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和李是提升销量的必然选择。单纯的线上销售模式对于汽车销售是有问题的,线下销售体验对于汽车销售推广意义重大。背景:6月,特斯拉桃林在微博中公布了特斯拉中心城市的规划,包括东、西、北、南四个地点,共45个城市。这一计划实施后,意味着特斯拉体验中心将遍布中国34个省区。很多想要近距离感受特斯拉的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到特斯拉中心集体验、交付、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服务。体验成本大幅下降,带来的是销量的进一步提升。近日,李CEO李想表示,原计划今年新增20家门店,现在改为新增60家,是之前计划的3倍。对于扩张的原因,李想说,第一,一个城市有没有李店,市场份额会相差八倍;其次,根据公司未来五年的战略,决定今年需要开更多的店;第三,因为竞争对手也在迅速扩张。1.特斯拉的体验店扭转了思路。2019年3月1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宣布只在网上卖车。为了削减运营开支,该公司将在“未来几个月”关闭大部分门店,并解雇一些零售员工。特斯拉表示,将所有销售转移到网上,再加上其他持续的成本效益,将使公司能够将所有车辆的价格平均降低约6%,并比预期提前实现3.5万美元的Model3价格点。特斯拉将保持一些零售店的开放。“只有少数门店会保留在交通繁忙的地区,用作展厅和特斯拉信息中心。”今年6月,特斯拉桃林在微博中公布了特斯拉中心城市的规划,包括东、西、北、南四个地点,共45个城市。这也是特斯拉门店思维的重大转变。在产品足够有竞争力的前提下,扩大更多门店,降低消费者在距离上的体验成本,有助于特斯拉更好地抢占市场份额。从真实体验来看,近期618的线上销售效果也一般。苹果、小米等手机也是线上线下。2.官网这种网络成本高的企业,宣传效果一般,主要是导流成本不低。很多消费者买车都想货比三家,官网不是他们的选择。而且国内企业官网贵,其他网站折扣大。所以国内消费者习惯在官网购物,估计部分消费者并不认同。消费者一般在综合电子网站购物,这也是成本。社交线上资源成本很高,线上实际线索流量也是要花钱的,而线下销售有很多需求挖掘,应该有不错的潜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厂商往往会因为某些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对电子商务直销的态度和做法。例如,当产品供不应求时,企业非常愿意开展电子商务直销活动,原因是通过更高的直销价格来提高盈利能力。当产品供大于求时,企业希望通过门店扩大销售,加大营销力度。3.中国4S商店系统的稳定性有其市场原因。中国汽车经销店的运营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装修成本高,服务水准高,总是被人诟病。尤其是近两年销量不理想,导致部分经销商生存压力大。但无论如何,4S店模式仍是主流模式。法规不鼓励4S商店。虽然取消了品牌管理办法,但汽车品牌的品牌销售模式和4S店模式依然顽强地维持着,这也是市场力量的结果。4、经销店有利于增强品牌信任感李最近说:一个城市有无李专卖店,市场份额会相差八倍,这也是客观现实。体现了消费者对实体店的信任和体验,对新车销售非常重要。从豪华车的销售结构来看,整体需求以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为主,限购的特大城市销量也占到21%左右。特斯拉等车型的销量在限购城市的北上广深。中等城市销量严重偏低,所以这一次特斯拉和理想的门店扩张计划应该主要针对中等城市,提高网点覆盖。目前经销店有利于企业产品的品牌推广,其服务流程规范,细节满意度高,给品牌带来了很好的提升。哪怕只是电商的展示,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店铺。特斯拉关闭这些门店也意味着特斯拉产品与用户接触的机会将大大减少。Apple Store的销售效果也很好,服务也还不错。这也促进了网上销售。5、经销店有利于供需平衡和利润多元化。需求是波动的,供给是刚性的,中间要有缓冲。很多人不明白,4S门店的库存高,就是用来存储库存的。为什么对经销商的销售没有压力?经销商只要有库存压力就行了……生产和销售厂家。特斯拉最近产销压力应该很大。它的中国降价涨价的简单逻辑前期吃过亏,未来要适应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为什么其他品牌的国产电动车能卖出去,取决于经销体系的能力。需要官网的简单降价,线下门店的营销网络也是。随着产能的扩大,特斯拉现在在中国的销售压力很大,不降价促销应该很难提高销量。特别是线下的网络销售和金融服务、保险等服务,都是高利润和消费需求,这样的机会应该挖掘。我觉得特斯拉应该借鉴中国电动车和手机厂商的渠道模式,加强品牌建设,稳定线下展厅渠道,实现更好的全方位服务,而不是降低渠道展厅的价格。特斯拉和李是提升销量的必然选择。单纯的线上销售模式对于汽车销售是有问题的,线下销售体验对于汽车销售推广意义重大。背景:6月,特斯拉桃林在微博中公布了特斯拉中心城市的规划,包括东、西、北、南四个地点,共45个城市。这一计划实施后,意味着特斯拉体验中心将遍布中国34个省区。很多想要近距离感受特斯拉的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到特斯拉中心集体验、交付、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服务。体验成本大幅下降,带来的是销量的进一步提升。近日,李CEO李想表示,原计划今年新增20家门店,现在改为新增60家,是之前计划的3倍。对于扩张的原因,李想说,第一,一个城市有没有李店,市场份额会相差八倍;其次,根据公司未来五年的战略,决定今年需要开更多的店;第三,因为竞争对手也在迅速扩张。1.特斯拉的体验店扭转了思路。2019年3月1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宣布只在网上卖车。为了削减运营开支,该公司将在“未来几个月”关闭大部分门店,并解雇一些零售员工。特斯拉表示,将所有销售转移到网上,再加上其他持续的成本效益,将使公司能够将所有车辆的价格平均降低约6%,并比预期提前实现3.5万美元的Model3价格点。特斯拉将保持一些零售店的开放。“只有少数门店会保留在交通繁忙的地区,用作展厅和特斯拉信息中心。”今年6月,特斯拉桃林在微博中公布了特斯拉中心城市的规划,包括东、西、北、南四个地点,共45个城市。这也是特斯拉门店思维的重大转变。在产品足够有竞争力的前提下,扩大更多门店,降低消费者在距离上的体验成本,有助于特斯拉更好地抢占市场份额。从真实体验来看,近期618的线上销售效果也一般。苹果、小米等手机也是线上线下。2.官网这种网络成本高的企业,宣传效果一般,主要是导流成本不低。很多消费者买车都想货比三家,官网不是他们的选择。而且国内企业官网贵,其他网站折扣大。所以国内消费者习惯在官网购物,估计部分消费者并不认同。消费者一般在综合电子网站购物,这也是成本。社交线上资源成本很高,线上实际线索流量也是要花钱的,而线下销售有很多需求挖掘,应该有不错的潜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厂商往往会因为某些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对电子商务直销的态度和做法。例如,当产品供不应求时,企业非常愿意开展电子商务直销活动,原因是通过更高的直销价格来提高盈利能力。当产品供大于求时,企业希望通过门店扩大销售,加大营销力度。3.中国4S商店系统的稳定性有其市场原因。中国汽车经销店的运营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装修成本高,服务水准高,总是被人诟病。尤其是近两年销量不理想,导致部分经销商生存压力大。但无论如何,4S店模式仍是主流模式。法规不鼓励4S商店。虽然取消了品牌管理办法,但汽车品牌的品牌销售模式和4S店模式依然顽强地维持着,这也是市场力量的结果。4、经销店有利于增强品牌信任感李最近说:一个城市有无李专卖店,市场份额会相差八倍,这也是客观现实。体现了消费者对实体店的信任和体验,对新车销售非常重要。从豪华车的销售结构来看,整体需求以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为主,限购的特大城市销量也占到21%左右。特斯拉等车型的销量在限购城市的北上广深。中等城市销量严重偏低,所以这一次特斯拉和理想的门店扩张计划应该主要针对中等城市,提高网点覆盖。目前经销店有利于企业产品的品牌推广,其服务流程规范,细节满意度高,给品牌带来了很好的提升。哪怕只是电商的展示,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店铺。特斯拉关闭这些门店也意味着特斯拉产品与用户接触的机会将大大减少。Apple Store的销售效果也很好,服务也还不错。这也促进了网上销售。5、经销店有利于供需平衡和利润多元化。需求是波动的,供给是刚性的,中间要有缓冲。很多人不明白,4S门店的库存高,就是用来存储库存的。为什么对经销商的销售没有压力?经销商只要有库存压力就行了……生产和销售厂家。特斯拉最近产销压力应该很大。它的中国降价涨价的简单逻辑前期吃过亏,未来要适应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为什么其他品牌的国产电动车能卖出去,取决于经销体系的能力。需要官网的简单降价,线下门店的营销网络也是。随着产能的扩大,特斯拉现在在中国的销售压力很大,不降价促销应该很难提高销量。特别是线下的网络销售和金融服务、保险等服务,都是高利润和消费需求,这样的机会应该挖掘。我觉得特斯拉应该借鉴中国电动车和手机厂商的渠道模式,加强品牌建设,稳定线下展厅渠道,实现更好的全方位服务,而不是降低渠道展厅的价格。
五粮液入主凯翼汽车一年后,终于推出了第一款车。近日,凯翼汽车旗下新品SUV车型炫界正式上市,价格区间为539万799万元,也是五粮液入股凯翼汽车后的首款新车。
1900/1/1 0:00:00有感于裕隆汽车主力车型纳智捷撤出,老友赵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从裕隆说起》。文中对于曾经风光的汽车产业如今风光不再,不胜唏嘘。
1900/1/1 0:00:00“你们的执行力太令人惊叹了,尤其是在如此艰难的时刻。和你们一起工作,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在公布第二季度销量之前,马斯克在内部员工信中这样写道,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1900/1/1 0:00:00在即将上市的新车中,上汽荣威R品牌旗下首款纯电轿车ER6无疑是重磅车型之一。抛开品牌带来的光环,ER6产品本身的一些特质就足够让它获得业内和消费市场的广泛关注。
1900/1/1 0:00:00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车企着实不好过。有的换帅、裁员,有的降薪、欠薪,有的面临债务和资金双重压力,乃至濒临破产清算的境地。
1900/1/1 0:00:00上汽集团今日发布公告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