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4月),宝马电动跑车i8将正式停产。i8从出现到结束,在生产线上只存活了六年。2024年,即使i3之前多次“不会停产”,也终于尘埃落定,生命周期定格在10年。6年或者10年,这样的“上线时间”对于宝马的车型来说太短了。要知道,第一代3系上市已经45年了。在整个电气化道路上,宝马的动作非常“快”。不仅是第一批扛起“电动化”大旗的BBA之一,宝马在转型和布局的速度上也格外焦虑。2019年,在“宝马集团#NEXTGen未来峰会”上,宝马宣布将在2023年前实现25款新能源汽车的布局,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而这25款新能源汽车中超过一半将是纯电动汽车。
这并不激进。毕竟宝马在1972年就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了。在当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宝马1602 Elektro纯电动车已经被官方指定。1991年,宝马推出了第一款全电气化车型BWM E1。随后,2007年,宝马集团正式启动“Project i”项目,开始了以量产为主要目的的新能源技术研发。那一年,中国“十城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还没有启动,特斯拉也才成立三年。所以对于现在的宝马来说,它想做的就是拿回原本属于它的东西。但显然,这一切并没有它想象的那么容易。I3、i8“哑火”槽2011年2月,宝马I正式投放市场。这个试图与宝马、MINI、劳斯莱斯并驾齐驱的第四品牌,被宝马寄予厚望。不夸张的说,它是宝马未来100年的希望。2016年,上任仅一年的宝马董事长克鲁格提出了宝马的百年计划。他表示,未来100年,宝马要保持领先的生命力,真正转型为高端出行领域的领先科技公司。而宝马I代表的是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解决方案。所以,i3和i8这两个I品牌的领头羊,自然是宝马的“心头好”。然而,最先派出的两位将军都没能完成组织交给他们的任务。30万元价位的i3自2013年上市以来,全球销量为16.5万辆,也就是说平均每月销量不到2000辆。然而,仅2019年,隔壁同价位的Model 3就卖出了30多万辆。截至2019年12月,较晚上市的i8五年累计销量仅为2万辆。
抛开售价200万的i8,只看预计“走量”的i3机型,可以说这次“试水”的结果相当失败。虽然失败的原因很多,但被吐槽最多的还是续航里程。2013年,宝马i3刚上市的时候,车辆续航能力只有150公里。随后,经过调整,2016年宝马推出了电池容量为35kWh的版本,续航里程提升至200-250 km。2019年,宝马再次提高了i3电池的电池容量,将NEDC在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提升至345km。续航能力345公里是什么意思?更别说2013年上市的特斯拉Model S,当时的续航里程也能达到390公里。即使在国内,包括广汽Aion S、吉利几何A、比亚迪唐EV、蔚来ES6等车型,NEDC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都在500公里以上。30万的价格,300公里的续航,就算出自宝马,这款车型也确实缺乏一些说服力。“油改电”的i4试水平台不是纯电动的,所以续航能力高达600公里的宝马i4来了。但不知道是不是被i3和i8这两个打着“天生电”的牌子伤透了心。这一次i4的研发完全抛弃了单一的纯电动平台,而是建立在现有的多动力综合平台之上。
< img alt = "宝马、特斯拉、比亚迪、大众、劳斯莱斯" src = "/eeimg/{Ho……I }/img/2023030323312778813/3 . jpg "/>
对于这样的做法,宝马解释说成本是主要原因。“如果投资研发一个全新的纯电动平台,而建厂的成本是10亿欧元。但如果对现有工厂和生产线进行改造,花费金额为300万欧元,约为前者的1/300。”所以为了当前收益最大化,宝马毅然选择了“油改电”的研发模式。虽然不能与“大价钱”专用平台相比,但宝马显然对其第五代eDrive动力系统充满信心。据介绍,第五代eDrive系统采用了极高的集成度,可以将电机、变速箱和电控系统集成在同一个壳体内,从而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生产效率,减轻驱动部件的重量。总而言之,它有三个优点:高性能、重量轻、续航长。除了控制成本和产量,宝马集团的人事变动可能也是i4选择“油改电”路线的原因之一。2007年,雷瑟夫担任宝马集团首席执行官,专注于推出并亲自领导i3和i8的研发。当时站在他身边的是在宝马工作了30年的Ulrich Kranz和在宝马工作了20多年的毕福康。随着Reisef任期届满,i3之父Ulrich Kranz和i8之父毕福康相继离职,i3和i8的产品和技术路线也告一段落。显然,这是宝马集团的又一次“试水”。如果这种低成本高续航的模式能够大获成功,那么宝马将与大众、通用等企业背道而驰,彻底放弃专用电动平台的研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使这次重蹈覆辙,宝马依然可以灵活抽身,进行下一次的“尝试”,因为没有太多的投入。别人看多了,宝马看空?“宝马保守的策略应该有一半来自于他们强大的传统,能像宝马这样从性能上明显提升品牌,强调驾驶感和操控感的车企并不多。”对此,经济分析师云松·凌认为,“这种来自传统动力总成的巨大优势,使得宝马很难抛弃传统,站在新能源队伍中。”而且他表示,在传统优势还很明显的时候,投入巨资做新的东西面临的风险和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这样的决定是很正常的。
所以基于这样的定位,他们对电动车市场的理解显然会和国内车企不一样。“比如我们迫不及待地确认2022年甚至更早的时候电动汽车和石油汽车可以实现平价,而宝马只是认为2023年之后可能会有变化。所以在这之前,他们还是要搞一个三合一的平台。”在云松看来,这更像是一场。“其他经济学家押注平价将在短时间内到来,电力市场将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他们采取激进策略。而宝马则是对面,所以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至于电动汽车实现平价的时间,云松Order直言,“除非全球政策收紧,消费者不得不大量改用纯电动汽车,否则差别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对于宝马来说,这样保守的策略不会有太大影响。“电气化的改变目前还不那么重要。可能只是过去和未来的一个链接。当然是第一个人带头,后来的人看到情况后就改了。虽然有一定的劣势,但不是根本不可逆的劣势。”因此,云松凌认为,除非宝马一直在削减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力,否则如果暂时放缓电动化的决策,会有影响,但应该不会太大。“恐怕宝马的三合一平台战略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灵活。如果最后你让电车没有竞争力,运油车也没有竞争力,那就惨了。”由此可见,无论i4这次是否成功,宝马的电气化进程都不会终止。毕竟,在“试错”的过程中,th……与那些上自己生命的公司相比,宝马要付出的代价太小了。下个月(4月),宝马电动跑车i8将正式停产。i8从出现到结束,在生产线上只存活了六年。2024年,即使i3之前多次“不会停产”,也终于尘埃落定,生命周期定格在10年。6年或者10年,这样的“上线时间”对于宝马的车型来说太短了。要知道,第一代3系上市已经45年了。在整个电气化道路上,宝马的动作非常“快”。不仅是第一批扛起“电动化”大旗的BBA之一,宝马在转型和布局的速度上也格外焦虑。2019年,在“宝马集团#NEXTGen未来峰会”上,宝马宣布将在2023年前实现25款新能源汽车的布局,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而这25款新能源汽车中超过一半将是纯电动汽车。
这并不激进。毕竟宝马在1972年就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了。在当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宝马1602 Elektro纯电动车已经被官方指定。1991年,宝马推出了第一款全电气化车型BWM E1。随后,2007年,宝马集团正式启动“Project i”项目,开始了以量产为主要目的的新能源技术研发。那一年,中国“十城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还没有启动,特斯拉也才成立三年。所以对于现在的宝马来说,它想做的就是拿回原本属于它的东西。但显然,这一切并没有它想象的那么容易。I3、i8“哑火”槽2011年2月,宝马I正式投放市场。这个试图与宝马、MINI、劳斯莱斯并驾齐驱的第四品牌,被宝马寄予厚望。不夸张的说,它是宝马未来100年的希望。2016年,上任仅一年的宝马董事长克鲁格提出了宝马的百年计划。他表示,未来100年,宝马要保持领先的生命力,真正转型为高端出行领域的领先科技公司。而宝马I代表的是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解决方案。所以,i3和i8这两个I品牌的领头羊,自然是宝马的“心头好”。然而,最先派出的两位将军都没能完成组织交给他们的任务。30万元价位的i3自2013年上市以来,全球销量为16.5万辆,也就是说平均每月销量不到2000辆。然而,仅2019年,隔壁同价位的Model 3就卖出了30多万辆。截至2019年12月,较晚上市的i8五年累计销量仅为2万辆。
抛开售价200万的i8,只看预计“走量”的i3机型,可以说这次“试水”的结果相当失败。虽然失败的原因很多,但被吐槽最多的还是续航里程。2013年,宝马i3刚上市的时候,车辆续航能力只有150公里。随后,经过调整,2016年宝马推出了电池容量为35kWh的版本,续航里程提升至200-250 km。2019年,宝马再次提高了i3电池的电池容量,将NEDC在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提升至345km。续航能力345公里是什么意思?更别说2013年上市的特斯拉Model S,当时的续航里程也能达到390公里。即使在国内,包括广汽Aion S、吉利几何A、比亚迪唐EV、蔚来ES6等车型,NEDC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都在500公里以上。30万的价格,300公里的续航,就算出自宝马,这款车型也确实缺乏一些说服力。“油改电”的i4试水平台不是纯电动的,所以续航能力高达600公里的宝马i4来了。但不知道是不是被i3和i8这两个打着“天生电”的牌子伤透了心。这一次i4的研发完全抛弃了单一的纯电动平台,而是建立在现有的多动力inte上……ate平台。
对于这样的做法,宝马解释说成本是主要原因。“如果投资研发一个全新的纯电动平台,而建厂的成本是10亿欧元。但如果对现有工厂和生产线进行改造,花费金额为300万欧元,约为前者的1/300。”所以为了当前收益最大化,宝马毅然选择了“油改电”的研发模式。虽然不能与“大价钱”专用平台相比,但宝马显然对其第五代eDrive动力系统充满信心。据介绍,第五代eDrive系统采用了极高的集成度,可以将电机、变速箱和电控系统集成在同一个壳体内,从而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生产效率,减轻驱动部件的重量。总而言之,它有三个优点:高性能、重量轻、续航长。除了控制成本和产量,宝马集团的人事变动可能也是i4选择“油改电”路线的原因之一。2007年,雷瑟夫担任宝马集团首席执行官,专注于推出并亲自领导i3和i8的研发。当时站在他身边的是在宝马工作了30年的Ulrich Kranz和在宝马工作了20多年的毕福康。随着Reisef任期届满,i3之父Ulrich Kranz和i8之父毕福康相继离职,i3和i8的产品和技术路线也告一段落。显然,这是宝马集团的又一次“试水”。如果这种低成本高续航的模式能够大获成功,那么宝马将与大众、通用等企业背道而驰,彻底放弃专用电动平台的研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使这次重蹈覆辙,宝马依然可以灵活抽身,进行下一次的“尝试”,因为没有太多的投入。别人看多了,宝马看空?“宝马保守的策略应该有一半来自于他们强大的传统,能像宝马这样从性能上明显提升品牌,强调驾驶感和操控感的车企并不多。”对此,经济分析师云松·凌认为,“这种来自传统动力总成的巨大优势,使得宝马很难抛弃传统,站在新能源队伍中。”而且他表示,在传统优势还很明显的时候,投入巨资做新的东西面临的风险和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这样的决定是很正常的。
所以基于这样的定位,他们对电动车市场的理解显然会和国内车企不一样。“比如我们迫不及待地确认2022年甚至更早的时候电动汽车和石油汽车可以实现平价,而宝马只是认为2023年之后可能会有变化。所以在这之前,他们还是要搞一个三合一的平台。”在云松看来,这更像是一场。“其他经济学家押注平价将在短时间内到来,电力市场将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他们采取激进策略。而宝马则是对面,所以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至于电动汽车实现平价的时间,云松Order直言,“除非全球政策收紧,消费者不得不大量改用纯电动汽车,否则差别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对于宝马来说,这样保守的策略不会有太大影响。“电气化的改变目前还不那么重要。可能只是过去和未来的一个链接。当然是第一个人带头,后来的人看到情况后就改了。虽然有一定的劣势,但不是根本不可逆的劣势。”因此,云松凌认为,除非宝马一直在削减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力,否则如果暂时放缓电动化的决策,会有影响,但应该不会太大。“恐怕宝马的三合一平台战略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灵活。如果最后你让电车没有竞争力,运油车也没有竞争力,那就惨了。”可见,无论i4这次能否成功,宝马的电气化……操作过程不会被终止。毕竟在“试错”的过程中,宝马要付出的代价,和那些上生命的公司相比,实在是太小了。
3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
1900/1/1 0:00:002020年3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公示了申报的第33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品,其中包含理想汽车申报的一款全新插电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产品。
1900/1/1 0:00:00一汽夏利重组的步伐越来越快,南京博郡的困境越来越深。
1900/1/1 0:00:002020年3月13日,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支持,汽车与驾驶维修传媒和搜狐汽车联合发起、主办的2020“315”车企诚信服务联合声明成功线上发布。
1900/1/1 0:00:00“现在只有政府接盘。”一位博郡内部人士告诉我们。“融资的话,要么天津政府,要么南京,要么就上海上海应该不可能的,蔚来都搞不下来。”话语间的权力关系很值得你细品。
1900/1/1 0:00:003月11日下午,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文序一行来到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众”),调研指导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