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依赖来自中国和韩国的动力电池,未来将对德国汽车工业造成致命打击。”2020年初,戴姆勒工会主席迈克尔·布莱希特(Michael Brecht)再次向德国汽车行业发出警告。在英国,豪华品牌捷豹正在经历其供应商LG电池的短缺,这直接导致I-PACE(参数|询价)生产的暂停。这不仅是德英面临的动力电池“危机”,也是整个欧洲的现状。世界上传统的汽车工业现在严重依赖动力电池领域的人。今年2月,德国和法国制定了超级电池工厂的蓝图,计划在欧洲共同推进一个总投资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0亿元)、总产能约48 GWh的电池项目,目的是对标亚洲动力电池制造商和特斯拉的产能。欧洲已经“觉醒”,正在奋力追赶,一场亚欧之间的动力电池大战正愈演愈烈。30秒快速阅读:1。为了摆脱对亚洲电池企业的依赖,激进的动力电池布局从欧盟到成员国,再到行业都展开了。Northvolt、大众、戴姆勒和巴斯夫等公司发挥了积极作用。2.亚洲动力电池产业在原材料、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全链条上优势显著,市场规模显著。而欧洲缺乏完整的电池产业链体系,其传统汽车制造优势和技术创新不可小觑。3.中国企业进入欧洲,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契机。本土电池制造商应继续通过技术创新巩固产品质量,同时也要解决行业快速发展留下的问题。动力电池在欧洲布局的“大跃进”目前,亚洲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动力电池主要战略要地,全球优秀电池厂商基本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长城的蜂巢能源以及韩国的LG、三星SDI、SKI等公司已经开始大举“进攻”欧洲市场。亚洲电池制造商计划在宁德时代中国扩大投资欧洲动力电池布局(公司国家计划的一部分),总投资不超过18亿欧元,产能约14 GWh。一期将于2021年投产。蜂巢能源中国将投资20亿欧元在欧洲建设24GWh电池工厂。一期将于2022年投产。福能科技中国计划投资6亿欧元在德国建厂,初期产能6 GWh,最终提升至10 GWh。三星SDI韩国公司投资3.58亿美元在匈牙利建厂,年产能为5万辆电动汽车。韩国LG化学公司再投资5.77亿美元扩建其波兰工厂,将总产能提高至70 GWh,满足30万辆电动汽车的需求。SKI韩国再投资8.59亿美元建设匈牙利第二工厂,年产能7.5GWh来源:整理公开资料;制表:汽车之家工业集团,戴姆勒、大众、宝马、PSA等汽车公司都有明确的电气化目标,合作伙伴基本都是亚洲电池厂商。目前,动力电池的价值可以占到电动汽车整个成本的1/4,甚至高达一半。欧洲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困境。2019年,法国总统马克龙也直言,“从长远来看,法国和欧洲的产业100%依赖别人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在电池方面,我们需要为欧洲敲响警钟。”早在Marco Long发言之前,为了摆脱对亚洲动力电池公司的依赖,整个欧洲已经发起了一场大的“反击”。这一轮“反击”是从欧盟到成员国,再到产业的协调前进步伐。2017年,欧盟电池产业联盟工作组成立,为欧洲电池制造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包括戴姆勒、西门子、巴斯夫、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等公司。不仅如此,欧盟还批准了电池领域的“重要欧洲共同利益倡议(IPCEI)”,该倡议由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等7国共同宣布,未来几年投资32亿欧元(约合24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侧重于四个关键的研发领域:原材料、电池单元和模块、电池系统和回收。此外,德国还计划在2021年前向电动汽车电池行业提供高达10亿欧元的财政补贴。欧洲当地动力电池布局(部分)公司计划向Northvolt投资9亿欧元成立合资公司,建设16GWh电池工厂。PSA与法国Saft合资建立两家电池厂,到2030年总产能达到48 GWh。戴姆勒计划投资10欧元建立全球动力电池网络;与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联合开发固态电池。Northvolt计划到2023年在瑞典建立产能为32GWh的电池工厂。巴斯夫计划建立第二个欧洲电池材料工厂,其中两个工厂可以满足40万辆电动汽车对阴极材料的需求。来源:整理公开资料;制表:针对欧洲电池行业崛起的计划,Northvolt、大众、戴姆勒和巴斯夫等公司发挥了主导作用。大众预计,到2025年,仅欧洲的电池产能需求就将超过150 GWh。目前,大众汽车已经与Northvolt合作,在德国建立了产能为16GWh的电池工厂。戴姆勒的电池战略似乎更加“野蛮”,据报道,从2008年到2019年,其在电池相关项目上的直接或间接投资已达8。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也制定了一项总额为4亿欧元的材料厂投资计划。●亚欧之间会有激烈的竞争。经过大量企业和R&D人才的多年研发,亚洲在动力电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化经验。这也是亚洲公司能够“登陆”欧洲的主要原因。从技术研发来看,从90年代手机锂电池的生产到汽车动力电池的开发,LG、三星、宁德时代、松下等公司都掌握了非常成熟的电池技术。"李珍研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分析师认为,"电动汽车对电池质量的要求极高,没有人能做到。亚洲电池企业对锂电池制造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制造出高质量的电池。这是隐藏的壁垒,也是亚洲公司最大的优势。“其次,电池企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完整产业链体系的形成。”。以中国为例,从上游的原材料开采加工到中游的正负极材料、隔膜制造,再到下游的电池研发生产,整个产业链的优势非常明显。从市场角度来看,亚洲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亚洲既是动力电池最大的供应市场,也是最大的需求市场。巨大的产业规模效应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成本优势一旦形成,后来者很难打破既定的格局。相比之下,欧洲在原材料上并没有优势。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咨询报告称,欧洲过于依赖进口制造电池电芯的原材料(锂、镍、钴、锰等。),构成供应风险。同时,全球核心产能绝大部分在亚洲,几乎占全球的80%。相对薄弱的工业体系使得欧洲优秀电池公司的数量非常少,法国的Saft和瑞典的Northvolt是罕见的“希望之光”。尽管如此,欧洲坚实的汽车工业基础也不容忽视,宝马、戴姆勒、大众等知名汽车企业聚集于此。一个世纪的汽车制造优势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欧洲对动力电池发起大“反攻”的有利条件。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优势即将显现。长期来看,欧洲很可能成为亚洲之后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围绕动力电池,亚欧之间也会有激烈的竞争。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决心来看,亚欧之间的竞争早已超越了企业本身,而是已经从国家战略到产业链体系,再到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关于动力电池在欧洲的发展前景,Merco认为“首先,欧洲应该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吸引亚洲企业在欧洲建厂,帮助欧洲打造产业链,促进人才培养;第二,大力扶持本土企业,不要因为初期产品质量不够好而抛弃。"●"中国制造"借机走向世界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取得了重大发展,电池生产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S Research发布的2019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排行榜数据,中国电池厂商在前10名中占了5席。中国电池厂商的全球化步伐正在加快,在欧洲尤其是德国展开了积极的布局。通过在欧洲建立工厂,形成当地电池供应能力,中国电池制造商缩小了与客户的差距。2018年,宁德时代欧洲工厂落地德国,获得宝马30亿欧元电池订单。现在,沃尔沃等车企已经成为宁德时代的客户。今年2月,蜂巢能源宣布与一家欧洲汽车公司签署了超过7 GWh的电池项目。某种程度上,中国电池厂商已经走出国门,进入世界舞台。但国内电池产能结构性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也是事实,整体技术水平与韩日还有一定差距。中国电池制造商已经走出国门,离开了政策的庇护。要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欧洲立足,技术创新更是不可或缺。只有创造出性能更好、更市场化的电池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赢得客户的青睐。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市场规模足够大,每天都可以产生极其丰富的经验数据,有力支撑应用技术的深入发展。”中国锂电池行业正面临着与韩国、日本竞争‘后来居上’的趋势,中国企业只要自己不‘掐对方’就能走得稳。”“甚至不能说‘中国制造’真的走向了全球。“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东认为,鉴于目前中国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其实‘中国制造’距离走向世界还有一定距离。”。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也被掩盖了。比如安全问题比较典型,健康的商业逻辑还没有形成。“补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从整个行业甚至更高的层面来说,都应该优先考虑充分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才谈得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总结:动力电池竞争的关键是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合理的成本,以及不断的创新和技术升级。亚洲在动力电池方面的进步获得全球认可,先发优势得到充分体现。虽然目前欧洲在各方面都比较落后,但是产业扶持的力度并不显著。在与亚洲电池厂商的竞争中,欧洲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尚不明朗,重蹈欧洲光伏产业覆辙的风险依然存在。
1月8日,从日本成功“逃亡”黎巴嫩的雷诺和日产的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召开媒体发布会,引起外界一片哗然。2月19日,路透社报道称,法国已经正式开始对戈恩非法使用雷诺资产一事展开司法调查。
1900/1/1 0:00:00本周,各车企陆续公布了1月销量成绩。理想ONE超小鹏G3、威马EX5,成为国内新势力车型中仅次于蔚来ES6的畅销车型。
1900/1/1 0:00:00近日,江西省工信厅发布《江西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3年》。方案指出,力争经过四年努力,全省光伏、锂电等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
1900/1/1 0:00:00鼓励汽车消费,广东又走在全国最前面2月21日下午,功夫汽车从广东省政府网站获悉,当天,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提出,
1900/1/1 0:00:00上海工厂投产后,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供应链终于开始真正地向其他企业张开怀抱。在今年1月举行的投资者会议上,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首次公开确认,新增宁德时代和LG化学两家供应商。
1900/1/1 0:00:0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汽车生产企业乘用车销售21444万辆,同比下滑96。这一数据较2017年的24718万辆减少了3274万辆,累计下滑1324。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