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存在两种潜在需求,即“豪华品牌进入”和“中国品牌向上”。这两种趋势的共同作用,使得彼此相对独立的品牌级市场(豪华品牌、合资品牌、中国品牌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近两年来,上下夹击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并没有被侵蚀,而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市场策略调整,略有上升。今天就来说说合资品牌如何打赢市场份额争夺战,日系和德系品牌如何逆势崛起。什么是「钢圈大数据」?“汽车圈大数据”是汽车之家为行业用户打造的专栏。它通过汽车之家大数据和传统统计数据的结合,分析汽车行业的宏观环境、市场趋势和热点事件,对汽车行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30秒快速阅读:1。面对豪华品牌的下行压力,合资品牌选择收割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2.合资品牌是冰与火的两个世界,日德风光无限,美法份额迅速下滑;3.以用户为中心,增加产品,调整结构,日企会全力提升份额。数据显示品牌等级:豪华品牌、普通合资品牌(指合资品牌,如大众、丰田)和中国品牌。车辆类别标准:文中提到的车辆类别是按照汽车之家产品库的标准进行分类的。销售数据说明:本次分析涉及的终端销售数据来自保监会的保费数据,由汽车之家整理。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终端保险量为1514.2万辆,同比下降2.9%。其中,合资品牌终端投保808.3万台,占比53.4%,同比下降1.8%,近年来首次跑赢市场。对比近三年按品牌等级划分的乘用车市场份额可以发现,合资品牌市场仍然是中国乘用车市场最大的份额板块(2019年1-9月占比53.8%,比2017年增长0.2%);奢侈品牌市场份额增长4.3%;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下降了4.4%。可见,面对来自豪华品牌的下行压力,合资品牌选择将这种压力转移给中国品牌。一方面,豪华品牌在其传统优势市场(大型轿车、大型SUV、中大型轿车、中大型SUV、跑车)进一步强化主导地位,扩大份额优势;另一方面,在中型车和中型SUV细分市场采取进攻策略,直接冲击合资品牌;这种趋势可能会进一步蔓延到紧凑型市场。面对这种压力,合资品牌不仅在传统优势市场(中型车及以下轿车市场和中型SUV市场)苦苦抵抗;并且全力出击SUV市场,直接挑战豪华品牌在中大型SUV市场的领先地位,争夺中国品牌在紧凑型SUV和小型SUV市场的领先地位。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合资品牌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合资品牌变了,压力过去了。第一,增加汽车数量,丰富产品数量。2017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达到历史峰值后,经历了近两年的持续下滑。在此背景下,合资品牌依然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逆势增加新品数量和升级现有产品,加速提升产品力。据汽车之家大数据监测,2019年前三季度,合资品牌新上市汽车169款,超过前两年的产品投入。从汽车数量来看,增长较为明显。2019年前三季度,新上市汽车达到1277辆,比2018年全年增长26.1%,极大丰富了产品数量。第二,调整产品结构,适应消费升级趋势。从近三年乘用车市场车型级别结构的变化发现,虽然紧凑级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但仍是乘用车市场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53.4%);前几年风光无限的小型SUV市场,今年从第二位滑落到第四位;中型市场快速崛起(占比21.8%),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表明中国乘用车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合资品牌新上市车型前五名分别是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中型轿车、中型SUV和小型SUV。产品结构与乘用车整体销售结构非常相似。这种投放策略一方面保证了合资品牌原有优势市场(紧凑型车、中型SUV、中型车市场等)的产品竞争力。)持续改善,有效抵御外界压力;另一方面,加大对紧凑型SUV和小型SUV市场的投入,抢占中国品牌主导的市场份额。第三,加大终端的优惠幅度,抵消豪华品牌的下沉压力。根据汽车之家大数据监测的最新发现,豪华品牌采取降价策略,有效提升了在中型车和中型SUV市场的占有率,从而挤压合资品牌。合资品牌则是“按方抓药”,不仅在中型SUV和紧凑型车市场积极应对,还大幅提高终端优惠幅度进行顽强抵抗;还在紧凑型SUV市场利润率领先,挤压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来弥补自己的损失。总之,高档品牌逐渐压下低档品牌已经成为常态。合资品牌通过加大产品投放、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终端优惠幅度等手段,不仅在2019年前三季度奋力维持原有市场份额,还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为未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赢得了有利位置。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存在两种潜在需求,即“豪华品牌进入”和“中国品牌向上”。这两种趋势的共同作用,使得彼此相对独立的品牌级市场(豪华品牌、合资品牌、中国品牌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近两年来,上下夹击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并没有被侵蚀,而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市场策略调整,略有上升。今天就来说说合资品牌如何打赢市场份额争夺战,日系和德系品牌如何逆势崛起。什么是「钢圈大数据」?“汽车圈大数据”是汽车之家为行业用户打造的专栏。它通过汽车之家大数据和传统统计数据的结合,分析汽车行业的宏观环境、市场趋势和热点事件,对汽车行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30秒快速阅读:1。面对豪华品牌的下行压力,合资品牌选择收割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2.合资品牌是冰与火的两个世界,日德风光无限,美法份额迅速下滑;3.以用户为中心,增加产品,调整结构,日企会全力提升份额。数据显示品牌等级:豪华品牌、普通合资品牌(指合资品牌,如大众、丰田)和中国品牌。车辆类别标准:文中提到的车辆类别是按照汽车之家产品库的标准进行分类的。销售数据说明:本次分析涉及的终端销售数据来自保监会的保费数据,由汽车之家整理。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终端保险量为1514.2万辆,同比下降2.9%。其中,合资品牌终端投保808.3万台,占比53.4%,同比下降1.8%,近年来首次跑赢市场。对比近三年按品牌等级划分的乘用车市场份额可以发现,合资品牌市场仍然是中国乘用车市场最大的份额板块(2019年1-9月占比53.8%,比2017年增长0.2%);奢侈品牌市场份额增长4.3%;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下降了4.4%。可见,面对来自豪华品牌的下行压力,合资品牌选择将这种压力转移给中国品牌。一方面,豪华品牌在其传统优势市场(大型轿车、大型SUV、中大型轿车、中大型SUV、跑车)进一步强化主导地位,扩大份额优势;另一方面,在中型车和中型SUV细分市场采取进攻策略,直接冲击合资品牌;这种趋势可能会进一步蔓延到紧凑型市场。面对这种压力,合资品牌不仅在传统优势市场(中型车及以下轿车市场和中型SUV市场)苦苦抵抗;并且全力出击SUV市场,直接挑战豪华品牌在中大型SUV市场的领先地位,争夺中国品牌在紧凑型SUV和小型SUV市场的领先地位。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合资品牌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合资品牌变了,压力过去了。第一,增加汽车数量,丰富产品数量。2017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达到历史峰值后,经历了近两年的持续下滑。在此背景下,合资品牌依然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逆势增加新品数量和升级现有产品,加速提升产品力。据汽车之家大数据监测,2019年前三季度,合资品牌新上市汽车169款,超过前两年的产品投入。从汽车数量来看,增长较为明显。2019年前三季度,新上市汽车达到1277辆,比2018年全年增长26.1%,极大丰富了产品数量。第二,调整产品结构,适应消费升级趋势。从近三年乘用车市场车型级别结构的变化发现,虽然紧凑级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但仍是乘用车市场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53.4%);前几年风光无限的小型SUV市场,今年从第二位滑落到第四位;中型市场快速崛起(占比21.8%),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表明中国乘用车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合资品牌新上市车型前五名分别是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中型轿车、中型SUV和小型SUV。产品结构与乘用车整体销售结构非常相似。这种投放策略一方面保证了合资品牌原有优势市场(紧凑型车、中型SUV、中型车市场等)的产品竞争力。)持续改善,有效抵御外界压力;另一方面,加大对紧凑型SUV和小型SUV市场的投入,抢占中国品牌主导的市场份额。第三,加大终端的优惠幅度,抵消豪华品牌的下沉压力。根据汽车之家大数据监测的最新发现,豪华品牌采取降价策略,有效提升了在中型车和中型SUV市场的占有率,从而挤压合资品牌。合资品牌则是“按方抓药”,不仅在中型SUV和紧凑型车市场积极应对,还大幅提高终端优惠幅度进行顽强抵抗;还在紧凑型SUV市场利润率领先,挤压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来弥补自己的损失。总之,高档品牌逐渐压下低档品牌已经成为常态。合资品牌通过加大产品投放、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终端优惠幅度等手段,不仅在2019年前三季度奋力维持原有市场份额,还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为未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赢得了有利位置。
奔驰在昨天的资本市场日CapitalMarketDay发布了新的发展策略,重点阐述了未来3年内的奔驰集团旗下乘用车、卡车、出行三大板块,在各个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总的来看,
1900/1/1 0:00:00历史的进程有时就是这样具有讽刺意味,同时也让人不胜唏嘘。
1900/1/1 0:00:00交通拥堵,雾霾肆虐,经济水平还远远落后的印度,却患上了跟发达国家一样严重的“大城市病”。公共交通的建设无法立竿见影,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创业解决方案则成了创业的风口。
1900/1/1 0:00:00北京时间11月26日凌晨,贾跃亭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FF总部召开债权人会议,这也是他自10月在美国宣布申请个人破产重组以来,与国内债权人的首次会面。
1900/1/1 0:00:00据路透社报道,福特将利用对汽车初创公司Rivian的投资为其林肯品牌生产电动SUV。林肯将使用Rivian的“滑板”底盘,Rivian也计划在其R1SSUV中使用该底盘。
1900/1/1 0:00:00图片来自“特定授权”“最初,当我想要离开IT公司来到电装时,我曾经被家人和朋友强烈反对。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