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500万,你会买什么车?也许你会选择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但罗永浩的答案是“李一”。“除了了解一些人非常关心的面子问题,李ONE是这个价位能买到的世界上最好的车。”罗永浩对这款车的评价不高。2015年出生的造车新势力李推出的首款车型Li ONE,定位为中大型7座插电式混动SUV。这款产品的价格为:32.8万元,不到预算的6.6%。与此同时,李创始人兼CEO李想也得到了罗永浩的称赞,与特斯拉CEO马斯克一起被评为为数不多的“懂产品”的汽车人。罗永浩《怒吹》李ONE/罗永浩微博截图这次微博支持了。是罗永浩发自内心的赞同吗?还是给李一个人带货前预热?我们不知道。作为第一批造车新势力之一,李走过弯路。但随着李ONE的发布,这支造车新军迅速成为造车新军的第一梯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老罗的支持,李最近出现在新闻中几乎都是因为负面因素。继刹车失灵、街头自燃之后,被曝光的断轴事件不断发酵,为其未来的销售前景蒙上阴影。虽然李采取了积极的解决办法,但这些事件将像一个烙印一样永远跟着李。五年的磕磕绊绊,加上最近一系列的负面新闻,李还剩下“理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理想又美观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打造一款没有里程焦虑的电动车一直是李想的追求。里程焦虑一直是由续航里程低、充电桩覆盖率低、充电效率低三个因素造成的。对于车企来说,解决里程焦虑需要考虑问题的复杂程度。钟表匠/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师丁只有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李ONE的增程式混动模式才能有效解决里程焦虑问题。与普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比,Li ONE的驱动方式为电动,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更长。回到产品力层面,李也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42号车库CEO陈晓卿非常赞同罗永浩的观点:“李ONE综合体验不错,同价位几乎没有直接竞争的产品。”一位测试过数百辆汽车的产品评估专家去年为自己订购了一辆李牌汽车。他对亿欧汽车表示,Li ONE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对有舒适性要求的家庭极其友好,排除新能源汽车的品牌价值和认同感,综合考虑配置、动力性能、车内空间、材料等因素。此前,当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横扫国产品牌时,国产品牌利用高性价比获得了生存和增长空间。而现在,在品牌影响力尚未成型的情况下,李在性价比方面也给出了一些诚意。制表师/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师朴郑好:从产品性能上来说,Li ONE的整体尺寸和轴距与宝马X5相当,但价格却不到宝马X5的一半。而其同价位的竞争对手,如汉兰达和宝马,在空间和尺寸上都明显小于李ONE。在加速性能方面,即使是主打家用车,李ONE的表现也要优于其燃油车对手。当然,这主要得益于其在动力形式上的纯电驱动模式。在李ONE上市之初,李就给自己定下了2020年10万辆的销售目标。从同级对手的销售规模、较高的产品综合实力和性价比、对用户诉求的准确把握来看,李定下这样的目标似乎非常合理。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积累的新企业。5月27日,李刚刚迎来了自己工厂下线的10000台李ONE。2014年,易车董事长李斌、乐视董事长贾跃亭相继宣布造车,“互联网造车”开始达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和2015年,新成立的造车企业就超过300家。2015年,李想还创办了自己的造车公司——车和家(李的前身)。与主流造车方案不同,在……从创业开始,李想为汽车和家规画了两条路,分别是“小而美”的低速电动车SEV和“大而全”的增程式电动SUV。2016年12月,李想在微博中透露,车和家即将在巴黎和旧金山启动共享出行业务,首款提供服务的model SEV正式上路。但没过多久,由于低速电动车在中国的合法性问题无法解决,SEV车型项目被迫停止。李想造车的第一步终于空了,这让他不得不专心于增程式电动SUV项目。生产汽车,需要生产资质。为了解决生产资质问题,李选择了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可惜刚持有资质,国家就出台政策放宽新能源汽车产能投资项目准入。历经四年跌跌撞撞,车和家首款车型李ONE于2019年4月正式上市。紧接着,车和家正式更名为李,并于同年第四季度推出2020款车型。虽然李ONE/李官方延迟了李ONE 2020车型的直接交付,但是已经步入正轨。2019年最后一天,李想在微博中表示,“2019年12月生产汽车1530辆,交付汽车1000多辆。”让李想相当无奈的事情又发生了。2020年4月,国家出台政策,将新能源汽车补贴价格限制在30万元。这无疑是对刚刚上市的李ONE的又一次打击。李想,甚至被autocarweekly命名为“每一步都踩在政策的巨坑里”。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想不仅是踩进了政策的“深坑”。上市后,李一号频频被曝出“质量”问题。车顶漏水,刹车失灵,断轴,汽车自燃...很多问题都指向这款产品。汽车行业的木桶效应非常明显。在R&D的生产、供应链管理、销售等环节中,任何一个缺失都会影响其产品的呈现。相比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略显稚嫩。即使能从传统车企抢夺人才,造车技术的沉淀也需要时间。一路上,李不仅花了不少钱。更重要的是,相比其他头部造车新势力,目前蔚来、威马汽车、Xpeng汽车都推出了第二款车型,产品线更加丰富。这一对比,李就慢了不止一步。不再“固执”对于李想本人,史明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用了“目标坚定,态度从容”四个字来评价他。“坚定的目标”有时候可以看做是一种坚持己见的固执;而“冷静的态度”给人信心,一切尽在掌握。李湘/李官员多次“踩坑”经历后,外界开始将矛头指向李湘,尤其是考虑到政策和策略。一位接近李想的相关人士这样评价这位连环创业者:“他是一位产品经理CEO,是一位接地气的理想主义创业者。”“互联网行业出身的李,想做基于解决市场痛点的产品,却没有在政策和营销上投入太多精力。”另一位曾接触过李想的业内人士表示,“减少资源对政策和营销层面的倾斜,可以让企业更专注于产品。但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公司要仔细权衡资源配置。”如今,李想的态度不再总是“淡定”,偶尔也会忍不住说些“黑粉”的话。李湘的思想没有那么“顽固”,开始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曾经坚持李ONE是增程式混动车的李想,现在放下了当初的坚持。4月30日,李想在春季媒体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将不再强调李ONE为“增程式电动车”概念,而是统一口径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对用户、对我们、对媒体都有好处。”李想和李知道自己在市场营销上落后了,他们正在努力与其他新生力量竞争。2020年4月,李想第一次参加直播,真正走向大众消费者。此外,李ONE进藏的营销内容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看到。李想直播/与李想本人有过多次深入交流的李晨小青表示,李想是典型的能够高速迭代的成长型创业者。李想在变,李也在变。也有业内人士用同样的话来形容李:“李的优势在于,它能快速否定自己或修正自己,然后快速迭代。”好的是,刚满五岁的“孩子”李,已经开始赚钱养家了。此前,在汽车之家的一次现场活动中,李想直言李“3月实现正现金流”。这意味着早起却赶了个晚集的李,真的在现金流上扳回了一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李累计融资金额为15.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亿元)。相比之下,与李同为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来汽车、威马汽车、Xpeng汽车融资规模均超过350亿元、200亿元、168亿元。从2015年成立之初的“车和家”到2020年的“李”,这家企业的变化远不止名字。无论是坚决放弃SEV项目还是产品迭代,在2019款李ONE发现问题时,迅速推出2020款产品,放弃交付2019款产品。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李迅速承认错误并加以改进。此外,当补贴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政策限制在30万元时,李引入了价格保护政策,以保持产品的终端价格不变...大浪淘沙的时代,审时度势,拥抱变化,正成为一个企业的必备技能。所有这些变化都基于同一个基础。李内部人士对亿欧汽车表示,单车的盈利目标是在李ONE车型推出之前就定下的,而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从一开始就没有被认定为盈利因素。毫无疑问,这样的一系列对策是在最初的成本控制不变的情况下才做出的。基于对市场痛点的把握,李正在奋起直追。2020年1-4月,李ONE销量5782辆,连续三个月位居中国混合动力细分市场第一。中国汽车数据终端零售数据显示,4月份李ONE销量为2793辆,环比增长89%,在造车新势力中仅次于特斯拉Model 3和蔚来ES6。钟表匠/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师朴至于线下布局,李也有自己的坚持。根据计划,其售后服务网点将于2020年7月从目前的25个扩大到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年底将覆盖全国100个城市。这将帮助李接触到更多的目标用户。就自主灾难恢复而言……李已经画了图纸。近日,李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李将在2021年至2022年实现NOA功能(自动辅助导航和驾驶),并计划在2023年推出全新车型X01。新车型将标配支持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硬件。预计其车型最早将于2024年实现OTA的L4级自动驾驶。但现在说李的发展步入正轨似乎还为时过早。6月6日,Xpeng汽车董事长何在微博中晒出与、李想的合影,配文“三苦三难,努力去想……”。如其所言,成立才几年,第一款产品刚交付几个月。李等造车新势力还处于艰苦奋斗的前期。对于他们来说,变数依然存在,风险依然很大。对于李等造车新军来说,“长征”才刚刚迈出第一步,目前最大的目标是“活下来”。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预算500万,你会买什么车?也许你会选择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但罗永浩的答案是“李一”。“除了了解一些人非常关心的面子问题,李ONE是这个价位能买到的世界上最好的车。”罗永浩对这款车的评价不高。2015年出生的造车新势力李推出的首款车型Li ONE,定位为中大型7座插电式混动SUV。这款产品的价格为:32.8万元,不到预算的6.6%。与此同时,李创始人兼CEO李想也得到了罗永浩的称赞,与特斯拉CEO马斯克一起被评为为数不多的“懂产品”的汽车人。罗永浩《怒吹》李ONE/罗永浩微博截图这次微博支持了。是罗永浩发自内心的赞同吗?还是给李一个人带货前预热?我们不知道。作为第一批造车新势力之一,李走过弯路。但随着李ONE的发布,这支造车新军迅速成为造车新军的第一梯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老罗的支持,李最近出现在新闻中几乎都是因为负面因素。继刹车失灵、街头自燃之后,被曝光的断轴事件不断发酵,为其未来的销售前景蒙上阴影。虽然李采取了积极的解决办法,但这些事件将像一个烙印一样永远跟着李。五年的磕磕绊绊,加上最近一系列的负面新闻,李还剩下“理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理想又美观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打造一款没有里程焦虑的电动车一直是李想的追求。里程焦虑一直是由续航里程低、充电桩覆盖率低、充电效率低三个因素造成的。对于车企来说,解决里程焦虑需要考虑问题的复杂程度。钟表匠/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师丁只有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李ONE的增程式混动模式才能有效解决里程焦虑问题。与普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比,Li ONE的驱动方式为电动,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更长。回到产品力层面,李也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42号车库CEO陈晓卿非常赞同罗永浩的观点:“李ONE综合体验不错,同价位几乎没有直接竞争的产品。”一位测试过数百辆汽车的产品评估专家去年为自己订购了一辆李牌汽车。他对亿欧汽车表示,Li ONE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对有舒适性要求的家庭极其友好,排除新能源汽车的品牌价值和认同感,综合考虑配置、动力性能、车内空间、材料等因素。此前,当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横扫国产品牌时,国产品牌利用高性价比获得了生存和增长空间。而现在,在品牌影响力尚未成型的情况下,李在性价比方面也给出了一些诚意。制表师/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师朴郑好:从产品性能上来说,Li ONE的整体尺寸和轴距与宝马X5相当,但价格却不到宝马X5的一半。而其同价位的竞争对手如汉兰达、宝马在空间和s上明显比李ONE小……e.在加速性能方面,即使是主打家用车,李ONE的表现也要优于其燃油车对手。当然,这主要得益于其在动力形式上的纯电驱动模式。在李ONE上市之初,李就给自己定下了2020年10万辆的销售目标。从同级对手的销售规模、较高的产品综合实力和性价比、对用户诉求的准确把握来看,李定下这样的目标似乎非常合理。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积累的新企业。5月27日,李刚刚迎来了自己工厂下线的10000台李ONE。2014年,易车董事长李斌、乐视董事长贾跃亭相继宣布造车,“互联网造车”开始达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和2015年,新成立的造车企业就超过300家。2015年,李想还创办了自己的造车公司——车和家(李的前身)。不同于主流的造车方案,李想在创业之初,为轿车和家规画了两条路,分别是“小而美”的低速电动车SEV和“大而全”的增程式电动SUV。2016年12月,李想在微博中透露,车和家即将在巴黎和旧金山启动共享出行业务,首款提供服务的model SEV正式上路。但没过多久,由于低速电动车在中国的合法性问题无法解决,SEV车型项目被迫停止。李想造车的第一步终于空了,这让他不得不专心于增程式电动SUV项目。生产汽车,需要生产资质。为了解决生产资质问题,李选择了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可惜刚持有资质,国家就出台政策放宽新能源汽车产能投资项目准入。历经四年跌跌撞撞,车和家首款车型李ONE于2019年4月正式上市。紧接着,车和家正式更名为李,并于同年第四季度推出2020款车型。虽然李ONE/李官方延迟了李ONE 2020车型的直接交付,但是已经步入正轨。2019年最后一天,李想在微博中表示,“2019年12月生产汽车1530辆,交付汽车1000多辆。”让李想相当无奈的事情又发生了。2020年4月,国家出台政策,将新能源汽车补贴价格限制在30万元。这无疑是对刚刚上市的李ONE的又一次打击。李想,甚至被autocarweekly命名为“每一步都踩在政策的巨坑里”。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想不仅是踩进了政策的“深坑”。上市后,李一号频频被曝出“质量”问题。车顶漏水,刹车失灵,断轴,汽车自燃...很多问题都指向这款产品。汽车行业的木桶效应非常明显。在R&D的生产、供应链管理、销售等环节中,任何一个缺失都会影响其产品的呈现。相比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略显稚嫩。即使能从传统车企抢夺人才,造车技术的沉淀也需要时间。一路上,李不仅花了不少钱。更重要的是,相比其他头部造车新势力,目前蔚来、威马汽车、Xpeng汽车都推出了第二款车型,产品线更加丰富。这一对比,李就慢了不止一步。不再“固执”对于李想本人,史明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用了“目标坚定,态度从容”四个字来评价他。“坚定的目标”有时候可以看做是一种坚持己见的固执;而“冷静的态度”给人信心,一切尽在掌握。李湘/李官员多次“踩坑”经历后,外界开始将矛头指向李湘,尤其是考虑到政策和策略。一位接近李想的相关人士这样评价这位连环创业者:“他是一位产品经理CEO,是一位接地气的理想主义创业者。”“互联网行业出身的李,想做基于解决市场痛点的产品,却没有在政策和营销上投入太多精力。”另一位曾接触过李想的业内人士表示,“减少资源对政策和营销层面的倾斜,可以让企业更专注于产品。但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公司要仔细权衡资源配置。”如今,李想的态度不再总是“淡定”,偶尔也会忍不住说些“黑粉”的话。李湘的思想没有那么“顽固”,开始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曾经坚持李ONE是增程式混动车的李想,现在放下了当初的坚持。4月30日,李想在春季媒体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将不再强调李ONE为“增程式电动车”概念,而是统一口径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对用户、对我们、对媒体都有好处。”李想和李知道自己在市场营销方面的落后,他们正在努力与其他新生力量竞争。2020年4月,李想第一次参加直播,真正走向大众消费者。此外,李ONE进藏的营销内容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看到。李想直播/与李想本人有过多次深入交流的李晨小青表示,李想是典型的能够高速迭代的成长型创业者。李想在变,李也在变。也有业内人士用同样的话来形容李:“李的优势在于,它能快速否定自己或修正自己,然后快速迭代。”好的是,刚满五岁的“孩子”李,已经开始赚钱养家了。此前,在汽车之家的一次现场活动中,李想直言李“3月实现正现金流”。这意味着早起却赶了个晚集的李,真的在现金流上扳回了一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李累计融资金额为15.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亿元)。相比之下,与李同为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来汽车、威马汽车、Xpeng汽车融资规模均超过350亿元、200亿元、168亿元。从2015年成立之初的“车和家”到2020年的“李”,这家企业的变化远不止名字。无论是坚决放弃SEV项目还是产品迭代,在2019款李ONE发现问题时,迅速推出2020款产品,放弃交付2019款产品。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李迅速承认错误并加以改进。此外,当补贴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政策限制在30万元时,李引入了价格保护政策,以保持产品的终端价格不变...大浪淘沙的时代,审时度势,拥抱变化,正成为一个企业的必备技能。所有这些变化都基于同一个基础。李内部人士对亿欧汽车表示,单车的盈利目标是在李ONE车型推出之前就定下的,而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从一开始就没有被认定为盈利因素。毫无疑问,这样的一系列对策是在最初的成本控制不变的情况下才做出的。基于对市场痛点的把握,李正在奋起直追。2020年1-4月,李ONE销量5782辆,连续三个月位居中国混合动力细分市场第一。中国汽车数据终端零售数据显示,4月份李ONE销量为2793辆,环比增长89%,在造车新势力中仅次于特斯拉Model 3和蔚来ES6。钟表匠/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师朴至于线下布局,李也有自己的坚持。根据计划,其售后服务网点将于2020年7月从目前的25个扩大到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年底将覆盖全国100个城市。这将帮助李接触到更多的目标用户。就自主灾难恢复而言……李已经画了图纸。近日,李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李将在2021年至2022年实现NOA功能(自动辅助导航和驾驶),并计划在2023年推出全新车型X01。新车型将标配支持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硬件。预计其车型最早将于2024年实现OTA的L4级自动驾驶。但现在说李的发展步入正轨似乎还为时过早。6月6日,Xpeng汽车董事长何在微博中晒出与、李想的合影,配文“三苦三难,努力去想……”。如其所言,成立才几年,第一款产品刚交付几个月。李等造车新势力还处于艰苦奋斗的前期。对于他们来说,变数依然存在,风险依然很大。对于李等造车新军来说,“长征”才刚刚迈出第一步,目前最大的目标是“活下来”。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6月16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电动汽车企业蔚来周一宣布,已经完成72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的增发,每股相当于一股该公司A类普通股,每股ADS交易价格为595美元,募资约43亿美元。
1900/1/1 0:00:00日前,网通社从官方获悉,为了在新能源领域扩大布局,丰田在“2020丰田技术空间”发布活动时表示:丰田将2020年定位为EV元年,开始进一步加速电动化的推进,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全景视觉2020年1月,欧盟开始执行最严碳排放政策。
1900/1/1 0:00:00如果10年前你购买了刚刚上市的每股17美元的特斯拉股票,到昨天你可以以每股超过1000美元卖出,收益超过60倍。
1900/1/1 0:00:00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就业”一词出现了39次成为高频词。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两名来自德国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德国经济部希望从德国经济刺激计划中拨出5亿欧元(约567亿美元)的专款,用于支持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