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一瞬间,自主品牌都拿出了自己的造车平台。
曾几何时,当我们说起大众PQ34、通用Epsilon、丰田MC平台时,那种羡慕之情似乎记忆犹新。但在今年的成都和9月26日即将开幕的北京车展上,这样的羡慕已经成为过去,中国自主品牌的车辆平台开始全面“爆发”。
长城汽车率先发布的ME纯电动平台、柠檬平台、坦克平台,赋予了欧拉、哈弗、WEY全新的姿态,而吉利CMA超级矩阵架构、BMFA,甚至前两天发布的全新SEA vast纯电动架构,都是吉利支撑200万辆的有力背书,更不用说早在2016年就推出首款车型的奇瑞T1X平台,加上广汽乘用车GPMA架构、一汽奔腾FMA架构、SAIC乘用车SSA、MIP平台等其他平台。
这还是在没有完全梳理清楚,没有加入一些造车新势力平台的情况下的一份名单。自主品牌不再是那种会把我们扔到半路的“破车”,而是已经真正开始向合资甚至豪华品牌发起冲击。
自主品牌3.0时代
今天的自主品牌不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了。
如果说21世纪初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爆发是市场技术交流的第一次尝试,那么直到2010年,这种交流都将是失败的。双环的出现,众泰,陆风的热销等等都是市场发展不成熟的标志。
10年来,尤其是最近3年,自主品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双环的名字需要思考才能回忆起来的时候,当众泰亏损70多亿的时候,当陆风已经消失的时候。中国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可以通过山寨生存的车市了,门槛的提高是这些年最大的变化。
摆脱山寨是中国汽车市场真正发展的第一阶段,所以解决可靠性是第二阶段,也就是发动机和变速箱。即使不提奇瑞著名的145kw和290 Nm的1.6TGDI发动机的惊人数据,近年来,长安蓝鲸1.4T发动机、长城汽车即将推出的4N20发动机甚至昨天刚刚发布的广汽传祺第三代1.5TGDI和2.0TGDI发动机,已经分别获得了40.48%和40.23%的热效率认证,第四代2.0ATK发动机已经获得了42.10%
中国汽车发动机,以及解决可靠性,在性能上接近合资品牌进行肉搏战。虽然在变速箱方面相比发动机突破还是有劣势的,很多车型依然使用海外公司研发的变速箱,但是长城蜂窝传动7DCT甚至9DCT的成果也已经出现,万里扬和SAIC变速箱公司也在不断突破寻找中国自主品牌变速箱的答案。
当我们进入第三阶段时,我们就可以开始谈论底盘了。其实底盘也属于发动机和变速箱,只是底盘比较特殊。底盘不是一个部分,而是整个系统级的组织,包括传动、驱动、转向、制动四个系统。20多年前,自主品牌刚刚起步的时候,自主品牌没有正向开发的技术、资金和时间,只能通过逆向开发,所以出现问题的概率很大。
然而,随着近年来车辆底盘设计的进步,尽管过程艰难,但它已经建立了自己的R&D系统。无论是JDPower还是碰撞测试,自主品牌的故障次数和碰撞结果都明显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虽然在第一发展水平上仍有局限性,但差距……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在应用层面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甚至二线合资品牌也被赶出去了。
现在,自主品牌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的竞争:平台。
平台战争
其实平台和底盘并没有分离,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平台竞争的第二阶段。
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优势是know how的概念可以共享,可以加快研发速度,平摊研发成本。得益于平台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自主品牌以成熟的技术、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将新产品投放市场,加速产品迭代。
世界汽车平台战略经历了整车开发、平台开发、平台精益化、模块化的过程。严格来说,世界上最早的乘用车平台是1974年奥迪股份公司推出的奥迪50轿车采用的A01平台,大众在该平台上开发的Polo于次年投产并上市,从而开创了汽车平台的概念。从平台概念诞生开始。
到20世纪90年代平台战略兴起,2010年全球九大跨国汽车公司中的平台超过175个。现在,各大跨国汽车公司已经开始意识到,进一步减少平台数量,扩大单一平台的车辆覆盖面,提高平台的规模效率,是未来平台发展的唯一选择。
为什么自主品牌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推出这么多平台?除了企业的决心,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汽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无论是CAD/CAM/PLM等辅助设计软件,还是精细化程度更高的专业仿真系统,都为汽车制造企业充分利用数据积累,提高数字化产品设计的验证水平提供了可能,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
其次,高强度钢板、3D打印、水性涂料、单边点焊、激光焊接、虚拟制造等创新原材料和制造工艺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汽车生产模式,向更加柔性化、精益化的转型也有利于平台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让平台不再深不可测,只存在于少数企业中。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存在,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平台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重视程度。平台不仅仅是制造平台,更是对组织结构的全新挑战。
新平台产品开发模式一定是产品组同步规划,各种型号分步开发。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汽车企业整个价值链的重组和优化,包括技术和产品开发、制造工艺设计,甚至商品规划、生产管理和销售售后,包括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的相应变化。
同时也意味着大量的开发验证工作前移,即整车开发、试验验证、制造工艺初步设计等许多工作量提前到平台开发阶段,对设计开发的要求更高,必须提升商品规划、产品研发、采购等核心部门的水平和实力。
“让能听到炮声的人来做决定,专业部门和职能部门会提供资源支持。”这是长城汽车组织变革的核心思想,扁平化将是这种变革的核心形式,这与企业平台的发展不谋而合。
整车平台的开发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必然会形成一个三级开发体系:平台开发、整车开发、零部件装配、模块和系统……发展。新的平台开发模式也会对原有的零部件采购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模式的改变。
所以中国汽车企业这几年尤其是今年能够快速推出平台,是一个集体的收获。
纵观大众集团的平台历史,直到1937年才开始实施第一阶段平台战略,直到1995年才确立第二阶段PQ系列平台战略。之后经历了7年的过渡期,实施模块化战略。最后直到2008年才形成四大标杆平台的模块化策略,前后用了71年才诞生了高衍生、高设计兼容性的MQB平台。
因此,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对于技术并没有失败,而是缓慢发烧,等待彻底崛起。
真正的超越机会。
当华晨宝马推出续航500公里、预售价超过47万元的纯电动汽车iX3时,我们感受到了自主品牌,包括造车新势力真正的机会。
同样的电池,在小鹏预售47万辆密度不到27万辆的华晨宝马彻底溃败。不用说,这是安全考虑。对于华晨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我们对他的期望是兼顾安全和性能,这是作为德系豪华品牌对他最起码的要求。可惜华晨宝马没能做到。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中国车企是怎么做的?
宝马iX3来自宝马CLAR平台,兼顾燃油车和混动车,而小鹏P7来自SEPA智能平台,这是一个纯电动平台。纯电动平台能给小鹏带来更多优势。虽然我们知道电池密度的设定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平台,还需要对电机和电控各个层面的深入了解,但是我们看到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希望:不超越。
目前合资品牌平台面临一系列困惑。模块化设计的核心特点是前轮中心到油门的距离不变。作为MQB模块化平台的核心元素,动力总成模块的位置是统一的,即油门踏板与车轮中心的前后距离相同,发动机安装倾角和发动机悬置是固定的。可控尺寸主要由轴距、前悬架、后悬架和前后轮间距组成,还包括方向盘倾斜度和前后座椅高度。上述尺寸的确定使汽车结构形成标准车身系统成为可能。
同样,日产的内部平台定义包括发动机舱、悬挂支撑杆盖、侧轨到地板,以及悬挂梁、悬挂、车轴、刹车、轮胎和油箱。马自达模式的平台核心不是追求产品本身的通用化,而是突出技术/工艺的通用化。产品或零件在外观上有相似的感觉,采用相同的技术/工艺。比如车身的横梁结构采用相似的设计,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也相似,那么碰撞性能测试数据就可以共享,更容易发现问题。
?
目前,根据数据分析,大众MQB和日产CMF虽然号称是“模块化”平台,但其模块化特征与计算机行业所代表的模块化定义相差甚远,模块之间的接口/接口定义不明确,即互换性仍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它最大的亮点是地板优化成块,可以同时开发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
目前长城汽车、吉利汽车、蔚来、小鹏等品牌发布的平台不仅在物理模块上统一,在电脑模块上也是统一的,这也是为什么哈弗H6能够成为首款可以用FOTA而不是途观升级的燃油SUV车型,这也是为什么蔚来和……ucki可以通过OTA升级他们的身体参数。
这对于理论研发周期较长的欧美国家来说,是始料未及的。享受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红利。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第三代革命。我们不能否认,中国汽车企业发布的平台,有一些并不是完全模块化的。平台化并不代表平台化,很多品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但至少我们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小鹏和蔚来的产品中看到了希望和未来,这是超越竞争对手的真正希望,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在世界崭露头角的最好机会。似乎一瞬间,自主品牌都拿出了自己的造车平台。
曾几何时,当我们说起大众PQ34、通用Epsilon、丰田MC平台时,那种羡慕之情似乎记忆犹新。但在今年的成都和9月26日即将开幕的北京车展上,这样的羡慕已经成为过去,中国自主品牌的车辆平台开始全面“爆发”。
长城汽车率先发布的ME纯电动平台、柠檬平台、坦克平台,赋予了欧拉、哈弗、WEY全新的姿态,而吉利CMA超级矩阵架构、BMFA,甚至前两天发布的全新SEA vast纯电动架构,都是吉利支撑200万辆的有力背书,更不用说早在2016年就推出首款车型的奇瑞T1X平台,加上广汽乘用车GPMA架构、一汽奔腾FMA架构、SAIC乘用车SSA、MIP平台等其他平台。
这还是在没有完全梳理清楚,没有加入一些造车新势力平台的情况下的一份名单。自主品牌不再是那种会把我们扔到半路的“破车”,而是已经真正开始向合资甚至豪华品牌发起冲击。
自主品牌3.0时代
今天的自主品牌不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了。
如果说21世纪初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爆发是市场技术交流的第一次尝试,那么直到2010年,这种交流都将是失败的。双环的出现,众泰,陆风的热销等等都是市场发展不成熟的标志。
10年来,尤其是最近3年,自主品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双环的名字需要思考才能回忆起来的时候,当众泰亏损70多亿的时候,当陆风已经消失的时候。中国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可以通过山寨生存的车市了,门槛的提高是这些年最大的变化。
摆脱山寨是中国汽车市场真正发展的第一阶段,所以解决可靠性是第二阶段,也就是发动机和变速箱。即使不提奇瑞著名的145kw和290 Nm的1.6TGDI发动机的惊人数据,近年来,长安蓝鲸1.4T发动机、长城汽车即将推出的4N20发动机甚至昨天刚刚发布的广汽传祺第三代1.5TGDI和2.0TGDI发动机,已经分别获得了40.48%和40.23%的热效率认证,第四代2.0ATK发动机已经获得了42.10%
中国汽车发动机,以及解决可靠性,在性能上接近合资品牌进行肉搏战。虽然在变速箱方面相比发动机突破还是有劣势的,很多车型依然使用海外公司研发的变速箱,但是长城蜂窝传动7DCT甚至9DCT的成果也已经出现,万里扬和SAIC变速箱公司也在不断突破寻找中国自主品牌变速箱的答案。
当我们进入第三阶段时,我们就可以开始谈论底盘了。其实底盘也属于发动机和变速箱,只是底盘比较特殊。机箱不是一部分,而是整个系统——l……el机构包括四个系统:传动、驱动、转向和制动。20多年前,自主品牌刚刚起步的时候,自主品牌没有正向开发的技术、资金和时间,只能通过逆向开发,所以出现问题的概率很大。
然而,随着近年来车辆底盘设计的进步,尽管过程艰难,但它已经建立了自己的R&D系统。无论是JDPower还是碰撞测试,自主品牌的故障次数和碰撞结果都明显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虽然在第一开发层面仍有局限,但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在应用层面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甚至二线合资品牌也被赶出去了。
现在,自主品牌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的竞争:平台。
平台战争
其实平台和底盘并没有分离,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平台竞争的第二阶段。
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优势是know how的概念可以共享,可以加快研发速度,平摊研发成本。得益于平台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自主品牌以成熟的技术、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将新产品投放市场,加速产品迭代。
世界汽车平台战略经历了整车开发、平台开发、平台精益化、模块化的过程。严格来说,世界上最早的乘用车平台是1974年奥迪股份公司推出的奥迪50轿车采用的A01平台,大众在该平台上开发的Polo于次年投产并上市,从而开创了汽车平台的概念。从平台概念诞生开始。
到20世纪90年代平台战略兴起,2010年全球九大跨国汽车公司中的平台超过175个。现在,各大跨国汽车公司已经开始意识到,进一步减少平台数量,扩大单一平台的车辆覆盖面,提高平台的规模效率,是未来平台发展的唯一选择。
为什么自主品牌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推出这么多平台?除了企业的决心,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汽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无论是CAD/CAM/PLM等辅助设计软件,还是精细化程度更高的专业仿真系统,都为汽车制造企业充分利用数据积累,提高数字化产品设计的验证水平提供了可能,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
其次,高强度钢板、3D打印、水性涂料、单边点焊、激光焊接、虚拟制造等创新原材料和制造工艺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汽车生产模式,向更加柔性化、精益化的转型也有利于平台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让平台不再深不可测,只存在于少数企业中。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存在,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平台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重视程度。平台不仅仅是制造平台,更是对组织结构的全新挑战。
新平台产品开发模式一定是产品组同步规划,各种型号分步开发。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汽车企业整个价值链的重组和优化,包括技术和产品开发、制造工艺设计,甚至商品规划、生产管理和销售售后,包括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的相应变化。
同时,也意味着大量的开发和验证工作向前推进了,也就是说,很多的工作量比如说整车开发、试验验证、初步设计……的制造工艺已经推进到平台开发阶段,对设计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提高商品规划、产品研发、采购等核心部门的水平和实力。
“让能听到炮声的人来做决定,专业部门和职能部门会提供资源支持。”这是长城汽车组织变革的核心思想,扁平化将是这种变革的核心形式,这与企业平台的发展不谋而合。
整车平台的开发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必然形成平台开发、整车开发、零部件装配、模块和系统开发的三级开发体系。新的平台开发模式也会对原有的零部件采购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模式的改变。
所以中国汽车企业这几年尤其是今年能够快速推出平台,是一个集体的收获。
纵观大众集团的平台历史,直到1937年才开始实施第一阶段平台战略,直到1995年才确立第二阶段PQ系列平台战略。之后经历了7年的过渡期,实施模块化战略。最后直到2008年才形成四大标杆平台的模块化策略,前后用了71年才诞生了高衍生、高设计兼容性的MQB平台。
因此,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对于技术并没有失败,而是缓慢发烧,等待彻底崛起。
真正的超越机会。
当华晨宝马推出续航500公里、预售价超过47万元的纯电动汽车iX3时,我们感受到了自主品牌,包括造车新势力真正的机会。
同样的电池,在小鹏预售47万辆密度不到27万辆的华晨宝马彻底溃败。不用说,这是安全考虑。对于华晨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我们对他的期望是兼顾安全和性能,这是作为德系豪华品牌对他最起码的要求。可惜华晨宝马没能做到。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中国车企是怎么做的?
宝马iX3来自宝马CLAR平台,兼顾燃油车和混动车,而小鹏P7来自SEPA智能平台,这是一个纯电动平台。纯电动平台能给小鹏带来更多优势。虽然我们知道电池密度的设定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平台,还需要对电机和电控各个层面的深入了解,但是我们看到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希望:不超越。
目前合资品牌平台面临一系列困惑。模块化设计的核心特点是前轮中心到油门的距离不变。作为MQB模块化平台的核心元素,动力总成模块的位置是统一的,即油门踏板与车轮中心的前后距离相同,发动机安装倾角和发动机悬置是固定的。可控尺寸主要由轴距、前悬架、后悬架和前后轮间距组成,还包括方向盘倾斜度和前后座椅高度。上述尺寸的确定使汽车结构形成标准车身系统成为可能。
同样,日产的内部平台定义包括发动机舱、悬挂支撑杆盖、侧轨到地板,以及悬挂梁、悬挂、车轴、刹车、轮胎和油箱。马自达模式的平台核心不是追求产品本身的通用化,而是突出技术/工艺的通用化。产品或零件在外观上有相似的感觉,采用相同的技术/工艺。比如车身的横梁结构采用相似的设计,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也相似,那么碰撞性能测试数据就可以共享,更容易发现问题。
?
目前,根据数据分析……ysi,大众MQB和日产CMF虽然号称是“模块化”平台,但其模块化特征与计算机行业所代表的模块化定义相差甚远,模块之间的接口/接口定义不明确,即互换性仍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它最大的亮点是地板优化成块,可以同时开发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
目前长城汽车、吉利汽车、蔚来、小鹏等品牌发布的平台,不仅在物理模块上是统一的,在电脑模块上也是统一的,这也是为什么哈弗H6能成为首款不用途观而用FOTA升级的燃油SUV车型,这也是为什么蔚来和小鹏能通过OTA升级物理参数的原因。
这对于理论研发周期较长的欧美国家来说,是始料未及的。享受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红利。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第三代革命。我们不能否认,中国汽车企业发布的平台,有一些并不是完全模块化的。平台化并不代表平台化,很多品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但至少我们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小鹏和蔚来的产品中看到了希望和未来,这是超越竞争对手的真正希望,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在世界崭露头角的最好机会。文/林嘉豪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登陆《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文/林嘉豪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登陆《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从2017年上市至今,已卖出15万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让它不断的迭代,不断的在让它变得更好更贴心,奇瑞新能源倪绍勇表示,奇瑞新能源让小蚂蚁不断的迭代,不断的让它变得更好更贴心。
1900/1/1 0:00:00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1上海车展)将于2021年4月21日至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据了解,2021上海车展预计展出规模36万平方米。
1900/1/1 0:00:00在2020北京车展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正式对外介绍了由何小鹏和小鹏汽车共同投资控股的企业小鹏汇天,并展示了超低空飞行汽车的第一代探索版本旅航者T1。
1900/1/1 0:00:00随着北京车展的临近,不少主机厂也选择在此时大秀肌肉。
1900/1/1 0:00:00在不远的将来,汽车会是什么样子,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解读,而大趋势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与汽车相结合的科技也不断进化演变。
1900/1/1 0:00:00作者程潇熠编辑王妍9月26日,在北京国际车展上,Jeep品牌展出最新推出的全新牧马人4xe,并发布4xe电动车家族型谱。
1900/1/1 0:00:00