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全球首部叠片工艺白皮书在保定发布 刷新车规级动力电池标准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7月10日,以“突破与改变电动汽车安全发展方式”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创新大会在河北保定召开。会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焱龙、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青娇、真锂研究创始人莫克、长城汽车副总裁、蜂巢集团董事长唐海峰、蜂巢能源总经理杨洪信、副总经理饶忠如共同发布了《中国汽车规电高速叠层电池发展白皮书》。这是全球首部叠层电池应用白皮书,全面梳理了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为未来汽车级动力电池的发展指明了安全之路,有助于推动动力电池新一轮技术创新。据悉,本次大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SAE国际主办,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实验室、清华大学、成均馆大学,近百家国际国内知名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知名电池及系统企业,以及新华社、中新社、网易、搜狐等媒体4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里程碑。世界上第一部叠层电池应用白皮书诞生了。中国动力锂电池的发展始于21世纪。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0辆锂离子电池公交车开创了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先河。动力锂电池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对动力锂电池的需求相当巨大;另一方面,动力锂电池面临补贴衰退、“白名单”取消、安全事故频发等一系列挑战。动力电池产业链急需形成更紧密的合作。为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锂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动力电池行业产学研相关机构联合发布了全球首部叠层电池应用白皮书——《中国高速动力叠层电池发展白皮书》。该白皮书全面梳理了全球锂电池生产技术的发展现状,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的发展、卷绕和叠片的工艺差异和质量控制、重叠时代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路径、重叠时代电池的性能优势和安全性提升等方面介绍了高速叠片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在当前的产业背景下,这份白皮书的发布,一方面通过对锂电池技术演进的纵向回顾,向业界指出重叠时代是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叠片工艺和卷绕工艺的区别,提出了车规电池需要满足的安全、续航、寿命、尺寸、容量、价格等条件,从而为电池产业链各方的制造工艺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标准指导。我们在层压技术白皮书中读到了什么?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不断发布储能和动力电池白皮书。这份关于高速层压工艺的白皮书和现在层压工艺的技术进步有什么区别?在这份关于中国高速动力叠层电池发展的白皮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不同之处。1.《锂离子电池发展三个阶段的划分白皮书》用了很大的篇幅,全面梳理了从3C级应用的1.0时代,到通用电源应用的2.0时代,再到现在的车载级电源应用的3.0时代,各个阶段锂电池的形态变化和主流厂商的制造工艺。前两个阶段主要是缠绕过程。在电池3.0时代,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设计正朝着更长的长度方向发展,高度方向统一在100 mm左右,因此,叠片技术生产的电池将得到广泛应用。2.卷绕和叠片的工艺区别和质量控制方形叠片电池和卷绕电池最大的工艺区别在于三大工艺:切割工艺、模切工艺和极片化成。其他工艺的处理方式都是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极性构图方式的不同。首先,卷绕过程中的正负极板是连续的,层压过程中的正负极板是片状的;其次,在卷绕过程中,当检测到极片上的标记孔时,在标记孔处进行切割,完成极群的卷绕,将叠好的电芯按照设定的正负极片数进行叠压,当达到设定值时叠压一个电芯;最后,形成的极群的形状也有差异。相同层数的极群,极耳数量是叠层电池的两倍。在质量控制方面,对叠层电池的毛刺和粉尘控制要求更高。3.《重叠时代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及性能优势白皮书》介绍,目前贴合设备有三个方向:①高速贴合设备路线;②一体式切割折叠机;(3)热层压高速层压设备。第一种技术灵活性和可行性高,处于开发阶段;第二种还不成熟,因为模切机和层压机的效率匹配还存在差异。第三,由于热层压工艺有专利保护,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蜂巢能源采用方形铝壳层压工艺,设备技术选择行业领先的高速层压路线,聘请国内外资深层压设备和技术专家,实现高速层压领域的技术成果。堆时代电池不仅能量密度更高,内部结构更稳定,而且安全性更高,循环寿命更长。为了安全起见,刷新了车辆级动力电池的标准。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4月以来,至少有6辆新能源汽车起火。虽然起火原因不同,但有的在充电,有的在维修,有的处于静止状态自燃...此起彼伏的事故不仅引起了人们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关注,也对行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此,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指出:“面对各种新的安全问题的叠加,需要制定新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特别是建立全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动力电池设计、制造和装配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中国车规动力用高速叠层电池发展白皮书》的发布,给出了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车规动力电池的解决方案,并从技术路径选择上提出了动力锂电池的标准以保证安全。从这份白皮书的联合发布可以看出产学研的多方联合发声呼吁。中汽协副秘书长、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SAE国际代表Billy Xu、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与物理动力工业协会秘书长、中国动力电池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王子东、锂电研究创始人莫克、路教授、 清华大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庆升教授等多位行业专家,共谋提升全球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品质。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不仅关系到主机厂电动汽车产品的竞争力,也与消费者的驾驶安全息息相关。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会上强调:“要使用成熟安全的电池,发展安全节能减排的电动汽车。”清华大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卢直言:“卷绕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层间夹紧力可控的优点,但由于曲率半径,特别是卷绕芯内中心曲率半径小,N/P比小,充放电力不均匀,变形不一致,锂容易析出。而层压工艺正好相反,各部分受力均匀,不易变形。叠片更适合大变形的电极材料,有利于保证充放电循环时变形一致,避免锂析出等问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不是说说而已。在首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创新大会上发布了全球首个叠片技术应用白皮书,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动力锂电池系统解决方案的安全性方面迈出了第一步,让世界意识到高速叠片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强了对方形叠片电池的信任,进而推动行业在更加稳定的“重叠时代”向前发展。据了解……锂电池行业的新老力量,如CATL、松下、三星SDI、福能科技、万向A123和魏宏电力,都计划在2022年后引入层压工艺。今年4月10日,新型动力电池蜂巢能源率先发布首款车规方形叠层电池,领先全球主流厂商三年,进入“重叠时代”。7月10日,以“突破与改变电动汽车安全发展方式”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创新大会在河北保定召开。会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焱龙、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青娇、真锂研究创始人莫克、长城汽车副总裁、蜂巢集团董事长唐海峰、蜂巢能源总经理杨洪信、副总经理饶忠如共同发布了《中国汽车规电高速叠层电池发展白皮书》。这是全球首部叠层电池应用白皮书,全面梳理了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为未来汽车级动力电池的发展指明了安全之路,有助于推动动力电池新一轮技术创新。据悉,本次大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SAE国际主办,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实验室、清华大学、成均馆大学,近百家国际国内知名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知名电池及系统企业,以及新华社、中新社、网易、搜狐等媒体4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里程碑。世界上第一部叠层电池应用白皮书诞生了。中国动力锂电池的发展始于21世纪。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0辆锂离子电池公交车开创了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先河。动力锂电池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对动力锂电池的需求相当巨大;另一方面,动力锂电池面临补贴衰退、“白名单”取消、安全事故频发等一系列挑战。动力电池产业链急需形成更紧密的合作。为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锂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动力电池行业产学研相关机构联合发布了全球首部叠层电池应用白皮书——《中国高速动力叠层电池发展白皮书》。该白皮书全面梳理了全球锂电池生产技术的发展现状,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的发展、卷绕和叠片的工艺差异和质量控制、重叠时代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路径、重叠时代电池的性能优势和安全性提升等方面介绍了高速叠片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在当前的产业背景下,这份白皮书的发布,一方面通过对锂电池技术演进的纵向回顾,向业界指出重叠时代是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叠片工艺和卷绕工艺的区别,提出了车规电池需要满足的安全、续航、寿命、尺寸、容量、价格等条件,从而为电池产业链各方的制造工艺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标准指导。我们在层压技术白皮书中读到了什么?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不断发布储能和动力电池白皮书。这份关于高速层压工艺的白皮书和现在层压工艺的技术进步有什么区别?在这份关于中国高速动力叠层电池发展的白皮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不同之处。1.《锂离子电池发展三个阶段的划分白皮书》用了很大的篇幅,全面梳理了从3C级应用的1.0时代,到通用电源应用的2.0时代,再到现在的车载级电源应用的3.0时代,各个阶段锂电池的形态变化和主流厂商的制造工艺。前两个阶段主要是缠绕过程。在电池3.0时代,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设计正朝着更长的长度方向发展,高度方向统一在100 mm左右,因此,叠片技术生产的电池将得到广泛应用。2.卷绕和叠片的工艺区别和质量控制方形叠片电池和卷绕电池最大的工艺区别在于三大工艺:切割工艺、模切工艺和极片化成。其他工艺的处理方式都是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极性构图方式的不同。首先,卷绕过程中的正负极板是连续的,层压过程中的正负极板是片状的;其次,在卷绕过程中,当检测到极片上的标记孔时,在标记孔处进行切割,完成极群的卷绕,将叠好的电芯按照设定的正负极片数进行叠压,当达到设定值时叠压一个电芯;最后,形成的极群的形状也有差异。相同层数的极群,极耳数量是叠层电池的两倍。在质量控制方面,对叠层电池的毛刺和粉尘控制要求更高。3.《重叠时代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及性能优势白皮书》介绍,目前贴合设备有三个方向:①高速贴合设备路线;②一体式切割折叠机;(3)热层压高速层压设备。第一种技术灵活性和可行性高,处于开发阶段;第二种还不成熟,因为模切机和层压机的效率匹配还存在差异。第三,由于热层压工艺有专利保护,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蜂巢能源采用方形铝壳层压工艺,设备技术选择行业领先的高速层压路线,聘请国内外资深层压设备和技术专家,实现高速层压领域的技术成果。堆时代电池不仅能量密度更高,内部结构更稳定,而且安全性更高,循环寿命更长。为了安全起见,刷新了车辆级动力电池的标准。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4月以来,至少有6辆新能源汽车起火。虽然起火原因不同,但有的在充电,有的在维修,有的处于静止状态自燃...此起彼伏的事故不仅引起了人们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关注,也对行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此,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指出:“面对各种新的安全问题的叠加,需要制定新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特别是建立全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动力电池设计、制造和装配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中国车规动力用高速叠层电池发展白皮书》的发布,给出了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车规动力电池的解决方案,并从技术路径选择上提出了动力锂电池的标准以保证安全。从这份白皮书的联合发布可以看出产学研的多方联合发声呼吁。中汽协副秘书长、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SAE国际代表Billy Xu、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与物理动力工业协会秘书长、中国动力电池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王子东、锂电研究创始人莫克、路教授、 清华大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庆升教授等多位行业专家,共谋提升全球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品质。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不仅关系到主机厂电动汽车产品的竞争力,也与消费者的驾驶安全息息相关。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会上强调:“要使用成熟安全的电池,发展安全节能减排的电动汽车。”清华大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卢直言:“卷绕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层间夹紧力可控的优点,但由于曲率半径,特别是卷绕芯内中心曲率半径小,N/P比小,充放电力不均匀,变形不一致,锂容易析出。而层压工艺正好相反,各部分受力均匀,不易变形。叠片更适合大变形的电极材料,有利于保证充放电循环时变形一致,避免锂析出等问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不是说说而已。在首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创新大会上发布了全球首个叠片技术应用白皮书,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动力锂电池系统解决方案的安全性方面迈出了第一步,让世界意识到高速叠片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强了对方形叠片电池的信任,进而推动行业在更加稳定的“重叠时代”向前发展。据了解……锂电池行业的新老力量,如CATL、松下、三星SDI、福能科技、万向A123和魏宏电力,都计划在2022年后引入层压工艺。今年4月10日,新型动力电池蜂巢能源率先发布首款车规方形叠层电池,领先全球主流厂商三年,进入“重叠时代”。

标签:长城北京世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宝马中国与四维图新开启高精度地图合作

7月15日,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宣布已经与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四维图新将为宝马中国提供用于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服务。

1900/1/1 0:00:00
新凌嘉3.5亿元储能锂电池项目开工

7月10日,徐州新凌嘉新能源有限公司投建的新型储能锂离子电池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于2019年开始建设,计划在2020年年底实现产能,2020年预计实现2亿营收。

1900/1/1 0:00:00
广汽组织机构改革在即,动刀自主、数字化转型求变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汽车人今年的心情,那一定是五味杂陈。

1900/1/1 0:00:00
实拍:两千多工人展示中国速度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进展如何?

经历了业绩不佳的第一季度后,特斯拉在第二季度全面提速。

1900/1/1 0:00:00
今年国产 大陆集团发布第3代电驱动系统

近日,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大陆集团展示了该公司开发的第三代全电动驱动系统。

1900/1/1 0:00:00
比亚迪募资10亿元投建动力电池项目

7月9日,比亚迪发布了2019年第一期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债券上市公告书,将发行总额为10亿元的绿色债券。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