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一个特别庞大的行业,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些项目有机会做大做好。如果非要问我更看好哪个领域,那就是自动驾驶。”M31基金董事总经理刘怡昂坦言。2011年,原本在中国移动旗下王卓集团工作的刘亦昂,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清科,正式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随后,刘怡昂先后任职于海纳亚洲投资基金、顺为资本、百度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主导并参与了NYES:PPDI、闪银、云顶、Jimi等明星项目。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刘怡昂是一个典型的80后,他总是处于新事物的浪潮中。我在去年的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见过他,留着长发,留着小胡子。这一次,我们在国茂的一家咖啡店相遇。初秋,北京既不太热也不太冷。刘一提前一刻钟到达。他给我发信息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会坐在外面。”抱歉让你久等了。他抿了一口面前的卡布奇诺,笑着说“没事”,眼睛弯成了月牙。一身深蓝色的休闲西装,还是齐肩长发,只是剃掉了小胡子。
在一杯咖啡的时间里,M31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一昂谈到了三点:自动驾驶、零部件工厂和造车新势力。他表示,国内涉足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各有所长,但未来尚不明朗。虽然看好这个领域,但资本特别谨慎。同时,在这个资本寒冬最黑暗的时刻,刘一昂向造车新势力提出了最实际的建议:必须跑在前面,多卖车。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赢得资本青睐的最有效手段。以下为对话实录:(不改变嘉宾初衷,已删除第一电力)自动驾驶最有前景,产业链各有优势。第一电力: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中,有没有继续或者正在观望的项目?你有什么有前途的细分市场吗?目前该领域的市场格局如何?刘怡昂: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在2016年左右开始“热闹”起来,我当时也在关注。我曾经投过一个公路用车,是一个分时租赁公司,用的车主要是电动车。这属于共享出行领域,和整个产业链都有合作关系,包括电桩和主机厂。事实上,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在发展初期,把车直接卖给终端用户是相对困难的。从运营层面来说,To B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即主机厂如果能和运营公司合作,可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比如早期深圳有很多比亚迪出租车。后来滴滴和曹操原来是吉利孵化公司。他们用了很多吉利电动车,包括分时租赁公司,基本都是用BAIC的车。其实这是一个特别庞大的行业,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些项目有机会做大做好。如果非要问我更看好哪个领域,那就是自动驾驶。因为它属于工作,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它的路径是什么,谁能做成,但是如果它属于工作,整个汽车产业链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看好”不是指我今天看好一家自动驾驶公司,而是我看好这个行业的整个行业。做这个行业,除了技术层面,还有不可忽视的数据层面、制造层面、运营层面。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在算法层面,自动驾驶公司有很大的优势。他们的优势是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在算法层面处于领先水平,融资能力强,现金储备大。对于Momenta和Pony这样的公司来说,现金储备非常雄厚,潜力巨大。然而,它们在工业水平上相对较弱。在数据层面,百度优势很大,滴滴的优势也不小,主机厂的优势也不容小觑。像特斯拉,第一o……所有,都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然后在卖车的过程中盈利。在盈利的过程中,它还可以收集数据,做测试,因为它有很多东西已经在实际道路上运行了。另外,我知道蔚来在这方面投入很大。
在制造层面,主机厂的优势是很大的。在运营层面,滴滴和优步有很大优势。目前滴滴有数据,技术上略差,但不是不可挽回。现在滴滴刚刚剥离了自动驾驶业务,我的老同事孟星也去做首席运营官了,但是滴滴的自动驾驶肯定是朝着“共享出行”这个大方向发展的。在这方面,滴滴的操作系统非常完善,所以也有很好的机会。包括优步,现在也是一样,在这一块投入的力量也很大。综上所述,这是一场全产业链的博弈,各有所长,但谁能走到最后,或者未来产业链如何组织,都还是未知数。另外,不能简单的看中国市场的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自动驾驶应该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发展过程是不可逆的。那么在中国的公司就要和美国公司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下竞争,包括像Waymo这样有实力的企业。说到自动驾驶,我们不能越过Waymo。第一电动:M31目前有没有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规划?刘亦昂:我们也在看行程。我们也看过很多无人驾驶,但还没出手。不卖的原因,就像刚才说的,整个产业结构还是比较模糊的。或许它的成熟会带来整个产业链的变化,但最终会变成什么样,今天大家都不清楚,路径也不清楚。另外,现在可以投资的无人驾驶公司,泡沫比较大,估值也比较高。从投资的角度,我们还在思考现在是不是进去的好时机。资本更倾向于投资头部企业第一电力:投资这方面你更倾向于头部企业还是新兴企业?刘怡昂:在任何市场,我们更愿意投资头部企业。除非新企业的路径完全不同,我们才会考虑投资。但是,现在的产业结构太模糊了。我们说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场长跑,自动驾驶可能是一场马拉松,所以前100米跑有点超前,后面不一定。所谓“领先”,不是哪个自动驾驶公司比另一个自动驾驶公司跑得快,而是商业模式或者产业链格局。例如,今天,在技术和实践方面,马骁之星和Momenta可能会跑在前面。但在未来的产业格局中,他们还能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吗?我不知道。第一种力量:一些投资者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简单的商业化不是一个好的投资主题。就新能源汽车而言,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中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项目值得投资吗?刘怡昂:每个产业链都是复杂的,我们当然不能追求一个简单的模式去颠覆一个行业。这种事情历史上可能发生过,但都是极小概率事件。我们投资的时候,第一件事是自己看得够远,第二件事是企业模式要站得住脚。
但是对于每一个公司或者每一种模式来说,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首先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做出价值,然后继续延伸。我没有特别去想他的说法,但是简单的说一文不值肯定是不对的。你不能建造空中楼阁。一切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但是如果你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也不一定有很大的价值。它可能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之后,在产业链结构上有一个很好的位置。然后它会把自己的模式复杂化,把自己的积累增厚,这样它就可以吃到这个产业链的一个很好的利润构成。挑战博世比挑战奔驰更难,挑战奔驰就是尽快把车卖出去。就智力和车辆而言……乐电子架构,虽然现在还有博世、中国等国际巨头在做,但据说在追赶的过程中其实也有一些后来者。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刘亦昂:这么说吧,挑战博世比挑战奔驰更难。你知道,原始设备制造商更像是一个装配厂。一辆车的3万多个零部件,如中国的Tier1零部件厂、法雷奥、博世等,集中度比主机厂更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更稳固。因此,作为新的主机厂比作为新的零部件厂更容易竞争。首先,这些企业的集中度更高,所以它的整体产业效率会更高,你特别难有比它更好的产业效率。他们的产品也很好,比它更好,可能在某些环节,但是合成起来更难。其次,OEM是To C,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五花八门的。而零件厂是To B,配的是主机厂,所以主机厂的需求更加理性和集中。
当然不代表不能挑战。很多都是百年企业,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也很陈旧。现在整个汽车产业链即将发生更重要的变化。你认为那里有机会吗?肯定是有的。你也可以看到像蔚来、威马、小鹏这样的主机厂先跑出来了,因为这个比赛级别相对来说比那个容易。第一电气:有没有更看好的造车新势力?刘怡昂:我们总结为两点。首先,新能源汽车产业很大。对于主机厂来说,也有大家都活下来的可能。这条赛道不够窄,跑不出一两条。只要你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你的产品有人买,你其实就活了。但是,这确实是一件极其昂贵的事情。百度也投过威马,威马没有上市。我们看上市公司,大家都知道蔚来的财务状况。想要生存,不能靠融资。你必须卖掉你的车,卖得好,赚到钱。这是生存的唯一可能。第二,不用担心蔚来好不好,小鹏好不好,魏玛好不好等等。我觉得这些新生力量应该更加团结。如果蔚来真的死了,对谁都没好处。大家要互相扶持,活下去,这是行业良好发展的前提。第一电动:企业快速卖车可能不仅是为了短期利润,也是为了前面卖的车。即使是现在,汽车公司也在建立一个新的服务生态系统。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可能还是希望尽快换产品,保持行业领先。你觉得这对资本有足够的吸引力吗?刘怡昂:在不同的阶段或者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资本的关注点会有所不同,但是大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关注你的最终盈利,然后再考虑你的价值。当你处于行业的头部,曝光率越高,大家的好评就越高,你对资本的吸引力就越大。不仅是资金,还有资源。资本和资源越往头部聚集,成本越低。
蔚来为什么要上市?对于这个体量,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融资的成本和方式是不同的。二级市场可以发债,但是一级市场可以发吗?所以也是为了融资,融资成本也低。有上市公司做背书就不一样了。跑在头上的企业价值很高,但短期内无法证明其盈利能力。如何证明?长期来看,还是卖车。一年卖几千辆和卖几万辆或者几十万辆是不一样的。卖几千辆的时候可以亏钱,卖几十万辆的时候就赚了。怎么卖几十万的车?站在用户的角度,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使用价值。作为造车的新生力量,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包括解决一些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一些缺点,……等等当然,也包括它“推测”的服务。所以,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上市利大于弊。就像你说的,上市给它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很多坏处也不言而喻。从资本的角度,如何看待造车新势力上市?刘怡昂:缺点是上市失去了神秘感,所有信息都要公开。每个人都会拿着放大镜看你的成本结构,利润,盈利能力,未来预期。如果稍微达不到预期,估值就可能下跌。同时也会影响整个行业,让企业更加敏感,追求利润更高。但对蔚来来说是好事,因为大家都没想到它能在短期内盈利。上市就不用说了,能赚一笔钱,二级市场的信用能力和融资方式会比一级市场丰富很多。我认为首先利大于弊。为什么?刚才我也说了,融资很重要。牺牲一些神秘感,让你的融资更好,是值得的。另外,就竞争而言,这些造车新势力对用户可能没有太大的竞争,都有自己的细分市场,但在资本市场上还是有竞争的。如果我有钱投资造新车,我就不会给你了。所以车企上市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还是能有一些领先优势的。“其实这是一个特别庞大的行业,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些项目有机会做大做好。如果非要问我更看好哪个领域,那就是自动驾驶。”M31基金董事总经理刘怡昂坦言。2011年,原本在中国移动旗下王卓集团工作的刘亦昂,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清科,正式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随后,刘怡昂先后任职于海纳亚洲投资基金、顺为资本、百度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主导并参与了NYES:PPDI、闪银、云顶、Jimi等明星项目。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刘怡昂是一个典型的80后,他总是处于新事物的浪潮中。我在去年的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见过他,留着长发,留着小胡子。这一次,我们在国茂的一家咖啡店相遇。初秋,北京既不太热也不太冷。刘一提前一刻钟到达。他给我发信息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会坐在外面。”抱歉让你久等了。他抿了一口面前的卡布奇诺,笑着说“没事”,眼睛弯成了月牙。一身深蓝色的休闲西装,还是齐肩长发,只是剃掉了小胡子。
在一杯咖啡的时间里,M31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一昂谈到了三点:自动驾驶、零部件工厂和造车新势力。他表示,国内涉足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各有所长,但未来尚不明朗。虽然看好这个领域,但资本特别谨慎。同时,在这个资本寒冬最黑暗的时刻,刘一昂向造车新势力提出了最实际的建议:必须跑在前面,多卖车。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赢得资本青睐的最有效手段。以下为对话实录:(不改变嘉宾初衷,已删除第一电力)自动驾驶最有前景,产业链各有优势。第一电力: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中,有没有继续或者正在观望的项目?你有什么有前途的细分市场吗?目前该领域的市场格局如何?刘怡昂: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在2016年左右开始“热闹”起来,我当时也在关注。我曾经投过一个公路用车,是一个分时租赁公司,用的车主要是电动车。这属于共享出行领域,和整个产业链都有合作关系,包括电桩和主机厂。事实上,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在发展初期,把车直接卖给终端用户是相对困难的。从运营层面来说,To B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是如果主机厂能和运营公司合作的话……可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比如早期深圳有很多比亚迪出租车。后来滴滴和曹操原来是吉利孵化公司。他们用了很多吉利电动车,包括分时租赁公司,基本都是用BAIC的车。其实这是一个特别庞大的行业,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些项目有机会做大做好。如果非要问我更看好哪个领域,那就是自动驾驶。因为它属于工作,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它的路径是什么,谁能做成,但是如果它属于工作,整个汽车产业链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看好”不是指我今天看好一家自动驾驶公司,而是我看好这个行业的整个行业。做这个行业,除了技术层面,还有不可忽视的数据层面、制造层面、运营层面。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在算法层面,自动驾驶公司有很大的优势。他们的优势是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在算法层面处于领先水平,融资能力强,现金储备大。对于Momenta和Pony这样的公司来说,现金储备非常雄厚,潜力巨大。然而,它们在工业水平上相对较弱。在数据层面,百度优势很大,滴滴的优势也不小,主机厂的优势也不容小觑。像特斯拉,首先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然后在卖车的过程中盈利。在盈利的过程中,它还可以收集数据,做测试,因为它有很多东西已经在实际道路上运行了。另外,我知道蔚来在这方面投入很大。
在制造层面,主机厂的优势是很大的。在运营层面,滴滴和优步有很大优势。目前滴滴有数据,技术上略差,但不是不可挽回。现在滴滴刚刚剥离了自动驾驶业务,我的老同事孟星也去做首席运营官了,但是滴滴的自动驾驶肯定是朝着“共享出行”这个大方向发展的。在这方面,滴滴的操作系统非常完善,所以也有很好的机会。包括优步,现在也是一样,在这一块投入的力量也很大。综上所述,这是一场全产业链的博弈,各有所长,但谁能走到最后,或者未来产业链如何组织,都还是未知数。另外,不能简单的看中国市场的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自动驾驶应该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发展过程是不可逆的。那么在中国的公司就要和美国公司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下竞争,包括像Waymo这样有实力的企业。说到自动驾驶,我们不能越过Waymo。第一电动:M31目前有没有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规划?刘亦昂:我们也在看行程。我们也看过很多无人驾驶,但还没出手。不卖的原因,就像刚才说的,整个产业结构还是比较模糊的。或许它的成熟会带来整个产业链的变化,但最终会变成什么样,今天大家都不清楚,路径也不清楚。另外,现在可以投资的无人驾驶公司,泡沫比较大,估值也比较高。从投资的角度,我们还在思考现在是不是进去的好时机。资本更倾向于投资头部企业第一电力:投资这方面你更倾向于头部企业还是新兴企业?刘怡昂:在任何市场,我们更愿意投资头部企业。除非新企业的路径完全不同,我们才会考虑投资。但是,现在的产业结构太模糊了。我们说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场长跑,自动驾驶可能是一场马拉松,所以前100米跑有点超前,后面不一定。所谓“领先”,不是哪个自动驾驶公司比另一个自动驾驶公司跑得快,而是商业模式或者产业链格局。例如,今天,在技术和实践方面,马骁之星和Momenta可能会跑在前面。但是在未来的产业结构中,他们还会是一个……产业链的核心?我不知道。第一种力量:一些投资者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简单的商业化不是一个好的投资主题。就新能源汽车而言,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中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项目值得投资吗?刘怡昂:每个产业链都是复杂的,我们当然不能追求一个简单的模式去颠覆一个行业。这种事情历史上可能发生过,但都是极小概率事件。我们投资的时候,第一件事是自己看得够远,第二件事是企业模式要站得住脚。
但是对于每一个公司或者每一种模式来说,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首先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做出价值,然后继续延伸。我没有特别去想他的说法,但是简单的说一文不值肯定是不对的。你不能建造空中楼阁。一切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但是如果你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也不一定有很大的价值。它可能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之后,在产业链结构上有一个很好的位置。然后它会把自己的模式复杂化,把自己的积累增厚,这样它就可以吃到这个产业链的一个很好的利润构成。挑战博世比挑战奔驰更难,挑战奔驰就是尽快把车卖出去。在智能化和车载电子架构方面,虽然现在博世、中国等国际巨头还在做,但据说在追赶的过程中其实也有一些后来者。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刘亦昂:这么说吧,挑战博世比挑战奔驰更难。你知道,原始设备制造商更像是一个装配厂。一辆车的3万多个零部件,如中国的Tier1零部件厂、法雷奥、博世等,集中度比主机厂更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更稳固。因此,作为新的主机厂比作为新的零部件厂更容易竞争。首先,这些企业的集中度更高,所以它的整体产业效率会更高,你特别难有比它更好的产业效率。他们的产品也很好,比它更好,可能在某些环节,但是合成起来更难。其次,OEM是To C,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五花八门的。而零件厂是To B,配的是主机厂,所以主机厂的需求更加理性和集中。
当然不代表不能挑战。很多都是百年企业,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也很陈旧。现在整个汽车产业链即将发生更重要的变化。你认为那里有机会吗?肯定是有的。你也可以看到像蔚来、威马、小鹏这样的主机厂先跑出来了,因为这个比赛级别相对来说比那个容易。第一电气:有没有更看好的造车新势力?刘怡昂:我们总结为两点。首先,新能源汽车产业很大。对于主机厂来说,也有大家都活下来的可能。这条赛道不够窄,跑不出一两条。只要你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你的产品有人买,你其实就活了。但是,这确实是一件极其昂贵的事情。百度也投过威马,威马没有上市。我们看上市公司,大家都知道蔚来的财务状况。想要生存,不能靠融资。你必须卖掉你的车,卖得好,赚到钱。这是生存的唯一可能。第二,不用担心蔚来好不好,小鹏好不好,魏玛好不好等等。我觉得这些新生力量应该更加团结。如果蔚来真的死了,对谁都没好处。大家要互相扶持,活下去,这是行业良好发展的前提。第一电动:企业快速卖车可能不仅是为了短期利润,也是为了前面卖的车。即使是现在,汽车公司也在建立一个新的服务生态系统。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可能还是希望尽快换产品,保持行业领先。你觉得这对资本有足够的吸引力吗?刘亦昂:在不同的阶段还是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资本的关注点会有所不同,但大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关注你的最终利润,然后再考虑你的价值。当你处于行业的头部,曝光率越高,大家的好评就越高,你对资本的吸引力就越大。不仅是资金,还有资源。资本和资源越往头部聚集,成本越低。
蔚来为什么要上市?对于这个体量,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融资的成本和方式是不同的。二级市场可以发债,但是一级市场可以发吗?所以也是为了融资,融资成本也低。有上市公司做背书就不一样了。跑在头上的企业价值很高,但短期内无法证明其盈利能力。如何证明?长期来看,还是卖车。一年卖几千辆和卖几万辆或者几十万辆是不一样的。卖几千辆的时候可以亏钱,卖几十万辆的时候就赚了。怎么卖几十万的车?站在用户的角度,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使用价值。作为造车的新生力量,它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包括解决一些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一些缺点,当然也包括它“推测”出来的服务。所以,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上市利大于弊。就像你说的,上市给它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很多坏处也不言而喻。从资本的角度,如何看待造车新势力上市?刘怡昂:缺点是上市失去了神秘感,所有信息都要公开。每个人都会拿着放大镜看你的成本结构,利润,盈利能力,未来预期。如果稍微达不到预期,估值就可能下跌。同时也会影响整个行业,让企业更加敏感,追求利润更高。但对蔚来来说是好事,因为大家都没想到它能在短期内盈利。上市就不用说了,能赚一笔钱,二级市场的信用能力和融资方式会比一级市场丰富很多。我认为首先利大于弊。为什么?刚才我也说了,融资很重要。牺牲一些神秘感,让你的融资更好,是值得的。另外,就竞争而言,这些造车新势力对用户可能没有太大的竞争,都有自己的细分市场,但在资本市场上还是有竞争的。如果我有钱投资造新车,我就不会给你了。所以车企上市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还是能有一些领先优势的。
最近,邦老师听说,加拿大开发商在当地楼市回暖时,推出了“买房送车”的活动,而且送的还是特斯拉,可以说非常之任性了。
1900/1/1 0:00:00还记得这款车么?2010年巴黎车展上捷豹发布了一款惊世骇俗的超跑概念车CX75概念车,这款车采用两台小型柴油燃气轮机四个电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最大马力580kW(788Ps),
1900/1/1 0:00:00终于有传统汽车大厂认真考虑与特斯拉来一场对决。从另一个角度,汽车业终于不把特斯拉当作外行,而在内心深处接纳了它作为汽车业的一员,并给予尊重。
1900/1/1 0:00:00说到DS,你是否开始打开陈旧的记忆匣子,想想上次听说这个品牌是什么时候。确实,DS作为豪华品牌,品牌存在感确实不是很强。
1900/1/1 0:00:00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首7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翻看那些历史数据,不禁有种恍若隔世之感。同其他方面的事业一样,产生这种天翻地覆巨变的力量正是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
1900/1/1 0:00:00根据交强险上险量数据,2019年8月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为418万辆,同比下跌32,环比上涨了241,其中纯电动车上险291万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