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第一电动网编辑在录制315吐槽视频时,在公司楼下停车场遇到了正在给新买的X充电的电动车车主杨先生。出于关心,出于对新能源汽车的热爱,也有点“恨铁不成钢”,杨老师给我们讲了选车和用车的故事。从杨先生的亲身经历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一个普通车主的决策过程,以及他在这个过程中的一点点想法和愿望。以下是杨先生的故事——(本文X照片均来自业主,其他图片均来自网络)。我姓杨,熟悉的朋友都叫我,其实我是一个90后的北漂青年。今年2月26日,北京新能源指标发布,我终于如愿得到了一个有价值的有轨电车指标。经过一系列的试驾对比,我终于在3月初拿到了一辆SAIC荣威漫威X。从开始选车到结束提车,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三个多月。对于我见过的那些车,打过交道的那些人,我有满满的感情,有爱有恨,没有怨恨。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买电车只是无奈之举。你为什么买有轨电车?两个字:刚需!当然后面要有两个字:车牌!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需要出去见客户,谈事情。公共交通不方便。如果周末和媳妇出去郊游,开车还是比较方便的。2016年开始有北京燃油车指标摇号资格,开始摇号报名。2017年底,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失望和无奈之后,我终于意识到,那个能够在北京上船的人,一定是拯救了银河系。我决定放弃这个安静的加时赛。于是开始做功课,转而研究新能源指标,按照当时的指标配置报考会计。如果2017年11月尽快转申请,我还是希望能拿到2019年的指标,如果再犹豫,可能就要等地老天荒了。现在回想起来,还好当时没有幸运的摇到燃油车的号,肯定是换新能源了。汽车是我的第二个家。不想2018年底开始看车。当时我很犹豫,很纠结。毕竟前期新能源车口碑不太好。公认目前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当时我把预算定在10万以内,准备先买个神器。简单看了一轮车,我就推翻了这个计划,因为目前市面上的10万元以内的新能源车,各方面确实不好看。在我看来,汽车就像我的第二个家。我希望这个家有这些属性:安全、舒适、温暖。如果能豪华,那就太好了。于是,我把预算提高到20万左右。因为比亚迪的口碑和市场反应都不错,所以我首先考虑的品牌是比亚迪。测试过两款车,分别是比亚迪新秦pro和宋ev。秦pro是我看上的第一辆车。外观不错,驾驶感也不错。各方面都喜欢。唯一遗憾的是后排空间不好。本人身高180cm,坐在后排感觉很压抑。宋ev也是试驾后直接通过的,因为感觉方向盘设计很老气,驾驶体验不是很好。开起来很麻烦,而且一点也不灵活。而且我感觉比亚迪的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外观很现代,很运动,但是内饰一看就觉得是十万元以下的车,让人感觉心理特别不一样。难怪之前有人调侃,比亚迪是不是只给艾格付了一半设计费?
后来去看了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当时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对ex5的参数比较满意。同时,创始人沈晖有吉利汽车的背景,感觉相对可靠。但是真正看到现在的车,体验试驾之后,想法又转了180度。首先内饰特别塑料,开过减速带感觉特别松,给人整车不到位的感觉。另外,很明显店内销售人员对自己的车评价不高,不喜欢自己的产品。所以魏玛会从我身边经过。
然后去看了吉利帝豪Gse,好看,好看,开起来感觉也不错。虽然353km的综合工作寿命略逊一筹,但毕竟15万元以内的价格区间在这里还是可以接受的。剧情反转发生在我无意间让销售人员帮我打开前盖的时候,各种管道无盖无挡的露了出来,瞬间给我当头一棒,一种半成品的感觉涌上心头。因为当时不是特别着急,就想着等几何A上市再看情况,所以帝豪Gse也暂时通过了。
后来,我瞄准了另一个造车新势力——Xpeng Motors。当时对G3的外观很感兴趣,设计感很强,但对续航不是特别满意,不过还是想在试驾后下结论。在……2019年的ning,Xpeng汽车北京体验店的销售告诉我,新店开业邀请我去参观,但是我不能试驾。光看外壳不开车有什么意义?车不错,但不一定好开,对吧?小鹏就这样从我身边走过。
SAIC荣威是我最后考虑的品牌。当时想看的车型是2月份上市的全新荣威Ei5。综合工作寿命可达420km,价格在15万元以内。价格很高。经常在路上看到旧车,觉得外观还可以。荣威的漫威X也在网上看过,感觉很漂亮。“智能新物种”这个概念也不错,但是感觉和自己有距离感。近30万的价格不仅超出预算,而且不值,所以完全没有看车的冲动。Ei5静态体验不错,动态体验没那么好。虽然开起来感觉不错,但是因为车很小很轻,过一些坑坑洼洼的时候,感觉车在飘,在抖,会颠簸起来。
因为是在同一个展厅卖的,我只看了一眼漫威X就被吸引住了。当时我的感觉是“哇!这车真好看!”克莱恩蓝外观非常特别时尚,内饰也非常豪华。方向盘也是我最喜欢的两种。坐在里面感觉很舒服,座椅的真皮感觉很良心。因为对外观、内饰、做工特别满意,所以毫不犹豫就去试驾了。因为漫威X比较大比较重,开起来感觉很稳,加速体验特别好,有很强的推背感。当时的感觉是“这就是我想要的车!”
我可能是一个冲动型消费者,所以我很快决定从漫威X入手,认为这是我当时能选择的最满意的车。虽然已经超出了我的预算,但我觉得多花几万买辆心仪的车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汽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踮起脚尖,足够往上走。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让自己变得更好没有错。我现在二十多岁,再也不会二十多岁了。现在提车还不到一个月。目前,我对漫威x非常满意,驾驶它会给我一种稳定、安全和幸福的感觉。产品已经高端化,服务什么时候才能标准化?说完产品,再来说说服务。毕竟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进口合资品牌,都需要产品和服务一起走。目前在燃油车限购的一二线城市,新能源车由于一些政策优势,很容易成为购买第一辆车的年轻人的刚需选择。目前无论是造车新品牌还是传统自主品牌,产品线都在向中高端发展,这是一条大家都认同的道路,也是正确的方向。以北京为例,为什么现在的新能源指标能排到八年后?当然是因为刚需人群不再期待遥远的燃油车摇号了。对于这些刚需的人来说,等了很久终于拿到指标,想买个神器都不可能。因为这辆车对我很重要,上下班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所以我坚信新能源汽车一定要向高品质、高端发展,数字神器的未来会越来越差。就像我刚才提到的,我对漫威X很满意,但是不得不说,买车的体验真的很差。包括那些我测试过的其他品牌的4S店,都给我的感觉是:别说高端,服务连标准化都没有!先说说荣威的4S店。在我对漫威X的第一次试驾感到满意后,我很快就第二次谈到了价格支付。我提交了很多个人文件,包括我的身份证。因为我是从事金融行业的,我知道这些文件很重要,很敏感,所以我很想知道下面的流程是怎么样的。但是,业务员给我的感觉非常不专业。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做,也没有固定的流程图或清单告知用户。问了才知道一切。如果我不去追,没有人会提前告诉我。另外,我提车那天有一个细节,让人很不舒服。那天,一个老家的朋友来和我一起提车。店里的销售员看到我们后,过来询问购车意愿。我跟他说了情况后,销售员就扭头走了,连一句客气的结论都没说,更别说给我们倒杯水了。那天因为他们财务系统问题,我们等了一下午,期间我起来倒了两次水,一直没人理我们。朋友买的车是10万元以内的合资品牌,但他说很明显这家店的服务水平远不如他在老家买车的4S店。心中有千里马奔腾,也许我觉得太简单了。我以为都是荣威的车,在任何一家4S店都一样,所以没有横向比较4S店。但我也坚信,这其实根本不是一个销售人员或者4S店的问题,而是目前自主品牌国产车的通病。在我去过的4S店中,有两家比亚迪4S店的销售人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一个女孩在销售服务方面很专业,很友好,会说礼貌的语言,会为接待倒水。但遗憾的是,我对汽车和销售策略了解不多。再一个比亚迪的销售更专业。据说他之前在两大经销商集团之一工作,后来因为工作地点的原因跳槽了。这个销售人员首先对汽车很了解,然后他有很多销售技巧。他一直催我下订单。实际情况是我差一点就买单了。后来因为店只是一个城市展厅,店面和维修点都很小,网上评论也很差,我就理性的停了下来才下单。4S店的接待流程确实需要标准化,然后才可能谈差异化和高端化。
漫威X很特别,产品设计理念和其他荣威车型不一样,车内智能硬件配件也不一样,包括国外进口的很多材料,都不一样,也有独立的app。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服务体系不独立。其实用荣威通过同渠道销售是没问题的,但是对于这些车主来说,能不能有专门的运营商跟进订单?APP上说,虽然我一直在独立做,但是活动少,活跃度差。选车就看看,最近也很少登录。在我看来,漫威X的宣传确实不到位,只做了一些笼统的广告,很少有试驾体验之类的活动。我相信许多人会认为漫威X是一辆漂亮的车,但大多数人会因为价格因素而停止等待和观望。但我也相信,只要看到真车,体验到真车,就会有更多的潜在车主被改造。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其实更喜欢用在线App支付汽车,而不是线下下单。也可能是因为第一次买车,对经销商缺乏信任。我觉得线上的好处是可以解决服务标准化的问题,车主可以清楚的了解整个服务流程。当然,我认为选择颜色和款式定制标语,看制作进度的要求完全是假的。我不在乎门装上发动机的那一天。跟踪生产过程的进度根本不是我的要求。买了车,我的需求是付款顺畅,知道流程,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提车。但目前我所经历的售前售后流程和服务真的不是这样。在90后眼里,…e品牌影响力逐渐减弱。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品牌。我买了漫威X之后,家人朋友同事甚至路人偶尔都会对它评价很高。当然,也有一些人在了解价格后,觉得花近30万买一个自主品牌很不可思议。3月初,第一电动网编辑在录制315吐槽视频时,在公司楼下停车场遇到了正在给新买的X充电的电动车车主杨先生。出于关心,出于对新能源汽车的热爱,也有点“恨铁不成钢”,杨老师给我们讲了选车和用车的故事。从杨先生的亲身经历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一个普通车主的决策过程,以及他在这个过程中的一点点想法和愿望。以下是杨先生的故事——(本文X照片均来自业主,其他图片均来自网络)。我姓杨,熟悉的朋友都叫我,其实我是一个90后的北漂青年。今年2月26日,北京新能源指标发布,我终于如愿得到了一个有价值的有轨电车指标。经过一系列的试驾对比,我终于在3月初拿到了一辆SAIC荣威漫威X。从开始选车到结束提车,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三个多月。对于我见过的那些车,打过交道的那些人,我有满满的感情,有爱有恨,没有怨恨。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买电车只是无奈之举。你为什么买有轨电车?两个字:刚需!当然后面要有两个字:车牌!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需要出去见客户,谈事情。公共交通不方便。如果周末和媳妇出去郊游,开车还是比较方便的。2016年开始有北京燃油车指标摇号资格,开始摇号报名。2017年底,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失望和无奈之后,我终于意识到,那个能够在北京上船的人,一定是拯救了银河系。我决定放弃这个安静的加时赛。于是开始做功课,转而研究新能源指标,按照当时的指标配置报考会计。如果2017年11月尽快转申请,我还是希望能拿到2019年的指标,如果再犹豫,可能就要等地老天荒了。现在回想起来,还好当时没有幸运的摇到燃油车的号,肯定是换新能源了。汽车是我的第二个家。不想2018年底开始看车。当时我很犹豫,很纠结。毕竟前期新能源车口碑不太好。公认目前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当时我把预算定在10万以内,准备先买个神器。简单看了一轮车,我就推翻了这个计划,因为目前市面上的10万元以内的新能源车,各方面确实不好看。在我看来,汽车就像我的第二个家。我希望这个家有这些属性:安全、舒适、温暖。如果能豪华,那就太好了。于是,我把预算提高到20万左右。因为比亚迪的口碑和市场反应都不错,所以我首先考虑的品牌是比亚迪。测试过两款车,分别是比亚迪新秦pro和宋ev。秦pro是我看上的第一辆车。外观不错,驾驶感也不错。各方面都喜欢。唯一遗憾的是后排空间不好。本人身高180cm,坐在后排感觉很压抑。宋ev也是试驾后直接通过的,因为感觉方向盘设计很老气,驾驶体验不是很好。开起来很麻烦,而且一点也不灵活。而且我感觉比亚迪的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外观很现代,很运动,但是内饰一看就觉得是十万元以下的车,让人感觉心理特别不一样。难怪之前有人调侃,比亚迪是不是只给艾格付了一半设计费?
后来去看了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当时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对ex5的参数比较满意。同时,创始人沈晖有吉利汽车的背景,感觉相对可靠。但是真正看到现在的车,体验试驾之后,想法又转了180度。首先内饰特别塑料,开过减速带感觉特别松,给人整车不到位的感觉。另外,很明显店内销售人员对自己的车评价不高,不喜欢自己的产品。所以魏玛会从我身边经过。
然后去看了吉利帝豪Gse,好看,好看,开起来感觉也不错。虽然353km的综合工作寿命略逊一筹,但毕竟15万元以内的价格区间在这里还是可以接受的。剧情反转发生在我无意间让销售人员帮我打开前盖的时候,各种管道无盖无挡的露了出来,瞬间给我当头一棒,一种半成品的感觉涌上心头。因为当时不是特别着急,就想着等几何A上市再看情况,所以帝豪Gse也暂时通过了。
后来,我瞄准了另一个造车新势力——Xpeng Motors。当时对G3的外观很感兴趣,设计感很强,但对续航不是特别满意,不过还是想在试驾后下结论。在……2019年的ning,Xpeng汽车北京体验店的销售告诉我,新店开业邀请我去参观,但是我不能试驾。光看外壳不开车有什么意义?车不错,但不一定好开,对吧?小鹏就这样从我身边走过。
SAIC荣威是我最后考虑的品牌。当时想看的车型是2月份上市的全新荣威Ei5。综合工作寿命可达420km,价格在15万元以内。价格很高。经常在路上看到旧车,觉得外观还可以。荣威的漫威X也在网上看过,感觉很漂亮。“智能新物种”这个概念也不错,但是感觉和自己有距离感。近30万的价格不仅超出预算,而且不值,所以完全没有看车的冲动。Ei5静态体验不错,动态体验没那么好。虽然开起来感觉不错,但是因为车很小很轻,过一些坑坑洼洼的时候,感觉车在飘,在抖,会颠簸起来。
因为是在同一个展厅卖的,我只看了一眼漫威X就被吸引住了。当时我的感觉是“哇!这车真好看!”克莱恩蓝外观非常特别时尚,内饰也非常豪华。方向盘也是我最喜欢的两种。坐在里面感觉很舒服,座椅的真皮感觉很良心。因为对外观、内饰、做工特别满意,所以毫不犹豫就去试驾了。因为漫威X比较大比较重,开起来感觉很稳,加速体验特别好,有很强的推背感。当时的感觉是“这就是我想要的车!”
我可能是一个冲动型消费者,所以我很快决定从漫威X入手,认为这是我当时能选择的最满意的车。虽然已经超出了我的预算,但我觉得多花几万买辆心仪的车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汽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踮起脚尖,足够往上走。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让自己变得更好没有错。我现在二十多岁,再也不会二十多岁了。现在提车还不到一个月。目前,我对漫威x非常满意,驾驶它会给我一种稳定、安全和幸福的感觉。产品已经高端化,服务什么时候才能标准化?说完产品,再来说说服务。毕竟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进口合资品牌,都需要产品和服务一起走。目前在燃油车限购的一二线城市,新能源车由于一些政策优势,很容易成为购买第一辆车的年轻人的刚需选择。目前无论是造车新品牌还是传统自主品牌,产品线都在向中高端发展,这是一条大家都认同的道路,也是正确的方向。以北京为例,为什么现在的新能源指标能排到八年后?当然是因为刚需人群不再期待遥远的燃油车摇号了。对于这些刚需的人来说,等了很久终于拿到指标,想买个神器都不可能。因为这辆车对我很重要,上下班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所以我坚信新能源汽车一定要向高品质、高端发展,数字神器的未来会越来越差。就像我刚才提到的,我对漫威X很满意,但是不得不说,买车的体验真的很差。包括那些我测试过的其他品牌的4S店,都给我的感觉是:别说高端,服务连标准化都没有!先说说荣威的4S店。在我对漫威X的第一次试驾感到满意后,我很快就第二次谈到了价格支付。我提交了很多个人文件,包括我的身份证。因为我是从事金融行业的,我知道这些文件很重要,很敏感,所以我很想知道下面的流程是怎么样的。但是,业务员给我的感觉非常不专业。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做,也没有固定的流程图或清单告知用户。问了才知道一切。如果我不去追,没有人会提前告诉我。另外,我提车那天有一个细节,让人很不舒服。那天,一个老家的朋友来和我一起提车。店里的销售员看到我们后,过来询问购车意愿。我跟他说了情况后,销售员就扭头走了,连一句客气的结论都没说,更别说给我们倒杯水了。那天因为他们财务系统问题,我们等了一下午,期间我起来倒了两次水,一直没人理我们。朋友买的车是10万元以内的合资品牌,但他说很明显这家店的服务水平远不如他在老家买车的4S店。心中有千里马奔腾,也许我觉得太简单了。我以为都是荣威的车,在任何一家4S店都一样,所以没有横向比较4S店。但我也坚信,这其实根本不是一个销售人员或者4S店的问题,而是目前自主品牌国产车的通病。在我去过的4S店中,有两家比亚迪4S店的销售人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一个女孩在销售服务方面很专业,很友好,会说礼貌的语言,会为接待倒水。但遗憾的是,我对汽车和销售策略了解不多。再一个比亚迪的销售更专业。据说他之前在两大经销商集团之一工作,后来因为工作地点的原因跳槽了。这个销售人员首先对汽车很了解,然后他有很多销售技巧。他一直催我下订单。实际情况是我差一点就买单了。后来因为店只是一个城市展厅,店面和维修点都很小,网上评论也很差,我就理性的停了下来才下单。4S店的接待流程确实需要标准化,然后才可能谈差异化和高端化。
漫威X很特别,产品设计理念和其他荣威车型不一样,车内智能硬件配件也不一样,包括国外进口的很多材料,都不一样,也有独立的app。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服务体系不独立。其实用荣威通过同渠道销售是没问题的,但是对于这些车主来说,能不能有专门的运营商跟进订单?APP上说,虽然我一直在独立做,但是活动少,活跃度差。选车就看看,最近也很少登录。在我看来,漫威X的宣传确实不到位,只做了一些笼统的广告,很少有试驾体验之类的活动。我相信许多人会认为漫威X是一辆漂亮的车,但大多数人会因为价格因素而停止等待和观望。但我也相信,只要看到真车,体验到真车,就会有更多的潜在车主被改造。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其实更喜欢用在线App支付汽车,而不是线下下单。也可能是因为第一次买车,对经销商缺乏信任。我觉得线上的好处是可以解决服务标准化的问题,车主可以清楚的了解整个服务流程。当然,我认为选择颜色和款式定制标语,看制作进度的要求完全是假的。我不在乎门装上发动机的那一天。跟踪生产过程的进度根本不是我的要求。买了车,我的需求是付款顺畅,知道流程,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提车。但目前我所经历的售前售后流程和服务真的不是这样。在90后眼里,…e品牌影响力逐渐减弱。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品牌。我买了漫威X之后,家人朋友同事甚至路人偶尔都会对它评价很高。当然,也有一些人在了解价格后,觉得花近30万买一个自主品牌很不可思议。对于这一点,我想说,首先我知道30万甚至可以买BBA的b级车,但是我没有燃油牌照,所以我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另外,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觉得品牌影响力没那么重要,质量才是。虽然都是自主品牌,但我觉得比亚迪如果能在内饰上下功夫,就有称霸全宇宙的实力;同样,漫威X也是一款亮点很多的车,很多人评价它的品质是50万的合资车。回归产品本身和汽车的属性。毕竟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才是吸引人的关键。说两个可能有些关联的例子。这两年,必需品、网易YEATION等C2M平台很受年轻人欢迎,产品包罗万象,从家电到服装、食品,应有尽有。这些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被剥离了品牌标签,失去了品牌的附加值。但因为质量不减,还是赢得了一个市场。再比如,也可以说说这两年的手机市场。作为国产品牌,华为和小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而OPPO和Vivo在三四线城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用户群体几乎都是年轻人。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年轻人越来越支持国货,不再卖肾买iPhone。原因是什么?这一代年轻人是不是更爱国?显然不是。
6
在我看来,我们这一代人,在相对较好的环境下长大,对衣食住行的生活质量要求更高,更不能接受凑合着过。只要经济能力允许,我们更愿意踮起脚尖,摸上去,满足自己的生活品质。但同时,我们更在意自己的想法,更愿意按照自己的内心去行动。只要我喜欢,我根本不在乎品牌,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之前有人提出了“新中产”的概念。我觉得很多购买中高端新能源车的车主都属于这类人群,正在成长为市场主力军的90后也逐渐成为新中产的一部分。大部分人的经济实力可能暂时达不到购买特斯拉的水平,但这些人对品质的要求在提高,对品牌的关注在减弱。他们不再满足于占号神器的普通车,虽然可能称不上高端车主,但已经在从普通车走向高端车,走向差异化。而这些人,他们只是漫威X的机会吗?特斯拉在上海设厂,国产化指日可待。一旦国产,价格下调,相信一定会给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带来不小的冲击,你死我活的混乱即将开始。自主品牌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做好质量。毕竟汽车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作为一个还有点爱国心的90后,真心希望我们的国产自主品牌能充分把握住特斯拉还没有国产化的窗口期,也希望漫威X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对于这一点,我想说,首先我知道30万甚至可以买BBA的b级车,但是我没有燃油牌照,所以我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另外,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觉得品牌影响力没那么重要,质量才是。虽然都是自主品牌,但我觉得比亚迪如果能在内饰上下功夫,就有称霸全宇宙的实力;同样,漫威X也是一款亮点很多的车,很多人评价它的品质是50万的合资车。回归产品本身和汽车的属性。毕竟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才是吸引人的关键。说两个可能有些关联的例子。这两年,必需品、网易YEATION等C2M平台很受年轻人欢迎,产品包罗万象,从家电到服装、食品,应有尽有。这些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被剥离了品牌标签,失去了品牌的附加值。但因为质量不减,还是赢得了一个市场。再比如,也可以说说这两年的手机市场。作为国产品牌,华为和小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而OPPO和Vivo在三四线城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用户群体几乎都是年轻人。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年轻人越来越支持国货,不再卖肾买iPhone。原因是什么?这一代年轻人是不是更爱国?显然不是。
6
在我看来,我们这一代人,在相对较好的环境下长大,对衣食住行的生活质量要求更高,更不能接受凑合着过。只要经济能力允许,我们更愿意踮起脚尖,摸上去,满足自己的生活品质。但同时,我们更在意自己的想法,更愿意按照自己的内心去行动。只要我喜欢,我根本不在乎品牌,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之前有人提出了“新中产”的概念。我觉得很多购买中高端新能源车的车主都属于这类人群,正在成长为市场主力军的90后也逐渐成为新中产的一部分。大部分人的经济实力可能暂时达不到购买特斯拉的水平,但这些人对品质的要求在提高,对品牌的关注在减弱。他们不再满足于占号神器的普通车,虽然可能称不上高端车主,但已经在从普通车走向高端车,走向差异化。而这些人,他们只是漫威X的机会吗?特斯拉在上海设厂,国产化指日可待。一旦国产,价格下调,相信一定会给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带来不小的冲击,你死我活的混乱即将开始。自主品牌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做好质量。毕竟汽车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作为一个还有点爱国心的90后,真心希望我们的国产自主品牌能充分把握住特斯拉还没有国产化的窗口期,也希望漫威X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据英国路透社4月10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福特公司正与印度汽车制造商马恒达就组建印度合资企业进行谈判,双方即将达成协议。若谈判顺利,那么福特将停止在印度的独立业务。
1900/1/1 0:00:002018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各大厂家争先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而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电池,历来就是厂家和消费者最关心的。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特斯拉(Tesla)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的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新安全报告。
1900/1/1 0:00:00近日,标致雪铁龙(PSA)官方宣布,正在继续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布局。自今年4月以来,PSA旗下搭载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已在法国公开道路进行测试。
1900/1/1 0:00:001、上海启动汽车“以旧换新”,置换新能源汽车补贴1
1900/1/1 0:00:00近日,我们从可靠渠道获得了一组疑似东风启辰EV车型极寒测试的重度伪装照片。根据照片分析,此次参与测试的车型有三款,分别是紧凑级轿车、小型SUV及微型SUV。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