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寒冬仍在持续,整车企业的压力部分转嫁到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企业。10月29日,华域汽车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华域汽车营业收入约1055.96亿元,同比下降11.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49.27亿元,同比下降22.58%。对此,长江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虽然华宇汽车的业绩略好于行业预期,但由于三季度国内行业产量的影响,以及其主要客户SAIC产量的下滑,对零部件企业的影响较大,行业本身的复苏速度仍不及预期,令不少零部件企业承压。华域汽车的情况是一个缩影。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十余家零部件公司的财报时发现,大部分零部件公司都很“酷”。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强认为,未来随着汽车行业本身改革的加速,从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的转变,必然会导致一些低端零部件企业被淘汰。盖世汽车研究院一份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约10万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仅1.3万家,小而散的“游击队”企业仍占据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半壁江山。目前,除了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胡阿祥、岱美等少数企业外,其他零部件企业前三季度利润均呈同比下降趋势,降幅从个位数到近九成不等。东安电力、德赛四维等零部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幅度也超过50%。针对亏损原因,多家公司在季报中提到了乘用车销量下滑和行业竞争激烈。目前的行业形势对利润率有负面影响。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前9个月,零部件企业的压力前所未有。一方面,由于补贴和斜坡的影响,汽车制造商的成本增加,这自然会将一部分成本压力转移给零部件公司;另一方面,国家对“国六”等环保政策的技术要求加强,增加了一些没有技术储备的零部件企业的压力。即使是一些外资零部件巨头,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ZF、电装、大陆集团、法雷奥、奥托立夫等海外主流零部件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双降”。此外,即使是站在电气化“风口”的电池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全球三大动力电池公司之一的LG化学发布的财报显示,LG化学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380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04亿元),同比下降37%,净利润为1372亿韩元,同比下降60.4%。该公司1-9月期间的电池销售额为5.86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5.58亿元),与LG化学提出的2010年将在张强表示,无论是国际巨头,还是传统零部件企业、本土企业、新型企业,利润都出现了下滑。要想从根源上改变零部件企业的处境,需要汽车市场的整体复苏。中关村新型电池联盟秘书长于青娇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零部件企业在生产和利益链上与汽车厂商联系紧密,零部件企业多为B端企业,因此在整车销量没有明显突破的背景下,行业短期内仍将处于调整期。在压力加大之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汽协调查数据显示,即使在车市开始寒冬的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仍突破4万亿元大关,增速达7.1%,远超同期汽车销量增速。但随着汽车市场寒流持续,零部件企业压力越来越大。为20多家主机厂服务的国威科技倒下后,杭州一家为东风裕隆、众泰汽车生产车身钣金件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也被曝出停工。第一财经记者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例信息网上查询发现,2018年以来,汽车零部件行业涉及破产的案例多达188起,其中破产解散的轮胎企业多达25家。“零部件企业一直高度依赖整车企业,很多零部件企业只靠一两家车企生存。但是现在很多公司都面临着生死考验,回款难度逐年增加。未来围绕整零关系的纠纷和诉讼战会更加频繁。”以上部分负责人预测。韩国汽车材料公司LGHausys的工程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的公司为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提供材料。尤其是2019年以来,汽车制造商的压力被层层降低,并传递给不同级别的供应商。压力变得更大了。“虽然从维护客户的角度出发,零部件企业每年都会降低一定的成本,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车企在合同中要求降低一定的成本,幅度从5%到15%甚至更多。因为我们同时给很多公司供货,所以还能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对于很多中小零部件公司来说,竞争就更加激烈了。”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国)联合会会长朴永圭(Park Yeong gyu)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早期很多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跟随现代、起亚等本土汽车企业走向中国市场,但从两三年前开始,仅靠一家汽车企业很难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许多公司正在寻求与中国汽车公司合作,以实现销售和风险的多元化管理。如何突围,然而也有一些企业的业绩是逆势增长的。以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收328.56亿元,同比增长71.7%;净利润34.64亿元,同比增长45.65%。中汽协副秘书长史建华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优胜劣汰加剧,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和国家对产业链的支持,中国头部零部件企业得到了培养,对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强认为,中国零部件企业应该在R&D和国际化方面做出努力,实现结构优化,确保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能够与国外零部件企业竞争。丰田汽车、电装等日本汽车产业链企业都处于日本R&D投资的前列,其中电装的研发支出占营收的9.5%。博世等国际头部零部件公司的平均R&D投资也超过6%~7%。虽然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R&D投资比例超过6%,但目前国内大部分零部件企业的R&D投资占营收的比例不到5%。一些零部件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开辟销售渠道等形式进入海外市场。2019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增加产能、收购海外企业和与跨国车企合作,在海外市场寻求机会。根据国际动力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Research的数据,今年8月,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动力电池装机容量为2.4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9.4%。对此,SNEResearch认为,搭载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的国产汽车销量有所增长,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本身也在向商用车和海外市场扩张,这也使其能够在中国市场调整时做出更有效的反应。史建华建议,一方面,本土零部件企业要把自己定位为全球化企业,提高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本土品牌企业也可以适当给一些自主零部件企业机会,从而提升整个本土产业链。汽车市场寒冬仍在持续,整车企业的压力部分转嫁到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企业。10月29日,华域汽车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华域汽车营业收入约1055.96亿元,同比下降11.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49.27亿元,同比下降22.58%。对此,长江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虽然华宇汽车的业绩略好于行业预期,但由于三季度国内行业产量的影响,以及其主要客户SAIC产量的下滑,对零部件企业的影响较大,行业本身的复苏速度仍不及预期,令不少零部件企业承压。华域汽车的情况是一个缩影。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十余家零部件公司的财报时发现,大部分零部件公司都很“酷”。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强认为,未来随着汽车行业本身改革的加速,从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的转变,必然会导致一些低端零部件企业被淘汰。盖世汽车研究院一份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约10万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仅1.3万家,小而散的“游击队”企业仍占据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半壁江山。目前,除了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胡阿祥、岱美等少数企业外,其他零部件企业前三季度利润均呈同比下降趋势,降幅从个位数到近九成不等。东安电力、德赛四维等零部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幅度也超过50%。针对亏损原因,多家公司在季报中提到了乘用车销量下滑和行业竞争激烈。目前的行业形势对利润率有负面影响。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前9个月,零部件企业的压力前所未有。一方面,由于补贴和斜坡的影响,汽车制造商的成本增加,这自然会将一部分成本压力转移给零部件公司;另一方面,国家对“国六”等环保政策的技术要求加强,增加了一些没有技术储备的零部件企业的压力。即使是一些外资零部件巨头,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ZF、电装、大陆集团、法雷奥、奥托立夫等海外主流零部件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双降”。此外,即使是站在电气化“风口”的电池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全球三大动力电池公司之一的LG化学发布的财报显示,LG化学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380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04亿元),同比下降37%,净利润为1372亿韩元,同比下降60.4%。该公司1-9月期间的电池销售额为5.86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5.58亿元),与LG化学提出的2010年将在张强表示,无论是国际巨头,还是传统零部件企业、本土企业、新型企业,利润都出现了下滑。要想从根源上改变零部件企业的处境,需要汽车市场的整体复苏。中关村新型电池联盟秘书长于青娇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零部件企业在生产和利益链上与汽车厂商联系紧密,零部件企业多为B端企业,因此在整车销量没有明显突破的背景下,行业短期内仍将处于调整期。在压力加大之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汽协调查数据显示,即使在车市开始寒冬的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仍突破4万亿元大关,增速达7.1%,远超同期汽车销量增速。但随着汽车市场寒流持续,零部件企业压力越来越大。为20多家主机厂服务的国威科技倒下后,杭州一家为东风裕隆、众泰汽车生产车身钣金件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也被曝出停工。第一财经记者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例信息网上查询发现,2018年以来,汽车零部件行业涉及破产的案例多达188起,其中破产解散的轮胎企业多达25家。“零部件企业一直高度依赖整车企业,很多零部件企业只靠一两家车企生存。但是现在很多公司都面临着生死考验,回款难度逐年增加。未来围绕整零关系的纠纷和诉讼战会更加频繁。”以上部分负责人预测。韩国汽车材料公司LGHausys的工程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的公司为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提供材料。尤其是2019年以来,汽车制造商的压力被层层降低,并传递给不同级别的供应商。压力变得更大了。“虽然从维护客户的角度出发,零部件企业每年都会降低一定的成本,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车企在合同中要求降低一定的成本,幅度从5%到15%甚至更多。因为我们同时给很多公司供货,所以还能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对于很多中小零部件公司来说,竞争就更加激烈了。”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国)联合会会长朴永圭(Park Yeong gyu)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早期很多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跟随现代、起亚等本土汽车企业走向中国市场,但从两三年前开始,仅靠一家汽车企业很难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许多公司正在寻求与中国汽车公司合作,以实现销售和风险的多元化管理。如何突围,然而也有一些企业的业绩是逆势增长的。以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收328.56亿元,同比增长71.7%;净利润34.64亿元,同比增长45.65%。中汽协副秘书长史建华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优胜劣汰加剧,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和国家对产业链的支持,中国头部零部件企业得到了培养,对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强认为,中国零部件企业应该在R&D和国际化方面做出努力,实现结构优化,确保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能够与国外零部件企业竞争。丰田汽车、电装等日本汽车产业链企业都处于日本R&D投资的前列,其中电装的研发支出占营收的9.5%。博世等国际头部零部件公司的平均R&D投资也超过6%~7%。虽然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R&D投资比例超过6%,但目前国内大部分零部件企业的R&D投资占营收的比例不到5%。一些零部件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开辟销售渠道等形式进入海外市场。2019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增加产能、收购海外企业和与跨国车企合作,在海外市场寻求机会。根据国际动力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Research的数据,今年8月,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动力电池装机容量为2.4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9.4%。对此,SNEResearch认为,搭载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的国产汽车销量有所增长,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本身也在向商用车和海外市场扩张,这也使其能够在中国市场调整时做出更有效的反应。史建华建议,一方面,本土零部件企业要把自己定位为全球化企业,提高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本土品牌企业也可以适当给一些自主零部件企业机会,从而提升整个本土产业链。
对于蔚来汽车董事长、创始人兼CEO李斌而言,2019年确实是艰难的一年。由于巨额的亏损,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一股蔚来汽车,股价一路下行。
1900/1/1 0:00:00近期,产销量下滑、个别企业发展遇到困境、市场竞争加剧等现象,折射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进入一个调整阶段。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规模居世界前列,但依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1900/1/1 0:00:002019年10月22日24日,以“汽车,协同创新”为主题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2019SAECCE)在上海如期开幕。
1900/1/1 0:00:0011月5日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五洲四海,万商云集,世界的目光将集中在这里。在本届进博会中,起亚汽车EV概念车型“FUTURON”将进行全球首秀。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轮胎传感器和数据管理公司Tyrata扩展了其已经获得专利的IntelliTread轮胎胎面磨损传感器平台,新增了一个低外形的驾驶开过系统(driveoversystem)。
1900/1/1 0:00:0010月以来,10家企业发布有关智能网联汽车业务的重要动向,折射出产业发展两大趋势:一是,跨国车企试图通过组织结构调整与扩大资金投入力度获取智能网联汽车优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