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滴滴:在野心已成老生常谈的时代狂奔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如何定义滴滴?如果是四五年前,我们会说是在线打车APP。那么,现在呢?有人说滴滴是个有野心的人,有人说它是出行领域的独角兽,估值560亿美元,还有人说它是全球融资额最大的未上市公司。滴滴作为一个现象级的存在,走过弯路,犯过错误。但在这个新时代的科技大潮席卷下,它依然站在了最前沿,喊出了“让旅行更美好”这句话。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愿景:“出行”迭代,打造“小前端,大平台”说到滴滴的愿景或使命,一直围绕着“让出行更美好”。2012年,小菊科技在京成立,推出“滴滴打车”APP。从它自身的定位可以看出,当时的“出行”是有边界的,是为了解决打车难的问题。2014年5月,“滴滴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打车”。2015年9月,“滴滴打车”全面升级,更名为“滴滴出行”,明确打造一站式出行平台。在这一点上,滴滴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它要改变的“出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回顾2014年滴滴联合创始人李想谈到公司的终极愿景,其实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野心。“其实我们一直在低头,当然也在仰望未来。其实出行,包括滴滴打车,其实只是互联网中的一个应用场景。希望以后我们的应用可以和衣食住行结合起来,饭后出行或者任何地方都可以联系我们。真正做到小前端、大平台,弱化滴滴打车的概念,专门做后面的调度平台,才是我们真正的想法。”如今,滴滴的触角早已伸向整个出行领域。不仅将基础网约车业务做大,拓展海外,还紧跟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的热潮,瞄准未来出行领域的“极致”解决方案。为了更广泛地渗透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滴滴也做了外卖服务等尝试。然而,加速扩张的野心终于碰壁了。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扩展:“抢食”受挫,人车关系才是正途。《滴滴程维》一书中有一句话:在巨头的阴影下前行,“速度秒杀就是加快发展速度,快速覆盖全国市场,拓展多业务线,干掉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确立行业老大的地位。”这样的野心几乎都是行业巨头拥有的,滴滴只是其中之一。所以除了最基础的业务,探索其他方向是常有的事。比如“旅行+外卖”的组合,并不是首创。出行领域的行业巨头,如优步、Grab等,都在做这个从核心业务到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业务,效果也不错。2015年推出的Uber Eats大获成功。当2019年第二季度亏损达到52亿美元时,增值服务Uber Eats表现亮眼:其月用户同比增长140%,与320万家餐厅合作时,其收入飙升72%(5.95亿美元)。本季度的利润数据甚至可以与中国外卖巨头美团相提并论。Grab在2018年3月合并优步的东南亚业务后,加快了业务扩张的步伐。据悉,在过去的一年里,Grab的外卖业务已经扩展到了6个国家的199个城市,在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的市场份额已经排名第一。而滴滴的路走得并不顺利。自身的布局失误和强劲的竞争对手美团,让滴滴的分支业务“短命”。2018年4月,滴滴外卖业务落地无锡,此后在南京、泰州、成都等地陆续开通。有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外卖有一个“百城计划”,即到2018年底,滴滴外卖业务将覆盖全国,之后外卖业务将独立,更多的品类和服务将由独立app承载。然而,自2018年7月进入河南郑州后,滴滴一直没有开出……ew城市至今,暂时停在国内五个城市。对此,滴滴回应称,其外卖业务并未停止运营。“滴滴目前正在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达拉哈拉的特定区域推出外卖业务。”但有消息称,滴滴外卖业务虽然没有裁撤,但已经开始裁员分流,滴滴外卖的裁员幅度可能高达50%。这意味着近十亿元相当于打击了水漂,滴滴外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基本走到了尽头。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应该说,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靠烧钱解决,任何一个在某个领域成长起来的企业,都不应该低估另一个领域的进入壁垒和竞争对手的反映程度。这也是滴滴进军外卖失败的原因,美团在打车领域也难成气候。经过这次尝试,滴滴似乎突然醒悟,面对需要烧钱、短期内无法带来直接收益的业务,变得更加谨慎。同时,这个企业的业务优先级也差不多确定了:网约车是基础;紧盯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自动驾驶;其他方向可以发展,但绝不是主力。正如滴滴官网上的愿景所写:“引领汽车和交通行业变革的世界级科技公司;全球最大的一站式旅游平台;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运营商;智能交通技术的全球领导者,探索出行新技术,关注人车关系,是滴滴的正解。出行:三层业务全覆盖,新能源+自动驾驶成为引擎。在此之前,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内部出行业务主要分为三层。”最基础的一层是交通基础设施,由智能交通团队(2018年升级为“智能交通事业部”)负责,意思是用滴滴掌握的交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能力优化道路,比如根据道路交通动态实时调整红绿灯,缓解拥堵。这就是滴滴现在在做的事情,他们在全国改造了2000个红绿灯;中间层是车辆本身,包括滴滴车辆从燃油车到电动车,从有人驾驶到自动驾驶的推广;最顶层是人与车关系的改变,也是程维和柳青口一直以来的理想,把车从私有变成共享资源。“从最近的布局来看,这个‘三层理论’可以得到印证,中坚力量和亮眼的‘新星’是新能源和自动驾驶。车源能源融合,深化新能源布局说到滴滴出行领域的布局,与31家汽车行业合作伙伴联合成立的“洪流联盟”必须有个名字。这相当于滴滴尝试涉足很多不同的领域,新能源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2月8日,滴滴年会上,在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发表的演讲中,多次提到“洪流战略”的重要性:“洪流浮出水面,滴滴入行,围绕车主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最终成为共享汽车运营商”。这个战略是滴滴在2015年提出的。2018年4月24日,滴滴正式宣布与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的“洪流联盟”。滴滴表示,作为一个开放的组织,刘宏联盟以开放、融合、相互赋能为核心价值观,广泛与汽车全产业链合作,共同为汽车运营商搭建开放、高效、共赢的平台,推动新能源、智能、共享产业发展。在新闻发布会当天,程维提出了以下三个目标:1 .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服务20亿用户和全球50%的出行需求;2.搭建汽车运营平台,推广超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据悉,目前滴滴平台上运营的新能源汽车超过60万辆,占纯电动汽车总数的近30%,2020年运营车辆将超过100万辆;3.成为智能交通技术的全球领导者,未来的城市交通将因AI而改变。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截图自滴滴官网在新能源,具体来说,滴滴是从两个区域进攻。首先是车源领域。先简单看一下2019年的重点动作:滴滴与一汽、丰田、BAIC、比亚迪、广汽等车企达成战略合作,与头部车企在车队运营、租车、能源、维修、在线租车、自动驾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合作,共同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与车和家(李)共同探索设计共享出行场景的智能共享汽车,推动“洪流联盟”进一步落地;7月,滴滴小橙专车服务升级组织架构,成立专车事业部,深化与车企合作,对接滴滴与汽车行业的资源和需求,输出并赋能车企发展,成为滴滴与汽车产业链共生共赢的桥梁;8月,滴滴旗下小菊专车服务与平安集团旗下四家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国际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平安基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租车、保险、维修、充电等领域展开合作。这是“激流联盟”落地的又一步。业内有一种说法,滴滴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试图将网约车服务从C2C转换为B2C,在出行领域制造竞争壁垒。不过滴滴表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第三,是能源领域。在这部分,滴滴加强新能源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布局,以与其新能源汽车形成配套产业。6月26日,滴滴出行与南方电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实现平台互联互通,为新能源车主打造车、桩、网“一体化”综合服务。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出行、充电、汽车销售租赁、汽车后市场服务等领域达成深度合作;8月1日,滴滴宣布与英国石油巨头BP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目标是在中国共同建设、开发和运营新能源充电站,为包括滴滴车主和社会车主在内的司机提供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正式宣布当天,BP在广州建立的首个充电站已经接入滴滴出行旗下的小桔充电平台。当然,滴滴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不仅仅是为了充电桩行业,而是为了汽车后市场的拓展。可以肯定的是,滴滴和BP的合作绝不是新能源充电桩和汽车后市场领域的最后一个例子。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押注自动驾驶,或者说想要“复制”优步的上市,对于未来的出行方式,无论是业界还是公众,基本都达成了共识:自动驾驶。虽然技术还不成熟,安全风险高,但不可否认这是大势所趋。对于还在亏损的旅行公司来说,抓住了自动驾驶的研发,就看到了盈利扭亏为盈的希望,仿佛抓住了未来。以滴滴的前身优步为例。今年4月,优步正式将估值72.5亿美元的无人车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同时获得软银和丰田等财团的10亿美元投资。一个月后,优步成功IPO。滴滴自然不想落后。8月5日,滴滴自动驾驶业务独立,由一个部门升级为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滴滴出行CTO张博兼任CEO。这步棋不是小事,肯定早就计划好了。回头看,从2016年开始就有迹可循。2016年,滴滴成立自动驾驶团队;2017年,滴滴出行实验室);成立于硅谷;2018年5月,与大众汽车成立合资公司,目标是提供约10万辆电动或自动驾驶共享车队;同月,同年5月,滴滴美国研究院获得美国加州路测资质;2018年9月取得北京市自动驾驶路测资格;2018年11月,滴滴宣布将在加拿大多伦多建立滴滴实验室,并与多伦多大学达成自动驾驶研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9年3月,滴滴出行的主体公司北京小菊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滴滴沃亚”,业务范围涉及自动驾驶汽车技术;2019年7月,宣布与超过30万名不符合公司最新安全标准的司机终止合作,未来将有更多自动驾驶出租车投入使用;2019年7月,丰田6亿美元投资滴滴,双方将在智慧出行服务领域拓展合作;现在,有消息称,滴滴正在与其最大股东软银和潜在投资者就自动驾驶的新一轮融资进行谈判。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外界普遍猜测,滴滴正在效仿优步剥离自动驾驶部分,意图获得更高的估值,为上市做准备。毕竟要实现IPO,让“太烧钱”的自动驾驶业务自己寻找出路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滴滴的自动驾驶公司能够像优步ATG一样发展,不仅可以拥有自己的造血能力,还可以为滴滴提高上市前的估值。如何定义滴滴?如果是四五年前,我们会说是在线打车APP。那么,现在呢?有人说滴滴是个有野心的人,有人说它是出行领域的独角兽,估值560亿美元,还有人说它是全球融资额最大的未上市公司。滴滴作为一个现象级的存在,走过弯路,犯过错误。但在这个新时代的科技大潮席卷下,它依然站在了最前沿,喊出了“让旅行更美好”这句话。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愿景:“出行”迭代,打造“小前端,大平台”说到滴滴的愿景或使命,一直围绕着“让出行更美好”。2012年,小菊科技在京成立,推出“滴滴打车”APP。从它自身的定位可以看出,当时的“出行”是有边界的,是为了解决打车难的问题。2014年5月,“滴滴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打车”。2015年9月,“滴滴打车”全面升级,更名为“滴滴出行”,明确打造一站式出行平台。在这一点上,滴滴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它要改变的“出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回顾2014年滴滴联合创始人李想谈到公司的终极愿景,其实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野心。“其实我们一直在低头,当然也在仰望未来。其实出行,包括滴滴打车,其实只是互联网中的一个应用场景。希望以后我们的应用可以和衣食住行结合起来,饭后出行或者任何地方都可以联系我们。真正做到小前端、大平台,弱化滴滴打车的概念,专门做后面的调度平台,才是我们真正的想法。”如今,滴滴的触角早已伸向整个出行领域。不仅将基础网约车业务做大,拓展到海外,还紧跟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的热潮,瞄准未来出行领域的“极致”解决方案。为了更广泛地渗透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滴滴也做了外卖服务等尝试。然而,加速扩张的野心终于碰壁了。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扩展:“抢食”受挫,人车关系才是正途。《滴滴程维》一书中有一句话:在巨头的阴影下前行,“速度秒杀就是加快发展速度,快速覆盖全国市场,拓展多业务线,干掉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确立行业老大的地位。”这样的野心几乎都是行业巨头拥有的,滴滴只是其中之一。所以除了最基础的业务,探索其他方向是常有的事。比如“旅行+外卖”的组合,并不是首创。出行领域的行业巨头,如优步、Grab等,都在做这个从核心业务到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业务,效果也不错。2015年推出的Uber Eats大获成功。当2019年第二季度亏损达到52亿美元时,增值服务Uber Eats表现亮眼:其月用户同比增长140%,与320万家餐厅合作时,其收入飙升72%(5.95亿美元)。本季度的利润数据甚至可以与中国外卖巨头美团相提并论。Grab在2018年3月合并优步的东南亚业务后,加快了业务扩张的步伐。据悉,在过去的一年里,Grab的外卖业务已经扩展到6个国家的199个城市……其市场份额在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均排名第一。而滴滴的路走得并不顺利。自身的布局失误和强劲的竞争对手美团,让滴滴的分支业务“短命”。2018年4月,滴滴外卖业务落地无锡,此后在南京、泰州、成都等地陆续开通。有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外卖有一个“百城计划”,即到2018年底,滴滴外卖业务将覆盖全国,之后外卖业务将独立,更多的品类和服务将由独立app承载。然而,2018年7月进入河南郑州后,滴滴至今没有新开一个城市,暂时停在国内5个城市。对此,滴滴回应称,其外卖业务并未停止运营。“滴滴目前正在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达拉哈拉的特定区域推出外卖业务。”但有消息称,滴滴外卖业务虽然没有裁撤,但已经开始裁员分流,滴滴外卖的裁员幅度可能高达50%。这意味着近十亿元相当于打击了水漂,滴滴外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基本走到了尽头。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应该说,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靠烧钱解决,任何一个在某个领域成长起来的企业,都不应该低估另一个领域的进入壁垒和竞争对手的反映程度。这也是滴滴进军外卖失败的原因,美团在打车领域也难成气候。经过这次尝试,滴滴似乎突然醒悟,面对需要烧钱、短期内无法带来直接收益的业务,变得更加谨慎。同时,这个企业的业务优先级也差不多确定了:网约车是基础;紧盯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自动驾驶;其他方向可以发展,但绝不是主力。正如滴滴官网上的愿景所写:“引领汽车和交通行业变革的世界级科技公司;全球最大的一站式旅游平台;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运营商;智能交通技术的全球领导者,探索出行新技术,关注人车关系,是滴滴的正解。出行:三层业务全覆盖,新能源+自动驾驶成为引擎。在此之前,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内部出行业务主要分为三层。”最基础的一层是交通基础设施,由智能交通团队(2018年升级为“智能交通事业部”)负责,意思是用滴滴掌握的交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能力优化道路,比如根据道路交通动态实时调整红绿灯,缓解拥堵。这就是滴滴现在在做的事情,他们在全国改造了2000个红绿灯;中间层是车辆本身,包括滴滴车辆从燃油车到电动车,从有人驾驶到自动驾驶的推广;最顶层是人与车关系的改变,也是程维和柳青口一直以来的理想,把车从私有变成共享资源。“从最近的布局来看,这个‘三层理论’可以得到印证,中坚力量和亮眼的‘新星’是新能源和自动驾驶。车源能源融合,深化新能源布局说到滴滴出行领域的布局,与31家汽车行业合作伙伴联合成立的“洪流联盟”必须有个名字。这相当于滴滴尝试涉足很多不同的领域,新能源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2月8日,滴滴年会上,在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发表的演讲中,多次提到“洪流战略”的重要性:“洪流浮出水面,滴滴入行,围绕车主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最终成为共享汽车运营商”。这个战略是滴滴在2015年提出的。2018年4月24日,滴滴正式宣布与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的“洪流联盟”。滴滴表示,作为一个开放的组织,刘宏联盟以开放、融合、相互赋能为核心价值观,广泛与汽车全产业链合作,共同为汽车运营商搭建开放、高效、共赢的平台,推动新能源、智能、共享产业发展。在新闻发布会当天,程维提出了以下三个目标:1 .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服务20亿用户和全球50%的出行需求;2.搭建汽车运营平台,推广超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据悉,目前滴滴平台上运营的新能源汽车超过60万辆,占纯电动汽车总数的近30%,2020年运营车辆将超过100万辆;3.成为智能交通技术的全球领导者,未来的城市交通将因AI而改变。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截图自滴滴官网在新能源,具体来说,滴滴是从两个区域进攻。首先是车源领域。先简单看一下2019年的重点动作:滴滴与一汽、丰田、BAIC、比亚迪、广汽等车企达成战略合作,与头部车企在车队运营、租车、能源、维修、在线租车、自动驾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合作,共同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与车和家(李)共同探索设计共享出行场景的智能共享汽车,推动“洪流联盟”进一步落地;7月,滴滴小橙专车服务升级组织架构,成立专车事业部,深化与车企合作,对接滴滴与汽车行业的资源和需求,输出并赋能车企发展,成为滴滴与汽车产业链共生共赢的桥梁;8月,滴滴旗下小菊专车服务与平安集团旗下四家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国际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平安基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租车、保险、维修、充电等领域展开合作。这是“激流联盟”落地的又一步。业内有一种说法,滴滴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试图将网约车服务从C2C转换为B2C,在出行领域制造竞争壁垒。不过滴滴表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第三,是能源领域。在这部分,滴滴加强新能源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布局,以与其新能源汽车形成配套产业。6月26日,滴滴出行与南方电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实现平台互联互通,为新能源车主打造车、桩、网“一体化”综合服务。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出行、充电、汽车销售租赁、汽车后市场服务等领域达成深度合作;8月1日,滴滴宣布与英国石油巨头BP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目标是在中国共同建设、开发和运营新能源充电站,为包括滴滴车主和社会车主在内的司机提供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正式宣布当天,BP在广州建立的首个充电站已经接入滴滴出行旗下的小桔充电平台。当然,滴滴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不仅仅是为了充电桩行业,而是为了汽车后市场的拓展。可以肯定的是,滴滴和BP的合作绝不是新能源充电桩和汽车后市场领域的最后一个例子。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押注自动驾驶,或者说想要“复制”优步的上市,对于未来的出行方式,无论是业界还是公众,基本都达成了共识:自动驾驶。虽然技术还不成熟,安全风险高,但不可否认这是大势所趋。对于还在亏损的旅行公司来说,抓住了自动驾驶的研发,就看到了盈利扭亏为盈的希望,仿佛抓住了未来。以滴滴的前身优步为例。今年4月,优步正式将估值72.5亿美元的无人车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同时获得软银和丰田等财团的10亿美元投资。一个月后,优步成功IPO。滴滴自然不想落后。8月5日,滴滴自动驾驶业务独立,由一个部门升级为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滴滴出行CTO张博兼任CEO。这步棋不是小事,肯定早就计划好了。回头看,从2016年开始就有迹可循。2016年,滴滴成立自动驾驶团队;2017年,滴滴出行实验室);成立于硅谷;2018年5月,与大众汽车成立合资公司,目标是提供约10万辆电动或自动驾驶共享车队;同月,同年5月,滴滴美国研究院获得美国加州路测资质;2018年9月取得北京市自动驾驶路测资格;2018年11月,滴滴宣布将在加拿大多伦多建立滴滴实验室,并与多伦多大学达成自动驾驶研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9年3月,滴滴出行的主体公司北京小菊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滴滴沃亚”,业务范围涉及自动驾驶汽车技术;2019年7月,宣布与超过30万名不符合公司最新安全标准的司机终止合作,未来将有更多自动驾驶出租车投入使用;2019年7月,丰田6亿美元投资滴滴,双方将在智慧出行服务领域拓展合作;现在,有消息称,滴滴正在与其最大股东软银和潜在投资者就自动驾驶的新一轮融资进行谈判。

Beijing, Toyota, Volkswagen, BYD, Hechuang

外界普遍猜测,滴滴正在效仿优步剥离自动驾驶部分,意图获得更高的估值,为上市做准备。毕竟要实现IPO,让“太烧钱”的自动驾驶业务自己寻找出路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滴滴的自动驾驶公司能够像优步ATG一样发展,不仅可以拥有自己的造血能力,还可以为滴滴提高上市前的估值。但滴滴目前的亏损困境,绝对不是这一招能解决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投资自动驾驶就是投资未来。没有人能说你能不能坚持,直到你最终看到了好处。这个时代,野心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但成功之路漫漫。虽然滴滴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不变的“让出行更美好”让人感觉还在未来。但滴滴目前的亏损困境,绝对不是这一招能解决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投资自动驾驶就是投资未来。没有人能说你能不能坚持,直到你最终看到了好处。这个时代,野心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但成功之路漫漫。虽然滴滴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不变的“让出行更美好”让人感觉还在未来。

标签:北京丰田大众比亚迪合创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有了这些黑科技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将孩子遗忘在车内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美国公司官网)2018年6月,湖北枣阳市一名4岁半男童被遗忘在幼儿园负责人的私家车内4小时,最终送医治疗无效死亡;

1900/1/1 0:00:00
不差钱?就差钱!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融了多少资?

“没什么别没钱”,今年的造车新势力们想必对这句话格外的感同身受。上周五(8月16日),理想汽车(原名车和家)宣布完成53亿美元C轮融资。

1900/1/1 0:00:00
滑铁卢大学将区块链集成至现有能源系统 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站覆盖率

据外媒报道,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ofWaterloo)成功将区块链技术集成至能源系统,这一举措可能会有助于扩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1900/1/1 0:00:00
雷丁汽车i3、i5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4.98万元起

2019年8月19日,雷丁全新高速新能源汽车i3、i5正式上市。雷丁i3推出经济版、经济版K、舒适版共三款车型,雷丁i5则推出舒适版车型。

1900/1/1 0:00:00
李想:理想ONE即将交付 不给蔚来汽车负面“背黑锅”

8月19日,汽车之家创始人、理想汽车创办人李想在微博发文表示:“最近有个不好的现象,也许是理想ONE要开始交付了,蔚来汽车有任何负面新闻都有人往我们身上甩。

1900/1/1 0:00:00
EU7领衔 北汽新能源成都车展阵容曝光

日前,我们从官方了解到,北汽新能源将会在9月初的成都车展上带来多款纯电动车型参展,其中定位中型纯电轿车的EU7将会在本次展会中正式亮相。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