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工信部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动力电池供应商排查安全隐患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6月8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在网站发布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供应商对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企业监控平台应实行7×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并设置故障处理联系人。对于三级故障报警的车辆,应及时通知用户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在1日内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地方和国家监管平台。对一天内多次出现三级故障报警的车辆,安排安全检查,五日内将结果反馈至地方和国家监管平台。

discovery

各相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为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水平,推进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规范建设,促进行业安全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50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等相关规定,要求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供应商对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要求(一)车辆安全排查重点排查已售车辆和存量车辆、高压线束、车辆碰撞、车载动力电池、车载充电装置、电池箱、机械零部件、易损件等安全隐患,根据车辆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降低车辆火灾风险。1.对于使用强度较高的营运车辆,如出租车、网约车、物流车、公交车等,应根据行驶里程和监控平台的数据分析结果设定调查比例。驾驶10万公里以下的调查比例不低于5%,驾驶10-20万公里的调查比例不低于10%,驾驶20万公里以上的调查比例不低于20%。2.对于私家车,厂家应该明确告知用户,当车辆触发什么条件时,应该回店维修。触发条件应包括:车辆正常行驶里程或使用寿命区间,车辆碰撞、浸水等事故,车辆仪表严重故障报警信号(如电池、过压、超温、绝缘低、充电插座超温等。).生产企业通过监控数据发现车辆符合上述触发条件时,应当通过电话、短信、车辆报警等方式及时提醒用户回店检查维修。生产企业应将上述触发条件、通知方式和记录、返店维修事项等纳入年度报告并存档备查。3.对监控平台出现3级报警故障、动力电池故障较多、6个月及以上未行驶或收到风险提示的车辆,要进行100%排查。4.企业应对各地区售后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专用维修设备和工具、绝缘防护、技术人员的维修防护能力等,并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车辆生产企业应与动力电池供应商共同对动力电池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应包括动力电池的常规检验和延伸性检验(见附件1)。其中外观检查和软件诊断属于常规检查,气密性检查、开箱检查、更换零部件属于延伸检查。如果在日常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再次进行扩展检查。如果通过目视检查,发现有电池箱碰撞、变形等事故……水驱;如果通过软件诊断温度和绝缘性能异常,应进行气密性检查和开箱检查。延长检查条件可以由车企和电池企业自行约定,但需要在调查方案中明确。(二)企业监控平台自查1。企业应检查安全监控系统功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车辆安全信息是否及时反馈,通过平台实时监控关键系统运行参数,尽早发现安全隐患并启动预警机制,对整车、动力电池等运行状况异常、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2.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优化与各方的互动机制,夯实数据基础,为安全隐患排查、事故调查等常态化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同时,加强平台测试方法、流程、数据验证机制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沟通,积极强化各项功能,不断提升监测平台的应用水平。3.企业监控平台应实行7×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并设置故障处理联系人。对于三级故障报警的车辆,应及时通知用户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在1日内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地方和国家监管平台。对一天内多次出现三级故障报警的车辆,安排安全检查,五日内将结果反馈至地方和国家监管平台。4.企业应确保监控平台持续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及时处理相关预警信息。严格按照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跟踪记录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保养情况,分析总结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状况、故障和主要问题,编写年度报告。装备中心将配合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监测平台的有效性评估和检查,掌握监测平台的实际运行情况,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建设和使用监测平台。二。排查报告:要求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于2020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形成书面报告,如实向装备中心报送安全隐患排查的组织实施、操作人员配合情况、存在问题及问题处理情况,并填写《新能源汽车安全排查统计表》(见附件2)。三是新能源汽车起火燃烧事故调查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安全负有第一责任,应建立并长期保持由R&D、生产、售后、质量、监控等部门组成的安全分析和事故调查组,由企业主管新能源和产品安全的领导担任调查组组长。发生火灾事故,企业应及时向当地新能源汽车联席会议牵头部门和装备中心报告,并主动开展事故调查。具体要求如下: (一)生产企业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事故基本信息(造成死亡或者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2)生产企业应在5日内上报事故详细信息,包括车辆独有的特征信息(生产日期、车型、整车/电机/电池组编号等。);现场记录(视频照片等。);火灾前和火灾中的描述(业主、后台监控、物业、其他目击者等。);救援和灭火过程(及相关记录);车辆维修信息(保养、维护、维修);企业监控平台上事故当日和事故前三个月的监控数据。(3)生产企业应在15日内按要求上传事故综合分析技术报告。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介绍事故的详细情况和处理情况;二是事故车辆的基本情况;三是事故车辆使用及售后服务信息;第四,介绍了动力电池、模块和组件的相关技术。第五,事故车辆的检查分析;第六,企业平台的数据分析;第七,事故原因及改进措施。装备中心将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起火燃烧等安全事故,并根据事故严重程度联合相关单位成立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并将结果上报工信部。企业应按规定上报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和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信息。如有隐瞒、不按规定报告、不配合事故调查等行为,设备中心将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处理。6月8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在网站发布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供应商对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企业监控平台应实行7×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并设置故障处理联系人。对于三级故障报警的车辆,应及时通知用户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在1日内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地方和国家监管平台。对一天内多次出现三级故障报警的车辆,安排安全检查,五日内将结果反馈至地方和国家监管平台。

discovery

各相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为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水平,推进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规范建设,促进行业安全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50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等相关规定,要求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供应商对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要求(一)车辆安全排查重点排查已售车辆和存量车辆、高压线束、车辆碰撞、车载动力电池、车载充电装置、电池箱、机械零部件、易损件等安全隐患,根据车辆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降低车辆火灾风险。1.对于使用强度较高的营运车辆,如出租车、网约车、物流车、公交车等,应根据行驶里程和监控平台的数据分析结果设定调查比例。驾驶10万公里以下的调查比例不低于5%,驾驶10-20万公里的调查比例不低于10%,驾驶20万公里以上的调查比例不低于20%。2.对于私家车,厂家应该明确告知用户,当车辆触发什么条件时,应该回店维修。触发条件应包括:车辆正常行驶里程或使用寿命区间,车辆碰撞、浸水等事故,车辆仪表严重故障报警信号(如电池、过压、超温、绝缘低、充电插座超温等。).生产企业通过监控数据发现车辆符合上述触发条件时,应当通过电话、短信、车辆报警等方式及时提醒用户回店检查维修。生产企业应将上述触发条件、通知方式和记录、返店维修事项等纳入年度报告并存档备查。3.对监控平台出现3级报警故障、动力电池故障较多、6个月及以上未行驶或收到风险提示的车辆,要进行100%排查。4.企业应调查各地区的售后服务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限于专用维护设备和工具、绝缘保护、技术人员的维护和保护能力,并积极整改存在的问题。车辆生产企业应与动力电池供应商共同对动力电池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应包括动力电池的常规检验和延伸性检验(见附件1)。其中外观检查和软件诊断属于常规检查,气密性检查、开箱检查、更换零部件属于延伸检查。如果在日常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再次进行扩展检查。如果通过目测,发现有电池箱碰撞、变形、进水等事故;如果通过软件诊断温度和绝缘性能异常,应进行气密性检查和开箱检查。延长检查条件可以由车企和电池企业自行约定,但需要在调查方案中明确。(二)企业监控平台自查1。企业应检查安全监控系统功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车辆安全信息是否及时反馈,通过平台实时监控关键系统运行参数,尽早发现安全隐患并启动预警机制,对整车、动力电池等运行状况异常、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2.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优化与各方的互动机制,夯实数据基础,为安全隐患排查、事故调查等常态化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同时,加强平台测试方法、流程、数据验证机制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沟通,积极强化各项功能,不断提升监测平台的应用水平。3.企业监控平台应实行7×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并设置故障处理联系人。对于三级故障报警的车辆,应及时通知用户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在1日内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地方和国家监管平台。对一天内多次出现三级故障报警的车辆,安排安全检查,五日内将结果反馈至地方和国家监管平台。4.企业应确保监控平台持续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及时处理相关预警信息。严格按照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跟踪记录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保养情况,分析总结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状况、故障和主要问题,编写年度报告。装备中心将配合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监测平台的有效性评估和检查,掌握监测平台的实际运行情况,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建设和使用监测平台。二。排查报告:要求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于2020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形成书面报告,如实向装备中心报送安全隐患排查的组织实施、操作人员配合情况、存在问题及问题处理情况,并填写《新能源汽车安全排查统计表》(见附件2)。三是新能源汽车起火燃烧事故调查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安全负有第一责任,应建立并长期保持由R&D、生产、售后、质量、监控等部门组成的安全分析和事故调查组,由企业主管新能源和产品安全的领导担任调查组组长。发生火灾事故,企业应及时向当地新能源汽车联席会议牵头部门和装备中心报告,并主动开展事故调查。具体要求如下: (一)生产企业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事故基本信息(造成死亡或者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2)生产企业应在5日内上报事故详细信息,包括车辆独有的特征信息(生产日期、车型、整车/电机/电池组编号等。);现场记录(视频照片等。);火灾前和火灾中的描述(业主、后台监控、物业、其他目击者等。);救援和灭火过程(及相关记录);车辆维修信息(保养、维护、维修);企业监控平台上事故当日和事故前三个月的监控数据。(3)生产企业应在15日内按要求上传事故综合分析技术报告。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介绍事故的详细情况和处理情况;二是事故车辆的基本情况;三是事故车辆使用及售后服务信息;第四,介绍了动力电池、模块和组件的相关技术。第五,事故车辆的检查分析;第六,企业平台的数据分析;第七,事故原因及改进措施。装备中心将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起火燃烧等安全事故,并根据事故严重程度联合相关单位成立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并将结果上报工信部。企业应按规定上报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和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信息。如有隐瞒、不按规定报告、不配合事故调查等行为,设备中心将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处理。

标签: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通用汽车转向电动车领域 市场份额会减少

美国银行的一项研究显示,通用汽车GMUS从利润更高的燃油车领域,转向电动汽车领域,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风险,因为该公司支出会减少。

1900/1/1 0:00:00
FCA首席公关官宣布离职 上任仅4个月

据外媒报道,今年2月刚刚上任的FCA全球首席公关官SimonSproule将离职。(图片来源:FCA官网)FC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SimonSproule已经决定离开FCA。

1900/1/1 0:00:00
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5月销量同比下跌26%,特斯拉销量再破万夺冠

6月8日,乘联会发布2020年5月份全国乘用车产销数据。5月厂家批发销量1643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94,这也是自2018年7月以来22个月后的首次批发正增长。

1900/1/1 0:00:00
换电又热了?吉利悄悄做了个新动作

江湖传言,谁能解决充能问题,谁就是电动车武林盟主。两会再提换电模式,让充能市场再起风云。4月份,吉利悄然注册换电商标,换电市场,或许不再是蔚来一家独大。国家商标局显示,吉利注册商标为“易易换电”。

1900/1/1 0:00:00
Model 3连续两月成英国最畅销汽车

据外媒报道,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特斯拉Model3连续第二个月成为了英国市场上销量最高的汽车。

1900/1/1 0:00:00
海马汽车5个月卖车仅五千辆 续命仍靠卖房

景柱在过去20多年为海马汽车积攒的家底,由他亲自操刀出售,来为公司续命。汽车行业整体下行,加之疫情影响,今年前5个月,海马汽车合计卖出5206辆车,再次腰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