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广东省宣布:将鼓励外商投资新能源汽车领域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这波竞争更加复杂,包括磷酸铁锂电池的复兴,以及固态电池的虎视眈眈。因此,任何动力电池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前浪”。任何掉以轻心的事情都将是致命的。

这波竞争更加复杂,包括磷酸铁锂电池的复兴,以及固态电池的虎视眈眈。因此,任何动力电池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前浪”。任何掉以轻心的事情都将是致命的。

动力电池企业成为德系车企的目标,也是上半年关注的焦点。从大众集团斥资90亿元成为郭萱高科第一大股东,戴姆勒以9亿元获得福能科技3%的股份。

在日本汽车公司中,本田以37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1%的股份。这是本田继去年2月与其敲定56GWh合作订单后的又一大动作。

这一系列的竞争已经从最初的电池类型之争蔓延到现在的供应链顶端的电池企业之争。显然,2021年将是纯电动车全面厮杀的开始。从供应链的需求来看,由于动力电池企业集中度的提高,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和国际视野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更有可能参与国际市场运作。

这不仅仅是供应关系的问题。其实跟上一轮动力电池企业通过资本战略入股甚至收购来争夺锂矿资源是一个道理。表演刚刚开始。

斗争的背后

既然是打仗,没有没有子弹不行。同样的,既然一切都要通电,如果电池供电卡住了,那就完了。所以电池企业的这场争夺战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但是,也要看到这场战役背后的背景。比如像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占据半壁江山的龙头地位,至少没人能啃,所以主要还是以参股为主。很多车企的做法是,先锁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供应商,再找一个“备胎”。

BMW, Volkswagen, Tesla, Model 3, Honda

戴姆勒参股的福能科技,据称2017年至2019年软锂电池国内出货量行业第一。而且其目前量产的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已经达到285Wh/kg,系统能量密度将超过200Wh/kg。但2020年上半年软包电池仅占装机量的4.8%,与方壳电池相比仍是小众。所以戴姆勒选择了富能,相对来说比较另类。

除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郭萱高科,大众汽车选择万向123作为在中国合作的第三家动力电池供应商。根据财联社的报道,其还下了价值超过100亿元的大单。能够通过大众认证,也说明万向的技术通过了考验。

“在纯电动汽车方面,2025年集团在亚洲市场对动力电池的总需求将达到150GWh。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在中国,我们需要至少2到4家电池供应商的支持。”这是奥迪(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冯7月17日透露的。

亿纬锂业已经收到华晨宝马电池供应商的函件,这意味着它将成为宝马在中国市场的第二家电池供应商。这也是宝马拥有的第四家电池供应商,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三星SDI和瑞典Northvolt。同时,Northvolt也是大众欧洲的电池供应商。

BMW, Volkswagen, Tesla, Model 3, Honda

据东吴证券预测,宝马集团将在2020年、2021年和2025年分别销售16万辆、28万辆和73万辆电动汽车,对应11GWh、15GWh和38GWh的电池需求。根据宝马的电气化转型路线,到2023年,宝马将向全球市场提供25款新能源汽车,其中一半以上为纯电动汽车。在此之前,宝马将在2021年推出第五代动力电池,并将ba的能量密度提高一倍……ery到2030年,纯电续航里程翻倍。总的来说,宝马的策略相当激进。

从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来看,我们或多或少都与各大车企实现了“联姻”。这也是激烈竞争的开始。

电动汽车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密集的供应链布局背后,要看透天眼,再有就是纯电动汽车的残酷竞争。现在的市场只是开胃菜。

事实上,2021-2023年将迎来国外车企对纯电动汽车的密集投放。经过自主品牌和特斯拉的火爆市场,经过市场培育期,合资车企将正式进入市场。

7月,宝马iX3作为纯电动领域的主力车型上市,将在华晨宝马沈阳铁西工厂生产,然后出口全球,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信号。基于EVA-1架构的奔驰EQC已于去年底上市,第二代也将于2022年作为纯电动平台车型回归。

除了豪华品牌,在接下来的10月,大众在中国的首款MEB平台车型ID.4也将正式亮相。此外,根据其2025年的计划,将在中国生产100万辆基于MEB平台的电动汽车。此外,基于通用BEV3平台和现代E-GMP平台的一系列主要纯电动汽车已为中国市场做好准备。

国内市场早已以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Model 3为标志,纯电动车竞争进入新阶段。30万元的门槛关不住特斯拉,“狼”真的来了,而且是一群跟着一群。短寿命的Model 3更换为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LEP电池后,将于8月份亮相,价格降至24 ~ 25万元,继续“降维”打击。

当然,这些车企转型的背后,是动力电池电芯的成本在快速下降,下降的速度超出预期,平价临界点有望提前。据彭博新能源统计,2020年动力电池系统价格已降至135美元/千瓦时,比2010年下降88%。BNEF此前预测,2025年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平价的临界点将低于100美元/千瓦时。然而,它已将其目标降至87美元/千瓦时。而且中国的市场价格是全球最低的。

目前业内普遍的观点是,2023年,中国将迎来电气化市场全面爆发的拐点,到2025年,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和增长期。现在看来是因为“技术爆炸”的可能性,提前了。从这些情况来看,除了动力电池企业,重要的是我们自主车企准备好了吗?

未来需求

除了车企参与供应链的动作,整个动力电池的行业格局在如何变化?让我们看一看。

彭博曾报道,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NE研究公司的数据,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需求预计为406GWh,而动力电池的供应量预计为335GWh,缺口约为18%。预计到2025年,这种情况将会恶化,供应短缺约为40%。看起来对动力电池企业是一大利好。

相应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也风起云涌。工商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已达1.3万家,其中广东省以3500多家企业位居第一。此外,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接近3000家,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企业1227家。但是,大部分都是小企业。

如此汹涌的浪潮,其实也让记者嗅到了上半年生产“口罩”般的危险气息。根据全球主要电池容量的相关统计,全球……2019年动力电池容量为403GWh,而容量利用率仅为32.94%。一方面产能利用率低,一方面有缺口扩大生产,分配率很不均衡。

反映在国内企业上,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等第一梯队,郭萱高科、AVIC锂电、亿纬锂能、万向123等第二梯队企业。当然,中国的锂电池产业链已经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是好事。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全面开放的到来,全球竞争的激烈程度在增加。

目前动力电池行业的参与者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据SNE研究统计,2019年全球十大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为101.4GWh,占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的86.9%,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中前三名分别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松下和LG化学。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今年1-5月,在Model 3、雷诺Zoe、奥迪e-tron等车型的带动下,LG化学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超过70%,达到7.8GWh,市场份额为24.2%。成为动力电池市场的冠军。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以22.3%的市场份额降至第二位,松下以21.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重要的是,LG化学最近还表示,“积压了价值150万亿韩元(约合1250亿美元)的订单,这将使我们在未来五年内忙个不停。”换句话说,LG的化学能至少在五年内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相对而言,记者最近在接触一家车企时得到的消息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产能其实是过剩的。

虽然未来需求可期,但随着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取消,以及上述合资品牌的大规模进入,行业开放的必然趋势推动了动力电池行业格局的第二波竞争。这波竞争更加复杂,包括磷酸铁锂电池的复兴,以及固态电池的虎视眈眈。因此,任何动力电池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前浪”。任何掉以轻心的事情都将是致命的。

(本文来自盖世汽车网)这一波竞争比较复杂,既有磷酸铁锂电池的复兴,也有固态电池的虎视眈眈。因此,任何动力电池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前浪”。任何掉以轻心的事情都将是致命的。

这波竞争更加复杂,包括磷酸铁锂电池的复兴,以及固态电池的虎视眈眈。因此,任何动力电池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前浪”。任何掉以轻心的事情都将是致命的。

动力电池企业成为德系车企的目标,也是上半年关注的焦点。从大众集团斥资90亿元成为郭萱高科第一大股东,戴姆勒以9亿元获得福能科技3%的股份。

在日本汽车公司中,本田以37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1%的股份。这是本田继去年2月与其敲定56GWh合作订单后的又一大动作。

这一系列的竞争已经从最初的电池类型之争蔓延到现在的供应链顶端的电池企业之争。显然,2021年将是纯电动车全面厮杀的开始。从供应链的需求来看,由于动力电池企业集中度的提高,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和国际视野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更有可能参与国际市场运作。

这不仅仅是供应关系的问题。其实跟上一轮动力电池企业通过资本战略入股甚至收购来争夺锂矿资源是一个道理。表演刚刚开始。

斗争的背后

既然是打仗,没有没有子弹不行。同样,既然所有东西都应该通电,如果电池电源卡住了,那就完了……。所以电池企业的这场争夺战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但是,也要看到这场战役背后的背景。比如像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占据半壁江山的龙头地位,至少没人能啃,所以主要还是以参股为主。很多车企的做法是,先锁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供应商,再找一个“备胎”。

BMW, Volkswagen, Tesla, Model 3, Honda

戴姆勒参股的福能科技,据称2017年至2019年软锂电池国内出货量行业第一。而且其目前量产的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已经达到285Wh/kg,系统能量密度将超过200Wh/kg。但2020年上半年软包电池仅占装机量的4.8%,与方壳电池相比仍是小众。所以戴姆勒选择了富能,相对来说比较另类。

除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郭萱高科,大众汽车选择万向123作为在中国合作的第三家动力电池供应商。根据财联社的报道,其还下了价值超过100亿元的大单。能够通过大众认证,也说明万向的技术通过了考验。

“在纯电动汽车方面,2025年集团在亚洲市场对动力电池的总需求将达到150GWh。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在中国,我们需要至少2到4家电池供应商的支持。”这是奥迪(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冯7月17日透露的。

亿纬锂业已经收到华晨宝马电池供应商的函件,这意味着它将成为宝马在中国市场的第二家电池供应商。这也是宝马拥有的第四家电池供应商,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三星SDI和瑞典Northvolt。同时,Northvolt也是大众欧洲的电池供应商。

BMW, Volkswagen, Tesla, Model 3, Honda

据东吴证券预测,宝马集团将在2020年、2021年和2025年分别销售16万辆、28万辆和73万辆电动汽车,对应11GWh、15GWh和38GWh的电池需求。根据宝马的电气化转型路线,到2023年,宝马将向全球市场提供25款新能源汽车,其中一半以上为纯电动汽车。在此之前,宝马将在2021年前推出第五代动力电池,并在2030年前将电池的能量密度翻倍,纯电续航里程翻倍。总的来说,宝马的策略相当激进。

从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来看,我们或多或少都与各大车企实现了“联姻”。这也是激烈竞争的开始。

电动汽车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密集的供应链布局背后,要看透天眼,再有就是纯电动汽车的残酷竞争。现在的市场只是开胃菜。

事实上,2021-2023年将迎来国外车企对纯电动汽车的密集投放。经过自主品牌和特斯拉的火爆市场,经过市场培育期,合资车企将正式进入市场。

7月,宝马iX3作为纯电动领域的主力车型上市,将在华晨宝马沈阳铁西工厂生产,然后出口全球,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信号。基于EVA-1架构的奔驰EQC已于去年底上市,第二代也将于2022年作为纯电动平台车型回归。

除了豪华品牌,在接下来的10月,大众在中国的首款MEB平台车型ID.4也将正式亮相。此外,根据其2025年的计划,将在中国生产100万辆基于MEB平台的电动汽车。此外,基于通用BEV3平台和现代E-GMP平台的一系列主要纯电动汽车已为中国市场做好准备。

国内市场早已以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Model 3为标志,纯电动车竞争进入新阶段。30万元的门槛关不住特斯拉,“狼”真的来了,而且是一群跟着一群。在短寿命的Model 3被当代Amperex技术有限公司的LEP电池取代后,它将被推出……8月d,并将价格降至24 ~ 25万元,继续“降维”打击。

当然,这些车企转型的背后,是动力电池电芯的成本在快速下降,下降的速度超出预期,平价临界点有望提前。据彭博新能源统计,2020年动力电池系统价格已降至135美元/千瓦时,比2010年下降88%。BNEF此前预测,2025年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平价的临界点将低于100美元/千瓦时。然而,它已将其目标降至87美元/千瓦时。而且中国的市场价格是全球最低的。

目前业内普遍的观点是,2023年,中国将迎来电气化市场全面爆发的拐点,到2025年,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和增长期。现在看来是因为“技术爆炸”的可能性,提前了。从这些情况来看,除了动力电池企业,重要的是我们自主车企准备好了吗?

未来需求

除了车企参与供应链的动作,整个动力电池的行业格局在如何变化?让我们看一看。

彭博曾报道,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NE研究公司的数据,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需求预计为406GWh,而动力电池的供应量预计为335GWh,缺口约为18%。预计到2025年,这种情况将会恶化,供应短缺约为40%。看起来对动力电池企业是一大利好。

相应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也风起云涌。工商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已达1.3万家,其中广东省以3500多家企业位居第一。此外,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接近3000家,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企业1227家。但是,大部分都是小企业。

如此汹涌的浪潮,其实也让记者嗅到了上半年生产“口罩”般的危险气息。根据全球主要电池产能的相关统计,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为403GWh,而产能利用率仅为32.94%。一方面产能利用率低,一方面有缺口扩大生产,分配率很不均衡。

反映在国内企业上,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等第一梯队,郭萱高科、AVIC锂电、亿纬锂能、万向123等第二梯队企业。当然,中国的锂电池产业链已经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是好事。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全面开放的到来,全球竞争的激烈程度在增加。

目前动力电池行业的参与者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据SNE研究统计,2019年全球十大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为101.4GWh,占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的86.9%,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中前三名分别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松下和LG化学。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今年1-5月,在Model 3、雷诺Zoe、奥迪e-tron等车型的带动下,LG化学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超过70%,达到7.8GWh,市场份额为24.2%。成为动力电池市场的冠军。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以22.3%的市场份额降至第二位,松下以21.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重要的是,LG化学最近还表示,“积压了价值150万亿韩元(约合1250亿美元)的订单,这将使我们在未来五年内忙个不停。”换句话说,LG的化学能至少在五年内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相对来说,记者在接触的时候得到了消息……某汽车公司近日表示,现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产能其实是过剩的。

虽然未来需求可期,但随着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取消,以及上述合资品牌的大规模进入,行业开放的必然趋势推动了动力电池行业格局的第二波竞争。这波竞争更加复杂,包括磷酸铁锂电池的复兴,以及固态电池的虎视眈眈。因此,任何动力电池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前浪”。任何掉以轻心的事情都将是致命的。

(本文来自盖世汽车网)

标签: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市值被过度高估 宁德时代靠什么填补想象空间?

市值被过度高估,宁德时代靠什么填补想象空间?丨宁德时代系列研究作者:朴正浩、编辑:杨雅茹,

1900/1/1 0:00:00
扩编近千人 特斯拉加大本土化攻势

据上海临港方面7月27日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特斯拉计划在上海工厂的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车间招聘600名生产操作工,并计划招聘150名质量检验员、200名物流叉车工,以及20名安保人员。

1900/1/1 0:00:00
动力电池的第二波争夺

这波的竞争更加复杂,有磷酸铁锂电池的复兴,还有固态电池的虎视眈眈。所以,任何一家动力电池企业都可能成为“前浪”。任何掉以轻心都将是致命的。

1900/1/1 0:00:00
上半年国内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追踪分析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根据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2020上半年国内共发生电动汽车起火事故2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31;

1900/1/1 0:00:00
特斯拉本周拟发行债券融资7.8亿美元 Model S/X/3租约成抵押品

7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计划本周在资产支持的债券市场融资78亿美元,这是该公司今年首次安排此类债务交易。

1900/1/1 0:00:00
吉利跌出前100 中国500强企业榜单公布

汽车之家行业日前,《财富》发布了2020年中国500强排行榜,其中考量了中国上市企业在过去1年中的业绩和成就。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