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百度获10张重庆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 Apollo Go Robotaxi即将山城开跑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即使在三元锂电池的电池路线大步向前的当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仍然没有定论。

从近期各车企多元化的新能源路线布局来看,或许是“对冲”现有新能源技术路线潜在风险,保证新能源长期战略稳定的一种方式。

其中,氢燃料电池领域越来越热。

日前,SAIC发布了氢燃料电池大规模应用战略,可以概括为“10款、100亿、1000人、10000辆”,并推出首款燃料电池MPV——SAIC大通EUNIQ7。

Beijing, Toyota, Futian, Dongfeng and FAW

SAIC氢战略发布,来源:官方

两天后,北汽福田也宣布了在氢燃料汽车领域的动作。9月15日,北汽福田与中国石化、北京石油、轻轨(上海)物联网技术成立三方合资公司,为商用车提供加氢服务。同时选择合适的加油站增加加氢设施,建设油氢联合站。

今年6月,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拥有领先技术的日系车企巨头丰田,与一汽、一汽、BAIC、广汽、东风汽车五家公司成立了“联合燃料电池系统R&D(北京)有限公司”。总投资额约为50.19亿日元,出资比例为丰田65%,易华通15%,一汽5%,东风5%,广汽5%,BAIC 5%。

此前,在全国两会上,长城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王凤英提出了关于加快中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均衡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大补贴力度、加快研发、细化标准、降低审批难度等。

9月15日,该协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时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国新能源市场面临被欧洲赶超的压力,同时需要保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因此各企业都在加大对氢能领域的投入;另一个是因为氢能属于二次能源,可以储存,对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至关重要。"

加快氢能产业发展

在氢能的推广上,日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积极的国家。据悉,日本目前共有127座加氢站,是世界上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国家。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汽车公司(本田、丰田)就已经开始了氢燃料电池的技术研究。2014年,丰田推出了首款商用燃料电池汽车——Mirai未来组合,这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丰田Mirai未来组合来源:网络

与传统燃料汽车和锂电池电动汽车相比,氢能燃料电池在自身来源(来源多)、零污染(水)排放、加注时间快、与现有燃料汽车结构兼容性高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因此,在自身应用前景、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环境和技术走向尚不明朗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成为政府和企业新能源战略多元化布局的重要选项之一。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发布了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利好政策和规划。

7月30日,广州发布《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规划提出,到2030年,建设不少于10座绿色氢电综合调峰电站,建设100座以上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不少于3000辆。氢能产业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广州一定会建成华南氢能枢纽。

9月8日,北京发布《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目标是到2023年,培育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推广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此外,上海市经信委近日透露,计划到2023年,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现“100站1000亿辆”的总体目标,即规划加氢站近100座,建设运营30座,形成产值近1000亿元,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超过1万辆。

在政策利好下,企业层面蠢蠢欲动。SAIC最近发布的氢燃料电池战略可谓“雄心勃勃”,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SAIC的规划,2025年前至少推出十款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旗下的杰氢科技市值已达100亿;建立超过1000人的燃料电池R&D和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燃料电池汽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10%以上。

同时,搭载SAIC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最大功率150kW,综合续航里程550km,加氢时间5分钟)的SAIC大通MAXUS EUNIQ 7 MPV车型正式亮相。

MAXUS EUNIQ 7

事实上,在这一战略和全新产品发布之前,SAIC就已经投入了氢燃料汽车的商业应用。SAIC公关部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2001年,SAIC启动凤凰一号燃料电池汽车项目,累计研发费用超过30亿元。2016年,荣威950燃料电池车成为国内第一款公布、销售和上牌的燃料电池车。

值得注意的是,SAIC高调发布氢能战略,可能也有推动其氢能燃料电池业务资本化、市场化的意图。

早在去年9月,SAIC杰氢科技总经理陆冰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未来,我们(杰氢科技)的运营也将市场化、资本化。待时机成熟,我们还将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

9月13日,在SAIC氢战略发布会的媒体专访中,SAIC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思杰进一步表示,“捷氢将走向科技创新板,吸引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氢生态。SAIC将把其核心技术列入科技创新板,以吸引合作伙伴共同建设氢能社会。个人认为Jethydrogen做到百亿市值问题不大。”

作为承载SAIC氢能战略的两大主体,SAIC大通和杰氢科技是如何合作的?9月17日,SAIC大通公关部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我们和杰氢有合作关系,杰氢提供燃料电池堆,SAIC大通整合为汽车工厂,类似于传统的汽车工厂和零部件供应商”。

大规模开发漫长而艰难。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包含“燃料电池”且状态为正在运营、存续、迁入或迁出的燃料电池相关企业超过2200家,其中超过60%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近90%的相关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

从地域上看,广东省注册的相关企业最多,近500家,占全国的21.6%。江苏省位居第二,相关企业超过300家,约占全国的13.7%;山东省排名第三,相关企业近180家。2018年以来,注册企业数量达到一个峰值。2018年和2019年新登记企业分别为405家和509家,占两年登记企业的近一半。

来源:天眼查

此外,在二级市场上,氢燃料电池的概念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9月13日氢能战略发布后,SAIC的收盘价(688339。SH)9月14日(周一)为19.43元,较9月11日(周五)收盘价18.99元上涨2.32%。到9月17日收盘时,SAIC的股价(688339。SH)为20.32元,较9月11日上涨7%,市值2374亿元。

此前的8月10日,被称为“中国氢能第一股”的北京易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华通”)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688339。嘘)。以发行价76.65元/股公开发行1763万股,首日收盘价为187.12元,较发行价上涨144.12%。截至9月17日,宜华通(688339。SH)191元,市值134.7亿元,较发行价上涨149.2%。

政策利好,资本推动,企业商业化布局加速。与换电模式类似,氢燃料电池的普及也是异军突起。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氢能燃料电池“丰满理想”的背后,还存在着成本高、难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等“骨感现实”。从行业主流来看,小型、商用车/专用车仍是其主要应用场景。

“最近氢能燃料电池领域比较火,但我觉得还是要理性判断。虽然国家有一些方向,但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来驱动。目前制约氢燃料电池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和成本,对我来说不是那么容易。”9月1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副秘书长曾丕权在接受时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市场数据也支持这一点。今年8月,中汽协数据显示,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为97辆和121辆。1-8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67辆和578辆,且多为商用车。相对于1-8月新能源汽车59.6万辆的整体规模,其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

其中,作为基础设施,加氢站的建设是个大问题。

今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发布了《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推进氢气充电站建设运营和支持氢能源汽车运营办法(修订)》的通知。广东佛山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提供高达800万的政府补贴/座,推动当地氢气充电站的建设。

加氢站建设运营成本之高可见一斑。

补贴详情来源:佛山市南海区政府

同时,高成本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数量少,这也是推动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应用的一大障碍。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已建成61座加氢站。相比之下,同期中国的加油站数量已经超过10万家。

其中,为了降低氢能成本和加氢站建设成本,“油、氢、电一体化”成为解决方案之一。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镇海炼化公司党委书记吕亮功建议,利用石化企业发展氢能的产业基础优势,推动灰氢向蓝氢、灰氢逐步过渡……氢气。同时采用“油、氢、电一体化”模式,在现有加油站基础上建设加氢站。2019年7月1日,全国首个油氢共建站——中国石化佛山樟坑油氢共建站正式建成。

此外,在9月17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said蔡斯的公关部也表示,“目前SAIC创立的‘氢友集团’概念也希望将氢能源生态化。”

SAIC“氢之友小组”

除了加氢站、氢气生产/运输/储存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之外,更大的问题是业界对未来氢能燃料电池能否大规模发展的意见还没有完全统一。

9月16日,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锂研究的创始人莫克指出,氢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仍需要时间。“氢燃料电池汽车如果要大范围推广,就需要另建一套能源系统进行运行,这是非常昂贵的,甚至超出一个国家的承受能力,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行动。所以目前只能在特定场景下小规模应用。”

此外,他还表示,“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发电装置。当它发电时,需要锂电池存储,然后驱动车辆。目前世界上的动力系统已经非常成熟,电动汽车只需要使用电这种现成的能源。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发展电动车?”

有业内人士认为,氢能发展困难的本质在于商业化。

“本质上,氢能目前面临的困难还是商业化。一项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上,然后形成商品,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氢燃料电池的制氢、储氢、氢运输和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仍然太高,暂时无法商业化,”一位行业人士在接受时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在三元锂电池的电池路线大步向前的当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仍然没有定论。

从近期各车企多元化的新能源路线布局来看,或许是“对冲”现有新能源技术路线潜在风险,保证新能源长期战略稳定的一种方式。

其中,氢燃料电池领域越来越热。

日前,SAIC发布了氢燃料电池大规模应用战略,可以概括为“10款、100亿、1000人、10000辆”,并推出首款燃料电池MPV——SAIC大通EUNIQ7。

Beijing, Toyota, Futian, Dongfeng and FAW

SAIC氢战略发布,来源:官方

两天后,北汽福田也宣布了在氢燃料汽车领域的动作。9月15日,北汽福田与中国石化、北京石油、轻轨(上海)物联网技术成立三方合资公司,为商用车提供加氢服务。同时选择合适的加油站增加加氢设施,建设油氢联合站。

今年6月,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拥有领先技术的日系车企巨头丰田,与一汽、一汽、BAIC、广汽、东风汽车五家公司成立了“联合燃料电池系统R&D(北京)有限公司”。总投资额约为50.19亿日元,出资比例为丰田65%,易华通15%,一汽5%,东风5%,广汽5%,BAIC 5%。

此前,在全国两会上,长城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王凤英提出了关于加快中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均衡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大补贴力度、加快研发、细化标准、降低审批难度等。

9月15日,该协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时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国的新环境……gy市场面临被欧洲赶超的压力,同时需要保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所以各企业都在加大氢能领域的投入;另一个是因为氢能属于二次能源,可以储存,对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至关重要。"

加快氢能产业发展

在氢能的推广上,日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积极的国家。据悉,日本目前共有127座加氢站,是世界上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国家。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汽车公司(本田、丰田)就已经开始了氢燃料电池的技术研究。2014年,丰田推出了首款商用燃料电池汽车——Mirai未来组合,这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丰田Mirai未来组合来源:网络

与传统燃料汽车和锂电池电动汽车相比,氢能燃料电池在自身来源(来源多)、零污染(水)排放、加注时间快、与现有燃料汽车结构兼容性高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因此,在自身应用前景、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环境和技术走向尚不明朗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成为政府和企业新能源战略多元化布局的重要选项之一。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发布了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利好政策和规划。

7月30日,广州发布《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规划提出,到2030年,建设不少于10座绿色氢电综合调峰电站,建设100座以上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不少于3000辆。氢能产业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广州一定会建成华南氢能枢纽。

9月8日,北京发布《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目标是到2023年,培育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推广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此外,上海市经信委近日透露,计划到2023年,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现“100站1000亿辆”的总体目标,即规划加氢站近100座,建设运营30座,形成产值近1000亿元,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超过1万辆。

在政策利好下,企业层面蠢蠢欲动。SAIC最近发布的氢燃料电池战略可谓“雄心勃勃”,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SAIC的规划,2025年前至少推出十款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旗下的杰氢科技市值已达100亿;建立超过1000人的燃料电池R&D和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燃料电池汽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10%以上。

同时,搭载SAIC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最大功率150kW,综合续航里程550km,加氢时间5分钟)的SAIC大通MAXUS EUNIQ 7 MPV车型正式亮相。

MAXUS EUNIQ 7

事实上,在这一战略和全新产品发布之前,SAIC就已经投入了氢燃料汽车的商业应用。SAIC公关部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2001年,SAIC启动凤凰一号燃料电池汽车项目,累计研发费用超过30亿元。2016年,荣威950燃料电池车成为国内第一款公布、销售和上牌的燃料电池车。

值得注意的是,SAIC高调发布氢能战略,可能也有推动其氢能燃料电池业务资本化、市场化的意图。

早在去年9月,SAIC杰氢科技总经理陆冰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未来,我们(杰氢科技)的运营也将市场化、资本化。待时机成熟,我们还将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

9月13日,在SAIC氢战略发布会的媒体专访中,SAIC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思杰进一步表示,“捷氢将走向科技创新板,吸引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氢生态。SAIC将把其核心技术列入科技创新板,以吸引合作伙伴共同建设氢能社会。个人认为Jethydrogen做到百亿市值问题不大。”

作为承载SAIC氢能战略的两大主体,SAIC大通和杰氢科技是如何合作的?9月17日,SAIC大通公关部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我们和杰氢有合作关系,杰氢提供燃料电池堆,SAIC大通整合为汽车工厂,类似于传统的汽车工厂和零部件供应商”。

大规模开发漫长而艰难。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包含“燃料电池”且状态为正在运营、存续、迁入或迁出的燃料电池相关企业超过2200家,其中超过60%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近90%的相关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

从地域上看,广东省注册的相关企业最多,近500家,占全国的21.6%。江苏省位居第二,相关企业超过300家,约占全国的13.7%;山东省排名第三,相关企业近180家。2018年以来,注册企业数量达到一个峰值。2018年和2019年新登记企业分别为405家和509家,占两年登记企业的近一半。

来源:天眼查

此外,在二级市场上,氢燃料电池的概念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9月13日氢能战略发布后,SAIC的收盘价(688339。SH)9月14日(周一)为19.43元,较9月11日(周五)收盘价18.99元上涨2.32%。到9月17日收盘时,SAIC的股价(688339。SH)为20.32元,较9月11日上涨7%,市值2374亿元。

此前的8月10日,被称为“中国氢能第一股”的北京易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华通”)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688339。嘘)。以发行价76.65元/股公开发行1763万股,首日收盘价为187.12元,较发行价上涨144.12%。截至9月17日,宜华通(688339。SH)191元,市值134.7亿元,较发行价上涨149.2%。

政策利好,资本推动,企业商业化布局加速。与换电模式类似,氢燃料电池的普及也是异军突起。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氢能燃料电池“丰满理想”的背后,还存在着成本高、难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等“骨感现实”。从行业主流来看,小型、商用车/专用车仍是其主要应用场景。

“最近氢能燃料电池领域比较火,但我觉得还是要理性判断。虽然国家有一些方向,但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来驱动。目前制约氢燃料电池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和成本,对我来说不是那么容易。”9月1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副秘书长曾丕权在接受时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市场数据也支持这一点。今年8月,中汽协数据显示,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为97辆和121辆。1-8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67辆和578辆,且多为商用车。相对于1-8月新能源汽车59.6万辆的整体规模,其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

其中,作为基础设施,加氢站的建设是个大问题。

今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发布了《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推进氢气充电站建设运营和支持氢能源汽车运营办法(修订)》的通知。广东佛山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提供高达800万的政府补贴/座,推动当地氢气充电站的建设。

加氢站建设运营成本之高可见一斑。

补贴详情来源:佛山市南海区政府

同时,高成本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数量少,这也是推动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应用的一大障碍。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已建成61座加氢站。相比之下,同期中国的加油站数量已经超过10万家。

其中,为了降低氢能成本和加氢站建设成本,“油、氢、电一体化”成为解决方案之一。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镇海炼化公司党委书记吕亮功建议,利用石化企业发展氢能的产业基础优势,推动灰氢向蓝氢、灰氢逐步过渡……氢气。同时采用“油、氢、电一体化”模式,在现有加油站基础上建设加氢站。2019年7月1日,全国首个油氢共建站——中国石化佛山樟坑油氢共建站正式建成。

此外,在9月17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said蔡斯的公关部也表示,“目前SAIC创立的‘氢友集团’概念也希望将氢能源生态化。”

SAIC“氢之友小组”

除了加氢站、氢气生产/运输/储存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之外,更大的问题是业界对未来氢能燃料电池能否大规模发展的意见还没有完全统一。

9月16日,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锂研究的创始人莫克指出,氢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仍需要时间。“氢燃料电池汽车如果要大范围推广,就需要另建一套能源系统进行运行,这是非常昂贵的,甚至超出一个国家的承受能力,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行动。所以目前只能在特定场景下小规模应用。”

此外,他还表示,“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发电装置。当它发电时,需要锂电池存储,然后驱动车辆。目前世界上的动力系统已经非常成熟,电动汽车只需要使用电这种现成的能源。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发展电动车?”

有业内人士认为,氢能发展困难的本质在于商业化。

“本质上,氢能目前面临的困难还是商业化。一项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上,然后形成商品,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氢燃料电池的制氢、储氢、氢运输和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仍然太高,暂时无法商业化,”一位行业人士在接受时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标签:金龙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恒大汽车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已股募资40亿港元

网易汽车9月18日报道9月18日,恒大汽车在港发布公告称,建议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1900/1/1 0:00:00
斑马「狂奔」:携手一汽大众,成为汽车行业的新供给力量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按,随着汽车产业智能网联化加速落地,数字化转型已经被众多主机厂提到了企业战略层面。作为国内汽车行业龙头,一汽大众也在寻找新的破局点。

1900/1/1 0:00:00
上汽集团大举进攻之下,汽车产业有哪些难以承受之“氢”?

即使在三元锂电池电池路线高歌猛进的当下,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仍未定论。

1900/1/1 0:00:00
专访比亚迪吴海平:碳化硅产能正在爬坡 以满足比亚迪汉生产需求

9月16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的“2020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正式开幕。

1900/1/1 0:00:00
大众或于今年出售布加迪

在投资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负担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旗下的豪华车品牌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据《经理人》杂志报道,大众集团正在讨论将布加迪出售给克罗地亚高性能电动车生产商Rimac。

1900/1/1 0:00:00
上亿贷款未偿还 众泰被银行告上法院

9月17日,ST众泰发布公告称,因15亿贷款及利息未能偿还,债权方浙江永康农商行向法院提出对众泰汽车进行预重整的申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