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特定授权”。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投产的进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据了解,10月17日,特斯拉Giga上海的建设迎来了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工厂生产运营220千伏电力配套工程第一条线正式交付,标志着整个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进入投产前的冲刺阶段。不仅如此,17日,工信部在《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公示了拟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这意味着,已经获得生产许可的特斯拉可能迎来了最好的时刻。回顾上海超级工厂的建成之路,不难发现特斯拉一路大开绿灯。1月17日,特斯拉临港工厂正式落锤打地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批准以3.9%的低利率向特斯拉提供20亿美元贷款;第一张综合验收合格证,特斯拉从申请到发放只用了三天时间,创下了当地政府从审核到审批流程结束最短时间的纪录;8月30日,工信部发布第26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目录,特斯拉11款车型全部备案,成为外商独资汽车生产企业中的首例。然而,特斯拉的日子并不好过。2019年4月24日,特斯拉发布了Q1 2019年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本季度净亏损高达7.02亿美元,汽车业务收入仅为37.2亿美元,远低于分析师此前的预期。与2018年第四季度相比,环比下降41%。Wedbush分析师丹尼尔·艾夫斯(Daniel Ives)对特斯拉第一季度的表现给出了很多评价词:“这是过去20年美国股市所有科技股的大崩盘。”此外,据快科技报道,截至2019年4月26日,特斯拉股价跌至241.31美元,为过去52周的最低价。如今,特斯拉上海工厂以惊人的速度落地,即将投产,但对于特斯拉来说,前路并不明朗。盈利困境Model 3一度被认为是特斯拉的生命线。2006年8月,马斯克在《特斯拉的秘密宏伟计划(你懂我)》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特斯拉的未来计划:生产跑车;用赚来的钱生产买得起的车;然后用赚来的钱生产更实惠的车;在做上述工作的同时,提供零排放的发电选择。Model 3被寄予厚望。这种相对便宜的通用车型,让特斯拉走向了大众消费领域。但在盈利方面,却受到了质疑。2017年7月,特斯拉开始交付Model 3,现在Model 3已经成为特斯拉的销售利器。2018年,Model 3销量接近14万辆,在北美豪华品牌中排名第一。自2018年Q3以来,Model 3的交付量占比超过65%,2019年在Q1和Q2,其占比甚至超过80%。但是,与Model S和Model X相比,Model 3的部分平价版并没有那么赚钱。2019年第二季度,Model 3交付量再创新高。特斯拉Q2财报显示,第二季度,Model 3的交付量共计9.5万辆,超过去年第四季度的9.06万辆,Model 3的交付量达到77550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8年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毛利率达到最低,仅为18.9%,远低于25%的行业平均水平。Model 3销量正在回暖,但单靠这款车型显然不足以支撑特斯拉摆脱亏损困境,降价促销成为马斯克的一招。3月初,特斯拉发布了部分Model S的降价公告,下调了Model 3、Model S和Model X的价格,其中Model X最高降幅达到34万,Model 3最高降幅为4.4万。本月,特斯拉在华总销量为9273辆,环比增长14.02%,其中Model 3销量为7515万辆。这一波降价也让特斯拉在中国的Q1销量成功突破1万辆,中国成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然而,特斯拉此前发布的Q2财报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特斯拉亏损3.9亿美元,随后特斯拉股价下跌超过11%。有销量又难以盈利,成为特斯拉急于摆脱的困境。频繁调价特斯拉从3月初开始的降价潮并没有持续多久。3月10日,特斯拉突然变脸,宣布从3月18日起在全球范围内上调旗下汽车在全球市场的销售价格,平均调价幅度为3%。涨价只适用于更贵的Model 3版本,以及Model S和Model X,同时声称3.5万美元的Model 3车型不会受到影响。事实上,时至今日,在降价和涨价之间摇摆不定早已成为特斯拉的常规操作:特斯拉在中国的价格受汇率、关税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因为它还没有国产,是厂家的直营品牌。去年5月、7月和12月,因为中美关税政策变化,特斯拉分别下调、上调和下调了中国市场价格。价格不确定,对价格过度敏感。特斯拉的种种操作暴露了其在国内市场的犹豫和对利润的焦虑。销量受价格波动影响大,成了特斯拉面前的一道坎。这一点从特斯拉在门店销售模式上的摇摆也可以看出来。以3月份的一波价格变化为例。特斯拉最初选择降价,是因为要取消大部分线下直营店,转型线上销售,以降低运营成本,降低车辆价格;对于随后的一波涨价,是因为特斯拉近日评估后决定保留部分原计划裁撤的直营店。鉴于需要投资继续经营需要保留的直营店,其做出了提价的决定。另外,产能跟不上需求,这也是马斯克一直试图打造的特斯拉的外部印象。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将大概率解决马斯克口中的“产能危机”。锌财经从特斯拉官方微博获悉,上海超级工厂预计将于2019年底正式投产。根据规划,这座超级工厂将整合R&D、制造、销售等功能。建成后将在两到三年内实现年产5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产能。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特斯拉的产能之前已经被证明了。据相关媒体报道,2018年10月,Model 3的周产能攀升至6000辆,当年年底,周产能甚至达到了7000辆。然而,在2019年的Q2,Model 3的产能有所下降,仅为5579辆,这意味着产能可能不是制约特斯拉发展的瓶颈、需求或另一个重要因素。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Canada)分析师约瑟夫·斯帕克(Joseph Spak)表示,“在35000美元的Model 3公布后不久就公布了Model Y,这可能意味着消费者对35000美元Model 3的反应可能没有之前预期的那么强烈。我们认为美国需求下降,特斯拉在欧洲和中国的需求也低于预期。”他补充道,特斯拉之前的一波降价可能也是为了度过需求疲软期。4月21日晚,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上海某地下停车场起火。监控视频显示,车辆出现故障,一分钟后出现明火。火势逐渐猛烈并迅速蔓延,引燃了停在一旁的几辆汽车。视频上传网络后,受到广泛关注,与其他多起电动车自燃事件一起,再次引发了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危机。事实上,之前特斯拉也发生过多起自燃事件。3月26日,广州某小区地下车库发生特斯拉Model S自燃事件;5月3日,美国旧金山一家私人车库发生一起莫德尔S自燃事件。5月12日,香港新蒲岗广场发生Model S自燃事件;6月2日,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特斯拉充电站发生一起Model S自燃事件。短短两个月内,特斯拉公开报道的自燃事件多达5起,让很多对特斯拉寄予厚望的消费者大失所望。6月28日,特斯拉就上海特斯拉Model S自燃事件做出官方回应。其在声明中称,经联合调查组(由中美技术专家和高管团队组成)调查,未发现系统缺陷,初步判断“个别事故”是由“位于车辆前部”的单个电池模块故障引起的。而电池生产只是特斯拉最近面临的又一场风暴。松下是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早在五年前,松下就承诺向其与特斯拉在内华达沙漠的合资超级工厂投资数十亿美元;五年后,松下和这家电动汽车先驱公司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松下希望提高价格,从而增加超级工厂的利润,巩固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未来,但特斯拉不同意。随着特斯拉Giga上海的落成,这场风波愈演愈烈。马斯克敦促松下减少电池充电,松下首席执行官Kazuhiro拒绝了降价要求,称他对与特斯拉一起进入中国市场犹豫不决。“马斯克一再要求降价。有一次作为回应,我告诉他,我们会考虑将我的员工和设施完全撤出超级工厂。”铁贺宏九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松下还对特斯拉的汽车生产效率持批评态度。据知情人士称,特斯拉和包括铁贺一宏在内的松下高管之间关系紧张的早期根源在于生产。松下开始积极准备为特斯拉的生产目标提供电池,但它发现这家汽车制造商的汽车生产落后于计划。另一端的马斯克持另一种说法。今年4月,马斯克在一条推文中攻击松下,指责这家日本公司的运营速度限制了Model 3的生产。眼下的事实是,双方关系濒临破裂。目前,特斯拉的持续追赶甚至导致松下电池部门陷入更深的赤字。受特斯拉问题影响,自去年年初以来,松下的股价已下跌近50%。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双方关系破裂,注定是双输的结局。没有特斯拉的订单,松下的业绩势必波动很大;如果没有松下的电池供应,特斯拉在短时间内再次寻求可靠的合作伙伴并不容易。建成汽车生产超级工厂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特斯拉的“中国速度”令人惊叹,其在中国市场的野心也暴露无遗。但是,不确定的是,依靠产能扩张刺激消费的道路上还有多少绊脚石。特斯拉的挑战可能才刚刚开始。图片来自“特定授权”。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投产的进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据了解,10月17日,特斯拉Giga上海的建设迎来了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工厂生产运营220千伏电力配套工程第一条线正式交付,标志着整个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进入投产前的冲刺阶段。不仅如此,17日,工信部在《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公示了拟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这意味着,已经获得生产许可的特斯拉可能迎来了最好的时刻。回顾上海超级工厂的建成之路,不难发现特斯拉一路大开绿灯。1月17日,特斯拉临港工厂正式落锤打地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批准以3.9%的低利率向特斯拉提供20亿美元贷款;第一张综合验收合格证,特斯拉从申请到发放只用了三天时间,创下了当地政府从审核到审批流程结束最短时间的纪录;8月30日,工信部发布第26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目录,特斯拉11款车型全部备案,成为外商独资汽车生产企业中的首例。然而,特斯拉的日子并不好过。2019年4月24日,特斯拉发布了Q1 2019年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本季度净亏损高达7.02亿美元,汽车业务收入仅为37.2亿美元,远低于分析师此前的预期。与2018年第四季度相比,环比下降41%。Wedbush分析师丹尼尔·艾夫斯(Daniel Ives)对特斯拉第一季度的表现给出了很多评价词:“这是过去20年美国股市所有科技股的大崩盘。”此外,据快科技报道,截至2019年4月26日,特斯拉股价跌至241.31美元,为过去52周的最低价。如今,特斯拉上海工厂以惊人的速度落地,即将投产,但对于特斯拉来说,前路并不明朗。盈利困境Model 3一度被认为是特斯拉的生命线。2006年8月,马斯克在《特斯拉的秘密宏伟计划(你懂我)》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特斯拉的未来计划:生产跑车;用赚来的钱生产买得起的车;然后用赚来的钱生产更实惠的车;在做上述工作的同时,提供零排放的发电选择。Model 3被寄予厚望。这种相对便宜的通用车型,让特斯拉走向了大众消费领域。但在盈利方面,却受到了质疑。2017年7月,特斯拉开始交付Model 3,现在Model 3已经成为特斯拉的销售利器。2018年,Model 3销量接近14万辆,在北美豪华品牌中排名第一。自2018年Q3以来,Model 3的交付量占比超过65%,2019年在Q1和Q2,其占比甚至超过80%。但是,与Model S和Model X相比,Model 3的部分平价版并没有那么赚钱。2019年第二季度,Model 3交付量再创新高。特斯拉Q2财报显示,第二季度,Model 3的交付量共计9.5万辆,超过去年第四季度的9.06万辆,Model 3的交付量达到77550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8年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毛利率达到最低,仅为18.9%,远低于25%的行业平均水平。Model 3销量正在回暖,但单靠这款车型显然不足以支撑特斯拉摆脱亏损困境,降价促销成为马斯克的一招。3月初,特斯拉发布了部分Model S的降价公告,下调了Model 3、Model S和Model X的价格,其中Model X最高降幅达到34万,Model 3最高降幅为4.4万。本月,特斯拉在华总销量为9273辆,环比增长14.02%,其中Model 3销量为7515万辆。这一波降价也让特斯拉在中国的Q1销量成功突破1万辆,中国成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然而,特斯拉此前发布的Q2财报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特斯拉亏损3.9亿美元,随后特斯拉股价下跌超过11%。有销量又难以盈利,成为特斯拉急于摆脱的困境。频繁调价特斯拉从3月初开始的降价潮并没有持续多久。3月10日,特斯拉突然变脸,宣布从3月18日起在全球范围内上调旗下汽车在全球市场的销售价格,平均调价幅度为3%。涨价只适用于更贵的Model 3版本,以及Model S和Model X,同时声称3.5万美元的Model 3车型不会受到影响。事实上,时至今日,在降价和涨价之间摇摆不定早已成为特斯拉的常规操作:特斯拉在中国的价格受汇率、关税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因为它还没有国产,是厂家的直营品牌。去年5月、7月和12月,因为中美关税政策变化,特斯拉分别下调、上调和下调了中国市场价格。价格不确定,对价格过度敏感。特斯拉的种种操作暴露了其在国内市场的犹豫和对利润的焦虑。销量受价格波动影响大,成了特斯拉面前的一道坎。这一点从特斯拉在门店销售模式上的摇摆也可以看出来。以3月份的一波价格变化为例。特斯拉最初选择降价,是因为要取消大部分线下直营店,转型线上销售,以降低运营成本,降低车辆价格;对于随后的一波涨价,是因为特斯拉近日评估后决定保留部分原计划裁撤的直营店。鉴于需要投资继续经营需要保留的直营店,其做出了提价的决定。另外,产能跟不上需求,这也是马斯克一直试图打造的特斯拉的外部印象。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将大概率解决马斯克口中的“产能危机”。锌财经从特斯拉官方微博获悉,上海超级工厂预计将于2019年底正式投产。根据规划,这座超级工厂将整合R&D、制造、销售等功能。建成后将在两到三年内实现年产5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产能。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特斯拉的产能之前已经被证明了。据相关媒体报道,2018年10月,Model 3的周产能攀升至6000辆,当年年底,周产能甚至达到了7000辆。然而,在2019年的Q2,Model 3的产能有所下降,仅为5579辆,这意味着产能可能不是制约特斯拉发展的瓶颈、需求或另一个重要因素。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Canada)分析师约瑟夫·斯帕克(Joseph Spak)表示,“在35000美元的Model 3公布后不久就公布了Model Y,这可能意味着消费者对35000美元Model 3的反应可能没有之前预期的那么强烈。我们认为美国需求下降,特斯拉在欧洲和中国的需求也低于预期。”他补充道,特斯拉之前的一波降价可能也是为了度过需求疲软期。4月21日晚,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上海某地下停车场起火。监控视频显示,车辆出现故障,一分钟后出现明火。火势逐渐猛烈并迅速蔓延,引燃了停在一旁的几辆汽车。视频上传网络后,受到广泛关注,与其他多起电动车自燃事件一起,再次引发了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危机。事实上,之前特斯拉也发生过多起自燃事件。3月26日,广州某小区地下车库发生特斯拉Model S自燃事件;5月3日,美国旧金山一家私人车库发生一起莫德尔S自燃事件。5月12日,香港新蒲岗广场发生Model S自燃事件;6月2日,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特斯拉充电站发生一起Model S自燃事件。短短两个月内,特斯拉公开报道的自燃事件多达5起,让很多对特斯拉寄予厚望的消费者大失所望。6月28日,特斯拉就上海特斯拉Model S自燃事件做出官方回应。其在声明中称,经联合调查组(由中美技术专家和高管团队组成)调查,未发现系统缺陷,初步判断“个别事故”是由“位于车辆前部”的单个电池模块故障引起的。而电池生产只是特斯拉最近面临的又一场风暴。松下是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早在五年前,松下就承诺向其与特斯拉在内华达沙漠的合资超级工厂投资数十亿美元;五年后,松下和这家电动汽车先驱公司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松下希望提高价格,从而增加超级工厂的利润,巩固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未来,但特斯拉不同意。随着特斯拉Giga上海的落成,这场风波愈演愈烈。马斯克敦促松下减少电池充电,松下首席执行官Kazuhiro拒绝了降价要求,称他对与特斯拉一起进入中国市场犹豫不决。“马斯克一再要求降价。有一次作为回应,我告诉他,我们会考虑将我的员工和设施完全撤出超级工厂。”铁贺宏九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松下还对特斯拉的汽车生产效率持批评态度。据知情人士称,特斯拉和包括铁贺一宏在内的松下高管之间关系紧张的早期根源在于生产。松下开始积极准备为特斯拉的生产目标提供电池,但它发现这家汽车制造商的汽车生产落后于计划。另一端的马斯克持另一种说法。今年4月,马斯克在一条推文中攻击松下,指责这家日本公司的运营速度限制了Model 3的生产。眼下的事实是,双方关系濒临破裂。目前,特斯拉的持续追赶甚至导致松下电池部门陷入更深的赤字。受特斯拉问题影响,自去年年初以来,松下的股价已下跌近50%。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双方关系破裂,注定是双输的结局。没有特斯拉的订单,松下的业绩势必波动很大;如果没有松下的电池供应,特斯拉在短时间内再次寻求可靠的合作伙伴并不容易。建成汽车生产超级工厂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特斯拉的“中国速度”令人惊叹,其在中国市场的野心也暴露无遗。但是,不确定的是,依靠产能扩张刺激消费的道路上还有多少绊脚石。特斯拉的挑战可能才刚刚开始。
10月22日,广汽蔚来旗下合创品牌宣布首款SUV车型正式开启“盲订”阶段,与此同时,官方还发布了新车的预告图。此次“盲订”分为创世订单和精英订单,订金分别为9999元和1999元,订金均可退还。
1900/1/1 0:00:0010月21日消息,深交所上市公司丰元股份SZ002805日前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丰元锂能拟实施年产10000吨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8510万元。
1900/1/1 0:00:00据外媒消息报道,丰田汽车公司首席技术官寺岛茂树(ShigekiTerashi)透露,丰田汽车将在明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推出一款采用固态电池驱动的全电动巴士汽车,不过,
1900/1/1 0:00:00一周内,开放汽车行业被提及两次。
1900/1/1 0:00:00我身边天秤星座的朋友大多有选择困难症,碰到A、B之间做决定的时候总得权衡半天利弊。其实这些都是自己徒增的烦恼,用时下的话说就是“小孩子才做选择题”。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道达尔)据外媒报道,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Total)决定将旗下子公司Synova的产能提高一倍,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回收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