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播种两年 汽车新合资难结“果”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Zotye, Ford, Volkswagen, Jianghuai, Jiangling

(资料来源:易图。com)“目前众泰和福特的合作只有众泰的工程师在做,福特被忽视了。合资研究所基本成了摆设。”7月下旬,一位众泰汽车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众泰福特是众泰汽车与福特汽车于2017年11月签署的新合资项目。按照当时双方的约定,合资公司首款新车将于2019年9月投产,但现在距离投产仅剩两个月,但合资项目仍难看到实质性进展。据记者了解,目前这家公司的名称为“众泰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筹)”,尚未通过国家发改委的正式审批。众泰福特并非孤例。另一家新的中外合资企业江淮大众更早成立。其首款车型思豪E20X早在2018年5月就已经亮相,但如今一年半过去了,这款车至今仍未量产。自2016年江淮大众开始筹备以来,国内汽车行业兴起了一股合资浪潮。与十几年前成立的合资公司不同,这一波合资公司的主营业务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江淮大众和众泰福特,这些企业还包括后来的长城宝马、吉利戴姆勒和江铃雷诺。关于这些新合资公司成立的背景,业内普遍认为是大众、福特等跨国车企为应对中国严格的“双积分”政策而做出的应对措施,通过与在华发展迅速的自主车企合资获得更多新能源积分。但阻碍江淮大众、众泰福特等合资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上述新的合资项目都没有取得实际成果。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是中国车企和国外车企的共识,但是成立合资公司前景如何?合资项目“止步”2017年11月,众泰汽车与福特汽车签署合资协议,双方拟成立合资公司,各占50%股份,将以全新品牌打造经济型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根据当时的协议内容,新合资公司总投资为50亿元,生产地在浙江金华。工厂产能规划30万辆,计划2019年9月投产。与众泰汽车签约的福特汽车亚太区总裁傅立德2018年表示,新合资公司将于2018年完成审批。然而现在已经是2019年第三季度,距离预期的金华工厂投产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合资项目始终没有获批。经济观察报记者从众泰汽车的投资者咨询平台上看到,近期有投资者询问“福特众泰合资公司是否有实质性进展?”公司董秘回应称“如果有进展,我们会及时公布”。但众泰福特的合资项目并不仅限于成立合资公司。2018年9月,福特智能出行有限公司与众泰汽车签署合资协议,双方计划各出资50%组建众泰福特智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协议,新合资公司将致力于为网约车运营企业和网约车驾驶员提供智能化、定制化的纯电动汽车出行解决方案。新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位于浙江杭州,首款用于网约车的车型为众泰Z500EV。但众泰与福特在出行领域的新合资,更像是在展示双方合作仍在继续的信心。铁牛集团董事长应任剑当时表示:“合资协议的签署再次确认了众泰和福特之间牢固的伙伴关系。”。据众泰汽车内部人员透露,目前众泰福特的合资项目主要由众泰汽车管理,…nd福特几乎没有进行实质性投资,合资项目接近暂停。据了解,2018年5月,众泰汽车在给深交所的问询函中表示,未来众泰汽车子公司众泰新能源将不再从事纯电动乘用车相关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将纳入众泰福特新的合资公司,众泰新能源将从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众泰汽车据此将新能源项目打包到众泰福特合资公司,投入很大,但另一家合资公司福特汽车似乎投入不大。据记者了解,关于众泰福特的合资项目,福特中国很少在公开场合公开提及。7月31日,福特中国一位内部人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不太了解公司目前的进展。”无独有偶,江淮大众作为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合资成立的新能源公司,一度被视为具有重大划时代意义的行业标杆,如今也进入了“静默期”。2016年9月,在中德两国高官的背书下,江淮与大众签署了合作备忘录。2017年5月,合资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17年6月,合资协议和投资协议正式签署,新能源汽车项目启动。2017年12月,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18年4月发布合资品牌SOL。2018年5月,首款产品思好E20X下线。可以说政策给江淮大众一路开了绿灯,从公司筹备到首款车上市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然而,思豪E20X下线已经一年多了,这款车依然没有上市。在大众汽车集团2019年度投资者大会上,大众汽车CEO迪斯就江淮大众首款产品思豪E20X为何没有按原计划在2018年第三季度上市发表声明:“E20X的部分技术参数与预期标准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正在调整和测试中。”但一年半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一款量产车下线并正式上市所需的时间。新合资公司的前景从江淮大众到众泰福特,再到长城宝马、吉利戴姆勒、江铃雷诺。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出现了一波新的合资企业。这些合资企业大多保持50%的持股比例。其中,江铃雷诺成立于2019年7月,是最新的一家。但不同的是,江铃雷诺是由雷诺汽车向江铃集团新能源公司增资10亿元成立的,占股50%。不是新的合资公司,所以手续比较简单。通过新的合资企业,大众、福特、雷诺、宝马、戴姆勒等跨国汽车公司都扩大了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雷诺在中国有四家合资企业。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的背景在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这份指导性文件的作用,其中明确指出“合资新能源汽车企业投资额度不受限制”。但对于新的合资热潮,业内更愿意将其与“双积分”政策联系起来。根据《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我国汽车企业不仅要实现2020年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5.0L/100km的要求,还要实现2020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达到12%,2021年至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为14%、16%和18%。显然,之前跨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发展缓慢,普遍面临较大的积分压力。而中国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占了先机,和中国自主车企合作就能轻松拿分。江淮大众与众泰福特的合作遵循了这一逻辑。江淮、众泰、江铃集团虽然不是主流自主企业,但在新能源方面是领先的。值得一提的是……新的合资企业无一例外地引来了业内的批评,因为从品牌高度来看,合资双方并不对等,大众、福特等跨国车企被指“饥不择食”争分夺秒。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新合资项目都面临着发展缓慢的问题。有分析认为,这也是由于政策原因。2018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明确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开放,汽车产业将在过渡期内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五年的过渡期,汽车行业的所有限制都将取消。正是这一明确的放开合资公司股比的政策,极大地改变了外资汽车企业在华投资的逻辑。在此之前成立的一批新合资企业虽然享受到了在华合资企业不受两家公司限制的好处,但实际上却“错过”了开放合资企业股比的红利。从实际来看,江淮大众和众泰福特总是受合资企业实际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就江淮汽车而言,2016年与大众签约时,正处于发展的巅峰。2016年,其汽车及各种底盘销量达到64.3万辆,同比增长9.4%,但此后一路下滑。2018年汽车销量降至46.24万辆,2019年上半年为23.5万辆,同比下降6.78%,虽然江淮2016年和2017年的纯电动汽车,众泰汽车的销量都保持在30万辆以上,但到2018年,只有23万辆,上半年仅销售新车7.39万辆与此同时,福特汽车公司近三两年一直在进行深度调整,在华销量从过去的百万辆以上下降到2018年的75万辆。换句话说,合资公司股东的发展并不顺利,这间接影响了新合资公司的发展。此外,各大跨国车企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态度近年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纷纷制定全面的新能源战略,这让之前成立的合资公司看起来更像是一种“临时对策”。在大众的新能源战略中,计划投资100亿欧元生产新能源汽车,并打造MEB等三大电动汽车平台。2020年将投入15款电动车新品,2025年将推出40款新能源汽车,其中中国市场销量将达到100万辆,但江淮大众仅定位为“城市小型电动车”。福特汽车公司的中国2.0战略中,将建立中国新能源汽车中心等四个中心,未来三年推出10款新能源汽车,但没有明确提到关于众泰福特。新合资起初被视为对自主品牌新能源发展的“围剿”作用,但目前似乎并未产生预期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会出现新的合资企业吗?对于新的合资热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吴松泉认为,“对外合资合作必须坚持以大力推进外资本土化和提高外资技术溢出效应为基本政策目标,逐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从汽车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从缺乏核心技术向拥有核心技术发展。”Zotye, Ford, Volkswagen, Jianghuai, Jiangling

(资料来源:易图。com)“目前众泰和福特的合作只有众泰的工程师在做,福特被忽视了。合资研究所基本成了摆设。”7月下旬,一位众泰汽车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众泰福特是众泰汽车与福特汽车于2017年11月签署的新合资项目。按照当时双方的约定,合资公司首款新车将于2019年9月投产,但现在距离投产仅剩两个月,但合资项目仍难看到实质性进展。据记者了解,目前这家公司的名称为“众泰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筹)”,尚未通过国家发改委的正式审批。众泰福特并非孤例。另一家新的中外合资企业江淮大众更早成立。其首款车型思豪E20X早在2018年5月就已经亮相,但如今一年半过去了,而这款c……还没有量产。自2016年江淮大众开始筹备以来,国内汽车行业兴起了一股合资浪潮。与十几年前成立的合资公司不同,这一波合资公司的主营业务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江淮大众和众泰福特,这些企业还包括后来的长城宝马、吉利戴姆勒和江铃雷诺。关于这些新合资公司成立的背景,业内普遍认为是大众、福特等跨国车企为应对中国严格的“双积分”政策而做出的应对措施,通过与在华发展迅速的自主车企合资获得更多新能源积分。但阻碍江淮大众、众泰福特等合资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上述新的合资项目都没有取得实际成果。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是中国车企和国外车企的共识,但是成立合资公司前景如何?合资项目“止步”2017年11月,众泰汽车与福特汽车签署合资协议,双方拟成立合资公司,各占50%股份,将以全新品牌打造经济型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根据当时的协议内容,新合资公司总投资为50亿元,生产地在浙江金华。工厂产能规划30万辆,计划2019年9月投产。与众泰汽车签约的福特汽车亚太区总裁傅立德2018年表示,新合资公司将于2018年完成审批。然而现在已经是2019年第三季度,距离预期的金华工厂投产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合资项目始终没有获批。经济观察报记者从众泰汽车的投资者咨询平台上看到,近期有投资者询问“福特众泰合资公司是否有实质性进展?”公司董秘回应称“如果有进展,我们会及时公布”。但众泰福特的合资项目并不仅限于成立合资公司。2018年9月,福特智能出行有限公司与众泰汽车签署合资协议,双方计划各出资50%组建众泰福特智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协议,新合资公司将致力于为网约车运营企业和网约车驾驶员提供智能化、定制化的纯电动汽车出行解决方案。新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位于浙江杭州,首款用于网约车的车型为众泰Z500EV。但众泰与福特在出行领域的新合资,更像是在展示双方合作仍在继续的信心。铁牛集团董事长应任剑当时表示:“合资协议的签署再次确认了众泰和福特之间牢固的伙伴关系。”。据众泰汽车内部人员透露,目前众泰福特的合资项目主要由众泰汽车管理,福特几乎没有实质性投入,合资项目接近暂停。据了解,2018年5月,众泰汽车在给深交所的问询函中表示,未来众泰汽车子公司众泰新能源将不再从事纯电动乘用车相关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将纳入众泰福特新的合资公司,众泰新能源将从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众泰汽车据此将新能源项目打包到众泰福特合资公司,投入很大,但另一家合资公司福特汽车似乎投入不大。据记者了解,关于众泰福特的合资项目,福特中国很少在公开场合公开提及。7月31日,福特中国一位内部人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不太了解公司目前的进展。”无独有偶,江淮大众作为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合资成立的新能源公司,曾被视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业标杆,如今也已……进入了一个“静默期”。2016年9月,在中德两国高官的背书下,江淮与大众签署了合作备忘录。2017年5月,合资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17年6月,合资协议和投资协议正式签署,新能源汽车项目启动。2017年12月,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18年4月发布合资品牌SOL。2018年5月,首款产品思好E20X下线。可以说政策给江淮大众一路开了绿灯,从公司筹备到首款车上市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然而,思豪E20X下线已经一年多了,这款车依然没有上市。在大众汽车集团2019年度投资者大会上,大众汽车CEO迪斯就江淮大众首款产品思豪E20X为何没有按原计划在2018年第三季度上市发表声明:“E20X的部分技术参数与预期标准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正在调整和测试中。”但一年半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一款量产车下线并正式上市所需的时间。新合资公司的前景从江淮大众到众泰福特,再到长城宝马、吉利戴姆勒、江铃雷诺。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出现了一波新的合资企业。这些合资企业大多保持50%的持股比例。其中,江铃雷诺成立于2019年7月,是最新的一家。但不同的是,江铃雷诺是由雷诺汽车向江铃集团新能源公司增资10亿元成立的,占股50%。不是新的合资公司,所以手续比较简单。通过新的合资企业,大众、福特、雷诺、宝马、戴姆勒等跨国汽车公司都扩大了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雷诺在中国有四家合资企业。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的背景在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这份指导性文件的作用,其中明确指出“合资新能源汽车企业投资额度不受限制”。但对于新的合资热潮,业内更愿意将其与“双积分”政策联系起来。根据《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我国汽车企业不仅要实现2020年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5.0L/100km的要求,还要实现2020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达到12%,2021年至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为14%、16%和18%。显然,之前跨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发展缓慢,普遍面临较大的积分压力。而中国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占了先机,和中国自主车企合作就能轻松拿分。江淮大众与众泰福特的合作遵循了这一逻辑。江淮、众泰、江铃集团虽然不是主流自主企业,但在新能源方面是领先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合资企业无一例外地招致了业内的批评,因为从品牌高度来看,合资双方并不对等,大众、福特等跨国车企被指为积分“饥不择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新合资项目都面临着发展缓慢的问题。有分析认为,这也是由于政策原因。2018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明确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开放,汽车产业将在过渡期内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五年的过渡期,汽车行业的所有限制都将取消。正是这一明确的放开合资公司股比的政策,极大地改变了外资汽车企业在华投资的逻辑。在此之前成立的一批新合资企业虽然享受到了在华合资企业不受两家公司限制的好处,但实际上却“错过”了开放合资企业股比的红利。从实际来看,江淮大众和众泰福特总是受合资企业实际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就江淮汽车而言,2016年与大众签约时,正处于发展的巅峰。2016年,其汽车及各种底盘销量达到64.3万辆,同比增长9.4%,但此后一路下滑。2018年汽车销量降至46.24万辆,2019年上半年为23.5万辆,同比下降6.78%,虽然江淮2016年和2017年的纯电动汽车,众泰汽车的销量都保持在30万辆以上,但到2018年,只有23万辆,上半年仅销售新车7.39万辆与此同时,福特汽车公司近三两年一直在进行深度调整,在华销量从过去的百万辆以上下降到2018年的75万辆。换句话说,合资公司股东的发展并不顺利,这间接影响了新合资公司的发展。此外,各大跨国车企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态度近年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纷纷制定全面的新能源战略,这让之前成立的合资公司看起来更像是一种“临时对策”。在大众的新能源战略中,计划投资100亿欧元生产新能源汽车,并打造MEB等三大电动汽车平台。2020年将投入15款电动车新品,2025年将推出40款新能源汽车,其中中国市场销量将达到100万辆,但江淮大众仅定位为“城市小型电动车”。福特汽车公司的中国2.0战略中,将建立中国新能源汽车中心等四个中心,未来三年推出10款新能源汽车,但没有明确提到关于众泰福特。新合资起初被视为对自主品牌新能源发展的“围剿”作用,但目前似乎并未产生预期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会出现新的合资企业吗?对于新的合资热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吴松泉认为,“对外合资合作必须坚持以大力推进外资本土化和提高外资技术溢出效应为基本政策目标,逐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从汽车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从缺乏核心技术向拥有核心技术发展。”

标签:众泰福特大众江淮江铃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轻如鸿毛300亿,仅买来一个教训

也许是京威当零部件供应商太憋屈了?给你300亿,能做什么事?按理,绝对能轰轰烈烈地干些大事。比如,南方航空2016年买了12架波音公司的B7879飞机,总价也不过21788亿元人民币。

1900/1/1 0:00:00
科学家发现:钠电池容量下降的原因在于意外存在的氢

(图源:UCSB官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都离不开电池,电池为我们提供动力。

1900/1/1 0:00:00
三星研发新型汽车无线充电设备 具备高冷却效率

据外媒报道,美国专利商标局(USPatentampTrademarkOffice)公布了三星(Samsung)一项有关汽车无线充电设备的专利申请。

1900/1/1 0:00:00
沃特玛崩盘之后:电池问题频出,用户和车企身陷困局

2016年坚瑞沃能收购深圳沃特玛,一举成为动力电池行业巨头,几乎能与宁德时代、比亚迪比肩。两年后,沃特玛“闪崩”。2018年3月,沃特玛开始上演供应商堵门讨债年度大戏,一度引发舆论热议。

1900/1/1 0:00:00
抛弃救车市的幻想

(图片来源:壹图网)近期和不少车企高层交流的时候,他们在谈及未来的市场预期时候,都对下半年市场抱以厚望。大致的观点是,下半年一定不会比上半年更惨。

1900/1/1 0:00:00
J.D. Power研究显示中国新车质量大幅进步,蔚来以67个PP100排名品牌层面第一

8月8日,全球领先的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Power(君迪)在北京发布2019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结果显示,中国汽车行业新车质量问题数明显减少,整体新车质量大幅提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