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分别由宝马、SAIC和滴滴获得。这些牌照由上海市政府颁发,这意味着三家公司可以率先开发城市道路上的示范应用,即功能性载人应用。总的来说,他们从现在开始就有资格在路上载人了。“我们将很快在上海嘉定提供安全合规的自驾游服务。只要你在这个区域,你就能看到一个新的提醒——自动驾驶,我们会有30多辆车。”滴滴出行CTO、自动驾驶公司CEO张博说。根据《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单个申请人首次申请道路测试的车辆数量不超过50辆,且测试完成6个月后,未发生交通违法和责任交通事故,自行车自动驾驶测试平均里程不低于1000公里的,可以申请增加测试车辆数量。数据显示,上海市嘉定区开放道路测试安全里程累计超过24000公里,累计测试时间超过1200小时,未发生任何交通事故。接下来,在复杂多变的城市道路上行驶,考验企业能否平稳行驶,值得关注。测试场景已经翻了两番。2016年10月,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写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作为其板块之一正式亮相。路线图明确显示,到2020年,初步形成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体系,启动智慧城市相关建设。有条件自动驾驶及其下属(驾驶辅助(DA)和部分自动驾驶(PA))新车装备率将达到50%,交通事故将减少30%,通行效率将提高10%,油耗和排放将降低5%。随后,北京、重庆等地都在积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上海也不例外。除了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正式启动,上海还向SAIC、宝马等车企发放了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并将开放道路测试范围增加至11.1公里。此次公布的第三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将在大幅延长行驶里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测试应用场景的丰富和多样化。具体来说,在原来11.1公里的基础上,增加了42.5公里,长度达到53.6公里,面积65平方公里,涉及不同类型和等级的道路,测试场景从350个增加到1580个。同时,智能网联汽车的活动将延伸到生活中的所有场景,比如工业区、商业区、交通枢纽、住宅区等等。这相当于智能网联汽车将真正从最初的实验室阶段进入实战。根据上述办法中的定义,智能网联汽车包括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雷锋。com新智能驾驶查询发现,上海市的示范应用主要是指申请人取得本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资质并满足相应条件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的非盈利性智能网联汽车载客、载货或者特种作业的测试。从上述规定来看,上海此次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的行动,更像是对自动驾驶真实道路的一次测试。然而,它所面临的问题是,申请人是否能够通过现有的解决方案真正识别和处理真实道路上的大量信号。毕竟从封闭道路中的测试到城市道路上的测试,场景太复杂了。如何应对SAIC……作为首批测试企业的滴滴和宝马,在智能网联的发展上各有侧重。另外,SAIC和宝马属于传统汽车公司,而滴滴是一家共享出行服务提供商。它们的共同点是可以配备L3或L4功能。有些车企虽然觉得L3是纯鸡肋,但是选择直接开发L4功能。但业内普遍认为,L3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L4更多面向B端,由B端定制、购买、运营。对于车企来说,从自行车智能化和智能交通的角度投入智能网联的研发,意义重大。SAIC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思杰认为,智能网联是未来汽车差异化的核心,共享出行是智能网联的重要商业实践。目前,SAIC主要搭载斑马智行系统,通过智能驾驶控制器iECU和智能网联控制器iBOX的研发,以及智能驾驶测试测评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布局智能网联。至于宝马,在智能网联方面的一些想法首先体现在Vision iNEXT上。宝马此前提出了两种未来驾驶体验的设计理念,即“愉悦驾驶”和“愉快驾驶”,分别代表自动驾驶和人类驾驶。其中,“享受”模式涵盖了车辆自动驾驶时的所有体验。在这种模式下,车辆为驾乘人员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移动生活空间,并可以通过车内的互动通讯和娱乐设施充分放松和释放自我,满足驾乘人员的多样化需求。现在如果真的要在城市道路上进行载人测试,滴滴似乎更容易获得回报。“我认为L4和L5未来最大的商业场景是滴滴这样的出行网络。从技术角度来说,自动驾驶技术在十年之内还是有限的。它只能在天气好、路段好、交通基础设施好的情况下自动驾驶,但这对消费者来说没有吸引力。”张博说。雷锋。com新智家了解到,滴滴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提供自动驾驶汽车和人类司机混合配送模式,在简单路况下,如郊区,从自动驾驶汽车接单,在复杂路口,如高速公路、地下通道、高架桥等地,从人类司机接单。只有一大堆问题。当然,智能网络技术的发展并非没有问题。据雷锋网新推出的智能司机,在业内的初步设定是通过智能网联技术,将道路设施、车辆、云、智能交通大脑进行整合,进一步实现司机与行人的合作,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但是现在,“无论是我们的自动驾驶团队,还是做自行车智能路线或者车厂的同行,大家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车相信对方提供的信息是可信的?汽车本身的ADAS感知有些问题。ADAS摄像头的成功率只有90%,识别红绿灯的成功率是99%。如何说服车是99%?出了问题谁负责?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华为C-V2X产品领域总经理陆晓峰提到了这一点。吕晓峰认为,ADAS在不增加智能联网技术的情况下,会有更强的能力。如果联网信息不可靠,那么企业就不敢用。解决方案之一是重新规划和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同时必须有人能够保证道路感知信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现有的地方政府和检测企业在拿到牌照后,还不能放手去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表示,计算、车载终端、云控制、高精度动态地图、信息安全等基础平台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支柱部件,围绕这些部件肯定会有产业生态。将基础计算平台视为……比如,开发这个平台,产业链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汽车电子产业链中,一级和二级是为主机厂服务的。但是在智能网联时代,会有人工智能加速硬件,Tier 1没有这样的技术,需要从第三方购买。“未来是万物互联。连接时,会有数据交换。这是一个跨界,也是另一个全新的领域。”李克强表示,在未来的智能网联时代,基础组件一定不是过去一级、二级或者OEM完成的,而是会出现一个平台提供商来提供服务。
9月16日,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分别由宝马、SAIC和滴滴获得。这些牌照由上海市政府颁发,这意味着三家公司可以率先开发城市道路上的示范应用,即功能性载人应用。总的来说,他们从现在开始就有资格在路上载人了。“我们将很快在上海嘉定提供安全合规的自驾游服务。只要你在这个区域,你就能看到一个新的提醒——自动驾驶,我们会有30多辆车。”滴滴出行CTO、自动驾驶公司CEO张博说。根据《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单个申请人首次申请道路测试的车辆数量不超过50辆,且测试完成6个月后,未发生交通违法和责任交通事故,自行车自动驾驶测试平均里程不低于1000公里的,可以申请增加测试车辆数量。数据显示,上海市嘉定区开放道路测试安全里程累计超过24000公里,累计测试时间超过1200小时,未发生任何交通事故。接下来,在复杂多变的城市道路上行驶,考验企业能否平稳行驶,值得关注。测试场景已经翻了两番。2016年10月,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写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作为其板块之一正式亮相。路线图明确显示,到2020年,初步形成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体系,启动智慧城市相关建设。有条件自动驾驶及其下属(驾驶辅助(DA)和部分自动驾驶(PA))新车装备率将达到50%,交通事故将减少30%,通行效率将提高10%,油耗和排放将降低5%。随后,北京、重庆等地都在积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上海也不例外。除了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正式启动,上海还向SAIC、宝马等车企发放了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并将开放道路测试范围增加至11.1公里。此次公布的第三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将在大幅延长行驶里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测试应用场景的丰富和多样化。具体来说,在原来11.1公里的基础上,增加了42.5公里,长度达到53.6公里,面积65平方公里,涉及不同类型和等级的道路,测试场景从350个增加到1580个。同时,智能网联汽车的活动将延伸到生活中的所有场景,比如工业区、商业区、交通枢纽、住宅区等等。这相当于智能网联汽车将真正从最初的实验室阶段进入实战。根据上述办法中的定义,智能网联汽车包括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雷锋。com新的智能驾驶查询发现,上海的示范应用主要是指测试非亲……t申请人取得本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资质并符合相应条件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载客、载货或者进行特种作业的智能网联汽车。从上述规定来看,上海此次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的行动,更像是对自动驾驶真实道路的一次测试。然而,它所面临的问题是,申请人是否能够通过现有的解决方案真正识别和处理真实道路上的大量信号。毕竟从封闭道路中的测试到城市道路上的测试,场景太复杂了。如何应对SAIC、滴滴、宝马这些首批测试企业,在智能网联的发展上各有侧重。另外,SAIC和宝马属于传统汽车公司,而滴滴是一家共享出行服务提供商。它们的共同点是可以配备L3或L4功能。有些车企虽然觉得L3是纯鸡肋,但是选择直接开发L4功能。但业内普遍认为,L3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L4更多面向B端,由B端定制、购买、运营。对于车企来说,从自行车智能化和智能交通的角度投入智能网联的研发,意义重大。SAIC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思杰认为,智能网联是未来汽车差异化的核心,共享出行是智能网联的重要商业实践。目前,SAIC主要搭载斑马智行系统,通过智能驾驶控制器iECU和智能网联控制器iBOX的研发,以及智能驾驶测试测评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布局智能网联。至于宝马,在智能网联方面的一些想法首先体现在Vision iNEXT上。宝马此前提出了两种未来驾驶体验的设计理念,即“愉悦驾驶”和“愉快驾驶”,分别代表自动驾驶和人类驾驶。其中,“享受”模式涵盖了车辆自动驾驶时的所有体验。在这种模式下,车辆为驾乘人员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移动生活空间,并可以通过车内的互动通讯和娱乐设施充分放松和释放自我,满足驾乘人员的多样化需求。现在如果真的要在城市道路上进行载人测试,滴滴似乎更容易获得回报。“我认为L4和L5未来最大的商业场景是滴滴这样的出行网络。从技术角度来说,自动驾驶技术在十年之内还是有限的。它只能在天气好、路段好、交通基础设施好的情况下自动驾驶,但这对消费者来说没有吸引力。”张博说。雷锋。com新智家了解到,滴滴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提供自动驾驶汽车和人类司机混合配送模式,在简单路况下,如郊区,从自动驾驶汽车接单,在复杂路口,如高速公路、地下通道、高架桥等地,从人类司机接单。只有一大堆问题。当然,智能网络技术的发展并非没有问题。据雷锋网新推出的智能司机,在业内的初步设定是通过智能网联技术,将道路设施、车辆、云、智能交通大脑进行整合,进一步实现司机与行人的合作,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但是现在,“无论是我们的自动驾驶团队,还是做自行车智能路线或者车厂的同行,大家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车相信对方提供的信息是可信的?汽车本身的ADAS感知有些问题。ADAS摄像头的成功率只有90%,识别红绿灯的成功率是99%。如何说服车是99%?出了问题谁负责?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华为C-V2X产品领域总经理陆晓峰提到了这一点。吕晓峰认为,ADAS在不增加智能联网技术的情况下,会有更强的能力。如果联网信息不可靠,那么企业就不敢用。解决方法之一是重新规划和改造交通基础设施……ure,同时必须有人能够保证道路感知信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现有的地方政府和检测企业在拿到牌照后,还不能放手去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表示,计算、车载终端、云控制、高精度动态地图、信息安全等基础平台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支柱部件,围绕这些部件肯定会有产业生态。以基础计算平台为例,要开发这个平台,产业链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汽车电子产业链中,一级和二级是为主机厂服务的。但是在智能网联时代,会有人工智能加速硬件,Tier 1没有这样的技术,需要从第三方购买。“未来是万物互联。连接时,会有数据交换。这是一个跨界,也是另一个全新的领域。”李克强表示,在未来的智能网联时代,基础组件一定不是过去一级、二级或者OEM完成的,而是会出现一个平台提供商来提供服务。
据外媒报道,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SouthUralState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研发了一个独特的智能系统,以利用人工智能监控交通流量,而且无需特定的录制设备,
1900/1/1 0:00:00据路透社援引三位熟悉最初合并提议的消息人士报道称,如果雷诺到2020年还没有回到谈判桌前,菲亚特克莱斯勒(FCA)可能会启动其中一个后备计划。这给雷诺菲亚特克莱斯勒联盟谈判确定了时间表。
1900/1/1 0:00:009月16日,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分别被宝马、上汽和滴滴摘得。这批牌照由上海市政府颁发,获得牌照意味着三家公司可以率先在城市道路中开展示范应用,也即功能化的载人应用。
1900/1/1 0:00:009月19日消息,投资研究公司JLWarrenCapital发布最新预测报告称,特斯拉公司第三季度在中国的汽车销量应该会达到大约6400辆,大多数顾客订单是为了购买最便宜车型Model3。
1900/1/1 0:00:00在最新公布的2019年第8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车型推荐目录》中,有170款纯电动车型配套了磷酸铁锂电池(其中一款为磷酸亚铁锂电池),在全部的229款纯电动车型中,占7423。
1900/1/1 0:00:00早在6月17日,就沿街共安装了100个传感器,收集了大量有关当前交通状况的信息,每天约50TB的数据。这些信息被实时发送到云,云使用人工智能将所有信息处理为整体信息,并对未来的交通状况做出预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