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RoadStar.ai被曝内斗,随后倒闭,直到Drive.ai因资金困难被苹果收购,随后Oryx Vision宣布停止运营...自动驾驶创业公司面临着残酷的生死考验,淘汰赛一触即发。
图片来源:RoadStar.aiDemo时代结束,创业公司迎来洗牌期提到RoadStar.ai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去年5月的“天价融资”。2018年5月15日,Roadstar.ai宣布完成1.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2亿元)的A轮融资。据悉,此次融资是当时国内无人驾驶领域宣布的最高融资金额,Roadstar.ai也因此成为国内无人驾驶领域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但谁也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RoadStar.ai就因为内斗,更确切的说是内部腐败、技术研发停滞、产品落地遥遥无期而跌下神坛,最终走向停顿清算,令人唏嘘。如果说RoadStar.ai的“死亡”更多是内部因素造成的,Oryx Vision的关闭主要来自外部环境。作为一家专门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以色列汽车技术公司,Oryx Vision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低成本的小型激光雷达系统,以帮助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具商业前景的市场。众所周知,激光雷达可谓是实现高水平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传感器之一。然而,由于技术原因,无论是传统的机械激光雷达,还是被誉为自动驾驶企业“新宠”的固态激光雷达,目前都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Oryx Vision希望通过公司的技术改变这一现状,加速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然而,Oryx Vision最近发现,虽然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动驾驶汽车成为主流交通工具所需的时间要比预期的长得多,这意味着除了现有的投资,Oryx Vision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难以继续获得投资回报。因此,Oryx Vision决定关闭公司,将剩余资金返还给投资人,尽管公司的资金可以维持三到四年,也有投资人准备继续投资。相比之下,Drive.ai的情况相对要好一些——被苹果低价收购。当地时间6月26日,苹果确认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Drive.ai,并聘请了数十名负责产品和工程设计的工程师。据悉,Drive.ai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困难。自2017年9月Drive.ai完成1500万美元战略融资后,近两年没有新的融资消息,而自动驾驶又是一个需要继续“烧钱”的项目,因此业内猜测这可能是Drive.ai“自我推销”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内斗。吴恩达夫妇辞职后,吴恩达的几名学生负责公司的运营,据透露他们之间有内讧。因此,今年2月以来,Drive.ai一直在寻求收购,并与多家潜在买家进行了谈判,最终敲定了苹果。可以说RoadStar.ai和Drive.ai都是当时自动驾驶领域最火的科技公司。投资者用高光时刻“跨进门槛”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但即便如此,也没有逃脱湮灭的命运。可以说,世事无常。
图片来源:百度多灾多难的未来出路在哪里?在自驾赛道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因为资金问题或内部运营管理问题而选择中途退役,该领域正式进入洗牌期。从更长远来看,这些公司的失败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情况将远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加悲惨。这不是耸人听闻。如果从2009年谷歌开始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研究,自动驾驶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十年来,自动驾驶被证明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感知、高精地图、定位、驾驶员监控、人机交互、路径规划、决策、动态控制、系统架构、系统验证等十余项核心能力。只有一家企业需要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和巨额资金投入的支持,很难实现。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结成联盟,在技术上取长补短,共同分担研发成本。出现了很多专攻某一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甚至政府也开始参与其中,在路边给予一定的规划支持。但即便如此,对许多人来说,它仍然很遥远……ople在业内实现大规模全场景自动驾驶。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目前很多初创企业并不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自动驾驶的研发需要巨大的投入。他们的钱从哪里来?自然是找投资人。但是,一个精明的投资者怎么可能愿意在不谈回报的情况下继续投资一个项目呢?当然不是。于是,对于那些没有取得突破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投资人开始变得苛刻,一旦失去支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更糟糕的是,这样的自动驾驶创业项目不在少数。试想,Drive.ai等头部公司依然难逃“出卖自己”的下场,更别说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尾部公司,生存状况更是岌岌可危。从这个角度来看,Oryx主动关机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当然,也有一些“另类”,是资本市场自始至终的“宠儿”,比如途胜未来、主线科技、AutoX、Voyage、易控智能驾驶、星舰科技等等。他们有什么魔力?深入分析是他们专注于一个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动驾驶大规模落地的市场——自主商用车,比如无人卡车、无人物流车、无人汽车轮渡。与自动驾驶乘用车相比,这些车辆由于运行环境相对简单,大多数场景下对车辆运行速度要求低,运行路线固定,更容易实现大规模落地,让投资者尽快看到回报。
图片来源:百度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百度阿波龙无人巴士项目。早在去年7月就已经量产下线,并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实现商业化。截至目前,据悉阿波龙已在全国25个城市接待了4万名乘客。其另一个项目“新石器时代无人零售车”自去年量产以来,已完成16万次零售服务。近日,百度宣布正式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Robotaxi试运营服务,让自动驾驶汽车如期行驶在长沙街头。可以说,百度为自动驾驶创业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虽然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是全场景大规模无人驾驶,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一开始就要瞄准这个目标,这是不现实的。毕竟目前自动驾驶还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比如核心技术、法律法规、道路基础设施等。即使像谷歌、百度那样强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初创企业,应该脚踏实地,立足于那些短时间内可能商业化的场景,一步一步,走向全自动驾驶时代...年初RoadStar.ai被曝内斗,随后倒闭,直到Drive.ai因资金困难被苹果收购,随后Oryx Vision宣布停止运营...自动驾驶创业公司面临着残酷的生死考验,淘汰赛一触即发。
图片来源:RoadStar.aiDemo时代结束,创业公司迎来洗牌期提到RoadStar.ai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去年5月的“天价融资”。2018年5月15日,Roadstar.ai宣布完成1.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2亿元)的A轮融资。据悉,此次融资是当时国内无人驾驶领域宣布的最高融资金额,Roadstar.ai也因此成为国内无人驾驶领域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但谁也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RoadStar.ai就因为内斗,更确切的说是内部腐败、技术研发停滞、产品落地遥遥无期而跌下神坛,最终走向停顿清算,令人唏嘘。如果说RoadStar.ai的“死亡”更多是内部因素造成的,Oryx Vision的关闭主要来自外部环境。作为一家专门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以色列汽车技术公司,Oryx Vision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低成本的小型激光雷达系统,以帮助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具商业前景的市场。众所周知,激光雷达可谓是实现高水平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传感器之一。然而,由于技术原因,无论是传统的机械激光雷达,还是被誉为自动驾驶企业“新宠”的固态激光雷达,目前都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Oryx Vision希望通过公司的技术改变这一现状,加速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然而,Oryx Vision最近发现,虽然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动驾驶汽车成为主流交通工具所需的时间要比预期的长得多,这意味着除了现有的投资,Oryx Vision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难以继续获得投资回报。因此,Oryx Vision决定关闭公司,将剩余资金返还给投资人,尽管公司的资金可以维持三到四年,也有投资人准备继续投资。相比之下,Drive.ai的情况相对要好一些——被苹果低价收购。当地时间6月26日,苹果确认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Drive.ai,并聘请了数十名负责产品和工程设计的工程师。据悉,Drive.ai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困难。自2017年9月Drive.ai完成1500万美元战略融资后,近两年没有新的融资消息,而自动驾驶又是一个需要继续“烧钱”的项目,因此业内猜测这可能是Drive.ai“自我推销”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内斗。吴恩达夫妇辞职后,吴恩达的几名学生负责公司的运营,据透露他们之间有内讧。因此,今年2月以来,Drive.ai一直在寻求收购,并与多家潜在买家进行了谈判,最终敲定了苹果。可以说RoadStar.ai和Drive.ai都是当时自动驾驶领域最火的科技公司。投资者用高光时刻“跨进门槛”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但即便如此,也没有逃脱湮灭的命运。可以说,世事无常。
图片来源:百度多灾多难的未来出路在哪里?在自驾赛道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因为资金问题或内部运营管理问题而选择中途退役,该领域正式进入洗牌期。从更长远来看,这些公司的失败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情况将远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加悲惨。这不是耸人听闻。如果从2009年谷歌开始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研究,自动驾驶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十年来,自动驾驶被证明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感知、高精地图、定位、驾驶员监控、人机交互、路径规划、决策、动态控制、系统架构、系统验证等十余项核心能力。只有一家企业需要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和巨额资金投入的支持,很难实现。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结成联盟,在技术上取长补短,共同分担研发成本。出现了很多专攻某一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甚至政府也开始参与其中,在路边给予一定的规划支持。但即便如此,对许多人来说,它仍然很遥远……ople在业内实现大规模全场景自动驾驶。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目前很多初创企业并不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自动驾驶的研发需要巨大的投入。他们的钱从哪里来?自然是找投资人。但是,一个精明的投资者怎么可能愿意在不谈回报的情况下继续投资一个项目呢?当然不是。于是,对于那些没有取得突破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投资人开始变得苛刻,一旦失去支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更糟糕的是,这样的自动驾驶创业项目不在少数。试想,Drive.ai等头部公司依然难逃“出卖自己”的下场,更别说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尾部公司,生存状况更是岌岌可危。从这个角度来看,Oryx主动关机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当然,也有一些“另类”,是资本市场自始至终的“宠儿”,比如途胜未来、主线科技、AutoX、Voyage、易控智能驾驶、星舰科技等等。他们有什么魔力?深入分析是他们专注于一个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动驾驶大规模落地的市场——自主商用车,比如无人卡车、无人物流车、无人汽车轮渡。与自动驾驶乘用车相比,这些车辆由于运行环境相对简单,大多数场景下对车辆运行速度要求低,运行路线固定,更容易实现大规模落地,让投资者尽快看到回报。
图片来源:百度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百度阿波龙无人巴士项目。早在去年7月就已经量产下线,并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实现商业化。截至目前,据悉阿波龙已在全国25个城市接待了4万名乘客。其另一个项目“新石器时代无人零售车”自去年量产以来,已完成16万次零售服务。近日,百度宣布正式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Robotaxi试运营服务,让自动驾驶汽车如期行驶在长沙街头。可以说,百度为自动驾驶创业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虽然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是全场景大规模无人驾驶,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一开始就要瞄准这个目标,这是不现实的。毕竟目前自动驾驶还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比如核心技术、法律法规、道路基础设施等。即使像谷歌、百度那样强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初创企业,应该脚踏实地,立足于那些短时间内可能商业化的场景,一步一步,走向全自动驾驶时代...
标签:发现
参与新车评的2019第13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是我职业生涯遇到最大的一道坎,可能没有之一。
1900/1/1 0:00:00图片来自“亿欧网”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欧洲,大众汽车集团的两位最高领导人,涉嫌操纵德国市场被起诉;戴姆勒集团因排放作弊,收到87亿欧元(约68亿人民币)的罚单。
1900/1/1 0:00:00近日,大众一款中高端MPVViloran产品曝光,这也是自大众国产途安以来,时隔15年后推出的第二款MPV车型,新车命名或为巍昂,超5米的车身空间竞品直指MPV市场王者别克GL8。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外媒获悉,瑞士汽车制造商FOXAutomotive(福克斯汽车)计划从2020年开始,在匈牙利工厂年产12万辆新款FOXMIA纯电动微型车。
1900/1/1 0:00:009月29日,郑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关于市区出租汽车经营者使用新能源车辆有关事项的通知》表示,从2019年10月1日起,郑州市区新增网约车和更新巡游出租汽车停止使用燃油、燃气等其他类型车辆,
1900/1/1 0:00:00就在前不久,福建一位运输公司老板找到我,希望我给他推荐一款好的物流车。要求有二:第一,车要靠谱,不会有各种小毛病。他们公司现在的物流车,采购自当地一家不知名的车企,毛病不断,让人不胜其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