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造车20年 李书福从“汽车疯子”到“逐梦人”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与10年前相比,现在很少有人将李书福描述为“汽车疯子”。这并不是因为他不像以前那样“疯狂”,而是因为许多以前被认为疯狂的言论和做法终于变成了现实。1997年,这项政策还没有为私营企业制造汽车打开闸门。李书福的“造车”梦对世界来说是一个愚蠢的梦,但他没有放弃。五年后的2002年,李书福正式拿到了政策“出生证”,成为第一个造私家车的人。2002年,当李书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他想收购沃尔沃时,连业内人士都认为他“疯了”。八年后,他不顾重重困难,正式嫁给了骄傲的“北欧公主”。李书福曾梦想“造一辆梅赛德斯-奔驰那样的车”,但从技术上来说,他是从零开始的。当他第一次进入这个行业时,他必须熟练地拆卸他花数百万美元买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来学习和模仿。后来,他成为戴姆勒汽车集团的最大股东。根据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00175.HK)8月22日发布的上半年财务报告,吉利汽车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增长36%;

实现归母净利润66.7亿元,同比增长54%,是自主品牌最赚钱的车企。与此同时,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76.7万辆,同比增长44%,成为国内市场前三大品牌。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李书福说他最大的梦想是“让中国的汽车环游世界,而不是让世界的汽车环游中国”。每个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遥远的幻想。但目前,吉利汽车已经开始进军东盟国家,并计划下一步进军欧美等主流市场。我不是一辆疯狂的汽车。李书福的经典句子“一辆车就是四个轮子和一张沙发”在业内广为人知。当时,这句话引起了很多批评。许多年后,人们仍然愿意“提起过去”来缅怀过去,谈论吉利汽车在过去20年里的跨越式变化。但李书福本人并不太喜欢提及这句话。他曾多次解释过说出这句话的背景和原因,并强调不宜将这句话简单理解为“李书福认为造车很简单”。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前,他曾五次创业,人生的第一桶金来自于给人拍照。老一辈的台州人至今还依稀记得这样一幅画面。1982年,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李家村,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戴着草帽的男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为了赚钱,他在街上走来走去,给别人拍照,并承诺不会喜欢,也不会要钱。当时月薪不超过50元,李书福一年挣2000元,很快就用赚来的钱开了一家照相馆。这是他的第一次创业。那一年,他只有20岁。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李书福大胆尝试了各种市场机会。从照相馆到冰箱制造、装饰材料和生产摩托车。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和脚踏实地的态度,李书福几乎每次进入一个行业都能取得成功。1989年,他的冰箱工厂的产值已经超过了数千万元。日产量达到600至1000辆,外国卡车也排起了长队。但蜂拥而至的模仿者让他感到无助,被迫转向一个新的行业。后来,李书福把目光投向了这辆车。当时,私营企业还没有获准进入造车领域,市场上的参与者都是国有企业。汽车远不能进入普通家庭。一辆售价超过20万元的桑塔纳,还需要找关系才能买到。但“在美国,一年的工资可以买两辆车。在中国,十年的工资买不到一辆车,所以这款车无法普及。李书福认为,如果能造出一辆5万元左右的车,肯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我认为汽车是一个高度综合和复杂的行业,人们不能轻易进入这个行业并破坏整个格局”。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他投身汽车行业。还没有下水的李书福当时还不太清楚汽车行业的门槛有多高,挑战有多大。但就像之前的五次创业一样,他一想到就开始行动。有人嘲笑他,一家私营企业居然来造车了。李书福不服气:“一辆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和一个沙发吗?”说到这里,人们甚至认为这是个笑话。“汽车疯子”这个名字慢慢传开了。但他并不关心外界的看法。“我非常努力地学习,每天看新闻广播,看看奥巴马在说什么,看看汽车行业每天是如何变化的。”后来,他不止一次表示,吉利进入汽车行业的时机是最好的,“不早一年,不晚一年”。事实证明,情况也是如此。继吉利之后,市场也出现了民营企业的“造车热”。奥克斯、美的等企业都跨界进军汽车行业,但都以失败告终。请给我一个失败的机会。李书福天生有一种灵活的头脑,他自己无法建立这种头脑。他从模仿开始,用锤子和手“制造”了第一辆吉利骄傲汽车。真正让他感到压力的是没有“出生证明”。李书福曲线救国,最终成功收购了一家客车制造商……

四川德阳的一家国有企业,并以获得的客车资质进行生产。严格来说,这不符合规范。吉利的发展不能总是依赖于球的边缘。当时,李书福在汽车行业的投资已经达到了十几亿。他开玩笑说,他已经“冒着生命危险”,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等待如何获得生产资格。2001年,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从目录管理转向公告管理。李书福很快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了吉利两款新车的改进车型,希望能进入新一期的《汽车制造商及产品公告》。他对政策的放松充满了期待,但结果再次让他失望。当年《中国企业家》的一篇报道写道:“当有人在《公告》发布的那天告诉李书福吉利被排除在目录之外时,他甚至没有勇气亲自拿起发布《公告》的报纸。”。但他仍然不想放弃。当时,浙江省的一家公司想收购吉利,双方来回谈了好几次。最终,李书福没有卖掉它。“吉利是一个想买的人,但我不会给。我宁愿失败,也不会卖掉它。”“请给我一个失败的机会,”他对前来视察的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说。这句话至今仍广为流传。财经作家吴晓波谈到了商人和企业家之间最大的区别。他认为,“善于发现和挖掘市场机会,因势利导,追求利润,仔细计算风险和收益”是成功商人的必要条件,而企业家会更加专注于某一事业,坚持不懈,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听起来李书福当时有一些“企业家”的潜力。在人们眼中,“汽车疯子”李书福开始从那个傲慢的门外汉逐渐过渡到一个非常执着、狂热的“追梦人”。吉利终于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获得了生产资格,李书福喜出望外。然而,当时的人们对吉利造车的前景感到悲观。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在参加中央电视台节目时说:“我认为李书福现在没有奶酪,他只是有权寻找奶酪。”,吉利收购了戴姆勒集团的股权,成为对方的第一大股东。当时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的柳传志觉得,李书福收购了沃尔沃,成为了梅赛德斯-奔驰的大股东,这是“中国企业家长的耻辱”。按照柳传志的标准,在短短20年的创业历程中,李书福对中国企业家长的面子远不止买沃尔沃、入股奔驰。从零起步,只用了20年时间,吉利的年销量已经超过120万辆,销售额接近3000亿元,成为第一家私营公司。通过海外并购与合作,吉利旗下拥有吉利、沃尔沃、领克、打车到伦敦、宝腾、莲花等多个品牌。全球有四家核心研发机构,拥有超过1万名研发人员。除了在英国和马来西亚有生产基地外,在白俄罗斯也有ATLAS工厂,产品已在东盟和俄罗斯销售,并将于2020年进入欧洲市场。不久前,《财富》世界500强发布。在上榜的六家中国车企中,吉利不仅是唯一的民营企业,也是利润率最高的一家。在《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上,李书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首富。很多人想知道,李书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2013年11月吉利举办的一次分享活动中,李书福将自己多年的经历总结为24个字的“真理”:“追求理想、把握商机、坚持信念、不怕失败、用心决策、凝聚力量”是他成功的秘诀。那么,你能通过知道这个秘密来复制成功吗?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后,有记者问李书福类似的问题,李书福回答:怎么复制?只有一辆沃尔沃和一辆吉利。因为“蛇吞”的爱……

g大象“,尽管海外并购在汽车行业并不新鲜,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很少有成功的并购,然后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像今天的沃尔沃一样成功。吉利收购沃尔沃时,后者在全球的销量仅为37万辆,到今年,沃尔沃的全球销量预计将超过60万辆0辆车。在福特的领导下,沃尔沃在2008年面临巨大亏损。在被吉利收购后,沃尔沃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业绩,营业利润为78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59亿元。事实上,在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还收购了澳大利亚的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并完成了对伦敦出租车公司的收购,但这两次并购并没有给吉利的发展带来立竿见影的飞跃,在业内引起的关注远不及收购沃尔沃。吉利收购沃尔沃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因为这是当时中国车企最大的海外收购,还因为它反映了吉利不畏艰难的隐忍和坚持,以及李书福敏锐的嗅觉和东方哲学的管理智慧。2002年,吉利刚刚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李书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首次谈到了收购沃尔沃的想法。当时,出席会议的杨健、安聪慧等高管都感到震惊。尽管沃尔沃当时“致力于”福特,但在整个20世纪,沃尔沃在世界各地享有与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奥迪相同的品牌声誉。吉利,一家鲜为人知的中国企业,想要收购一个世界知名的豪华品牌,这无异于一个寓言。但李书福当时断言,通用和福特都将破产,福特最终将选择出售沃尔沃。当时被认可的“狂言”,在几年后被一一兑现。当福特计划裁员时,李书福已经做好了准备,并开始在“一个福特”的战略下为包括沃尔沃在内的资产寻找买家。自2007年以来,吉利开始进行内部转型,以便在并购过程中获得更多积分。起初,福特并没有把这个实力与沃尔沃相去甚远的追求者放在眼里,但李书福并没有气馁,一次又一次地走到门口,最终获得了对方的善意和信任。尽管得到了福特的认可,但当时沃尔沃员工和工会仍然对吉利这个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影响力的中国企业能否带领沃尔沃走向光明的未来充满不信任。在收购准备工作结束时,李书福第一次会见了工会。一位工会代表略带敌意地问他,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要买沃尔沃吗?李书福大声说道:“我爱你!

“当时我赢得了对方的青睐。后来,李书福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主持人问他,这个答案之前准备好了吗?李书福回答说:”我一直这么认为。“李书福如此热爱沃尔沃,以至于当持续数年的合并马拉松终于结束时,他哭了。2010年3月28日,在英国伦敦,他低着头,在半米高的桌子上逐一签署了文件。他一动不动地躺在桌子上。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当该与杭州吉利总部联系时,李书福抬起头来吉利控股集团首席财务官发现,李书福的眼泪像碎珠子一样掉了下来。2010年初,当吉利收购沃尔沃进入最艰难的谈判阶段时,李书福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如果我能再次选择,我想选择一个更自由的职业:记者、律师、诗人、作家、画家和歌手。”李书福早年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写诗作词。他曾写道:“人在旅途中,谁知道前方有多少路,酸甜苦辣早已留在记忆深处。早晚阳光和星光指引着我,春夏秋冬希望不远。不要低头,不要认输,擦干眼泪,坚持下去。我会承受痛苦,我知道该走的路。”。”这段话后来被改编成音乐,由歌手陈琳演唱。当时,有人将这次跨国合并描述为“蛇吞大象”,但李书福不同意:“蛇就是蛇,大象就是大象。蛇永远不会吞下大象。“他不想用父子关系来描述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的关系,而是选择了恰当的“异化”。吉利就是吉利,沃尔沃就是沃尔沃。在收购沃尔沃后的一次演讲中,他说:“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我们需要科学的管理,最好的办法是让沃尔沃自由。”。”时任沃尔沃汽车瑞典公司总经理的安德斯·古斯塔夫森对这句话印象深刻,这句话不仅生动,更重要的是,“这种话是西方企业家说不出来的”。他觉得李书福讲的更多是哲学,而不是商业。“他是一个有内在驱动力的商人,不仅仅局限于赚钱。“尽管当时李书福和沃尔沃管理层在产品定位和其他领域存在分歧,但李书福仍然信守承诺。”我只希望大方向是正确的。他不止一次地说:“他们(沃尔沃的管理团队)比我知道得更多。如果他们不知道如何假装知道,那就很危险。”。”在接受外界采访时,他也多次提到,“沃尔沃是一棵大树。我们不想移动它。我们只是给它浇水,松土。“李书福在与被收购品牌沃尔沃打交道时的谦逊和平等,以及后者的良好发展,彻底打消了沃尔沃对吉利的“防御”和观望态度,双方的合作也进入了深水区。与10年前相比,现在很少有人将李书福描述为“汽车疯子”。这并不是因为他没有那么“疯狂”“和以前一样,但因为许多以前被认为疯狂的说法和做法终于变成了现实。1997年,该政策还没有为私营企业制造汽车打开闸门。李书福的“制造汽车”梦想对世界来说是一个愚蠢的梦想,但他没有放弃。五年后,即2002年,李书福正式获得了该政策的“出生证明””,并成为第一个制造私家车的人。2002年,当李书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他想收购沃尔沃时,连业内人士都认为他“疯了”。八年后,他不顾重重困难,正式嫁给了骄傲的“北欧公主”。李书福曾梦想“造一辆梅赛德斯-奔驰这样的车”,但他从技术上从头开始。当他第一次进入这个行业时,他必须熟练,拆卸他花数百万美元购买的Mercedes-Benz汽车,以便学习和模仿。后来,他成为戴姆勒汽车集团的最大股东。根据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发布的上半年财务报告吉利汽车”,00175.HK)8月22日,吉利汽车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537.1亿元,同比增长36%;

实现归母净利润66.7亿元,同比增长54%,是自主品牌最赚钱的车企。与此同时,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76.7万辆,同比增长44%,成为国内市场前三大品牌。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李书福说他最大的梦想是“让中国的汽车环游世界,而不是让世界的汽车环游中国”。每个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遥远的幻想。但目前,吉利汽车已经开始进军东盟国家,并计划下一步进军欧美等主流市场。我不是一辆疯狂的汽车。李书福的经典句子“一辆车就是四个轮子和一张沙发”在业内广为人知。当时,这句话引起了很多批评。许多年后,人们仍然愿意“提起过去”来缅怀过去,谈论吉利汽车在过去20年里的跨越式变化。但李书福本人并不太喜欢提及这句话。他曾多次解释过说出这句话的背景和原因,并强调不宜将这句话简单理解为“李书福认为造车很简单”。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前,他曾五次创业,人生的第一桶金来自于给人拍照。老一辈的台州人至今还依稀记得这样一幅画面。1982年,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李家村,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戴着草帽的男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为了赚钱,他在街上走来走去,给别人拍照,并承诺不会喜欢,也不会要钱。当时月薪不超过50元,李书福一年挣2000元,很快就用赚来的钱开了一家照相馆。这是他的第一次创业。那一年,他只有20岁。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李书福大胆尝试了各种市场机会。从照相馆到冰箱制造、装饰材料和生产摩托车。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和脚踏实地的态度,李书福几乎每次进入一个行业都能取得成功。1989年,他的冰箱工厂的产值已经超过了数千万元。日产量达到600至1000辆,外国卡车也排起了长队。但蜂拥而至的模仿者让他感到无助,被迫转向一个新的行业。后来,李书福把目光投向了这辆车。当时,私营企业还没有获准进入造车领域,市场上的参与者都是国有企业。汽车远不能进入普通家庭。一辆售价超过20万元的桑塔纳,还需要找关系才能买到。但“在美国,一年的工资可以买两辆车。在中国,十年的工资买不到一辆车,所以这款车无法普及。李书福认为,如果能造出一辆5万元左右的车,肯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我认为汽车是一个高度综合和复杂的行业,人们不能轻易进入这个行业并破坏整个格局”。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他投身汽车行业。还没有下水的李书福当时还不太清楚汽车行业的门槛有多高,挑战有多大。但就像之前的五次创业一样,他一想到就开始行动。有人嘲笑他,一家私营企业居然来造车了。李书福不服气:“一辆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和一个沙发吗?”说到这里,人们甚至认为这是个笑话。“汽车疯子”这个名字慢慢传开了。但他并不关心外界的看法。“我非常努力地学习,每天看新闻广播,看看奥巴马在说什么,看看汽车行业每天是如何变化的。”后来,他不止一次表示,吉利进入汽车行业的时机是最好的,“不早一年,不晚一年”。事实证明,情况也是如此。继吉利之后,市场也出现了民营企业的“造车热”。奥克斯、美的等企业都跨界进军汽车行业,但都以失败告终。请给我一个失败的机会。李书福天生有一种灵活的头脑,他自己无法建立这种头脑。他从模仿开始,用锤子和手“制造”了第一辆吉利骄傲汽车。真正让他感到压力的是没有“出生证明”。李书福曲线救国,最终成功收购了一家客车制造商……

四川德阳的一家国有企业,并以获得的客车资质进行生产。严格来说,这不符合规范。吉利的发展不能总是依赖于球的边缘。当时,李书福在汽车行业的投资已经达到了十几亿。他开玩笑说,他已经“冒着生命危险”,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等待如何获得生产资格。2001年,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从目录管理转向公告管理。李书福很快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了吉利两款新车的改进车型,希望能进入新一期的《汽车制造商及产品公告》。他对政策的放松充满了期待,但结果再次让他失望。当年《中国企业家》的一篇报道写道:“当有人在《公告》发布的那天告诉李书福吉利被排除在目录之外时,他甚至没有勇气亲自拿起发布《公告》的报纸。”。但他仍然不想放弃。当时,浙江省的一家公司想收购吉利,双方来回谈了好几次。最终,李书福没有卖掉它。“吉利是一个想买的人,但我不会给。我宁愿失败,也不会卖掉它。”“请给我一个失败的机会,”他对前来视察的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说。这句话至今仍广为流传。财经作家吴晓波谈到了商人和企业家之间最大的区别。他认为,“善于发现和挖掘市场机会,因势利导,追求利润,仔细计算风险和收益”是成功商人的必要条件,而企业家会更加专注于某一事业,坚持不懈,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听起来李书福当时有一些“企业家”的潜力。在人们眼中,“汽车疯子”李书福开始从那个傲慢的门外汉逐渐过渡到一个非常执着、狂热的“追梦人”。吉利终于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获得了生产资格,李书福喜出望外。然而,当时的人们对吉利造车的前景感到悲观。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在参加中央电视台节目时说:“我认为李书福现在没有奶酪,他只是有权寻找奶酪。”,吉利收购了戴姆勒集团的股权,成为对方的第一大股东。当时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的柳传志觉得,李书福收购了沃尔沃,成为了梅赛德斯-奔驰的大股东,这是“中国企业家长的耻辱”。按照柳传志的标准,在短短20年的创业历程中,李书福对中国企业家长的面子远不止买沃尔沃、入股奔驰。从零起步,只用了20年时间,吉利的年销量已经超过120万辆,销售额接近3000亿元,成为第一家私营公司。通过海外并购与合作,吉利旗下拥有吉利、沃尔沃、领克、打车到伦敦、宝腾、莲花等多个品牌。全球有四家核心研发机构,拥有超过1万名研发人员。除了在英国和马来西亚有生产基地外,在白俄罗斯也有ATLAS工厂,产品已在东盟和俄罗斯销售,并将于2020年进入欧洲市场。不久前,《财富》世界500强发布。在上榜的六家中国车企中,吉利不仅是唯一的民营企业,也是利润率最高的一家。在《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上,李书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首富。很多人想知道,李书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2013年11月吉利举办的一次分享活动中,李书福将自己多年的经历总结为24个字的“真理”:“追求理想、把握商机、坚持信念、不怕失败、用心决策、凝聚力量”是他成功的秘诀。那么,你能通过知道这个秘密来复制成功吗?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后,有记者问李书福类似的问题,李书福回答:怎么复制?只有一辆沃尔沃和一辆吉利。因为“蛇吞”的爱……

g大象“,尽管海外并购在汽车行业并不新鲜,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很少有成功的并购,然后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像今天的沃尔沃一样成功。吉利收购沃尔沃时,后者在全球的销量仅为37万辆,到今年,沃尔沃的全球销量预计将超过60万辆0辆车。在福特的领导下,沃尔沃在2008年面临巨大亏损。在被吉利收购后,沃尔沃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业绩,营业利润为78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59亿元。事实上,在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还收购了澳大利亚的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并完成了对伦敦出租车公司的收购,但这两次并购并没有给吉利的发展带来立竿见影的飞跃,在业内引起的关注远不及收购沃尔沃。吉利收购沃尔沃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因为这是当时中国车企最大的海外收购,还因为它反映了吉利不畏艰难的隐忍和坚持,以及李书福敏锐的嗅觉和东方哲学的管理智慧。2002年,吉利刚刚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李书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首次谈到了收购沃尔沃的想法。当时,出席会议的杨健、安聪慧等高管都感到震惊。尽管沃尔沃当时“致力于”福特,但在整个20世纪,沃尔沃在世界各地享有与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奥迪相同的品牌声誉。吉利,一家鲜为人知的中国企业,想要收购一个世界知名的豪华品牌,这无异于一个寓言。但李书福当时断言,通用和福特都将破产,福特最终将选择出售沃尔沃。当时被认可的“狂言”,在几年后被一一兑现。当福特计划裁员时,李书福已经做好了准备,并开始在“一个福特”的战略下为包括沃尔沃在内的资产寻找买家。自2007年以来,吉利开始进行内部转型,以便在并购过程中获得更多积分。起初,福特并没有把这个实力与沃尔沃相去甚远的追求者放在眼里,但李书福并没有气馁,一次又一次地走到门口,最终获得了对方的善意和信任。尽管得到了福特的认可,但当时沃尔沃员工和工会仍然对吉利这个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影响力的中国企业能否带领沃尔沃走向光明的未来充满不信任。在收购准备工作结束时,李书福第一次会见了工会。一位工会代表略带敌意地问他,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要买沃尔沃吗?李书福大声说道:“我爱你!

“当时我赢得了对方的青睐。后来,李书福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主持人问他,这个答案之前准备好了吗?李书福回答说:”我一直这么认为。“李书福如此热爱沃尔沃,以至于当持续数年的合并马拉松终于结束时,他哭了。2010年3月28日,在英国伦敦,他低着头,在半米高的桌子上逐一签署了文件。他一动不动地躺在桌子上。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当该与杭州吉利总部联系时,李书福抬起头来吉利控股集团首席财务官发现,李书福的眼泪像碎珠子一样掉了下来。2010年初,当吉利收购沃尔沃进入最艰难的谈判阶段时,李书福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如果我能再次选择,我想选择一个更自由的职业:记者、律师、诗人、作家、画家和歌手。”李书福早年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写诗作词。他曾写道:“人在旅途中,谁知道前方有多少路,酸甜苦辣早已留在记忆深处。早晚阳光和星光指引着我,春夏秋冬希望不远。不要低头,不要认输,擦干眼泪,坚持下去。我会承受痛苦,我知道该走的路。”。”这段话后来被改编成音乐,由歌手陈琳演唱。当时,有人将这次跨国合并描述为“蛇吞大象”,但李书福不同意:“蛇就是蛇,大象就是大象。蛇永远不会吞下大象。“他不想用父子关系来描述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的关系,而是选择了恰当的“异化”。吉利就是吉利,沃尔沃就是沃尔沃。在收购沃尔沃后的一次演讲中,他说:“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我们需要科学的管理,最好的办法是让沃尔沃自由。”。”时任沃尔沃汽车瑞典公司总经理的安德斯·古斯塔夫森对这句话印象深刻,这句话不仅生动,更重要的是,“这种话是西方企业家说不出来的”。他觉得李书福讲的更多是哲学,而不是商业。“他是一个有内在驱动力的商人,不仅仅局限于赚钱。“尽管当时李书福和沃尔沃管理层在产品定位和其他领域存在分歧,但李书福仍然信守承诺。”我只希望大方向是正确的。他不止一次地说:“他们(沃尔沃的管理团队)比我知道得更多。如果他们不知道如何假装知道,那就很危险。”。”在接受外界采访时,他也多次提到,“沃尔沃是一棵大树。我们不想移动它。我们只是给它浇水,松土。“李书福在与被收购品牌沃尔沃打交道时的谦逊和平等,以及后者的良好发展,彻底打消了沃尔沃对吉利的“防御”和观望态度,双方的合作也进入了深水区。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不久,吉利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CEVT)在沃尔沃瑞典总部所在的哥德堡,为吉利即将推出的新品牌领克和沃尔沃共同开发CMA模块化平台架构。李书福的想法很简单。汽车是一个以规模取胜的行业。沃尔沃拥有许多吉利可以使用的非常先进的技术,吉利可以在成本控制和本地化采购方面为沃尔沃带来优势。此外,两者还可以在产能方面进行合作,例如沃尔沃的欧洲工厂,下一步将为吉利领克生产新车,以帮助吉利进入欧洲市场。李书福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合作意识。与此同时,他有着孩童般的兴趣和幻想。他似乎对每一项前瞻性的汽车技术都感兴趣,比如自动驾驶和飞行汽车。早些时候,吉利宣布正式收购这家美国飞行汽车公司。李书福表示,他想实现“汽车在空中飞行的梦想”。当时有人嘲笑他,但现在吉利宣布其飞行汽车将于2019年上市。他说他想制造一辆世界上没有的汽车。“你坐在这里,车会自动开过来;

当你说回家时,汽车会自动带你回去。。。“他曾在不同场合多次预测,未来可能只剩下两三家传统汽车公司。吉利不仅想成为一家幸存者,还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无论是收购沃尔沃,还是宝腾及其对沃尔沃集团和戴姆勒的持股,出发点都是合作共赢。”事实上,我们现在压力很大,这甚至比以前更大。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目前还不得而知。”他说。因此,吉利希望通过“整合连横”的模式,加快在新技术和商业模式领域的步伐。“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上,不可能有一家伟大的汽车公司。吉利集团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表示,这一直是董事长(李书福)的观点。他的梦想是吉利能成为一家如此伟大的汽车公司,不仅希望在销量上与大众和丰田进入同一阵营,而且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从商20年,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李书福不断磨炼,变得越来越低调。收购沃尔沃后,瑞典文化改变了他。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不管他们多富有,他们都坐经济舱旅行,我现在不坐商务舱了。”吴晓波曾这样描述李书福:“他的低调、谦逊,甚至有点礼貌和害羞,一度让我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看到了一个‘假李书福’。一开始,那个在媒体眼中傲慢偏执,甚至有“表演天赋”的汽车疯子已经消失了;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位汽车专家,他谈论汽车制造,可以从安全技术、绿色节能到车联网和智能化谈论菅直人。“在从草根到国际企业家的道路上,李书福慢慢培养。“汽车疯子”时代已经过去。目前,他在“梦想”的道路上保持低调。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不久,吉利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CEVT)在沃尔沃瑞典总部所在的哥德堡,为吉利即将推出的新品牌领克和沃尔沃共同开发CMA模块化平台架构。李书福的想法很简单。汽车是一个以规模取胜的行业。沃尔沃拥有许多吉利可以使用的非常先进的技术,吉利可以在成本控制和本地化采购方面为沃尔沃带来优势。此外,两者还可以在产能方面进行合作,例如沃尔沃的欧洲工厂,下一步将为吉利领克生产新车,以帮助吉利进入欧洲市场。李书福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合作意识。与此同时,他有着孩童般的兴趣和幻想。他似乎对每一项前瞻性的汽车技术都感兴趣,比如自动驾驶和飞行汽车。早些时候,吉利宣布正式收购这家美国飞行汽车公司。李书福表示,他想实现“汽车在空中飞行的梦想”。当时有人嘲笑他,但现在吉利宣布其飞行汽车将于2019年上市。他说他想制造一辆世界上没有的汽车。“你坐在这里,车会自动开过来;

当你说回家时,汽车会自动带你回去。。。“他曾在不同场合多次预测,未来可能只剩下两三家传统汽车公司。吉利不仅想成为一家幸存者,还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无论是收购沃尔沃,还是宝腾及其对沃尔沃集团和戴姆勒的持股,出发点都是合作共赢。”事实上,我们现在压力很大,这甚至比以前更大。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目前还不得而知。”他说。因此,吉利希望通过“整合连横”的模式,加快在新技术和商业模式领域的步伐。“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上,不可能有一家伟大的汽车公司。吉利集团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表示,这一直是董事长(李书福)的观点。他的梦想是吉利能成为一家如此伟大的汽车公司,不仅希望在销量上与大众和丰田进入同一阵营,而且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从商20年,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李书福不断磨炼,变得越来越低调。收购沃尔沃后,瑞典文化改变了他。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不管他们多富有,他们都坐经济舱旅行,我现在不坐商务舱了。”吴晓波曾这样描述李书福:“他的低调、谦逊,甚至有点礼貌和害羞,一度让我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看到了一个‘假李书福’。一开始,那个在媒体眼中傲慢偏执,甚至有“表演天赋”的汽车疯子已经消失了;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位汽车专家,他谈论汽车制造,可以从安全技术、绿色节能到车联网和智能化谈论菅直人。“在从草根到国际企业家的路上,李书福慢慢耕耘。“汽车疯子”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他在“梦想”的道路上保持低调。

标签:沃尔沃福特奔驰吉利汽车领克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澳大利亚无人驾驶巴士完成一年试运行

据澳媒报道,近日,有关无人驾驶公交车的研究与试验有了新突破。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TrobeUniversity在其校园开展了为期12个月的无人驾驶公交车试运营。

1900/1/1 0:00:00
车载雷达传感器的前世今生:“眼见”不一定为实

如今,泊车雷达早已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高端配置,几乎所有价位的车型都会配备,只是雷达探头数量多少有所差异而已。

1900/1/1 0:00:00
车辆购置税法草案提请审议 维持10%税率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草案)》27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维持10税率不变。

1900/1/1 0:00:00
特斯拉放弃退市或面临更大监管考验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日前表态取消私有化(退市)计划,业界人士警告称,特斯拉可能因此面临更多监管调查和市场考验。

1900/1/1 0:00:00
丰田向Uber投资5亿美元:共同发展无人驾驶网约车

丰田周一宣布,将向网约车巨头Uber投资5亿美元,以加速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发展速度。这笔投资对Uber的估值达到720亿美元,远高于Uber第一季度披露的620亿美元估值。

1900/1/1 0:00:00
煎熬17天 这三个理由让马斯克放弃特斯拉私有化

从8月7日开始突然宣布计划特斯拉将私有化,到引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再到“金主”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拟向特斯拉对手Lucid投资10亿美元经过17天的煎熬,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