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在我的影响下买了一辆混合动力汽车。前几天,我打电话向我抱怨,为什么开下来要花8升多?制造商不是说超过5升吗?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事实上,这种混合动力确实很省油,但在城市地区,每100公里打开空调和8升油是很正常的。如果是普通车型,在这种工况下,每100公里的油耗将超过12升。
然而,他的不满也是有根据的,因为官方公布的城市油耗超过5升!这不能完全归咎于制造商,因为制造商的官方油耗确实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标准来衡量的。换句话说,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油耗测试标准存在问题。
在上一期的“油耗造假”中,我们比较了中美官方公布的30辆汽车的油耗差异,发现同一辆汽车在中国的油耗无一例外地低于美国。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石油产品更好,也不是因为中国道路摩擦系数更小,更不是因为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上加大了节能降耗的力度。除了一些制造商不诚实,给中国官方的油耗数据注水之外,主要原因是我们工业和信息化部采用的油耗测试方法过于脱离实际。
工业和信息化部现行的油耗测试方法基本照搬了欧洲标准,而实施多年的欧洲工作周期和测试方法,其准确性长期受到质疑。相比之下,2008年,美国环境保护局(EPA)采用了一种更严格、更接近现实的新燃料消耗测试循环。采用新方法后,环保局公布的所有混合动力汽车的城市燃油效率平均下降了30%!
与EPA和工信部的油耗测试方法相比,测试时间短、里程短、速度低、变速条件少,基本没有考虑环境温度(决定是开空调还是开暖气)对油耗的影响。在城市地区低速行驶时,打开空调会大大增加每100公里的油耗。如果平均时速只有20公里,打开空调会使每100公里的油耗增加2升甚至更多!所以,上面的兄弟,当他在市区开超过8升的油时,不要抱怨。这么热的天你不可能不开空调,对吧?
《车天下》上一期的“油耗造假”话题引发了广泛讨论和共鸣。包括一些制造商在内的消费者和媒体都认为,中国应该修改现行的油耗测试方法,使工信部的油耗数据真正“公众信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油耗测试标准太不现实了,这也引发了许多笑话。例如,去年工信部城区一款混动车型的油耗仅为3.3升,而综合油耗为5.3升。这不是厂家的胡说八道,因为根据工信部的方法,3.3升的油耗是可以测量的,因为这款车在纯电动模式下可以行驶2公里,而工信部城市工况测试的里程只有4公里!
当时我专门写了一篇“工信部的国际笑话”,对这个数据提出了质疑。后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网站上,这个数据被悄悄地改成了5.3升。这表明,只要有晋升,仍然会有进步。
为什么我们的官方油耗数据如此虚假?为什么油耗测试方法如此落后?当然,主要是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因为公众的纵容。作为一名作者这么多年,我见过无数的消费维权,既有扯牛的,也有砸人的。然而,我没有维权的印象,因为官方的油耗数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有些人羡慕美国消费者。现代汽车因谎报其在美国的油耗而不得不向消费者支付8000多万美元的赔偿金。中国官方公布的油耗数据如此之水,谁补偿了中国消费者?但你不能责怪别人,因为你甚至不认为这是侵犯你权益的行为!
第一电气网(www.d1ev.com)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是为了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此消息代表第一电气网的立场或同意其观点、立场或描述。一个朋友在我的影响下买了一辆混合动力汽车。前几天,我打电话向我抱怨,为什么开下来要花8升多?制造商不是说超过5升吗?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事实上,这种混合动力确实很省油,但在城市地区,每100公里打开空调和8升油是很正常的。如果是普通车型,在这种工况下,每100公里的油耗将超过12升。
然而,他的不满也是有根据的,因为官方公布的城市油耗超过5升!这不能完全归咎于制造商,因为制造商的官方油耗确实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标准来衡量的。换句话说,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油耗测试标准存在问题。
在上一期的“油耗造假”中,我们比较了中美官方公布的30辆汽车的油耗差异,发现同一辆汽车在中国的油耗无一例外地低于美国。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石油产品更好,也不是因为中国道路摩擦系数更小,更不是因为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上加大了节能降耗的力度。除了一些制造商不诚实,给中国官方的油耗数据注水之外,主要原因是我们工业和信息化部采用的油耗测试方法过于脱离实际。
工业和信息化部现行的油耗测试方法基本照搬了欧洲标准,而实施多年的欧洲工作周期和测试方法,其准确性长期受到质疑。相比之下,2008年,美国环境保护局(EPA)采用了一种更严格、更接近现实的新燃料消耗测试循环。采用新方法后,环保局公布的所有混合动力汽车的城市燃油效率平均下降了30%!
与EPA和工信部的油耗测试方法相比,测试时间短、里程短、速度低、变速条件少,基本没有考虑环境温度(决定是开空调还是开暖气)对油耗的影响。在城市地区低速行驶时,打开空调会大大增加每100公里的油耗。如果平均时速只有20公里,打开空调会使每100公里的油耗增加2升甚至更多!
所以,上面的兄弟,当他在市区开超过8升的油时,不要抱怨。这么热的天你不可能不开空调,对吧?
《车天下》上一期的“油耗造假”话题引发了广泛讨论和共鸣。包括一些制造商在内的消费者和媒体都认为,中国应该修改现行的油耗测试方法,使工信部的油耗数据真正“公众信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油耗测试标准太不现实了,这也引发了许多笑话。例如,去年工信部城区一款混动车型的油耗仅为3.3升,而综合油耗为5.3升。这不是厂家的胡说八道,因为根据工信部的方法,3.3升的油耗是可以测量的,因为这款车在纯电动模式下可以行驶2公里,而工信部城市工况测试的里程只有4公里!当时我专门写了一篇“工信部的国际笑话”,对这个数据提出了质疑。后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网站上,这个数据被悄悄地改成了5.3升。这表明,只要有晋升,仍然会有进步。
为什么我们的官方油耗数据如此虚假?为什么油耗测试方法如此落后?当然,主要是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因为公众的纵容。作为一名作者这么多年,我见过无数的消费维权,既有扯牛的,也有砸人的。然而,我没有维权的印象,因为官方的油耗数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有些人羡慕美国消费者。现代汽车因谎报其在美国的油耗而不得不向消费者支付8000多万美元的赔偿金。中国官方公布的油耗数据如此之水,谁补偿了中国消费者?但你不能责怪别人,因为你甚至不认为这是侵犯你权益的行为!
第一电气网(www.d1ev.com)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是为了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此消息代表第一电气网的立场或同意其观点、立场或描述。
标签:现代
前言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1900/1/1 0:00:00位于宝坻节能环保示范工业区的天津路通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两万平米总装车间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下月可投产,日产量可达200辆左右,这款单纯依靠电力支撑的新能源汽车有望年内上市。
1900/1/1 0:00:00近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指出,政府普通公务用车要优先采购18升含以下燃油经济性达到要求的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择优选用纯电动汽车。
1900/1/1 0:00:00”特斯拉TESLA”,美国电动车企业中走豪华路线的品牌,近日一枝独秀地大获成功。其主打车型ModelS一季度销售4750辆,给前景迷雾重重的全球电动车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1900/1/1 0:00:00德国电动车的销售状况一直停滞不前,是否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德国的电动车销量才相对较少?德国汽车专家认为还有一些别的重要因素。”从国际上来看,德国在电动车的销售方面要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
1900/1/1 0:00:00特斯拉汽车的发展,不仅在全球资本市场炙手可热,也正在受到传统汽车巨头的强烈关注。为什么是这个没有根基的”硅谷新神”引领了汽车业的革命首先设想的是,特斯拉不一定会成为汽车业的”苹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