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前一周,新型冠状病肺炎开始引发预警。国内车企按照正常节奏很快就要放假了。当时很少有人预料到整个产业链的计划会被打乱。随着疫情在全国的蔓延,各地政府纷纷下发文件严格规定复工时间,国外供应商因确诊病例暂停全公司运营,汽车行业2月份乃至一季度节奏被动调整。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目前绝大多数车企都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重新安排了开工时间,但让主要车企不确定的是,在这次疫情中很难正常供应汽车零部件,所以即使开工,生产计划也可能难以正常启动。供应链的稳定性很可能会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近日,汽车行业专家张俊以向21世纪经济报道强调,疫情期间要特别注意汽车厂商的供应链安全。“一方面,国内供应链可能受到疫情影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另一方面,尽管整车制造的国产化程度很高,但很多零部件都是由在华外资企业的合资企业供应,并非100%国产化,也面临着疫情升级带来的供应风险。“这种影响甚至会蔓延到全球汽车行业。1月31日,现代汽车宣布不得不暂停部分SUV车型的生产,因为其在中国的供应商要到2月9日才会开工。汽车生产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全球供应的行业生态,中国本身也是汽车工业的重要基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地位确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物流应急零件供应商什么时候开始工作?像汽车厂,大部分都是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日期来定的。总部位于法国、在湖北设有R&D中心和生产基地的法雷奥集团近日发文称,公司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延长春节假期的要求,具体复工时间由当地工厂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和生产计划安排。法雷奥没有透露具体的开工日期,《21世纪经济报道》咨询的一家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也是如此。相关人士表示,由于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只能根据当地情况做出决定。考核内容不仅包括当地政府对节假日的要求,还包括工厂的准备工作和工人的健康状况。”情况每天都在变,各地的政策和情况也不尽相同。我们每天在电话会议中收集最新信息,讨论并准备对策。"一位外资零部件企业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零部件企业是主机厂的供应商,但也面临上游的限制。上述人士承认,他们非常担心疫情对供应链和物流的影响。”就算能启动,也没用。库存过几天就用完了,供应商跟不上。关键是大部分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延迟开工政策。除救灾物资设备生产外,即使能生产,物流运输也基本停止或运力大减。”“我们还得看看供应商。"上述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相关人士也表示。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对上游的情况逐一分析,同时和主机厂沟通订单可能出现的延期交货情况。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暂时“停工”可能会影响到全球。日前,博世集团首席执行官沃尔克马尔·邓纳发出“警告”,称博世的供应链严重依赖中国。”我们需要等待形势的发展。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博世的全球供应链将会中断。“出口或受挫一旦像博世这样的大型零部件供应商集团供应链中断,会影响很多国外车企的正常生产。事实上,全球汽车产业链深度协同,即使不是博世,临时停产也会带来直接的反响。最近,现代汽车和双龙汽车都表示,他们的生产计划受到了中国供应商停产的影响。其中,现代暂停了Palisade车型的生产,而双龙则同步关闭了其在韩国平泽的工厂。这可能会使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遭受挫折。当订单不能按时交付时,客户很可能会将目光转向其他供应商。事实上,现代汽车表示,它一直在韩国和中国其他地区寻找替代供应商。中国已经是世界汽车零部件生产和供应的重要基地。外商投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万家,中国汽车零部件年出口额超过700亿美元。许多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甚至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疫情对中国零部件出口影响很大中国的零部件在世界上很有竞争力,比如轮胎等领域,对美国的出口量……而其他地方特别大,这是他们售后市场的主要支撑。如果他们不想要我们的订单,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损失。”崔东树说道。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吴松泉也指出,疫情导致很多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尤其是位于疫情严重省份的工厂。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过长,势必会影响零部件企业的全球生产布局。吴松泉表示,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已被列为PHEIC,世卫组织给出的说法是“没有理由采取不必要的措施干扰国际旅行和贸易”,“不建议限制贸易和人员流动”。预计各国不会轻易限制贸易,但在短期内,生产受阻、物流不畅、人员流动限制将直接影响出口。从长期来看,疫情的蔓延将进一步给汽车市场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整体出口规模。2020年春节前一周,新型冠状病肺炎开始引发预警。国内车企按照正常节奏很快就要放假了。当时很少有人预料到整个产业链的计划会被打乱。随着疫情在全国的蔓延,各地政府纷纷下发文件严格规定复工时间,国外供应商因确诊病例暂停全公司运营,汽车行业2月份乃至一季度节奏被动调整。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目前绝大多数车企都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重新安排了开工时间,但让主要车企不确定的是,在这次疫情中很难正常供应汽车零部件,所以即使开工,生产计划也可能难以正常启动。供应链的稳定性很可能会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近日,汽车行业专家张俊以向21世纪经济报道强调,疫情期间要特别注意汽车厂商的供应链安全。”一方面,国内供应链可能受到疫情影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另一方面,尽管整车制造的国产化程度很高,但很多零部件都是由在华外资企业的合资企业供应,并非100%国产化,也面临着疫情升级带来的供应风险。“这种影响甚至会蔓延到全球汽车行业。1月31日,现代汽车宣布不得不暂停部分SUV车型的生产,因为其在中国的供应商要到2月9日才会开工。汽车生产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全球供应的行业生态,中国本身也是汽车工业的重要基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地位确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物流应急零件供应商什么时候开始工作?像汽车厂,大部分都是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日期来定的。总部位于法国、在湖北设有R&D中心和生产基地的法雷奥集团近日发文称,公司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延长春节假期的要求,具体复工时间由当地工厂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和生产计划安排。法雷奥没有透露具体的开工日期,《21世纪经济报道》咨询的一家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也是如此。相关人士表示,由于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只能根据当地情况做出决定。考核内容不仅包括当地政府对节假日的要求,还包括工厂的准备工作和工人的健康状况。”情况每天都在变,各地的政策和情况也不尽相同。我们每天在电话会议中收集最新信息,讨论并准备对策。"一位外资零部件企业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零部件企业是主机厂的供应商,但也面临上游的限制。上述人士承认,他们非常担心疫情对供应链和物流的影响。”就算能启动,也没用。库存过几天就用完了,供应商跟不上。关键是大部分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延迟开工政策。除救灾物资设备生产外,即使能生产,物流运输也基本停止或运力大减。”“我们还得看看供应商。"上述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相关人士也表示。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对上游的情况逐一分析,同时和主机厂沟通订单可能出现的延期交货情况。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暂时“停工”可能会影响到全球。日前,博世集团首席执行官沃尔克马尔·邓纳发出“警告”,称博世的供应链严重依赖中国。”我们需要等待形势的发展。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博世的全球供应链将会中断。“出口或受挫一旦像博世这样的大型零部件供应商集团供应链中断,会影响很多国外车企的正常生产。事实上,全球汽车产业链深度协同,即使不是博世,临时停产也会带来直接的反响。最近,现代汽车和双龙汽车都表示,他们的生产计划受到了中国供应商停产的影响。其中,现代暂停了Palisade车型的生产,而双龙则同步关闭了其在韩国平泽的工厂。这可能会使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遭受挫折。当订单不能按时交付时,客户很可能会将目光转向其他供应商。事实上,现代汽车表示,它一直在韩国和中国其他地区寻找替代供应商。中国已经是世界汽车零部件生产和供应的重要基地。外商投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万家,中国汽车零部件年出口额超过700亿美元。许多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甚至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疫情对中国零部件出口影响很大中国的零部件在世界上很有竞争力,比如轮胎等领域,对美国的出口量……而其他地方特别大,这是他们售后市场的主要支撑。如果他们不想要我们的订单,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损失。”崔东树说道。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吴松泉也指出,疫情导致很多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尤其是位于疫情严重省份的工厂。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过长,势必会影响零部件企业的全球生产布局。吴松泉表示,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已被列为PHEIC,世卫组织给出的说法是“没有理由采取不必要的措施干扰国际旅行和贸易”,“不建议限制贸易和人员流动”。预计各国不会轻易限制贸易,但在短期内,生产受阻、物流不畅、人员流动限制将直接影响出口。从长期来看,疫情的蔓延将进一步给汽车市场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整体出口规模。
周二(2月4日)早盘,大盘低开后快速反弹翻红,创业板市值第一股宁德时代延续周一升势,高开后快速涨停,年内涨幅近40,市值达到3288亿的新高。
1900/1/1 0:00:00工厂翻新已经成为众多车企深化业务的重要举措。
1900/1/1 0:00:002020年2月3日,武汉封城第十天。十天里,从武汉到湖北再到全国大部分地区,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了本就身处寒冬的中国汽车产业。
1900/1/1 0:00:001、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220万辆,特斯拉Model3全年销量逾30万辆创纪录2月3日,据EVSalesBlog公布最新数据显示,
1900/1/1 0:00:002月3日,国务院延长春节假期之后的开工第一天。但是,受到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大多汽车生产厂家和汽车4S店仍未复工或开张。
1900/1/1 0:00:00北京时间2月4日讯,松下(Panasonic)与特斯拉(Tesla)的电池合资企业首次勉强实现季度利润,这让这家迄今未能在美国电动汽车先驱身上押下16亿美元注的日本公司松了一口气。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