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滴滴:野心家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8月5日,滴滴自动驾驶业务独立,由一个部门升级为公司。滴滴出行CTO张博兼任CEO。这一次,滴滴走出了科技巨头的步伐。今年4月,估值72.5亿美元的优步无人车业务正式分拆为独立公司,同时获得软银、丰田等财团10亿美元投资。2016年,谷歌将自动驾驶汽车业务从X实验室剥离出来,成立了新公司Waymo,以便更好地留住人才。媒体的评价是,一直在谈拆分自动驾驶业务的百度还没有消息,滴滴却这么快就抢了第一。当然滴滴一定要快,因为没有人比滴滴更清楚自动驾驶相比人类司机能节省多少成本。在滴滴2018年财报中,数据显示其在司机补贴上的投入高达113亿元,2018年全年亏损总额为109亿元。英特尔高级副总裁、Mobileye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曾经算过一笔账,“如今,司机在经济中占了80%的成本。一旦剔除司机成本,取而代之的是资本支出,即汽车成本和技术成本,技术成本可以控制在几万块钱。”因此,包括优步在内的移动出行平台不得不押注于自动驾驶业务。比如无人车运营,其实优步早在两年前就这么做了。只是因为一次致命事故,被紧急叫停了。但滴滴“快的”的领域其实远不止自动驾驶。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一下滴滴这两年的出行业务流程:2016年,自动驾驶研究院成立;2017年,滴滴出行实验室);成立于硅谷;2018年4月,与31家车企建立全球联盟,包括大众、丰田、雷诺、三菱等主流汽车品牌;2018年5月,确定将与大众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建立10万辆的共享出行车队。同时也会寻求其他领域合作的可能性,比如开发网约车新车型;2018年9月取得北京市自动驾驶路测资格;2019年3月,滴滴出行的主体公司北京小菊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滴滴沃亚”,业务范围涉及自动驾驶汽车技术;2019年7月,宣布与超过30万名不符合公司最新安全标准的司机终止合作,未来将有更多自动驾驶出租车投入使用;2019年7月,网约车开放平台正式上线,向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开放,将支持不同平台一键叫车,解决高峰时段平台运力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问题;同时,与广汽、东风、一汽等多家车企达成协议,如启出行、东风出行、一汽惠帝等第三方网约车服务商将全部接入滴滴开放平台。2019年7月,与比亚迪合资入股一家电动出租车公司,名为滴滴新能源汽车公司,比亚迪持股40%,滴滴持股60%;2019年7月,丰田向滴滴投资6亿美元,滴滴表示将扩大与丰田在智慧出行服务领域的合作。毫无疑问,相比融资,滴滴更深远的目的是向产业链上游走;2019年8月,宣布与英国石油公司BP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共同建设、开发和运营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为滴滴车主和社会车主提供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其中广州首个桩站已投入试运营;2019年8月,滴滴自动驾驶正式成为独立公司。显然,滴滴的商业动作越来越频繁。它的目标定位非常明确。一方面是让无人车改变司机的生活。另一方面,它正试图通过牵手更多的汽车厂商,打造更统一、辐射范围更广、服务质量更高的出行平台,推动网约车服务从C2C向B2C转型。滴滴希望在出行领域建立自己真正的壁垒。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在滴滴内部,现在出行业务的未来方向主要分为三层。最基础的一层是交通基础设施,由智能交通团队(2018年升级为“智能交通事业部”)负责,也就是借助滴滴掌握的交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能力来优化道路,比如根据道路交通动态实时调整红绿灯,缓解拥堵。这就是滴滴现在在做的事情。他们改造了全国数千个交通灯。中间层是车辆本身,包括推动滴滴车从燃油车到电动车,从有人驾驶到自动驾驶。顶楼是人与车关系的改变,也是程维和柳青口一直以来的理想,把车从不动产变成共享资源。从滴滴出行业务进程的时间表来看,其近期在出行领域的努力确实是围绕这几点展开的。然而,要实现它并不那么容易。天知道滴滴走了多少弯路,出行业务的核心暂时集中在这三点上。2018年,滴滴在产业链末端的“城配”拓展上做了很多尝试。首先,我推出了滴滴外卖业务。那段时间,你可以在很多城市的穿梭车道看到橘子外卖小哥。后来,它与Booking Holdings合作,Booking Holdings的app宣布将为用户提供打车服务接口,滴滴乘客也将能够直接通过app在Booking.com和Agoda平台上预订酒店住宿。然而,它开展得如火如荼还不到一年。今年年初,滴滴宣布关闭“非主营业务”,暂停包括外卖、酒店合作在内的业务。相关员工基本都已经跳槽或者下岗了。但还是可以看出,滴滴的梦想和野心远不止“出行”这么简单。因为按照程维一贯的行事方式,这种尝试的中止必定只是中止,而他目前专注主业、提高竞争壁垒的思路就是“大棋局”的布局。这个“大棋”不仅仅是我们上面看到的棋子。比如滴滴的海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目前,滴滴已在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实现本地化。在最早的拉美地区,贡献了滴滴的绝大部分海外订单,日订单量超过200万,占当地市场份额的20%以上,仅次于优步;;在禁止快车的日本,滴滴也通过与当地出租车公司合作,成为日本外资最多的出行公司。同时,滴滴的海外推广自然也包括了面向中国消费者的部分。最近的例子就是滴滴和日本航空的合作。双方联合推出了一揽子计划。在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滴滴将为所有购买中国至日本单程或往返公务舱的乘客提供滴滴专车国内接送优惠和日本出租车优惠。比如滴滴金融,也正在成为滴滴的急行军。8月5日,有媒体透露,滴滴正在筹划争取银行牌照,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东方银行。其注册地将在天津中新生态城,注册资本30亿元。这是滴滴在金融业务领域的又一笔大手笔。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滴滴就已经开始了金融布局。2016年3月,中富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正式涉足汽车金融领域;2016年6月获中国人寿6亿美元投资,间接获得保险代理牌照;2017年3月,余额理财产品“金桔宝”上线;2017年8月,重庆西海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开始向所有司机提供“滴滴贷”等贷款服务;2017年12月,通过收购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可以说,2017年底,滴滴金融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探索,版图已经扩展到汽车金融、保险、信贷、支付、理财等多个领域。同时纳入了支付、网络小贷、保险代理、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的许可资质。2018年2月,滴滴将金融板块升级为金融事业部,自此开始加速在金融领域的布局。2018年4月,面向包括司机、乘客在内的所有客户群体推出线上现金贷产品“滴滴贷”,正式进军消费金融领域;2018年5月,“信用支付”功能上线;2018年12月,推出自己的支付通道;2018年12月,上线重疾险“滴滴医疗险”和“滴滴互助”,正式布局类似支付宝“互助宝”的网络互助服务;2019年1月,客户端推出“金融服务”频道,消费者可以直接使用包括支付、借贷、理财、保险等多种服务;2019年4月,一站式“网约车金融”服务平台“全橙”系统上线,宣布为出行生态圈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2019年8月,媒体爆料滴滴正在申请银行牌照。和所有的互联网巨头一样,面对“流量+金融”的巨大变现,滴滴在前行。而且从安全性来看,滴滴平台更有特殊优势。一方面,在司机端,滴滴掌握着每个司机的收入,可以随时监控,减轻资金压力;一方面,在乘客端和司机端,滴滴掌握着所有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以完整分析用户的大致工作和家庭住址,甚至根据打车情况推断用户的经济状况。因此,依托优质用户的巨大流量,滴滴不会停止基于出行场景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更何况,金融是一个暴利行业。然而,滴滴在金融领域的频繁出击并非没有风险。比如金融服务的初期投入非常巨大,尤其是滴滴从0到1,初期投入产出比很低,滴滴还在亏损,资金链并不宽裕。比如,目前滴滴所有的金融布局都只是依靠出行类app,使用场景其实非常单一,市场潜力也不好预测。当然,在滴滴的野心面前,这些似乎都不算什么。2015年,滴滴在刘清演讲中的野心是解决中国8亿人的“出行难”问题。四年后,滴滴的新野心可能换了一句话——当你不在家的时候,请把一切都交给滴滴。8月5日,滴滴自动驾驶业务独立,由一个部门升级为公司。滴滴出行CTO张博兼任CEO。这一次,滴滴走出了科技巨头的步伐。今年4月,估值72.5亿美元的优步无人车业务正式分拆为独立公司,同时获得软银、丰田等财团10亿美元投资。2016年,谷歌将自动驾驶汽车业务从X实验室剥离出来,成立了新公司Waymo,以便更好地留住人才。媒体的评价是,一直在谈拆分自动驾驶业务的百度还没有消息,滴滴却这么快就抢了第一。当然滴滴一定要快,因为没有人比滴滴更清楚自动驾驶相比人类司机能节省多少成本。在滴滴2018年财报中,数据显示其在司机补贴上的投入高达113亿元,2018年全年亏损总额为109亿元。英特尔高级副总裁、Mobileye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曾经算过一笔账,“如今,司机在经济中占了80%的成本。一旦剔除司机成本,取而代之的是资本支出,即汽车成本和技术成本,技术成本可以控制在几万块钱。”因此,包括优步在内的移动出行平台不得不押注于自动驾驶业务。比如无人车运营,其实优步早在两年前就这么做了。只是因为一次致命事故,被紧急叫停了。但滴滴“快的”的领域其实远不止自动驾驶。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一下滴滴这两年的出行业务流程:2016年,自动驾驶研究院成立;2017年,滴滴出行实验室);成立于硅谷;2018年4月,与31家车企建立全球联盟,包括大众、丰田、雷诺、三菱等主流汽车品牌;2018年5月,确定将与大众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建立10万辆的共享出行车队。同时也会寻求其他领域合作的可能性,比如开发网约车新车型;2018年9月取得北京市自动驾驶路测资格;2019年3月,滴滴出行的主体公司北京小菊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滴滴沃亚”,业务范围涉及自动驾驶汽车技术;2019年7月,宣布与超过30万名不符合公司最新安全标准的司机终止合作,未来将有更多自动驾驶出租车投入使用;2019年7月,网约车开放平台正式上线,向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开放,将支持不同平台一键叫车,解决高峰时段平台运力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问题;同时,与广汽、东风、一汽等多家车企达成协议,如启出行、东风出行、一汽惠帝等第三方网约车服务商将全部接入滴滴开放平台。2019年7月,与比亚迪合资入股一家电动出租车公司,名为滴滴新能源汽车公司,比亚迪持股40%,滴滴持股60%;2019年7月,丰田向滴滴投资6亿美元,滴滴表示将扩大与丰田在智慧出行服务领域的合作。毫无疑问,相比融资,滴滴更深远的目的是向产业链上游走;2019年8月,宣布与英国石油公司BP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共同建设、开发和运营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为滴滴车主和社会车主提供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其中广州首个桩站已投入试运营;2019年8月,滴滴自动驾驶正式成为独立公司。显然,滴滴的商业动作越来越频繁。它的目标定位非常明确。一方面是让无人车改变司机的生活。另一方面,它正试图通过牵手更多的汽车厂商,打造更统一、辐射范围更广、服务质量更高的出行平台,推动网约车服务从C2C向B2C转型。滴滴希望在出行领域建立自己真正的壁垒。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在滴滴内部,现在出行业务的未来方向主要分为三层。最基础的一层是交通基础设施,由智能交通团队(2018年升级为“智能交通事业部”)负责,也就是借助滴滴掌握的交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能力来优化道路,比如根据道路交通动态实时调整红绿灯,缓解拥堵。这就是滴滴现在在做的事情。他们改造了全国数千个交通灯。中间层是车辆本身,包括推动滴滴车从燃油车到电动车,从有人驾驶到自动驾驶。顶楼是人与车关系的改变,也是程维和柳青口一直以来的理想,把车从不动产变成共享资源。从滴滴出行业务进程的时间表来看,其近期在出行领域的努力确实是围绕这几点展开的。然而,要实现它并不那么容易。天知道滴滴走了多少弯路,出行业务的核心暂时集中在这三点上。2018年,滴滴在产业链末端的“城配”拓展上做了很多尝试。首先,我推出了滴滴外卖业务。那段时间,你可以在很多城市的穿梭车道看到橘子外卖小哥。后来,它与Booking Holdings合作,Booking Holdings的app宣布将为用户提供打车服务接口,滴滴乘客也将能够直接通过app在Booking.com和Agoda平台上预订酒店住宿。然而,它开展得如火如荼还不到一年。今年年初,滴滴宣布关闭“非主营业务”,暂停包括外卖、酒店合作在内的业务。相关员工基本都已经跳槽或者下岗了。但还是可以看出,滴滴的梦想和野心远不止“出行”这么简单。因为按照程维一贯的行事方式,这种尝试的中止必定只是中止,而他目前专注主业、提高竞争壁垒的思路就是“大棋局”的布局。这个“大棋”不仅仅是我们上面看到的棋子。比如滴滴的海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目前,滴滴已在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实现本地化。在最早的拉美地区,贡献了滴滴的绝大部分海外订单,日订单量超过200万,占当地市场份额的20%以上,仅次于优步;;在禁止快车的日本,滴滴也通过与当地出租车公司合作,成为日本外资最多的出行公司。同时,滴滴的海外推广自然也包括了面向中国消费者的部分。最近的例子就是滴滴和日本航空的合作。双方联合推出了一揽子计划。在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滴滴将为所有购买中国至日本单程或往返公务舱的乘客提供滴滴专车国内接送优惠和日本出租车优惠。比如滴滴金融,也正在成为滴滴的急行军。8月5日,有媒体透露,滴滴正在筹划争取银行牌照,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东方银行。其注册地将在天津中新生态城,注册资本30亿元。这是滴滴在金融业务领域的又一笔大手笔。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滴滴就已经开始了金融布局。2016年3月,中富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正式涉足汽车金融领域;2016年6月获中国人寿6亿美元投资,间接获得保险代理牌照;2017年3月,余额理财产品“金桔宝”上线;2017年8月,重庆西海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开始向所有司机提供“滴滴贷”等贷款服务;2017年12月,通过收购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可以说,2017年底,滴滴金融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探索,版图已经扩展到汽车金融、保险、信贷、支付、理财等多个领域。同时纳入了支付、网络小贷、保险代理、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的许可资质。2018年2月,滴滴将金融板块升级为金融事业部,自此开始加速在金融领域的布局。2018年4月,面向包括司机、乘客在内的所有客户群体推出线上现金贷产品“滴滴贷”,正式进军消费金融领域;2018年5月,“信用支付”功能上线;2018年12月,推出自己的支付通道;2018年12月,上线重疾险“滴滴医疗险”和“滴滴互助”,正式布局类似支付宝“互助宝”的网络互助服务;2019年1月,客户端推出“金融服务”频道,消费者可以直接使用包括支付、借贷、理财、保险等多种服务;2019年4月,一站式“网约车金融”服务平台“全橙”系统上线,宣布为出行生态圈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2019年8月,媒体爆料滴滴正在申请银行牌照。和所有的互联网巨头一样,面对“流量+金融”的巨大变现,滴滴在前行。而且从安全性来看,滴滴平台更有特殊优势。一方面,在司机端,滴滴掌握着每个司机的收入,可以随时监控,减轻资金压力;一方面,在乘客端和司机端,滴滴掌握着所有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以完整分析用户的大致工作和家庭住址,甚至根据打车情况推断用户的经济状况。因此,依托优质用户的巨大流量,滴滴不会停止基于出行场景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更何况,金融是一个暴利行业。然而,滴滴在金融领域的频繁出击并非没有风险。比如金融服务的初期投入非常巨大,尤其是滴滴从0到1,初期投入产出比很低,滴滴还在亏损,资金链并不宽裕。比如,目前滴滴所有的金融布局都只是依靠出行类app,使用场景其实非常单一,市场潜力也不好预测。当然,在滴滴的野心面前,这些似乎都不算什么。2015年,滴滴在刘清演讲中的野心是解决中国8亿人的“出行难”问题。四年后,滴滴的新野心可能换了一句话——当你不在家的时候,请把一切都交给滴滴。

标签:丰田比亚迪北京大众东风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从长城宝马风波看中外车企合资新时代

无论是长城、宝马的暗暗博弈还是比亚迪、丰田这样的沟通协作亦或是吉利、戴姆勒的互相持股都体现出了中国自主品牌的成长。三十年卧薪尝胆中国汽车行业悄然走进中外合资的新时代。

1900/1/1 0:00:00
保障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博格华纳发布OBC

基于排放标准提高、各地限行限牌政策等用车环境的变化,近些年来,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所占份额节节攀升。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提升,与之相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1900/1/1 0:00:00
盘点:全球搜索频次最高的十款电动车

北京时间8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有媒体对全球民众网络搜索频次最高的十款电动汽车进行了盘点,以下是文章摘译:1、特斯拉ModeModel3,

1900/1/1 0:00:00
两年内推5款新车?捷豹路虎加速触电

日前,有海外媒体称捷豹路虎将在未来两年内推出5款全新车型,除了仍搭载内燃机的MHEV和PHEV车型外,依托全新的MLA平台,捷豹路虎旗下的XJ、发现等车型将首次推出纯电动版本。

1900/1/1 0:00:00
比亚迪7月销售新能源车16567辆 同比下降11.84%

8月7日,比亚迪发布销量快报显示,今年7月比亚迪共销售新能源车16567辆,同比下降1184,其中乘用车16010辆,包括9515辆纯电动车型和6495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车型。

1900/1/1 0:00:00
Dirac联手哈曼优化Polestar 2音频性能

日前,有消息称,著名音频公司Dirac与哈曼国际共同为Polestar2设计出一套全新的车载音频系统,从而为该车带来更出色的听音体验。其中Dirac公司负责有源声学处理,哈曼国际提供扬声器系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