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的“2020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正式开幕。本次大会以“如何做强三大汽车链,实现真正的汽车强国”为主题,联合国内外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企业、跨国公司、汽车行业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共同关注汽车行业将如何重视产业链变革,如何为全球汽车电动化变革持续深入的新时代做好准备。9月17日上午,国机集团智能技术研究院智能工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祥俊在“电气化供应链的未来机遇”主题峰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孔祥俊:谢谢你,王教授。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我今天分享的话题是基于智能制造的企业转型探索。也许我们的主题和之前的不一样。其实应该属于之前企业的供应商,因为我是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从2015年开始,我们一直在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研发和落地,有一些感受和经验分享。因为大家对智能制造都比较熟悉,从2015年国家提出这个概念开始,大家对智能制造的整体概念都比较熟悉,我就不做过多阐述了。今天我主要分享三个方面。首先,我将根据过去几年的实践,分析一些企业在智能制造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除此之外,就是在建设智能制造或车间时,容易被忽略的一些关键点或点。第三个方面是国机集团在智能制造方面做的一些工作。这是智能工厂的技术架构,大家都很熟悉智能工厂的技术架构。大的方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体工厂,包括工艺设备、物流设备、检测设备、电子终端,另一部分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相对复杂,信息系统很多,既有设计和技术管理系统,也有制造执行相关系统和运维系统。以上是现在一些企业在做的比较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从CRM、ERP到SRM,整个软硬方面通过物联网的手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工厂或者一个整体方案,整个过程会产生实体产品。同时,在信息系统或数字化工厂领域,产品虚拟工厂的模式在制造阶段,包括后期的运维都会起到相应的作用。这是主要架构或主要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更复杂了。落地过程中有一些困难,包括这几个方面,根据我个人的理解。企业做智能制造有很多选择。一个是概念多。现在智能制造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了,但是最近几年工业互联网又出来了。可能很多人也在问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区别。然后是数字双胞胎和人工智能。只是制造业是由工信部装备司指导的,它包含的很多设备都是可见的,所以制造企业相对容易理解。至于工业互联网,它是由工信部ICT的几个部门主导的,所以它包含的这些概念和技术可能是大多数制造企业难以理解的。什么是工业互联网,这和智能制造有什么区别?我该如何选择这是一个很大的困惑,包括以下几点,包括这些基础技术。所以有很多概念和技术点,如何选择是个问题。第二是有许多系统,因为这些概念和……echnologies对应相应的体系化,包括我们传统的知名系统,这个系列的软件系统到后来的一些BI,包括工业互联网、PAAS、SAAS等等提出的思路。第三个方面是供应商多,因为系统多,领域多,很多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市场格局,因为我实际上主要在MOM领域工作,是典型的没有形成市场格局的领域,所以供应商数量比较多,这个选择非常大。所以很难选择。第二是在做决定的时候,辅助信息可以帮助你做决定。一方面,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较少,因为现在智能制造各个供应商的能力是碎片化的,企业的需求往往是集成的,所以集成的需求和碎片化的能力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第二是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很少,很多行业的成功案例还很少。另外,同一个行业,你的技术,你的产品的类型,你的管理的基础可能都不一样,所以其他同类企业的经验其实很难复制。第三个方面是人才缺乏。如果要自己打造这样的规划,然后落地,这样的人才在企业内部是非常稀缺的。所以整个从策划到落地的过程会比较混乱,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总结的第二个方面是企业智能制造的一些要点。这里面有几点。首先是整体规划,我觉得很重要。现在很多企业比较复杂,投资很多,所以我的意思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但是重点和难点。有几个方面需要考虑。一个是如何保证落地,即选择哪些供应商,系统选择哪些规格。二是如何保证集成,发挥1+1大于2的功能,包括业务数据的集成。第三个方面是如何保证经济性,也就是你做了所有的软硬工作之后,特别是一些工艺环节和自动化都非常困难。能不能通过软件加一些人工,或者软件加半自动化,做出一些经济的替代品?不同系统之间也有一些功能重叠,包括系统和设备。怎么分比较好,然后节省投资?还有就是先进性,就是智能制造建成以后,我的生产方式,我的生产组织方式,包括我的一些具体的运作方式都不一样了。如果先进的话,如何引入这些模式,另一方面就是扩展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分步实施模式中,不断引入各种设备。介绍完后,如何将其添加到你已经构建好的大架构系统中,扩展性也是需要考虑的。最后一个是前瞻性的,因为现在新概念不断涌出,工业互联网等等不断涌出。如何保证我设计的系统按照这个技术的发展来积累,我需要哪些技术,包括拿进来之后如何改变我的商业模式,如何支撑系统,都是需要考虑的。这是统筹考虑的需要,所以统筹是智能制造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第二点就是整合,就像我刚才说的,因为你有很多系统,所以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包括我们的客户,有时候智能工厂建成后效果并不好,问题大多出现在集成的地方。这里有一个示例图,可以看到有这么多系统,下面还有许多不同的设备。如何把整个事情打通,让数据流动起来,无论是数据驱动,还是工业互联网提出的数据+模型,都是让数据流动起来。流量的前提是要有效整合。这种整合非常重要。整合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协议的集成。总的来说,这个问题不大,不管是软件之间,还是软件和设备之间,技术协议集成肯定是可以的。它更多的是关于如何通过业务集成和业务流程……这也需要考虑与外部的整合,即与大供应链的整合。包括现在工业互联网的识别分析系统,也就是如何接入大的识别分析系统,以及未来与识别分析系统相关联的网络化协同制造,包括汽车行业可能面临的无工厂制造模式,都与此相关,所以这种融合需要重点考虑。这是一个整合的例子。我们已经在内部整合了钣金车间。其实大家都知道,钣金产品价值低,利润率高。成本控制有几点。一个是材料利用率,在制品可以压下来。这就是以排样算法为核心的钣金数字化车间。一个是板材的利用率,设备的利用率,这就是机加工。这是软件与设备和测量仪器的组合,包括物理对象。这是机械加工的一个整体例子。第三点是物流管理。一般我们做系统集成,先做信息流,也就是先管理进度和这些信息流。其实物流管理也很重要。这就是车间内部的物流管理,因为很多实物一旦进入车间,就作为成本进去了。其实实物留了多久,有没有被使用过或者已经被使用并成为一个产品,都是可以精心管理的。了解这种物料的当前状态、数量和会计期间,会对你的生产和信息流形成闭环控制,对成本控制也很重要。第四个方面是算法,这是企业真正智能化的主要驱动力。当初他们在做智能制造的时候,特别是15年的时候,很多企业会问,你们的智能制造是怎么体现智能的?其实这个智能的定义还是算法。这些算法包括我们熟悉的APS、SPC等常见模型。此外,它们是面向过程的、特定过程的、特定场景的、特定工况的、特定产品的算法,也称为工业知识软件。把自己的经验提炼成模型,放到系统里也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主要是针对一般型号,主要是你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对于具体的场景,你要关注平台的可扩展性,你的具体算法和模型能不能实现,能不能无缝连接到搭建的制造平台上,这也需要平台的可扩展性。我认为以上四点是智能制造实施过程中非常需要注意的,也是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最后,我想分享一下国机集团在这方面的信息。国机集团智能技术研究院是原中央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因为国机集团是传统的机械工业企业,主要由机械工业部各设计院组成,后来与制造企业合并,但数字化方面没有智能相关的业务,所以国机集团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是工业软件。一个是工业机器人的共性技术,现在已经独立注册为国机集团的三级全资子公司。这是我们一些行业的荣誉。从15年开始就一直跟随国家政策,包括国家政策层面,包括落地层面。刚才我们说了,主要有两块业务。我们主要依赖的产品一个是MOM软件系统,一个是机器人的系统集成。我们开发的理念也是国机集团在成立的时候就是平台化开发,而不是定制化。我们有自己的技术平台,我们产品的平台,最后推一些行业。基于我们平台近几年形成的机加工、钣金冲压、焊接、装配,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产业。这是我们这几年做的一些案例,包括执行。此外,除了落地,国家政策规划还连续三年牵头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以上,我们有一些关于实践智能的想法……nt制造在过去几年和一些信息分享。谢谢大家!9月16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的“2020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正式开幕。本次大会以“如何做强三大汽车链,实现真正的汽车强国”为主题,联合国内外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企业、跨国公司、汽车行业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共同关注汽车行业将如何重视产业链变革,如何为全球汽车电动化变革持续深入的新时代做好准备。9月17日上午,国机集团智能技术研究院智能工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祥俊在“电气化供应链的未来机遇”主题峰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孔祥俊:谢谢你,王教授。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我今天分享的话题是基于智能制造的企业转型探索。也许我们的主题和之前的不一样。其实应该属于之前企业的供应商,因为我是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从2015年开始,我们一直在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研发和落地,有一些感受和经验分享。因为大家对智能制造都比较熟悉,从2015年国家提出这个概念开始,大家对智能制造的整体概念都比较熟悉,我就不做过多阐述了。今天我主要分享三个方面。首先,我将根据过去几年的实践,分析一些企业在智能制造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除此之外,就是在建设智能制造或车间时,容易被忽略的一些关键点或点。第三个方面是国机集团在智能制造方面做的一些工作。这是智能工厂的技术架构,大家都很熟悉智能工厂的技术架构。大的方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体工厂,包括工艺设备、物流设备、检测设备、电子终端,另一部分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相对复杂,信息系统很多,既有设计和技术管理系统,也有制造执行相关系统和运维系统。以上是现在一些企业在做的比较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从CRM、ERP到SRM,整个软硬方面通过物联网的手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工厂或者一个整体方案,整个过程会产生实体产品。同时,在信息系统或数字化工厂领域,产品虚拟工厂的模式在制造阶段,包括后期的运维都会起到相应的作用。这是主要架构或主要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更复杂了。落地过程中有一些困难,包括这几个方面,根据我个人的理解。企业做智能制造有很多选择。一个是概念多。现在智能制造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了,但是最近几年工业互联网又出来了。可能很多人也在问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区别。然后是数字双胞胎和人工智能。只是制造业是由工信部装备司指导的,它包含的很多设备都是可见的,所以制造企业相对容易理解。至于工业互联网,它是由工信部ICT的几个部门主导的,所以它包含的这些概念和技术可能是大多数制造企业难以理解的。什么是工业互联网,这和智能制造有什么区别?我该如何选择这是一个很大的困惑,包括以下几点,包括这些基础技术。所以有很多概念和技术点,如何选择是个问题。第二是有许多系统,因为这些概念……技术对应相应的体系化,包括我们传统的知名系统,这个系列的软件系统到后来的一些BI,包括工业互联网提出的思路,PAAS,SAAS等等。第三个方面是供应商多,因为系统多,领域多,很多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市场格局,因为我实际上主要在MOM领域工作,是典型的没有形成市场格局的领域,所以供应商数量比较多,这个选择非常大。所以很难选择。第二是在做决定的时候,辅助信息可以帮助你做决定。一方面,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较少,因为现在智能制造各个供应商的能力是碎片化的,企业的需求往往是集成的,所以集成的需求和碎片化的能力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第二是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很少,很多行业的成功案例还很少。另外,同一个行业,你的技术,你的产品的类型,你的管理的基础可能都不一样,所以其他同类企业的经验其实很难复制。第三个方面是人才缺乏。如果要自己打造这样的规划,然后落地,这样的人才在企业内部是非常稀缺的。所以整个从策划到落地的过程会比较混乱,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总结的第二个方面是企业智能制造的一些要点。这里面有几点。首先是整体规划,我觉得很重要。现在很多企业比较复杂,投资很多,所以我的意思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但是重点和难点。有几个方面需要考虑。一个是如何保证落地,即选择哪些供应商,系统选择哪些规格。二是如何保证集成,发挥1+1大于2的功能,包括业务数据的集成。第三个方面是如何保证经济性,也就是你做了所有的软硬工作之后,特别是一些工艺环节和自动化都非常困难。能不能通过软件加一些人工,或者软件加半自动化,做出一些经济的替代品?不同系统之间也有一些功能重叠,包括系统和设备。怎么分比较好,然后节省投资?还有就是先进性,就是智能制造建成以后,我的生产方式,我的生产组织方式,包括我的一些具体的运作方式都不一样了。如果先进的话,如何引入这些模式,另一方面就是扩展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分步实施模式中,不断引入各种设备。介绍完后,如何将其添加到你已经构建好的大架构系统中,扩展性也是需要考虑的。最后一个是前瞻性的,因为现在新概念不断涌出,工业互联网等等不断涌出。如何保证我设计的系统按照这个技术的发展来积累,我需要哪些技术,包括拿进来之后如何改变我的商业模式,如何支撑系统,都是需要考虑的。这是统筹考虑的需要,所以统筹是智能制造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第二点就是整合,就像我刚才说的,因为你有很多系统,所以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包括我们的客户,有时候智能工厂建成后效果并不好,问题大多出现在集成的地方。这里有一个示例图,可以看到有这么多系统,下面还有许多不同的设备。如何把整个事情打通,让数据流动起来,无论是数据驱动,还是工业互联网提出的数据+模型,都是让数据流动起来。流量的前提是要有效整合。这种整合非常重要。整合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协议的集成。总的来说,这个问题不大,不管是软件之间,还是软件和设备之间,技术协议集成肯定是可以的。它更多的是关于如何通过业务集成和业务流程……这也需要考虑与外部的整合,即与大供应链的整合。包括现在工业互联网的识别分析系统,也就是如何接入大的识别分析系统,以及未来与识别分析系统相关联的网络化协同制造,包括汽车行业可能面临的无工厂制造模式,都与此相关,所以这种融合需要重点考虑。这是一个整合的例子。我们已经在内部整合了钣金车间。其实大家都知道,钣金产品价值低,利润率高。成本控制有几点。一个是材料利用率,在制品可以压下来。这就是以排样算法为核心的钣金数字化车间。一个是板材的利用率,设备的利用率,这就是机加工。这是软件与设备和测量仪器的组合,包括物理对象。这是机械加工的一个整体例子。第三点是物流管理。一般我们做系统集成,先做信息流,也就是先管理进度和这些信息流。其实物流管理也很重要。这就是车间内部的物流管理,因为很多实物一旦进入车间,就作为成本进去了。其实实物留了多久,有没有被使用过或者已经被使用并成为一个产品,都是可以精心管理的。了解这种物料的当前状态、数量和会计期间,会对你的生产和信息流形成闭环控制,对成本控制也很重要。第四个方面是算法,这是企业真正智能化的主要驱动力。当初他们在做智能制造的时候,特别是15年的时候,很多企业会问,你们的智能制造是怎么体现智能的?其实这个智能的定义还是算法。这些算法包括我们熟悉的APS、SPC等常见模型。此外,它们是面向过程的、特定过程的、特定场景的、特定工况的、特定产品的算法,也称为工业知识软件。把自己的经验提炼成模型,放到系统里也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主要是针对一般型号,主要是你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对于具体的场景,你要关注平台的可扩展性,你的具体算法和模型能不能实现,能不能无缝连接到搭建的制造平台上,这也需要平台的可扩展性。我认为以上四点是智能制造实施过程中非常需要注意的,也是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最后,我想分享一下国机集团在这方面的信息。国机集团智能技术研究院是原中央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因为国机集团是传统的机械工业企业,主要由机械工业部各设计院组成,后来与制造企业合并,但数字化方面没有智能相关的业务,所以国机集团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是工业软件。一个是工业机器人的共性技术,现在已经独立注册为国机集团的三级全资子公司。这是我们一些行业的荣誉。从15年开始就一直跟随国家政策,包括国家政策层面,包括落地层面。刚才我们说了,主要有两块业务。我们主要依赖的产品一个是MOM软件系统,一个是机器人的系统集成。我们开发的理念也是国机集团在成立的时候就是平台化开发,而不是定制化。我们有自己的技术平台,我们产品的平台,最后推一些行业。基于我们平台近几年形成的机加工、钣金冲压、焊接、装配,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产业。这是我们这几年做的一些案例,包括执行。此外,除了落地,国家政策规划还连续三年牵头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以上是我们这几年实践智能制造的一些思考和一些信息分享。谢谢大家!
自今年7月在成都车展正式上市之后,风光580星版的市场表现,就展现出了一副逐步向上的趋势。
1900/1/1 0:00:00很多人会问,未来汽车会是什么样子?相信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广汽蔚来则通过一个概念模因,来向我们解答了他对未来汽车的理解。
1900/1/1 0:00:009月16日,广汽蔚来在北京召开以“模因”为主题的智能出行生态峰会。
1900/1/1 0:00:00当中国车市逐步从疯狂和浮躁中走出,渐显成熟底蕴,我们对于车的认知和价值取向亦在不断进化。谁说汽车只是代步工具?它如今更是物联网的节点、生活的伴侣和价值的载体。
1900/1/1 0:00:00TechWeb9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通用汽车采取了特斯拉式战略,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1900/1/1 0:00:00雷锋网按,9月15日百度世界2020大会在线上召开,并由央视新闻全程直播。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