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始家庭消费,比亚迪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制造出特斯拉。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比亚迪股东大会上,王传福信誓旦旦。面对美国高端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的火爆,他的言辞极其不屑。然而,在大洋彼岸,特斯拉创始人“钢铁侠”的原型马斯科却显得十分冷静:“我不认为比亚迪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除了口水战,王传福发表上述言论也就不足为奇了。自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以来,这位“技术疯子”一直参与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随后他成功引入了具有电动汽车概念的战略投资者巴菲特。新能源的概念和“股神的青睐”似乎成了王传福行走江湖的招牌。但纵观近10年的发展,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业务可能更多是王传福的一张名片。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王传福频频放出花言巧语。
8月26日,比亚迪发布中期报告。报告显示,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倍,但新能源汽车业务贡献不大,基本属于亏本赚钱。由潜在竞争对手马斯科运营的特斯拉已经盈利。有鉴于此,王传福或许应该反思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在霸气话语之外的“游戏性”。毕竟,在不久的将来,两人将共享同一块蛋糕。
造一辆新能源汽车只是个噱头?
2003年3月,王传福进入汽车行业时,在比亚迪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部,并于2006年1月正式成立电动汽车研究院。
此后,比亚迪开发了E6、K9等新能源汽车,并陆续推向市场。然而,销售和运营并不顺利,事故频发,尤其是几起交通事故,引发了行业内外对电动汽车安全的担忧,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之路也蒙上了阴影。
随着比亚迪整体业务的跌宕起伏,新能源汽车业务仍难以大幅提升。8月26日公布的年中报告显示,比亚迪汽车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约136.64亿元,汽车销量约25万辆,同比增长24.72%。从产品的角度来看,“速锐”等传统动力汽车还是比较理想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远远落后,约为1000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磊告诉腾讯财经,由于续航里程短、成本高、充换电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未来三到五年,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肯定不会很快,空间有限,并且很难实现盈利。
不过,面对这样的情况,王传福表示,他也会增加新能源汽车的业务。他表示,比亚迪将在下半年推出第二代双模电动车“秦”,最新的电动SUV“唐”将于明年推出。
既然销量不佳,王传福为什么要为新能源汽车“送命”?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只是王传福制造的一个噱头。张磊指出,比亚迪自身汽车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溢价极低。基于此,王传福只是想通过开发新能源汽车来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也就是说,亏本赚钱。
然而,其他人并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顾问王炳刚告诉腾讯财经:“一个企业不会愚蠢到投资数亿元和数千人来搞噱头。”
他指出,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在规模和技术实力方面均居世界第一,但在汽车基础技术和可靠性方面不如外国公司。“这是国内车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中国,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规模开放之前,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和寻找最佳发展路径上。"
在发展道路上,王传福确实想了一些新花样。在私家车市场遇冷的当下,比亚迪提出了“公交车电动化战略”,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这一策略也遇到了巨大阻力。
不过,王传福似乎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透露,新车型仍需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预计新能源补贴政策将在一两个月内出台。
对于新的补贴政策和公共交通的电动化,张磊似乎并不乐观。他指出,由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首次购买给予补贴,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后没有其他补贴,导致整个运营过程成本极高,当地公交公司不愿购买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
“技术统治”与“钢铁侠”相遇
一个是中国的“技术疯子”,另一个是美国的“钢铁侠”。原本相距甚远的两人因为新能源汽车产生了交集,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面对面。在这方面,王传福这个所谓的“技术疯子”非常自信。
尽管在中国注册商标等波折,但这并没有阻止马斯科进军中国。8月21日,特斯拉宣布将接受国内客户的销售预订。此前,特斯拉在美国已经很受欢迎。据统计,1月至5月,特斯拉Models共售出8850辆汽车,第一季度利润1120万美元。
马斯科的侵略性似乎让王传福感到了压力,而他一开始所说的可能是王传福在压力下反弹的表现。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由于目标市场不同,王传福和马云在不久的将来不太可能面对面,但他们在未来会相遇,而且双方都有自己的特点,而王传福更注重自己,走的是“平民路线”。
与马斯科整合各种资源“组装”新能源汽车不同,比亚迪走的是技术路线,从产业链上游延伸,强调电动汽车全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汽车开发、电池生产和营销。
王传福曾表示:“技术创新和技术细节是我们坚定的战略,也是我的梦想。因此,它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方面不遗余力。
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两家公司也有各自独特的招数,你们你追我赶。根据计划,马斯科将建造自己的充电站,客户可以免费充电;
王传福也不甘示弱,与南方电网合作,在深圳建设了充电设施。但受试点城市数量限制,建设规模和空间有限。
就推广方式而言,马斯科专注于高收入群体,走的是高端路线,规模极小。另一方面,王传福专注于公务用车和大众消费市场,专注于公共交通,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公共交通的电动化。然而,由于补贴政策的限制和新能源汽车本身的高昂价格,事实上,公交公司和普通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亲民品牌”很难发挥。
总的来说,王和马似乎各有利弊,所以“土强人”王传福能否压倒“过江龙”马斯科,还是很难预测的,一切都有待观察。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王传福似乎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
第一电气网(www.d1ev.com)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是为了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此消息代表第一电气网的立场或同意其观点、立场或描述。一旦开始家庭消费,比亚迪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制造出特斯拉。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比亚迪股东大会上,王传福信誓旦旦。面对美国高端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的火爆,他的言辞极其不屑。然而,在大洋彼岸,特斯拉创始人“钢铁侠”的原型马斯科却显得十分冷静:“我不认为比亚迪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除了口水战,王传福发表上述言论也就不足为奇了。自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以来,这位“技术疯子”一直参与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随后他成功引入了具有电动汽车概念的战略投资者巴菲特。新能源的概念和“股神的青睐”似乎成了王传福行走江湖的招牌。但纵观近10年的发展,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业务可能更多是王传福的一张名片。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王传福频频放出花言巧语。
8月26日,比亚迪发布中期报告。报告显示,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倍,但新能源汽车业务贡献不大,基本属于亏本赚钱。由潜在竞争对手马斯科运营的特斯拉已经盈利。有鉴于此,王传福或许应该反思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在霸气话语之外的“游戏性”。毕竟,在不久的将来,两人将共享同一块蛋糕。
造一辆新能源汽车只是个噱头?
2003年3月,王传福进入汽车行业时,在比亚迪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部,并于2006年1月正式成立电动汽车研究院。
此后,比亚迪开发了E6、K9等新能源汽车,并陆续推向市场。然而,销售和运营并不顺利,事故频发,尤其是几起交通事故,引发了行业内外对电动汽车安全的担忧,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之路也蒙上了阴影。
随着比亚迪整体业务的跌宕起伏,新能源汽车业务仍难以大幅提升。8月26日公布的年中报告显示,比亚迪汽车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约136.64亿元,汽车销量约25万辆,同比增长24.72%。从产品的角度来看,“速锐”等传统动力汽车还是比较理想的;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远远落后,约为1000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磊告诉腾讯财经,由于续航里程短、成本高、充换电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未来三到五年,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肯定不会很快,空间有限,并且很难实现盈利。
不过,面对这样的情况,王传福表示,他也会增加新能源汽车的业务。他表示,比亚迪将在下半年推出第二代双模电动车“秦”,最新的电动SUV“唐”将于明年推出。
既然销量不佳,王传福为什么要为新能源汽车“送命”?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只是王传福制造的一个噱头。张磊指出,比亚迪自身汽车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溢价极低。基于此,王传福只是想通过开发新能源汽车来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也就是说,亏本赚钱。
然而,其他人并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顾问王炳刚告诉腾讯财经:“一个企业不会愚蠢到投资数亿元和数千人来搞噱头。”
他指出,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在规模和技术实力方面均居世界第一,但在汽车基础技术和可靠性方面不如外国公司。“这是国内车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中国,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规模开放之前,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和寻找最佳发展路径上。"
在发展道路上,王传福确实想了一些新花样。在私家车市场遇冷的当下,比亚迪提出了“公交车电动化战略”,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这一策略也遇到了巨大阻力。
不过,王传福似乎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透露,新车型仍需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预计新能源补贴政策将在一两个月内出台。
对于新的补贴政策和公共交通的电动化,张磊似乎并不乐观。他指出,由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首次购买给予补贴,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后没有其他补贴,导致整个运营过程成本极高,当地公交公司不愿购买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
“技术统治”与“钢铁侠”相遇
一个是中国的“技术疯子”,另一个是美国的“钢铁侠”。原本相距甚远的两人因为新能源汽车产生了交集,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面对面。在这方面,王传福这个所谓的“技术疯子”非常自信。
尽管在中国注册商标等波折,但这并没有阻止马斯科进军中国。8月21日,特斯拉宣布将接受国内客户的销售预订。此前,特斯拉在美国已经很受欢迎。据统计,1月至5月,特斯拉Models共售出8850辆汽车,第一季度利润1120万美元。
马斯科的侵略性似乎让王传福感到了压力,而他一开始所说的可能是王传福在压力下反弹的表现。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由于目标市场不同,王传福和马云在不久的将来不太可能面对面,但他们在未来会相遇,而且双方都有自己的特点,而王传福更注重自己,走的是“平民路线”。
与马斯科整合各种资源“组装”新能源汽车不同,比亚迪走的是技术路线,从产业链上游延伸,强调电动汽车全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汽车开发、电池生产和营销。
王传福曾表示:“技术创新和技术细节是我们坚定的战略,也是我的梦想。因此,它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方面不遗余力。
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两家公司也有各自独特的招数,你们你追我赶。根据计划,马斯科将建造自己的充电站,客户可以免费充电;王传福也不甘示弱,与南方电网合作,在深圳建设了充电设施。但受试点城市数量限制,建设规模和空间有限。
就推广方式而言,马斯科专注于高收入群体,走的是高端路线,规模极小。另一方面,王传福专注于公务用车和大众消费市场,专注于公共交通,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公共交通的电动化。然而,由于补贴政策的限制和新能源汽车本身的高昂价格,事实上,公交公司和普通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亲民品牌”很难发挥。
总的来说,王和马似乎各有利弊,所以“土强人”王传福能否压倒“过江龙”马斯科,还是很难预测的,一切都有待观察。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王传福似乎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
第一电气网(www.d1ev.com)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是为了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此消息代表第一电气网的立场或同意其观点、立场或描述。
盘点8月资本市场热词一定少不了特斯拉,特斯拉何许人也它是汽车行业的”苹果”,公司主打产品ModelS堪称电动车市场的”万人迷”。
1900/1/1 0:00:00特斯拉(香港)销售经理KennethLui近日表示,在具体售价还未确定的情况下,已有300多香港人交纳了39万至33万港元不等的订金,订购特斯拉ModelS电动汽车。
1900/1/1 0:00:00节能环保被说了这么多年,虽然各大车企都表示关注新能源车型发展,但是电动车在汽车界一直不温不火地缓慢进行着,这么多年来除了通用雪佛兰沃蓝达和日产聆风两款电动车量产外,
1900/1/1 0:00:00据匿名消息人士透露,三星SDI与特斯拉目前正在进行电池测试,且测试已经进入最终阶段。三星SDI将对其锂电池的使用寿命进行测试,而电池在车辆中的使用与安全性能测试将由三星SDI与特斯拉共同完成。
1900/1/1 0:00:00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由国家财政部主导,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多个部委共同参与制定的新一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框架已基本确定,在补贴范围、补贴方式、补贴额度等具体执行层面落实后,
1900/1/1 0:00:00中国四大车展之一的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将于2013年8月30日9月8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为期10天的展会预计接待观众超过60万人次。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