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今年8月重组后,阿里成为大股东的斑马网络亮相2019年云起发布会。不过,斑马网络CEO郝菲对重组细节避而不谈:“今天先不谈重组的具体事宜,之后会有官方公告。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主要是斑马网络未来的发展路径。”郝菲说,斑马的“初心”和“最终”都没有改变。一个月前的8月28日,斑马网络的两大重要股东阿里巴巴和SAIC宣布对斑马网络和YUNOS进行战略重组,阿里的YUNOS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产权和业务将注入斑马,阿里成为斑马网络的大股东。有业内人士认为,斑马网络与SAIC的深度合作将使其他汽车制造商在与其合作时有所顾虑。斑马网络成立的初衷不仅仅是服务SAIC。重组后,斑马可能会变得更加开放,与更多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达成合作。“两家公司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调整对阿里和SAIC的合作没有任何影响,只是资本层面的调整。”9月28日,德勤中国汽车产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斑马网络就宣布完成由SDIC创新领投的首轮融资,云锋基金和尚好资本投资超过16亿,其他资本也已经进入斑马。斑马的股权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模式。周认为,此次调整带来的真正改变是,YUNOS事业部注入斑马后,将进一步提升斑马的服务能力,对斑马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面对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斑马网络目标明确——打造中国的OS,打败谷歌的Android。更开放的斑马2015年,由阿里巴巴和SAIC联合发起的互联网汽车基金投资的斑马网络在沪成立。不久,搭载斑马网络系统的荣威RX5上市,被称为国内首款“互联网汽车”,让斑马网络一时间名声大噪。斑马网络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光环来自其背后的两大巨头——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SAIC和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阿里巴巴。随着斑马网络的不断发展,也迎来了很多问题——对于斑马网络来说,如何平衡两家公司的合作与利益博弈。“从我自己的思考来说,斑马两个集团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年的合作模式,一开始就是开放式基金投资。如果你从全景来看问题,你会清楚地知道斑马应该是一个对行业开放的第三方平台,而不是贴上(SAIC和阿里)的标签。”郝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郝菲介绍,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斑马已经完成了智联的四大基础能力。com:云平台、操作系统、应用生态、服务运营能力,形成了云网开放体系。
关于斑马网络的未来,郝菲反复提到两个词——“开放”和“融合”。9月27日,在2019杭州云起大会智联汽车峰会上,斑马网络公布了“端到端、一体化、云对接”三种开放的整合模式,为斑马明确了业务路径。“三大开放融合模式是斑马基于与主机厂和行业合作伙伴无数次深入交流的思维输出,满足不同类型车企对汽车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和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需求。”郝菲说。“端到端”深度定制路线将为OEM提供深度定制解决方案,并提供用户运营服务;“一体化”差异化发展路线是指斑马以软件开发包的形式向行业合作伙伴提供技术聚合和生态整合能力,合作伙伴可以在此基础上接入差异化的生态和技术;“云对接”生态整合路线是指斑马提供的汽车生活生态能力,实现云端数据整合和运营能力产品化。尽管斑马网络在过去两年里与标致、雪铁龙、福特等车企有过合作,但它与SAIC的联系并不像斑马那样紧密。显然,对于庞大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斑马有着巨大的市场野心,只有更加开放的斑马才能让它走完自己的商业之路。目标是“打败安卓”。作为一家平台公司,在郝菲看来,拥有底层核心技术至关重要。只有能够服务于行业的共同底层基础技术,才能被整个行业所用,成为平台。所以操作系统对于车联网行业来说极其重要。“斑马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汽车智能化的过程中打败谷歌的安卓。”郝菲说。目前,大量车企仍然基于Android定制自己的车载系统。然而,直到今年5月的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才推出正式版的车载操作系统。对于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以斑马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Android Automotive今年正式亮相。当然一直在研发中,但是投产还需要一段时间。斑马与AliOS团队共同打造的互联网汽车于2016年7月投产。经过三年多的市场检验,我们有近十个品牌,几十个车型,一百万辆车在路上跑。”郝菲说。与此同时,AliOS也在不断迭代。这些都为斑马在智能汽车业务领域引领安卓提供了信心。“从车联网服务的体验来看,如果有一个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所有的服务内容进行调用和管理,无论是效率还是服务体验都会好很多。车载系统并不是简单的类似手机的操作系统来承载服务内容,而是为了更好的将汽车的软硬件结合起来,满足汽车法规的要求。”周对说道。在他看来,汽车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区别在于,汽车关系到生命安全,所以对安全性的要求和对错误的容忍度完全不同。另外,因为智能网联汽车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在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中国的公司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车载操作系统在中国的发展绝对是必由之路。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成功的技术方向,更关系到装载这个操作系统的汽车以后能不能安全。它不仅涉及车载技术本身,还涉及与道路和环境等基础设施的接口能力。”周对说道。“汽车+互联网”不是一块积木。“现在让我开回‘传统’车,我回不去了。买车的时候,车的智能化程度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因素。”9月27日,在北京工作的张女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四年前,她买了一辆荣威RX5,成为中国第一个接触“互联网汽车”的消费者。今年年初,她被列为北京市新能源车牌。她告诉记者,开了三年多的荣威RX5,她买电动车首先考虑的因素不是续航和品牌知名度,而是智能。最终她没有考虑传统车企的产品,而是买了一辆新势力的新车。智能汽车正在改变中国消费者的购车习惯。8月20日,德勤中国发布的最新报告《智能互联——构建新时代人车关系》指出,随着车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汽车逐渐成为生活中重要的智能终端,承载着移动出行生活的“第三空间”。如果说车辆应用服务是重构人车关系的基础,那么形成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将人、车、生活融为一体,就是一种全新的人车关系的终极诉求。因此,未来理想的人车关系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更多的服务产品,而是重新设计先进的发展战略,并付出更多……关注人机交互的技术。人机交互的性能将成为用户购买和使用汽车时重点考虑的因素。智能网联汽车作为跨界融合的创新载体,已经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企业新的竞争点。这让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看到了巨大的商业前景,传统的汽车制造业也开始更加积极地拥抱互联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汽车+互联网行业的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两个行业其实相距很远,两个行业差别很大。这样一个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不可能像搭积木一样,把各自的一些能力、分工、边界界定的非常清楚,然后把它变成一个所谓的跨界融合。相反,我们需要拥抱变化和开放。从更高的格局来看,这个过程一定是磨得粉碎的,真的是有血有肉的。”郝菲说。目前,阿里、腾讯、百度、华为都在积极扩大自己在汽车领域的“朋友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在汽车与互联网更紧密合作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人感到担忧。汽车厂商不擅长软件领域。如果未来汽车进入软件定义的时代,汽车厂商将成为互联网汽车的代工厂。“在车联网的新环境下,合资合作的模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互联网和整车制造各有难以逾越的鸿沟,相互合作是大概率事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些内容是互联网公司掌握的,有些是整车公司掌握的。没有一家公司是单干就能成功的。”周对说道。9月27日,在今年8月重组后,阿里成为大股东的斑马网络亮相2019年云起发布会。不过,斑马网络CEO郝菲对重组细节避而不谈:“今天先不谈重组的具体事宜,之后会有官方公告。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主要是斑马网络未来的发展路径。”郝菲说,斑马的“初心”和“最终”都没有改变。一个月前的8月28日,斑马网络的两大重要股东阿里巴巴和SAIC宣布对斑马网络和YUNOS进行战略重组,阿里的YUNOS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产权和业务将注入斑马,阿里成为斑马网络的大股东。有业内人士认为,斑马网络与SAIC的深度合作将使其他汽车制造商在与其合作时有所顾虑。斑马网络成立的初衷不仅仅是服务SAIC。重组后,斑马可能会变得更加开放,与更多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达成合作。“两家公司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调整对阿里和SAIC的合作没有任何影响,只是资本层面的调整。”9月28日,德勤中国汽车产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斑马网络就宣布完成由SDIC创新领投的首轮融资,云锋基金和尚好资本投资超过16亿,其他资本也已经进入斑马。斑马的股权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模式。周认为,此次调整带来的真正改变是,YUNOS事业部注入斑马后,将进一步提升斑马的服务能力,对斑马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面对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斑马网络目标明确——打造中国的OS,打败谷歌的Android。更开放的斑马2015年,由阿里巴巴和SAIC联合发起的互联网汽车基金投资的斑马网络在沪成立。不久,搭载斑马网络系统的荣威RX5上市,被称为国内首款“互联网汽车”,让斑马网络一时间名声大噪。斑马网络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光环来自其背后的两大巨头——SAIC、th……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阿里巴巴。随着斑马网络的不断发展,也迎来了很多问题——对于斑马网络来说,如何平衡两家公司的合作与利益博弈。“从我自己的思考来说,斑马两个集团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年的合作模式,一开始就是开放式基金投资。如果你从全景来看问题,你会清楚地知道斑马应该是一个对行业开放的第三方平台,而不是贴上(SAIC和阿里)的标签。”郝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郝菲介绍,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斑马已经完成了智联的四大基础能力。com:云平台、操作系统、应用生态、服务运营能力,形成了云网开放体系。
关于斑马网络的未来,郝菲反复提到两个词——“开放”和“融合”。9月27日,在2019杭州云起大会智联汽车峰会上,斑马网络公布了“端到端、一体化、云对接”三种开放的整合模式,为斑马明确了业务路径。“三大开放融合模式是斑马基于与主机厂和行业合作伙伴无数次深入交流的思维输出,满足不同类型车企对汽车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和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需求。”郝菲说。“端到端”深度定制路线将为OEM提供深度定制解决方案,并提供用户运营服务;“一体化”差异化发展路线是指斑马以软件开发包的形式向行业合作伙伴提供技术聚合和生态整合能力,合作伙伴可以在此基础上接入差异化的生态和技术;“云对接”生态整合路线是指斑马提供的汽车生活生态能力,实现云端数据整合和运营能力产品化。尽管斑马网络在过去两年里与标致、雪铁龙、福特等车企有过合作,但它与SAIC的联系并不像斑马那样紧密。显然,对于庞大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斑马有着巨大的市场野心,只有更加开放的斑马才能让它走完自己的商业之路。目标是“打败安卓”。作为一家平台公司,在郝菲看来,拥有底层核心技术至关重要。只有能够服务于行业的共同底层基础技术,才能被整个行业所用,成为平台。所以操作系统对于车联网行业来说极其重要。“斑马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汽车智能化的过程中打败谷歌的安卓。”郝菲说。目前,大量车企仍然基于Android定制自己的车载系统。然而,直到今年5月的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才推出正式版的车载操作系统。对于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以斑马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Android Automotive今年正式亮相。当然一直在研发中,但是投产还需要一段时间。斑马与AliOS团队共同打造的互联网汽车于2016年7月投产。经过三年多的市场检验,我们有近十个品牌,几十个车型,一百万辆车在路上跑。”郝菲说。与此同时,AliOS也在不断迭代。这些都为斑马在智能汽车业务领域引领安卓提供了信心。“从车联网服务的体验来看,如果有一个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所有的服务内容进行调用和管理,无论是效率还是服务体验都会好很多。车载系统并不是简单的类似手机的操作系统来承载服务内容,而是为了更好的将汽车的软硬件结合起来,满足汽车法规的要求。”周对说道。在他看来,汽车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区别在于,汽车关系到生命安全,所以对安全性的要求和对错误的容忍度完全不同。另外,因为智能网联汽车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在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中国的公司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车载操作系统在中国的发展绝对是必由之路。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成功的技术方向,更关系到装载这个操作系统的汽车以后能不能安全。它不仅涉及车载技术本身,还涉及与道路和环境等基础设施的接口能力。”周对说道。“汽车+互联网”不是一块积木。“现在让我开回‘传统’车,我回不去了。买车的时候,车的智能化程度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因素。”9月27日,在北京工作的张女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四年前,她买了一辆荣威RX5,成为中国第一个接触“互联网汽车”的消费者。今年年初,她被列为北京市新能源车牌。她告诉记者,开了三年多的荣威RX5,她买电动车首先考虑的因素不是续航和品牌知名度,而是智能。最终她没有考虑传统车企的产品,而是买了一辆新势力的新车。智能汽车正在改变中国消费者的购车习惯。8月20日,德勤中国发布的最新报告《智能互联——构建新时代人车关系》指出,随着车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汽车逐渐成为生活中重要的智能终端,承载着移动出行生活的“第三空间”。如果说车辆应用服务是重构人车关系的基础,那么形成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将人、车、生活融为一体,就是一种全新的人车关系的终极诉求。因此,未来理想的人车关系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更多的服务产品,而是重新设计先进的发展战略,并付出更多……关注人机交互的技术。人机交互的性能将成为用户购买和使用汽车时重点考虑的因素。智能网联汽车作为跨界融合的创新载体,已经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企业新的竞争点。这让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看到了巨大的商业前景,传统的汽车制造业也开始更加积极地拥抱互联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汽车+互联网行业的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两个行业其实相距很远,两个行业差别很大。这样一个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不可能像搭积木一样,把各自的一些能力、分工、边界界定的非常清楚,然后把它变成一个所谓的跨界融合。相反,我们需要拥抱变化和开放。从更高的格局来看,这个过程一定是磨得粉碎的,真的是有血有肉的。”郝菲说。目前,阿里、腾讯、百度、华为都在积极扩大自己在汽车领域的“朋友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在汽车与互联网更紧密合作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人感到担忧。汽车厂商不擅长软件领域。如果未来汽车进入软件定义的时代,汽车厂商将成为互联网汽车的代工厂。“在车联网的新环境下,合资合作的模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互联网和整车制造各有难以逾越的鸿沟,相互合作是大概率事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些内容是互联网公司掌握的,有些是整车公司掌握的。没有一家公司是单干就能成功的。”周对说道。
近日,日产发布了一组全新概念车IMk的官方渲染图。
1900/1/1 0:00:00特斯拉要实现全年40万辆的交付目标看起来并不容易。而特斯拉位于上海临港的超级工厂年内如果实现量产,将有望帮助公司达到这一目标。
1900/1/1 0:00:00偏见,可能是纯电动汽车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纯电动汽车越来越被接受的今天,仍然有一股极大的声音在抵触着这种新的交通工具。
1900/1/1 0:00:00红旗轿车在中国家喻户晓,“红旗”二字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轿车品牌的含义。
1900/1/1 0:00:00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日早间消息,商业登记文件显示,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已在中国注册了一家建筑公司,这是特斯拉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上推进其发展计划的最新迹象。
1900/1/1 0:00:002019年已经过半,“氢能热”由于在年初全国“两会”上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而持续升温,但商业化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还是引发业界的冷静思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