳。

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没有重化学品、钢铁和火力发电等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大国。如何通过esta让大量“间接排放者”实现节能减排……

建立市场机制是此次试点的重点之一。今年启动阶段,深圳碳交易市场建设以重点工业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为碳排放控制单位,控制单位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市总量的40%。深圳在确定纳入碳交易体系的工业企业名单时,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增加值,数据由统计局提供;

第二,企业的能源消耗。数据由市场监管局、供电局、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提供。在收集多方数据后,根据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规模和能源消耗水平,最终确定了635家企业名单。

据测算,2010年深圳市首批企业碳排放总量3173万吨,占深圳市碳排放总量的38%,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9%,占全市GDP的26%。

2013年至2015年,635家工业企业获得的总配额约为1亿吨。到2015年,这些企业的平均碳强度将比2010年下降32%,2013-2015年平均碳强度下降率将达到6.68%。这一目标不仅高于全市21%的平均减排目标,也高于制造业25%的碳强度减排要求,这将对实现深圳“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阶段,深圳还将把新能源公交车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力争将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的应用结合起来,从强制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到配额分配。到2015年,深圳将基本建立工业企业市场、建筑碳市场和交通碳市场三大主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碳排放控制体系。

强制交易与自愿减排的模式组合

参与碳交易的个人投资者可以在碳交易所开立交易账户,首次参与的门槛仅为3000元。

在深圳碳排放交易启动仪式上,第一笔碳交易是有限公司于2013年售出2万吨碳配额,广东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首批买家,各赢得1万吨配额,成交价格分别为28元/吨和30元/吨,总成交额为58万元。两家买方公司均不是纳入深圳碳交易的控股企业,而是作为市场投资者参与碳交易。

参与试水的碳交易企业看好碳交易在深圳市场运作中的发展前景。汉能控股执行副经理吴洪杰表示,中国首个强制性碳市场启动,首个配额交易成功,这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汉能控股此次购买的碳排放并非用于自身用途。“也许明年这个时候,每吨的价格会涨到40元甚至更高,未来可能会像股市一样上涨。吴洪杰认为,这笔交易有很大的升值潜力。

深圳碳交易与国外碳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原有的会员形式,鼓励和允许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积极参与,交易也面向国外市场。其目的是鼓励有环境责任感的公民和社会团体减少自己的碳排放,并通过购买配额来抵消不可避免的碳排放。这种方法可以将强制性碳市场与公民和社会群体的自愿抵消行动有效结合起来,在鼓励减排企业减排时,积极影响公民和社会团体提高减排意识,促进公众的减排活动。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表示,首批碳交易全部通过电子定价和竞价方式实现。参与碳交易的个人投资者可以在碳交易所开立交易账户,首次个人投资的门槛仅为3000元。

目前,深圳交易市场启动后有两种产品可供交易:一种是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配给635家工业企业和197栋建筑的碳配额;

二是核减排,即碳抵消项目的减排。项目业主申请发行后即可上市交易,未来将考虑发行碳债券和碳基金。

深圳碳排放交易所位于前海。其目的是与香港携手打造深港碳交易市场,探索合作模式和配套措施,推动人民币成为跨境碳交易的定价和结算货币。欧洲和美国的碳交易市场以期货为主,而深圳目前仅限于现货。未来,深圳将与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合作,加强碳排放权衍生品的开发,吸引更多资金参与深圳碳市场。

建立一个国家贸易体系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七个主要地区的试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尽快形成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更是迫在眉睫。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刚刚开始,国家碳交易试点正在逐步推开。据调查,北京市政府已出台碳交易计划,将向300家企业分配具体的碳上限配额,预计年底前实现首次碳交易。天津市于今年2月发布实施方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本要素已初步完成,包括制定区域碳市场管理办法,建设碳交易登记制度和交易平台,建立统一的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此外,湖北已有107家企业被纳入试点,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年底正式投入运营,上海碳金融市场建设实施方案也进入收尾阶段。

在全国各地点燃碳交易火花的同时,顶层设计也不可或缺。专家建议,由于我国正处于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初级阶段,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相关各方的责任和职能,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有效监督。碳排放交易涉及第三方的认证机构需要进一步培育,认证、认可和注册制度需要进一步建立,交易平台建设等技术标准需要进一步协调统一。

同时,尽管七个试点地区正在积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目前仍缺乏覆盖全国的整体交易体系。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探索并启动一个科学、健全、有效的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这将成为未来检验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果的重要标准。

标签:比亚迪北京海鸥大众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丰田普锐斯自上市全球销量突破300万辆

丰田汽车公司3日称,截止今年6月底,旗下混合动力车普锐斯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300万辆大关。

1900/1/1 0:00:00
中国新能源公交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来自全国公共汽车领域的专家日前在湖南株州表示,随着雾霾频发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提高,中国加快发展新能源公交的紧迫性再度凸显。

1900/1/1 0:00:00
PSA下注中国 神龙汽车新工厂投产新能源车

尽管2012年全球业务出现501亿欧元的亏损,但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在中国的投资却丝毫不减。

1900/1/1 0:00:00
施密特:谷歌未来或涉足电动汽车领域

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近日透露,谷歌公司未来可能会进军电动汽车领域。

1900/1/1 0:00:00
外媒称东风与标致雪铁龙进行有关收购谈判

国外媒体报道近日报道称,中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商东风汽车已就收购陷入困境的法国汽车生产商标致雪铁龙与后者举行了会谈。

1900/1/1 0:00:00
美国6月电动汽车销售6862辆 同比增1倍

第一电动网编译李媛媛美国6月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共售出6862辆,是去年同期销量的两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