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专访EV POWER CEO陈振雄:做好C端用户的服务是我不变的初衷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10年,EV POWER从香港起航,2014年进入内地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这家为社区停车场、公共充电站、车厂合作伙伴提供全面充电解决方案的企业,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社区充电网络。EV POWER联合创始人兼CEO陈振雄这位来自香港的企业家,用一口颇具特色的港埔话和我聊了近一个小时,让来自南方的我倍感亲切。虽然他是香港人,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他没有距离感。对内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了解,以及对充电桩行业的深刻洞察,让陈振雄除了口音之外,很好的融入了这个领域。实际上,我更喜欢用陈先生的英文名字Laurence来称呼他,Laurence是一个相当TVB的电视剧。“服务”、“C端用户”、“运营”是劳伦斯在沟通过程中提到最多的三个词。不难看出,这三个字是他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也是EV动力的根基。

Discover and create together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的电子工程硕士,毕业后,她在生产线上工作。谈及为何选择充电桩行业,劳伦斯说:“当时的工作模式是做完这一单再去找下一单。过了几年,觉得很累,就想有没有一个行业可以持续发展,现金流压力没那么大。”时间回到2010年,iphone4上市,一场由手机带来的伟大革命正在开始。站在时代的潮流中,劳伦斯注意到了电信运营商。“并不是说他们生产硬件。用户花几千块钱买手机,每个月还要给他们交服务费。这绝对是业务层面的好业务。当时我正在研究市场上是否存在这样的行业,后续可以按照这种模式发展。”工科出身,熟悉电子电气行业,劳伦斯在新能源汽车兴起之初,自然就注意到了这一段。“造一辆电动汽车,我这个层次没有这个资源和资本,那么充电可行吗?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后,充电肯定是个问题,这将是个很大的需求。于是我一步一步走进了这个行业。”

Discover and create together

按照劳伦斯的说法,就好像他面前有很多房间。他选了其中一个,进去后发现里面很黑,只好自己摸索。在这样的摸索中,EV POWER不知不觉来到了第九个年头。采访最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2019年的充电桩行业吗?”劳伦斯想了一会儿,回答说:“黑暗”。我有些怀疑。劳伦斯的回答这里暂时不回答。看完这篇访谈,对EV动力和充电桩行业有了了解或新的认识后,你心里可能就有答案了。变与不变的第一电力:公司自2010年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战略转型?劳伦斯:首先,当然是从香港到。香港和mainland China的情况非常不同。客户接受的模式和价格是两回事。市场变化是电动汽车动力的第一个重大变化。二是理解“操作”的概念。其实刚来大陆的时候,和我们想象的有些不一样。一开始我们以为只要在小区安装了充电桩,自然会有人使用,并不存在所谓的“运营”概念。运营这个东西对我们2014年,2015年,甚至2016年都是零。第一电气:是什么让你意识到运营的重要性?Laurence:其实从EV POWER迈出第一步到现在,唯一没变的一点就是我们坚持做C端用户。不同于B端用户,优于单个客户,只要满足对方需求,价格谈妥。c端用户相对麻烦。++虽然很重要,但也是最难做到的。要想继续做C端客户,就必须提供优质的服务,否则很难做好这个板块,所以运营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再加上该国提议……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应该达到500万辆,其中乘用车420万辆,那么C端用户数量会比现在有很大的提升。如何服务好这些用户,解决他们的问题,是必须面对的。以前市场上客户买车可以建私桩,现在建私桩越来越难了,所以很多公司建公桩给用户用。但是对于很多电动车用户来说,如果没有办法在平时停车的地方充电,尤其是在家里小区,其实相当于买了一个麻烦。第一电气:能详细说说吗?Laurence:作为一个电动车车主,我早期在香港没有私桩,所以也是靠公桩。在桩比车多的时候,我可以预留一个地方,大概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充电。总的来说勉强能满足我的需求。后来逐渐变成车多桩少。在我以前去的公堆里,经常会发现没有空位或者有其他车没充好电,很麻烦,因为你无法为预留的时间做好准备,着急的时候体验会更差。说实话,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想用电动车了。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我们才一直认为C端用户面临的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但是我感觉从14年进入内地市场到现在,除了EV POWER,还没有一家公司专门针对这个板块去面对相应的问题。第一动力: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有没有做什么改变?劳伦斯:它改变了公司对“服务”的看法,从最初认为这是一个设备投资的行业到意识到这是一个服务行业。没变的是从根本上解决C端用户的困难。深耕小区充电场景,精准做电运营第一:小区充电和公共充电桩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困难?Laurence:2015年年中,突然出现了很多充电桩公司,其中一些公司的目标是为社区充电。但没半年,很多人就不干了。我认为有几个原因:1。真正理解物业的需求,和物业站在同一边,并不容易。2.这部分小区的投资比较超前。前期需要大量投入,成本回收不会那么迅速,很多人很难坚持。像出租、公交这样的路段,虽然前期投入也很大,但已知期的用电量数据会很可观。对于C端用户来说,如果公共充电站有A、B、C三个场地,哪个价格低,可以充电,用户会选择谁?如果有更好的D场地选择,那么用户肯定会放弃ABC而选择D,社区收费就不一样了。第一,在社区场景上,我们进入的比较早,保有量基本上是最大的。第二,客户的考虑维度不会集中在价格上,而是便利性。只要价格合理透明,用户当然愿意在离家最近的地方充电。更何况,公共充电桩不仅有电费成本,还有时间成本,甚至可能对用户产生额外的停车成本。所以我觉得只要服务到位,在小区充电肯定是用户的首选。第一电力:EV动力的中长期规划是怎样的?会不会在社区收费的基础上扩展一些其他的使用场景?劳伦斯:从充电场景来看,我们会继续维持居住区,然后考虑扩展目的地充电。所谓目的地充电,就是用户会长期停车的地方,比如工作的地方。这是除了小区之外,用户会长期停车的地方。第一个动力:会考虑增加服务内容吗,比如平台广告?Laurence:也有很多人问我会不会把充电桩做成一个平台,做一些类似广告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还是太早了。我们只会给出真正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而不是周边产品。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EV POWER还是会做一个非常重的精细化运营的服务场景。我的要求是,用户在APP上看到的每一个充电点都能正常使用,顺利充电,这是基础。只有在做好这件事的前提下w……l我们考虑增加其他服务,包括广告、洗车、周边信息提供等等。这些虽然会有布局,但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太多。一个公司毕竟资源有限,即使有国企的规模,也不会什么都做。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资源集中在今天最重要的事情上。对了,EV POWER的第一个增值服务会在6月前发布,希望大家到时候可以关注一下。第一电动:虽然很多用户都在抱怨充电难,但还是有充电桩闲置,也就是所谓的僵尸桩。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劳伦斯:僵尸堆有几种:1。知道他们的人不多。就是一个堆建好了但是用户不知道在哪里的情况。2.我也见过很多其他公司建桩,但是这个桩根本用不上,电也可能接不上。我不能说他们为什么建造它。3、对于某些型号将无法使用。这不完全是充电桩运营商的问题。很多车企在制造时并不完全符合标准,尤其是一些较早的车型。因为这类车无法充电,很多用户误以为这些桩不能用,逐渐闲置。其实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桩,但是为什么很多桩都处于闲置状态?我觉得问题不在于桩的数量,而在于桩的利用率分布不均。有的充电站排队的人很多,有的人根本不去,就是运营不到位。第一电力:今天(4月12日),充电联盟公布了3月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情况,EV POWER位列TELD、国家电网、星星充电之后,位列第四。在我看来,EV POWER是目前第二梯队的龙头企业。你怎么想呢?劳伦斯:首先感谢大家的关注(笑)。但我觉得如果单看桩数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因为增加桩数并不难,所以短时间内铺10、20根桩也不算太难。我们每个站没铺那么多桩,但是范围很广,铺了5000多个站接近6000个。因为汽车是移动的,与其在一个站点铺设50个桩,不如在一个站点建设5个桩,分布到10个站点,这样我们的桩会面对更广泛的用户。第一电动:你认为EV动力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从装备层面来说,我们站点众多,分布广泛,这绝对是优势。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有几点:1。没有一家公司像我们这样把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放在运营板块上。就像我刚才说的,要让每一个用户在每一个点上都能流畅使用。我们的客服是真人回答,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我们的承诺,包括两小时考勤,24小时解决问题。在这一点上,我相信我们已经尽力了。2.不同于社区广告等运营商创造的需求,其实不仅仅是用户的需求,对于用户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但是用户买了电动车,充电是他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需求。在物业层面,其实他们也希望有优质的合作伙伴。我觉得谁能真正服务好物业,服务好用户,就是优势,而EV POWER就有这个优势。互联网玩法不适合第一电动充电桩行业:2017年上半年,充电桩企业超过1000家。到18年6月,有人统计了一下,只剩下500个。你怎么想呢?劳伦斯:首先,这1000多家公司肯定不全是运营商。他们只是一些电动汽车充电相关的企业。如果单单充电桩不是特别高科技的设备,它更注重桩的稳定率。我觉得以前很多企业不是把精力花在这上面,而是把精力放在这一堆能不能卖广告,做一些其他的周边服务上。充电桩其实是一个服务体系,需要专心去做。我觉得这1000多个家庭,没有几个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当然也有市场需求的影响。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没有形成爆发式增长,市场还需要时间消化,电力配套也没有完全跟上。因此,大量的桩企业将被淘汰……头两年很难存活。我觉得每个公司的服务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就像前两年一样,大家都抢着做公共充电,都是没有自己亮点的同质化产品,最终变成了价格战。感觉大家都把一个传统的服务行业变成了用互联网来做这件事的方式。第一电气:两者有什么区别?Laurence:说实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不太注重盈利能力。他们的做事风格是先吸引1000万、2000万甚至上亿用户,不管盈利与否。但是电动车目前还不是一个千万级别的市场,规模也没有那么大。如果用一种纯互联网式的思维去做电动车这一块,我觉得是没有办法支撑的。就我们而言,我们不与别人在价格和数量上竞争。当然,我们会为用户争取更好的价格,但这不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要做的是降低用户的整个充电成本,无论是时间成本,停车成本,还是电费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企业自身每度电利润的同时,真正服务用户。其实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找的不是便宜的充电桩,而是可以轻松充电的充电桩。2010年,EV POWER从香港起航,2014年进入内地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这家为社区停车场、公共充电站、车厂合作伙伴提供全面充电解决方案的企业,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社区充电网络。EV POWER联合创始人兼CEO陈振雄这位来自香港的企业家,用一口颇具特色的港埔话和我聊了近一个小时,让来自南方的我倍感亲切。虽然他是香港人,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他没有距离感。对内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了解,以及对充电桩行业的深刻洞察,让陈振雄除了口音之外,很好的融入了这个领域。实际上,我更喜欢用陈先生的英文名字Laurence来称呼他,Laurence是一个相当TVB的电视剧。“服务”、“C端用户”、“运营”是劳伦斯在沟通过程中提到最多的三个词。不难看出,这三个字是他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也是EV动力的根基。

Discover and create together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的电子工程硕士,毕业后,她在生产线上工作。谈及为何选择充电桩行业,劳伦斯说:“当时的工作模式是做完这一单再去找下一单。过了几年,觉得很累,就想有没有一个行业可以持续发展,现金流压力没那么大。”时间回到2010年,iphone4上市,一场由手机带来的伟大革命正在开始。站在时代的潮流中,劳伦斯注意到了电信运营商。“并不是说他们生产硬件。用户花几千块钱买手机,每个月还要给他们交服务费。这绝对是业务层面的好业务。当时我正在研究市场上是否存在这样的行业,后续可以按照这种模式发展。”工科出身,熟悉电子电气行业,劳伦斯在新能源汽车兴起之初,自然就注意到了这一段。“造一辆电动汽车,我这个层次没有这个资源和资本,那么充电可行吗?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后,充电肯定是个问题,这将是个很大的需求。于是我一步一步走进了这个行业。”

Discover and create together

按照劳伦斯的说法,就好像他面前有很多房间。他选了其中一个,进去后发现里面很黑,只好自己摸索。在这样的摸索中,EV POWER不知不觉来到了第九个年头。采访最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2019年的充电桩行业吗?”劳伦斯想了一会儿,回答说:“黑暗”。我有些怀疑。劳伦斯的回答这里暂时不回答。看完这篇访谈,在你对电动汽车动力和充电有了一个了解或新的认识之后,你心里可能就有答案了……ile工业。变与不变的第一电力:公司自2010年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战略转型?劳伦斯:首先,当然是从香港到。香港和mainland China的情况非常不同。客户接受的模式和价格是两回事。市场变化是电动汽车动力的第一个重大变化。二是理解“操作”的概念。其实刚来大陆的时候,和我们想象的有些不一样。一开始我们以为只要在小区安装了充电桩,自然会有人使用,并不存在所谓的“运营”概念。运营这个东西对我们2014年,2015年,甚至2016年都是零。第一电气:是什么让你意识到运营的重要性?Laurence:其实从EV POWER迈出第一步到现在,唯一没变的一点就是我们坚持做C端用户。不同于B端用户,优于单个客户,只要满足对方需求,价格谈妥。c端用户相对麻烦。++虽然很重要,但也是最难做到的。要想继续做C端客户,就必须提供优质的服务,否则很难做好这个板块,所以运营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再加上国家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要达到500万辆,其中乘用车420万辆,那么C端用户数量将会比现在有很大的提升。如何服务好这些用户,解决他们的问题,是必须面对的。以前市场上客户买车可以建私桩,现在建私桩越来越难了,所以很多公司建公桩给用户用。但是对于很多电动车用户来说,如果没有办法在平时停车的地方充电,尤其是在家里小区,其实相当于买了一个麻烦。第一电气:能详细说说吗?Laurence:作为一个电动车车主,我早期在香港没有私桩,所以也是靠公桩。在桩比车多的时候,我可以预留一个地方,大概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充电。总的来说勉强能满足我的需求。后来逐渐变成车多桩少。在我以前去的公堆里,经常会发现没有空位或者有其他车没充好电,很麻烦,因为你无法为预留的时间做好准备,着急的时候体验会更差。说实话,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想用电动车了。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我们才一直认为C端用户面临的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但是我感觉从14年进入内地市场到现在,除了EV POWER,还没有一家公司专门针对这个板块去面对相应的问题。第一动力: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有没有做什么改变?劳伦斯:它改变了公司对“服务”的看法,从最初认为这是一个设备投资的行业到意识到这是一个服务行业。没变的是从根本上解决C端用户的困难。深耕小区充电场景,精准做电运营第一:小区充电和公共充电桩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困难?Laurence:2015年年中,突然出现了很多充电桩公司,其中一些公司的目标是为社区充电。但没半年,很多人就不干了。我认为有几个原因:1。真正理解物业的需求,和物业站在同一边,并不容易。2.这部分小区的投资比较超前。前期需要大量投入,成本回收不会那么迅速,很多人很难坚持。像出租、公交这样的路段,虽然前期投入也很大,但已知期的用电量数据会很可观。对于C端用户来说,如果公共充电站有A、B、C三个场地,哪个价格低,可以充电,用户会选择谁?如果有更好的D场地选择,那么用户肯定会放弃ABC而选择D,社区收费就不一样了。第一,在社区场景上,我们进入的比较早,保有量基本上是最大的。第二,客户的考虑维度不会集中在价格上,而是便利性。只要价格合理透明……nt,用户当然愿意在离家最近的地方充电。更何况,公共充电桩不仅有电费成本,还有时间成本,甚至可能对用户产生额外的停车成本。所以我觉得只要服务到位,在小区充电肯定是用户的首选。第一电力:EV动力的中长期规划是怎样的?会不会在社区收费的基础上扩展一些其他的使用场景?劳伦斯:从充电场景来看,我们会继续维持居住区,然后考虑扩展目的地充电。所谓目的地充电,就是用户会长期停车的地方,比如工作的地方。这是除了小区之外,用户会长期停车的地方。第一个动力:会考虑增加服务内容吗,比如平台广告?Laurence:也有很多人问我会不会把充电桩做成一个平台,做一些类似广告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还是太早了。我们只会给出真正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而不是周边产品。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EV POWER还是会做一个非常重的精细化运营的服务场景。我的要求是,用户在APP上看到的每一个充电点都能正常使用,顺利充电,这是基础。只有在做好这一点的前提下,才会考虑增加其他服务,包括广告、洗车、周边信息提供等等。这些虽然会有布局,但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太多。一个公司毕竟资源有限,即使有国企的规模,也不会什么都做。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资源集中在今天最重要的事情上。对了,EV POWER的第一个增值服务会在6月前发布,希望大家到时候可以关注一下。第一电动:虽然很多用户都在抱怨充电难,但还是有充电桩闲置,也就是所谓的僵尸桩。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劳伦斯:僵尸堆有几种:1。知道他们的人不多。就是一个堆建好了但是用户不知道在哪里的情况。2.我也见过很多其他公司建桩,但是这个桩根本用不上,电也可能接不上。我不能说他们为什么建造它。3、对于某些型号将无法使用。这不完全是充电桩运营商的问题。很多车企在制造时并不完全符合标准,尤其是一些较早的车型。因为这类车无法充电,很多用户误以为这些桩不能用,逐渐闲置。其实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桩,但是为什么很多桩都处于闲置状态?我觉得问题不在于桩的数量,而在于桩的利用率分布不均。有的充电站排队的人很多,有的人根本不去,就是运营不到位。第一电力:今天(4月12日),充电联盟公布了3月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情况,EV POWER位列TELD、国家电网、星星充电之后,位列第四。在我看来,EV POWER是目前第二梯队的龙头企业。你怎么想呢?劳伦斯:首先感谢大家的关注(笑)。但我觉得如果单看桩数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因为增加桩数并不难,所以短时间内铺10、20根桩也不算太难。我们每个站没铺那么多桩,但是范围很广,铺了5000多个站接近6000个。因为汽车是移动的,与其在一个站点铺设50个桩,不如在一个站点建设5个桩,分布到10个站点,这样我们的桩会面对更广泛的用户。第一电动:你认为EV动力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从装备层面来说,我们站点众多,分布广泛,这绝对是优势。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有几点:1。没有一家公司像我们这样把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放在运营板块上。就像我刚才说的,要让每一个用户在每一个点上都能流畅使用。我们的客服是真人回答,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我们的承诺,包括两小时考勤,24小时解决问题。在这一点上,我相信我们已经尽力了。2.不同于社区广告等运营商创造的需求,其实不只是t……用户的需要,但对用户来说可有可无。但是用户买了电动车,充电是他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需求。在物业层面,其实他们也希望有优质的合作伙伴。我觉得谁能真正服务好物业,服务好用户,就是优势,而EV POWER就有这个优势。互联网玩法不适合第一电动充电桩行业:2017年上半年,充电桩企业超过1000家。到18年6月,有人统计了一下,只剩下500个。你怎么想呢?劳伦斯:首先,这1000多家公司肯定不全是运营商。他们只是一些电动汽车充电相关的企业。如果单单充电桩不是特别高科技的设备,它更注重桩的稳定率。我觉得以前很多企业不是把精力花在这上面,而是把精力放在这一堆能不能卖广告,做一些其他的周边服务上。充电桩其实是一个服务体系,需要专心去做。我觉得这1000多个家庭,没有几个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当然也有市场需求的影响。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没有形成爆发式增长,市场还需要时间消化,电力配套也没有完全跟上。因此,前两年大量桩企将难以生存。我觉得每个公司的服务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就像前两年一样,大家都抢着做公共充电,都是没有自己亮点的同质化产品,最终变成了价格战。感觉大家都把一个传统的服务行业变成了用互联网来做这件事的方式。第一电气:两者有什么区别?Laurence:说实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不太注重盈利能力。他们的做事风格是先吸引1000万、2000万甚至上亿用户,不管盈利与否。但是电动车目前还不是一个千万级别的市场,规模也没有那么大。如果用一种纯互联网式的思维去做电动车这一块,我觉得是没有办法支撑的。就我们而言,我们不与别人在价格和数量上竞争。当然,我们会为用户争取更好的价格,但这不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要做的是降低用户的整个充电成本,无论是时间成本,停车成本,还是电费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企业自身每度电利润的同时,真正服务用户。其实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找的不是便宜的充电桩,而是可以轻松充电的充电桩。第一电动:您刚才谈到了盈利,那么EV动力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劳伦斯:我们其实很简单,只是一家卖电的公司。我们在小区安装充电桩,后续维护等等,所有和用户相关的都是EV POWER投资的。用户收费,我们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第一电动:EV动力的核心技术或定位是什么?劳伦斯:我们所有的桩都是独立开发的。虽然市场上有很多生产充电桩的企业,但是我们发现市场是多变的。当变化发生时,如果桩是独立开发的,我们将有一个时间表来更新它们以应对它。但是,如果桩的技术和功能掌握在其他桩企手里,我们就会很被动,无法及时响应新的需求。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充电桩,甚至包括相关的电力配套设备。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运营的行业。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服务业主,更是服务物业,要平衡各方利益。第一电力:有人说充电桩行业将在2020年完成行业洗牌。你觉得有没有人能脱颖而出?Laurence:EV动力一定会出一批企业。首先,我们的定位很明确。在社区充电部分,我们目前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1%。只要用户是对社区收费的刚需,我们就有很大的优势。我觉得你说的行业洗牌更多的是针对公共充电桩,就像我前面说的三个同质充电站A、B、C。可能最后没有人会选择,因为他会留在小区充电。我们将在未来继续投资建设……ew年,让更多用户在最便捷的社区体验到EV POWER的服务。第一电气:为什么选择“黑暗”来形容这个行业?劳伦斯:我应该加上一个形容词,“黎明前的黑暗”。说实话,过去几年我们几乎没见过光,现在大家都有这种感觉,尤其是我们2014年、2015年、2016年在C端建设的充电站,2017年、2018年都是用电量翻倍甚至三倍。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年,一些努力和资源得到了认可,在国家的支持下,我们的商业模式也逐渐初具规模。虽然仍有黑暗,但在我看来,未来是光明的。写在最后:充电桩行业本身没有车企那么抢眼,但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虽然是一家年轻的企业,但EV POWER能在市场发展初期就选择这个行业并坚持至今,不得不说是有前瞻性的。我也很佩服劳伦斯对待服务用户的一贯态度。我相信,始终把服务和用户放在第一位的企业,最终会在更多消费者心中留下自己的位置。天还黑吗?是的,但是就像尹天仇在《喜剧之王》中对刘飘飘说的那样:“天亮后会很美。”第一电动:您刚才谈到了盈利,那么EV动力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劳伦斯:我们其实很简单,只是一家卖电的公司。我们在小区安装充电桩,后续维护等等,所有和用户相关的都是EV POWER投资的。用户收费,我们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第一电动:EV动力的核心技术或定位是什么?劳伦斯:我们所有的桩都是独立开发的。虽然市场上有很多生产充电桩的企业,但是我们发现市场是多变的。当变化发生时,如果桩是独立开发的,我们将有一个时间表来更新它们以应对它。但是,如果桩的技术和功能掌握在其他桩企手里,我们就会很被动,无法及时响应新的需求。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充电桩,甚至包括相关的电力配套设备。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运营的行业。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服务业主,更是服务物业,要平衡各方利益。第一电力:有人说充电桩行业将在2020年完成行业洗牌。你觉得有没有人能脱颖而出?Laurence:EV动力一定会出一批企业。首先,我们的定位很明确。在社区充电部分,我们目前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1%。只要用户是对社区收费的刚需,我们就有很大的优势。我觉得你说的行业洗牌更多的是针对公共充电桩,就像我前面说的三个同质充电站A、B、C。可能最后没有人会选择,因为他会留在小区充电。我们将在未来几年继续投入建设,让更多用户在最便捷的社区体验到EV POWER的服务。第一电气:为什么选择“黑暗”来形容这个行业?劳伦斯:我应该加上一个形容词,“黎明前的黑暗”。说实话,过去几年我们几乎没见过光,现在大家都有这种感觉,尤其是我们2014年、2015年、2016年在C端建设的充电站,2017年、2018年都是用电量翻倍甚至三倍。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年,一些努力和资源得到了认可,在国家的支持下,我们的商业模式也逐渐初具规模。虽然仍有黑暗,但在我看来,未来是光明的。写在最后:充电桩行业本身没有车企那么抢眼,但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虽然是一家年轻的企业,但EV POWER能在市场发展初期就选择这个行业并坚持至今,不得不说是有前瞻性的。我也很佩服劳伦斯对待服务用户的一贯态度。我相信,始终把服务和用户放在第一位的企业,最终会在更多消费者心中留下自己的位置。天还黑吗?是的,但是就像尹天仇在《喜剧之王》中对刘飘飘说的那样:“天亮后会很美。”

标签:发现合创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自动驾驶商业化 高德发布“高精宣言”

4月11日,高德地图对外宣布,将对高精地图服务进行升级,并以每辆车100元年的成本价格向合作伙伴提供标准化高精地图,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1900/1/1 0:00:00
预订价25万元-35万元 博郡iV6上海车展开启全球预订

继4月11日博郡汽车品牌之夜全球首秀后,4月16日,博郡汽车再次携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博郡iV6、iV7亮相第十八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式开启博郡iV6全球预订,并揭晓新体验商业模式。

1900/1/1 0:00:00
纯电动轿跑小鹏P7已开启预定,车长4.9米,轴距3米,NEDC续航600km

在A级车市场还未站稳脚跟的小鹏汽车,又开始进军B级车市场。4月16日,上海车展正式开幕的第一天,小鹏汽车于41号馆展出了其第二款量产车小鹏P7。

1900/1/1 0:00:00
预售价70-83万元,奥迪e-tron正式开始预售

4月16日,备受瞩目的奥迪首款纯电动豪华SUV在上海车展发布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70万元起。作为最早发布、最早实现量产的传统高端品牌,奥迪etron的到来无疑将开启豪华纯电市场全新格局。

1900/1/1 0:00:00
新奥德赛锐?混动4月底正式上市,广汽Honda旗下理念VE-1第三季度起交付

Honda正稳步地向着去年发布的“截至2025年在中国投放20款以上电动化车型”这一中期目标迈进。4月16日,2019年第十八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正式开幕。

1900/1/1 0:00:00
奔驰EQC中国首发——重在中国“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