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2020泰达汽车论坛 |长城陈雪松: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进步取决于材料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9月4日至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隆重举行。9月6日,长城控股集团威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在第三届以“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展望”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现场演讲:

各位领导、专家、业内同仁、媒体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长城控股集团威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陈,很荣幸受到论坛会务组的邀请,在线参与氢能产业发展的讨论,也介绍一下长城控股集团在氢能业务方面的一些研发情况。

我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然后,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发动机的性能改进和成本降低进行了探讨。最后,展望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

去年我读了易宝莲院士在TEDA论坛上的演讲。当时提到了一些行业数据。我把今年1-6月份的数据和一些相关的数据做了对比,列在下表里,分为10项。从这些数据的对比来看,很明显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产业的热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从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数量来看,去年大致接近400家,今年已经增加到519家。此外,各地区、省市也出台了一些关于氢能的政策。去年有36个省市,今年增加到47个,规划项目市值已经超过1万亿。

但今年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量仍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去年上半年燃料电池车累计1400辆左右,今年可能只有580辆左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受疫情影响,期待已久的今年上半年氢能新政策还没有发布。希望今年下半年新政策发布后,这个行业的车辆数量会大大增加。

但是在加氢站的建设上,进程其实挺快的。去年,中国有61个加氢站。今年规划或在建、或已投产加氢站80座,增幅约31%。从产品研发的角度,从技术的角度,现在我们国家制造的大功率发动机,以及发动机使用的这些核心部件,比如电堆,空气压缩机,氢泵,以及电堆核心的膜电极和双极板。然后是车载储氢,比如高压储氢系统,就是氢气瓶和氢气瓶阀门。

在这些核心部件上,其实已经取得了突破。因为事实证明,其实还有很多大功率的反应堆或者发动机是我们国内企业达不到的。比如去年的公告中没有超过100千瓦的发动机,今年已经公布了几款。这些发动机的性能参数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去年它的功率密度大致是每升400到600W,今年有些产品已经达到了600到800W。催化剂的量也逐渐减少。去年可能是大家都用0.5毫克每千瓦的铂,今年基本可以是0.4。

从设计寿命来看,去年实验室的数据可以证明是10000小时以上,今年可以达到15000小时以上。不过这些数据都是实验室支持的,但是整车还是需要时间。随着越来越多的车辆通过这次演示,这项技术得到了全方位的验证。

第四个方面,在产业链的氢气供应中,产业链上游制氢和下游用氢的成本比较关键。让客户接受你的产品,氢气的使用成本和价格也大幅度下降,氢气的使用因地而异。比如广东佛山、江苏如皋,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是保证你能做加氢,今年或者以后每公斤能赚30元。去年提到了40元。当然也有一些商业运作,没有政府补贴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有时候高达六七十元。但从技术角度来说,还是有可能达到这样的每公斤20元的成本。比如美国有一家尼可拉做卡车,商业模式是用电解水制氢,成本可以达到20元以下。

总的来说,这个行业从核心技术来看,国产化程度比较高,性能指标基本和国外一些先进车企处于同一水平。要发展这一核心技术,就要从企业和产品的角度明确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技术,并解决这些pr……lems依赖于系统和平台,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比如我们要根据一个应用场景来定义整车的性能,比如它的经济性、寿命性、舒适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有了整车的定义,通过这个开发系统我需要什么样的发动机?发动机需要什么样的零件?就连这部分,它最后用的是什么材料?这样才能最终保证我的车辆能够全方位的满足市场或者客户的需求。

举两个例子,比如我们要从零下40度开始,那么当储氢系统和高压氢气瓶释放后,部分地区的温度可能会降到零下60度。用什么材料?为了开发,必须提前定义它。还有就是寿命,是用碳板还是金属板,它的技术路线能达到什么样的寿命,比如这些都是通过系统分解一层层开发出来的。有了这些资料,通过工程设计验证零件,然后集成系统,最后用整车做这些控制。

其实从整车开发整个平台或者流程是有一系列方法的。我们经常谈论人、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这些系统化和标准化应该贯穿整个开发过程,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你的设计目标。这需要多方面的。比如,首先你需要具备虚拟设计、工程设计、工程产品和零部件验证的能力,最后你才能走到整车的层面,一步步验证你整个系列的所有材料、零部件、系统集成。

那么,经过四年的研发,长城汽车已经达到了国际国内头部企业的水平或第一梯队,在动力、效率、寿命、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差异化竞争力。当然,这些特性和产品的竞争力来自于一些核心技术,比如我们的引擎,需要实时动态监控栈的核心组件的健康状态,以保证其可靠性。对于控制,采用多变量闭环控制可以提高其环境适应性,通过氢气系统和空气系统热管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可以降低成本。通过一些智能的算法和手段,可以提高它的经济性和生活性。当然,需要通过一些模块化的设计来增加功率密度。

在整车开发领域,行业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采用现有的整车平台,然后将动力系统和储氢系统集成到整车层面即可。所以体积和重量也很重要。

刚才说发动机,发动机要发电,其实就像电池直接发电一样。燃料电池实际上是通过电堆发电,最后驱动电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是电堆,电堆的功率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发动机的功率才能达到最终的要求。目前国内100 kW以上的公司很多。现在可以做到了。比如我们国外的目标丰田已经在卖车了,容量大概114 kW。国内有几家公司,包括长城,有一系列产品可以达到115,120,130甚至140。从它的功率密度来说,比如每升可以产生3.3千瓦以上的能量,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国产零部件,对于进口产品来说,在成本上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当然,在堆芯技术中也有下一堆的核心部件,比如它的电极和双极板,以及工艺的设计。这些都是业界这么多年一直在攻关的关键问题,现在能做到栈的高功率,其实也反映了这些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刚才我提到了堆栈中也有核心组件。我刚才提到了里面的发电部分。像电池一样,膜电极有正极和负极。我们称之为阴极和阳极,是发电的核心部件。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新兴企业,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长城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很多。……自行研发的e膜电极技术和建立的工业线,年可达100万片,可满足上千辆车的需求。里面的技术因为时间原因就不详细解释了。

一般来说,它的成本是最关键的。成本一般分解的时候,有三个50%,大致是发动机的50%,电堆里50%的成本其实是核心部件,比如膜电极和双极板。膜电极和双极板,比如膜电极中的催化剂、隔膜、碳纸,我们称之为核心材料,其实占比更大,达到70%。我们国家现在从零部件往上走是可以的,但是核心材料,也就是刚才说的三大关键材料也是国产的,但是和国外进口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然而,经过反复迭代,这些材料终于可以与进口产品竞争。另一部分是车载供氢系统。其实大家都很关心供氢系统,就是安全。我们搞的高压瓶,瓶阀,减压阀,其实都是从安全的角度来制定高标准的。首先,我们的企业标准高于国家甚至国际标准,比如生命周期。国标要求15000次,我们测了25000次。它的温度范围是,比如零下40度,我们都测到零下60度。这些都是保证氢气安全的措施。我们有强大的实验中心,所以在疲劳实验中,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很多环节,都是严格考核的。设计的安全系数也很高。

大家现在都觉得这个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是氢气,一个是加氢站氢气用的少,一个是价格比较贵。从成本因素来看,从发动机的角度来看,其实它的成本主要是这些零件。一个是刚才说的电堆,主要的一个。为了保证空气和氢气的供应,有空气压缩机也很贵,氢气循环回路如氢气循环泵也很贵。但是从分解来看,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个层次,比如几百,几千,几万,几十万。如果我们看这件事,最后,核心要素其实是电桩。这只表的橙色是桩。随着数量的增加,总成本会降低。如果说每年有20%到30%的水平下降,随着数量的增加,总成本终于可以和乘用车的内燃机相提并论了。当然,这个时间段可能会很长。比如十三五我们做过技术研究,我们“十四五”很多可能是成本和质量。到2030年底,真正实现大规模商用,整个成本可以和传统汽车以及其他形式的电动汽车竞争。

在成本分析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就是根据美国能源部每年发布的一个成本降低的趋势和模型,能源部发布的通过规模可以降低92%,技术进步8%。我们把同一个模型应用到中国的实际数据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及格规模可以降低,但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平,大概60%左右,很大一部分还是要靠技术进步。这是有原因的,就是我刚才说的材料,因为如果你现在用进口材料,你的材料占成本的比重比较大,规模解决不了。规模是解决成品率,解决设备摊销和人工摊销,规模可以大幅度缩减,但物料吞吐规模的增长不会减少。所以未来中国要实现商业化,必须在核心材料上有所突破。

回顾整个行业的发展,其实它的进步真的取决于材料。刚才里面提到了质子膜,催化剂,扩散层。我们从60年代开始查技术的商业化或民用化,因为不计成本首先用于航天,成本很高。随着工业民用的研发,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这些曲线在成本上是低了几个数量级的。例如,用于测试的膜……要很厚,原来是毫米级,现在是微米级,催化剂颗粒也是。现在是纳米级。随着这些材料的进步,这个行业的成本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至于行业预测,因为时间不多了,我简单说几个方面。第一,从能源的角度来说,氢能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现在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减少能源结构中的碳。我们国内也有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所以氢能加燃料电池这种清洁的能源使用和发电方式,是未来能源领域和交通领域连接两个行业非常有效和重要的方式。数据显示,到2050年,整个氢能将占全球能源结构的18%。中国的预测可能没那么高,但也能占到10%,每年能生产6000万吨氢气,可以减少7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产值达到12万亿。

我们将氢的价格与电价和油价进行比较。按照这个模型,2023年氢的价格将类似于汽油,2030年柴油,2032年电价。到那个时候,2050年氢可能差不多十几块钱。一般概念是什么?乘用车跑100公里的话,可能十几块钱。9月4日至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隆重举行。9月6日,长城控股集团威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在第三届以“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展望”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现场演讲:

各位领导、专家、业内同仁、媒体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长城控股集团威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陈,很荣幸受到论坛会务组的邀请,在线参与氢能产业发展的讨论,也介绍一下长城控股集团在氢能业务方面的一些研发情况。

我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然后,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发动机的性能改进和成本降低进行了探讨。最后,展望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

去年我读了易宝莲院士在TEDA论坛上的演讲。当时提到了一些行业数据。我把今年1-6月份的数据和一些相关的数据做了对比,列在下表里,分为10项。从这些数据的对比来看,很明显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产业的热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从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数量来看,去年大致接近400家,今年已经增加到519家。此外,各地区、省市也出台了一些关于氢能的政策。去年有36个省市,今年增加到47个,规划项目市值已经超过1万亿。

但今年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量仍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去年上半年燃料电池车累计1400辆左右,今年可能只有580辆左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受疫情影响,期待已久的今年上半年氢能新政策还没有发布。希望今年下半年新政策发布后,这个行业的车辆数量会大大增加。

但是在加氢站的建设上,进程其实挺快的。去年,中国有61个加氢站。今年规划或在建、或已投产加氢站80座,增幅约31%。从产品研发的角度,从技术的角度,现在我们国家制造的大功率发动机,以及发动机使用的这些核心部件,比如电堆,空气压缩机,氢泵,以及电堆核心的膜电极和双极板。然后是车载储氢,比如高压储氢系统,就是氢气瓶和氢气瓶阀门。

在这些核心部件上,其实已经取得了突破。因为事实证明,其实还有很多大功率的反应堆或者发动机是我们国内企业达不到的。比如去年的公告中没有超过100千瓦的发动机,今年已经公布了几款。这些发动机的性能参数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去年它的功率密度大致是每升400到600W,今年有些产品已经达到了600到800W。催化剂的量也逐渐减少。去年可能是大家都用0.5毫克每千瓦的铂,今年基本可以是0.4。

从设计寿命来看,去年实验室的数据可以证明是10000小时以上,今年可以达到15000小时以上。不过这些数据都是实验室支持的,但是整车还是需要时间。随着越来越多的车辆通过这次演示,这项技术得到了全方位的验证。

第四个方面,在产业链的氢气供应中,产业链上游制氢和下游用氢的成本比较关键。让客户接受你的产品,氢气的使用成本和价格也大幅度下降,氢气的使用因地而异。比如广东佛山、江苏如皋,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是保证你能做加氢,今年或者以后每公斤能赚30元。去年提到了40元。当然也有一些商业运作,没有政府补贴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有时候高达六七十元。但从技术角度来说,还是有可能达到这样的每公斤20元的成本。比如美国有一家尼可拉做卡车,商业模式是用电解水制氢,成本可以达到20元以下。

总的来说,这个行业从核心技术来看,国产化程度比较高,性能指标基本和国外一些先进车企处于同一水平。要发展这一核心技术,就要从企业和产品的角度明确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技术,并解决这些pr……lems依赖于系统和平台,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比如我们要根据一个应用场景来定义整车的性能,比如它的经济性、寿命性、舒适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有了整车的定义,通过这个开发系统我需要什么样的发动机?发动机需要什么样的零件?就连这部分,它最后用的是什么材料?这样才能最终保证我的车辆能够全方位的满足市场或者客户的需求。

举两个例子,比如我们要从零下40度开始,那么当储氢系统和高压氢气瓶释放后,部分地区的温度可能会降到零下60度。用什么材料?为了开发,必须提前定义它。还有就是寿命,是用碳板还是金属板,它的技术路线能达到什么样的寿命,比如这些都是通过系统分解一层层开发出来的。有了这些资料,通过工程设计验证零件,然后集成系统,最后用整车做这些控制。

其实从整车开发整个平台或者流程是有一系列方法的。我们经常谈论人、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这些系统化和标准化应该贯穿整个开发过程,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你的设计目标。这需要多方面的。比如,首先你需要具备虚拟设计、工程设计、工程产品和零部件验证的能力,最后你才能走到整车的层面,一步步验证你整个系列的所有材料、零部件、系统集成。

那么,经过四年的研发,长城汽车已经达到了国际国内头部企业的水平或第一梯队,在动力、效率、寿命、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差异化竞争力。当然,这些特性和产品的竞争力来自于一些核心技术,比如我们的引擎,需要实时动态监控栈的核心组件的健康状态,以保证其可靠性。对于控制,采用多变量闭环控制可以提高其环境适应性,通过氢气系统和空气系统热管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可以降低成本。通过一些智能的算法和手段,可以提高它的经济性和生活性。当然,需要通过一些模块化的设计来增加功率密度。

在整车开发领域,行业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采用现有的整车平台,然后将动力系统和储氢系统集成到整车层面即可。所以体积和重量也很重要。

刚才说发动机,发动机要发电,其实就像电池直接发电一样。燃料电池实际上是通过电堆发电,最后驱动电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是电堆,电堆的功率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发动机的功率才能达到最终的要求。目前国内100 kW以上的公司很多。现在可以做到了。比如我们国外的目标丰田已经在卖车了,容量大概114 kW。国内有几家公司,包括长城,有一系列产品可以达到115,120,130甚至140。从它的功率密度来说,比如每升可以产生3.3千瓦以上的能量,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国产零部件,对于进口产品来说,在成本上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当然,在堆芯技术中也有下一堆的核心部件,比如它的电极和双极板,以及工艺的设计。这些都是业界这么多年一直在攻关的关键问题,现在能做到栈的高功率,其实也反映了这些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刚才我提到了堆栈中也有核心组件。我刚才提到了里面的发电部分。像电池一样,膜电极有正极和负极。我们称之为阴极和阳极,是发电的核心部件。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新兴企业,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长城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很多。……自行研发的e膜电极技术和建立的工业线,年可达100万片,可满足上千辆车的需求。里面的技术因为时间原因就不详细解释了。

一般来说,它的成本是最关键的。成本一般分解的时候,有三个50%,大致是发动机的50%,电堆里50%的成本其实是核心部件,比如膜电极和双极板。膜电极和双极板,比如膜电极中的催化剂、隔膜、碳纸,我们称之为核心材料,其实占比更大,达到70%。我们国家现在从零部件往上走是可以的,但是核心材料,也就是刚才说的三大关键材料也是国产的,但是和国外进口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然而,经过反复迭代,这些材料终于可以与进口产品竞争。另一部分是车载供氢系统。其实大家都很关心供氢系统,就是安全。我们搞的高压瓶,瓶阀,减压阀,其实都是从安全的角度来制定高标准的。首先,我们的企业标准高于国家甚至国际标准,比如生命周期。国标要求15000次,我们测了25000次。它的温度范围是,比如零下40度,我们都测到零下60度。这些都是保证氢气安全的措施。我们有强大的实验中心,所以在疲劳实验中,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很多环节,都是严格考核的。设计的安全系数也很高。

大家现在都觉得这个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是氢气,一个是加氢站氢气用的少,一个是价格比较贵。从成本因素来看,从发动机的角度来看,其实它的成本主要是这些零件。一个是刚才说的电堆,主要的一个。为了保证空气和氢气的供应,有空气压缩机也很贵,氢气循环回路如氢气循环泵也很贵。但是从分解来看,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个层次,比如几百,几千,几万,几十万。如果我们看这件事,最后,核心要素其实是电桩。这只表的橙色是桩。随着数量的增加,总成本会降低。如果说每年有20%到30%的水平下降,随着数量的增加,总成本终于可以和乘用车的内燃机相提并论了。当然,这个时间段可能会很长。比如十三五我们做过技术研究,我们“十四五”很多可能是成本和质量。到2030年底,真正实现大规模商用,整个成本可以和传统汽车以及其他形式的电动汽车竞争。

在成本分析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就是根据美国能源部每年发布的一个成本降低的趋势和模型,能源部发布的通过规模可以降低92%,技术进步8%。我们把同一个模型应用到中国的实际数据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及格规模可以降低,但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平,大概60%左右,很大一部分还是要靠技术进步。这是有原因的,就是我刚才说的材料,因为如果你现在用进口材料,你的材料占成本的比重比较大,规模解决不了。规模是解决成品率,解决设备摊销和人工摊销,规模可以大幅度缩减,但物料吞吐规模的增长不会减少。所以未来中国要实现商业化,必须在核心材料上有所突破。

回顾整个行业的发展,其实它的进步真的取决于材料。刚才里面提到了质子膜,催化剂,扩散层。我们从60年代开始查技术的商业化或民用化,因为不计成本首先用于航天,成本很高。随着工业民用的研发,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这些曲线在成本上是低了几个数量级的。例如,用于测试的膜……要很厚,原来是毫米级,现在是微米级,催化剂颗粒也是。现在是纳米级。随着这些材料的进步,这个行业的成本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至于行业预测,因为时间不多了,我简单说几个方面。第一,从能源的角度来说,氢能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现在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减少能源结构中的碳。我们国内也有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所以氢能加燃料电池这种清洁的能源使用和发电方式,是未来能源领域和交通领域连接两个行业非常有效和重要的方式。数据显示,到2050年,整个氢能将占全球能源结构的18%。中国的预测可能没那么高,但也能占到10%,每年能生产6000万吨氢气,可以减少7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产值达到12万亿。

我们将氢的价格与电价和油价进行比较。按照这个模型,2023年氢的价格将类似于汽油,2030年柴油,2032年电价。到那个时候,2050年氢可能差不多十几块钱。一般概念是什么?乘用车跑100公里的话,可能十几块钱。各种模型正在探索这种氢的应用。现阶段我们认为在中大型SUV方面,其实它的场景还是存在的,应用领域是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评价的。

因为供氢系统还没有那么普及,所以我们预计在2025年之前,燃料电池车的种类将主要用于这种定点、定线、定区域的商用车应用场景,但是在这些供氢设施完备之后,乘用车实际上将是最大的市场。我们在这里也安排了一个序列,可以渗透到不同的模型中。起初,我们有一些叉车,公共汽车,最后是乘用车或重型卡车。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氢燃料电池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储能,进而是能源结构升级和动力转换的重要途径。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通过规模的扩大,有助于降低成本,也有助于通过示范实现技术的不断迭代。另一方面,我前面也提到了,最后中国没有补贴实现真正的商业化,所以必须突破核心材料,不能依赖进口。最后我们现在只说车辆。事实上,氢是作为燃料电池发电的能源,只要需要电,燃料电池就可以用在很多领域。比如热电联产,也有大电源,汽车、轮船、航空都可以用。

由于时间关系,我的报告就到这里。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扫描二维码。感谢您的聆听。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核。)现在各种模型正在探索这种氢的应用。现阶段我们认为在中大型SUV方面,其实它的场景还是存在的,应用领域是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评价的。

因为供氢系统还没有那么普及,所以我们预计在2025年之前,燃料电池车的种类将主要用于这种定点、定线、定区域的商用车应用场景,但是在这些供氢设施完备之后,乘用车实际上将是最大的市场。我们在这里也安排了一个序列,可以渗透到不同的模型中。起初,我们有一些叉车,公共汽车,最后是乘用车或重型卡车。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氢燃料电池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储能,进而是能源结构升级和动力转换的重要途径。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通过规模的扩大,有助于降低成本,也有助于通过示范实现技术的不断迭代。另一方面,我前面也提到了,最后中国没有补贴实现真正的商业化,所以必须突破核心材料,不能依赖进口。最后我们现在只说车辆。事实上,氢被用作燃料电池发电的能源,只要需要电,燃料电池就可以用在许多领域……d.比如热电联产,也有大电源,汽车、轮船、航空都可以用。

由于时间关系,我的报告就到这里。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扫描二维码。感谢您的聆听。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核。)

标签:长城世纪丰田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吉利8月销量环比、同比齐涨,今年有望突破千万销量大关

9月7日,吉利汽车00175HK官方发布公告并更新了今年8月的销量数据,其中,总销量(计入领克品牌汽车)为113443辆,同比增长约12,环比增长约8。

1900/1/1 0:00:00
哈士奇、拉布拉多、边牧、马犬,哈弗大狗总有一款适合你

分享34刻度意味着除了越野还有公路,大狗成为可以陪你到处玩的好伴侣,那么你喜欢哪种狗?是哈士奇还是拉布拉多。

1900/1/1 0:00:00
Next Speed|五菱全球银标第一款车凯捷首次亮相,定位“大四座家用车”

来源:上汽通用五菱官方作者张一编辑王妍9月7日,五菱全球银标首款旗舰车型五菱凯捷首次公开亮相,同时该车型的盲订也正式开启。

1900/1/1 0:00:00
2020不再躺赢,宁德时代怎么办?

动力电池行业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中外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因为政策的逐渐开放,也变得更直接了一些。

1900/1/1 0:00:00
2020泰达汽车论坛 | 长安邓承浩:从车企视角看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路线

9月4日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
202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 成果共识

网易汽车9月7日报道2020年9月4日6日,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召开,本届论坛定位高端智库论坛,主题为:“产业消费双升级,重构生态新格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