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有一位公关公司的朋友告诉我,有些车企在今年的销量发布中,更倾向于“强调6月份的单月销量,而不是半年销量”。没错,虽然2019年6月车市因为国六的落地,当月销量大幅增长,带来了今年较高的对比基数,但从SAIC报出“销量转正”到蔚来单月销量创新高,再到江铃宣布6月销量和利润双双暴增,更不用说一汽今年一路高歌猛进,很明显6月一洗一季度的低迷。上个月的数字比受新冠肺炎疫情拖累的整个上半年要好很多,但毕竟后面的指标更具有总结性,所以不管半年的卷子有多隐蔽,分数还是会公布的。中汽协和客运协会还没有公布6月和半年的数字,客运协会的周销量报告足以推断上半年最后一个月车市的实际成绩。根据我们的测算,6月和上半年,狭义乘用车零售量分别下降17%和25%左右,上半年累计零售量约为751.6万辆。这一数字与2月份暴跌80%的自然情况相比有明显改善,但与6月份坚挺的批发销售和包括商用车在内的整体汽车销售形成对比。零售和批发在分化,大月亮和小月亮在分化,车企之间的业绩也在分化。从上半年产销结果来看,91家车企中只有两成相对“高枕无忧”,而产销规模严重不足、影响长远发展的车企几乎占到一半,上半年很难跨过万辆大关。于是我回答了鲁迅的诗:血中之草,丰腴而有力。那么,过了这段低迷期,能否迎来一场“寒地春花”呢?半年的成绩被设定为“汽车销量”,其实是一个很容易受设定前提影响的数字。如果这个概念的外延或内涵发生变化,数字本身也会显示出不同的范围和绝对值,甚至可能是“当月所有汽车销量”都不一样。是加入商用车(中汽协每月公布的商用车+乘用车总销量)?是狭义乘用车还是广义乘用车(乘联会每月会公布轿车/SUV/MPV组成的狭义乘用车销量和新增微型飞机后的广义乘用车销量)?是批发、零售还是保险?如果你改变这些限制中的任何一个,你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起伏。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习惯于观察狭义上的乘联会的乘用车零售额,更接近于汽车在终端的“真实销量”。当然,在国内车企的习惯中,批发销量出现的频率更高,这也是一句话点评在分析具体车型销量时使用的基本数字。在衡量整体市场时,终端零售额更能反映消费者的表现。我们选择乘联会周报的零售额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汽车市场半年的销量。目前,周旅会已出版至第22至27版,以周都的跌宕起伏来看,可谓“坐过山车”,前四周同比跌幅分别为10%、17%、11%、37%。众所周知,2019年6月,由于国家六大促,消费者急于在本月集中购车并享受最后的补贴,使得今年6月的对比基数较高。所以上个月前三周10%以上的同比跌幅还是在正常范围内的。第四周的暴跌不是没有原因的:一是月末回升速度慢;其次,本周是端午小长假,节后工作日只有三天。结合北京疫情的影响,丰台地区也是北京有形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北京疫情确实影响到了零售。所以整个6月一定是同比大幅下降了22%?每个工作日同比下降13%左右,第五周因为放假比去年同期多一个工作日,所以第五周总销量可能同比增长30%左右。去年第五个周日,平均销量96107辆,共两个工作日;今年第五个周日预计平均83613辆,共三个工作日,全周比去年同期多58625辆左右,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前四周的差距。此前四周,去年同期为49862辆,今年为39012辆。全月零售量同比下降约17%,即从去年同期的1766173辆降至147万辆。折算下来,上半年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量约为751.6万辆,比去年同期的9954365辆下降24.5%。6月份下降17%,上半年下降24%,这是狭义上乘用车终端零售额的一般表现。当然,批发销量远比零售销量漂亮。这是因为疫情和之前国家五年计划导致行业内库存减少的趋势。经销商卖旧车亏了不少钱,新车也不积极购买,导致车企从第二季度开始需要补充库存。在零售额同比下降10%的第一周,批发价格飙升高达60%。前四周的累计销量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考虑到第五周的冲刺,厂商的销量主要是在工作日完成订单,所以月底最后三天的销量会比较高。6月份,汽车市场批发销量很可能转正,与零售额下滑17%形成对比。至于近两年表现好于乘用车的商用车,如果纳入的话,更容易将整个车市升级为正增长。就像今年4月车市微涨主要靠商用车和乘用车一样,还是微跌。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三天后你听到的数字与本文开头预测的数字不同,很可能没有冲突,只是所指的概念不同。无论如何,6月和上半年的销量可以给行业一点喘息的机会——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让车市彻底崩盘,但如果目标是“转正”,压力依然巨大,尤其是考虑到终端销售依然不旺。甚至,6.18没能拯救车市。该协会表示,“6.18带来的零售增量效果并不突出,零售疲软也是隐忧”。一半的车企都在悬崖边上行走,来回顾这几年对整个自主车企阵营的评价。“差异化”应该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合资车企自然也在分化,比如刚刚登顶的一汽大众,从长安退出的标致雪铁龙,命运判决。在所有车企的6月成绩单还没有到来之前,冰山一角足以让人一窥究竟。如果把前五个月的业绩联系起来,预估上半年各车企的销量,那么分化趋势会更加显著。根据乘用车协会的预测,6、5月份乘用车市场销量变化不大,不妨从前一个5月份的累计销量来推算各车企上半年的销量。91家车企中,能保证半年销量10万辆以上的约20家,其余71家,约10家是半年能实现2.5万到5万辆销量的豪华品牌和小众品牌,也属于“能过得好”的类型。第31名到第50名能保证半年0.5-2.5万辆的销量,但只有10家左右的造车新势力和小众车企还有希望支撑。几乎所有其他公司都在年销量1万辆的门槛上挣扎。50后连年销量过万的都有压力。下半年销量比上半年高是真的。2020年上半年,业绩确实受到疫情拖累。然而,对于车企来说,10万辆的年销量并不瓜……ntee开工率和盈利能力。所以说有一半车企濒临悬崖,一点都不为过。在工信部备案的汽车生产企业名称中,2015年的数量为171家。虽然与乘联会在统计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双环、美亚、黄海等名字的淡出,也意味着新生力量完成参榜后,乘用车名字总数开始萎缩。华泰、海马、众泰已经岌岌可危,一些品牌也传出破产清算的小道消息。从2021年开始,这个榜单将开始大幅缩水。那么,汽车行业是否迎来了挽歌时刻?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性》一书中说:黑天鹅事件一定会发生,只有抗脆弱性强的企业才能生存。诚然,在疫情和行业不景气的冲击下,会有大量的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企业倒下,但这未必是完全的坏事。相反,它能淘汰弱者,留住强者,扫除枯枝败叶。拜腾、博骏倒下,众泰、力帆也离谢幕更进一步。这些车企在过去繁荣的时候分流了行业的资源和市场的需求,但是寒冬最终还是让他们枯萎了。一旦云开雾散,整个市场的蛋糕将完全被付出巨大努力的车企所拥有。正如培根所说:幸运不是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绝非没有安慰和希望。每一次灾难的影响,在国家运动和工业的画板上,描绘的绝不是单调的下降曲线。恶在短期内增加了创伤和心悸,在长期内带来了辩证逆转和洗牌分化。所以,知其不为而为之是福,这次的新型冠状病也不例外。当一半车企接近死亡边缘的时候,另一半车企正在赛道上加快步伐,离成为百年老店又近了一步。刚才有一位公关公司的朋友告诉我,有些车企在今年的销量发布中,更倾向于“强调6月份的单月销量,而不是半年销量”。没错,虽然2019年6月车市因为国六的落地,当月销量大幅增长,带来了今年较高的对比基数,但从SAIC报出“销量转正”到蔚来单月销量创新高,再到江铃宣布6月销量和利润双双暴增,更不用说一汽今年一路高歌猛进,很明显6月一洗一季度的低迷。上个月的数字比受新冠肺炎疫情拖累的整个上半年要好很多,但毕竟后面的指标更具有总结性,所以不管半年的卷子有多隐蔽,分数还是会公布的。中汽协和客运协会还没有公布6月和半年的数字,客运协会的周销量报告足以推断上半年最后一个月车市的实际成绩。根据我们的测算,6月和上半年,狭义乘用车零售量分别下降17%和25%左右,上半年累计零售量约为751.6万辆。这一数字与2月份暴跌80%的自然情况相比有明显改善,但与6月份坚挺的批发销售和包括商用车在内的整体汽车销售形成对比。零售和批发在分化,大月亮和小月亮在分化,车企之间的业绩也在分化。从上半年产销结果来看,91家车企中只有两成相对“高枕无忧”,而产销规模严重不足、影响长远发展的车企几乎占到一半,上半年很难跨过万辆大关。于是我回答了鲁迅的诗:血中之草,丰腴而有力。那么,过了这段低迷期,能否迎来一场“寒地春花”呢?半年的成绩被设定为“汽车销量”,其实是一个很容易受设定前提影响的数字。如果这个概念的外延或内涵发生变化,数字本身也会显示出不同的范围和绝对值,甚至可能是“当月所有汽车销量”都不一样。是加入商用车(中汽协每月公布的商用车+乘用车总销量)?是狭义乘用车还是广义乘用车(乘联会每月会公布轿车/SUV/MPV组成的狭义乘用车销量和新增微型飞机后的广义乘用车销量)?是批发、零售还是保险?如果你改变这些限制中的任何一个,你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起伏。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习惯于观察狭义上的乘联会的乘用车零售额,更接近于汽车在终端的“真实销量”。当然,在国内车企的习惯中,批发销量出现的频率更高,这也是一句话点评在分析具体车型销量时使用的基本数字。在衡量整体市场时,终端零售额更能反映消费者的表现。我们选择乘联会周报的零售额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汽车市场半年的销量。目前,周旅会已出版至第22至27版,以周都的跌宕起伏来看,可谓“坐过山车”,前四周同比跌幅分别为10%、17%、11%、37%。众所周知,2019年6月……由于国六大促,消费者急于在本月集中购车并享受最后的补贴,使得今年6月的对比基数较高。所以上个月前三周10%以上的同比跌幅还是在正常范围内的。第四周的暴跌不是没有原因的:一是月末回升速度慢;其次,本周是端午小长假,节后工作日只有三天。结合北京疫情的影响,丰台地区也是北京有形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北京疫情确实影响到了零售。所以整个6月一定是同比大幅下降了22%?每个工作日同比下降13%左右,第五周因为放假比去年同期多一个工作日,所以第五周总销量可能同比增长30%左右。去年第五个周日,平均销量96107辆,共两个工作日;今年第五个周日预计平均83613辆,共三个工作日,全周比去年同期多58625辆左右,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前四周的差距。此前四周,去年同期为49862辆,今年为39012辆。全月零售量同比下降约17%,即从去年同期的1766173辆降至147万辆。折算下来,上半年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量约为751.6万辆,比去年同期的9954365辆下降24.5%。6月份下降17%,上半年下降24%,这是狭义上乘用车终端零售额的一般表现。当然,批发销量远比零售销量漂亮。这是因为疫情和之前国家五年计划导致行业内库存减少的趋势。经销商卖旧车亏了不少钱,新车也不积极购买,导致车企从第二季度开始需要补充库存。在零售额同比下降10%的第一周,批发价格飙升高达60%。前四周的累计销量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考虑到第五周的冲刺,厂商的销量主要是在工作日完成订单,所以月底最后三天的销量会比较高。6月份,汽车市场批发销量很可能转正,与零售额下滑17%形成对比。至于近两年表现好于乘用车的商用车,如果纳入的话,更容易将整个车市升级为正增长。就像今年4月车市微涨主要靠商用车和乘用车一样,还是微跌。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三天后你听到的数字与本文开头预测的数字不同,很可能没有冲突,只是所指的概念不同。无论如何,6月和上半年的销量可以给行业一点喘息的机会——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让车市彻底崩盘,但如果目标是“转正”,压力依然巨大,尤其是考虑到终端销售依然不旺。甚至,6.18没能拯救车市。该协会表示,“6.18带来的零售增量效果并不突出,零售疲软也是隐忧”。一半的车企都在悬崖边上行走,来回顾这几年对整个自主车企阵营的评价。“差异化”应该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合资车企自然也在分化,比如刚刚登顶的一汽大众,从长安退出的标致雪铁龙,命运判决。在所有车企的6月成绩单还没有到来之前,冰山一角足以让人一窥究竟。如果把前五个月的业绩联系起来,预估上半年各车企的销量,那么分化趋势会更加显著。根据乘用车协会的预测,6、5月份乘用车市场销量变化不大,不妨从前一个5月份的累计销量来推算各车企上半年的销量。91家车企中,能保证半年销量10万辆以上的约20家,其余71家,约10家是半年能实现2.5万到5万辆销量的豪华品牌和小众品牌,也属于“能过得好”的类型。第31名到第50名能保证半年0.5-2.5万辆的销量,但只有10家左右的造车新势力和小众车企还有希望支撑。几乎所有其他公司都在年销量1万辆的门槛上挣扎。50后连年销量过万的都有压力。下半年销量比上半年高是真的。2020年上半年,业绩确实受到疫情拖累。然而,对于车企来说,10万辆的年销量并不瓜……ntee开工率和盈利能力。所以说有一半车企濒临悬崖,一点都不为过。在工信部备案的汽车生产企业名称中,2015年的数量为171家。虽然与乘联会在统计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双环、美亚、黄海等名字的淡出,也意味着新生力量完成参榜后,乘用车名字总数开始萎缩。华泰、海马、众泰已经岌岌可危,一些品牌也传出破产清算的小道消息。从2021年开始,这个榜单将开始大幅缩水。那么,汽车行业是否迎来了挽歌时刻?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性》一书中说:黑天鹅事件一定会发生,只有抗脆弱性强的企业才能生存。诚然,在疫情和行业不景气的冲击下,会有大量的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企业倒下,但这未必是完全的坏事。相反,它能淘汰弱者,留住强者,扫除枯枝败叶。拜腾、博骏倒下,众泰、力帆也离谢幕更进一步。这些车企在过去繁荣的时候分流了行业的资源和市场的需求,但是寒冬最终还是让他们枯萎了。一旦云开雾散,整个市场的蛋糕将完全被付出巨大努力的车企所拥有。正如培根所说:幸运不是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绝非没有安慰和希望。每一次灾难的影响,在国家运动和工业的画板上,描绘的绝不是单调的下降曲线。恶在短期内增加了创伤和心悸,在长期内带来了辩证逆转和洗牌分化。所以,知其不为而为之是福,这次的新型冠状病也不例外。当一半车企接近死亡边缘的时候,另一半车企正在赛道上加快步伐,离成为百年老店又近了一步。
随着《隐秘的角落》大火,也带火了《小白船》这首“阴乐”。如果如观众所吐槽的《小白船》就像“死亡预告”,那么这首歌此刻特别适合用来送给广大挣扎在生死线上的造车新势力。
1900/1/1 0:00:00为加快推进我省汽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日前,省工信厅印发《河北省汽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02022)》提出,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汽车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Musk)暗示,该公司可能会在亚洲建新工厂,具体地点尚未确定,但不会是在中国。
1900/1/1 0:00:00传闻,辟谣,再“实锤”,如同每一次未官宣前的遮掩,戴姆勒参投孚能科技科创板IPO项目的事件终于落下帷幕。7月2日晚,孚能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
1900/1/1 0:00:00据路透社报道,有知情人士称,7月7日,福特与债权人就延长535亿美元现有信贷额度的期限进行磋商。
1900/1/1 0:00:002020年全球乘用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注解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